俄羅斯
(
1803年~
1873年)
丘特切夫
俄國詩人。生於奧廖爾省奧夫斯圖格村的一個貴族家庭。童年在莫斯科度過,以詩人拉伊奇為家庭教師。14歲加入“俄國文學愛好者協會”。1819年入莫斯科大學語文係。1822年被派往駐巴伐利亞的使館工作。在國外的22年中先後與兩名外國
女子結婚。在慕尼黑期間結識德國詩人海涅和哲學家謝林,詩歌創作和哲學思想受到二人影響。早期創作抒情詩數十首,包括《春雷》、《灰藍色的影子溶和了》等優秀作品。1836年寄到彼得堡的一組詩作得到茹科夫斯基、普希金等人贊賞,普希金選出其中24首發表在《現代人》上。1837年調往撒丁王國都靈的俄國使館,經歷了喪妻和被免職之苦。1839年與第二位妻子定居慕尼黑,1844年被恢復官職調回俄國。1848年任外交部外國書刊審查官。
40年代末50年代初創作了大量優秀作品,引起文壇重視。1854年屠格涅夫編定的第一部丘特切夫詩集出版。50-60年代,與傑尼耶娃相愛並另外組成非法的家庭,引起輿論非難,詩人創作了著名的《傑尼西耶娃組詩》抒寫熱烈而痛苦的戀情,1864年傑尼西耶娃病故,詩人為之作了一些悼亡詩。1873年患病癱瘓,同年7月在皇村病逝。他一生留下不足400首詩作,第二本詩集在作者身後纔問世。但他獲得了極高聲譽,俄國象徵派將他奉為鼻祖,西方學者把他與普希金、萊蒙托夫並列,稱為19世紀俄國三大詩人,他的作品大多是描寫藴含哲理的抒情詩和愛情詩,擅長微妙地表現人的心靈與大自然瞬息的通感,帶有泛神主義色彩,被稱為“藝術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