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 人物列錶
謝安 Xie An(東晉)王徽之 Wang Huizhi(東晉)
桓玄
東晉  楚国(369年404年)
字: 敬道
籍貫: 譙國竜亢
開端終結
在位

  桓玄(369年—404年),字敬道,一名靈寶,譙國竜亢(今安徽懷遠)人,漢族,東晉末期桓楚國建立者。
  
  出身
  桓玄是東晉名將大司馬、南郡宣武公桓溫之子,自幼為桓溫所喜愛。東晉孝武帝司馬曜寧康元年(373年),桓溫去世,遺命其弟桓衝統率軍隊,並以時年5歲的桓玄襲爵南郡公。
  桓玄長大後,對自己的才能和門第頗為自負,總認為自己是英雄豪傑,然而由於其父桓溫晚年有篡位的跡象,所以朝廷一直對他深懷戒心而不敢任用。到了23歲那年(391年),纔被任命為太子洗馬。幾年後出京任義興(今江蘇宜興)太守,但還是頗覺不得志,於是就棄官回到其封國南郡(今湖北江陵)。
  
  割據
  東晉安帝司馬德宗隆安元年(397年),尚書僕射王國寶、建威將軍王緒倚仗當權的會稽王司馬道子,圖謀削弱各方鎮,青、兗二州刺史王恭不滿而起兵,桓玄遂慫恿荊州刺史殷仲堪響應王恭,朝廷畏懼,故殺王國寶、王緒以息事寧人。
  次年(398年),桓玄嚮朝廷求為廣州刺史,司馬道子任命其為督交、廣二州軍事、廣州刺史,桓玄受命後卻不到職。同年,豫州刺史庾楷又因不滿其轄區被割予江州,因此起兵聲稱討伐譙王司馬尚之、江州刺史王愉,桓玄與殷仲堪及南郡相楊佺期再度響應,並再推王恭為盟主。不久,王恭因其北府兵出身的部將劉牢之叛歸朝廷而兵敗被殺,桓玄等人退兵,朝廷為表安撫,乃任命各人官職,而以桓玄為江州刺史(首府潯陽,今江西九江)。桓玄、殷仲堪、楊佺期等三人懼怕朝廷討伐,雖然相互間已生猜忌之心,但不得不合作自保,因此於潯陽正式結盟,桓玄因其傢世聲望而被推為盟主,遂更加驕傲。
  當時東晉的局勢,朝廷內有司馬道子、司馬元顯父子相繼專權,外有桓玄等三人與劉牢之、司馬尚之割據,而京師建康(今江蘇南京)以南一帶,更為變民孫恩盤踞,國內大亂。隆安三年(399年),桓玄消滅荊州刺史(首府江陵,今湖北江陵)殷仲堪、雍州刺史(首府襄陽,今湖北襄陽)楊佺期二人勢力,盡占長江中遊一帶。次年(400年),朝廷不得已乃任命桓玄為都督荊、司、雍、秦、梁、益、寧、江八州及揚、豫八郡諸軍事、後將軍、荊、江二州刺史、假節。
  
  篡位
  東晉在暫時壓製孫恩的勢力後,權臣司馬元顯决定鏟除桓玄,元興元年(402年),以手握晉軍精銳北府兵的將領劉牢之為前鋒都督出兵討伐,然而劉牢之唯恐消滅桓玄後,不能被司馬元顯所容,又打算假藉桓玄的力量以除掉當政者,自己再趁機奪權,因此不戰而降。桓玄遂順利東下,進入建康,殺司馬元顯。不久,並解除劉牢之的兵權,劉牢之因此意圖叛變,事敗自縊。桓玄更矯詔以任命自己為太尉、都督中外諸軍事、揚州牧、領豫州刺史,完全掌控國政,隨即又接連誅殺北府將領,以鏟除其勢力。
  元興二年(403年)二月,再矯詔自任大將軍;同年九月,更加授相國,封楚王,封地有十郡,並加九錫,準備篡位。十一月二十一日(陽歷為403年12月20日),東晉安帝獻上國璽,禪位於桓玄。十二月三日(陽歷為404年1月1日),桓玄正式稱帝,國號楚,改元永始。
  桓玄即帝位後,好行小惠以籠絡人心,例如他親自審訊囚犯時,不管罪刑輕重,多予釋放;攔御驾喊冤者,通常也可以得到救濟;然而為政繁瑣苛刻,又喜歡炫耀自己,官員有將詔書中“春蒐”字誤繕為“春菟”,經辦人員即全被降級或免職。而桓玄又好遊玩打獵、興築宮殿,因此人心思變。
  
  敗死
  桓楚永始二年(404年)二月,以北府舊將劉裕為首的數名將領,起兵討伐桓玄。同年三月,楚軍在屢次戰敗後,桓玄不得不退出建康,並挾持安帝西逃至江陵;桓玄於逃亡後恐怕命令不被聽從,因此更加嚴刑峻罰,然而部衆反而愈加離心。
  四月,桓玄在荊州重整部隊,以苻宏為前鋒,再次東下與劉毅率領的勤王軍决戰。五月,楚軍於崢嶸洲(今湖北鄂城)大敗,桓玄欲乘船逃往漢中(今陝西漢中),在江陵附近,與益州軍隊相遇,益州將領馮遷跳上桓玄坐船,抽刀嚮前,桓玄拔下頭上玉飾遞給馮遷,說:“你是什麽人,竟敢殺天子?”馮遷說:“我這衹是在殺天子之叛賊而已!”遂被殺。死後被其侄揚武將軍桓振謚為武悼皇帝。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