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代 人物列錶
周南 Zhou Na(秦代)召南 Zhao Na(秦代)先秦古歌 Xian Qinguge(秦代)
邶風 Bei Feng(秦代)鄘風 Yong Feng(秦代)王風 Wang Feng(秦代)
祈父之什 Qi Fuzhishen(秦代)衛風 Wei Feng(秦代)鄭風 Zheng Feng(秦代)
齊風 Ji Feng(秦代)魏風 Wei Feng(秦代)唐風 Tang Feng(秦代)
秦風 Qin Feng(秦代)陳風 Chen Feng(秦代)檜風 Gui Feng(秦代)
曹風 Cao Feng(秦代)豳風 Bin Feng(秦代)鹿鳴之什 Lu Mingzhishen(秦代)
白華之什 Bai Huazhishen(秦代)小旻之什 Xiao Minzhishen(秦代)彤弓之什 Tong Gongzhishen(秦代)
北山之什 Bei Shanzhishen(秦代)桑扈之什 Sang Huzhishen(秦代)都人士之什 Dou Renshizhishen(秦代)
文王之什 Wen Wangzhishen(秦代)生民之什 Sheng Minzhishen(秦代)宋玉 Song Yu(秦代)
文王 Wen Wang(秦代)卜子夏 Pū Zixia(秦代)孔伋 Kong Ji(秦代)
曾參 Zeng Shen(秦代)孔鮒 Kong Fu(秦代)申不害 Shen Buhai(秦代)
鄧析 Deng Xi(秦代)管仲 Guan Zhong(秦代)商鞅 Shang Yang(秦代)
文子 Wen Zi(秦代)庚桑楚(庚桑子) Geng Sangchugengsangzi(秦代)關尹子 Guan Yinzi(秦代)
河上公 He Shanggong(秦代)伍子胥 Wu Zixu(秦代)尉繚 Wei Liao(秦代)
風後 Feng Hou(秦代)孫臏 Sun Bin(秦代)吳起 Wu Qi(秦代)
范蠡 Fan Li(秦代)楊南柯 Yang Nake(秦代)秦越人(扁鵲) Qin Yuerenbianque(秦代)
師曠 Shi Kuang(秦代)程本 Cheng Ben(秦代)鶡冠子 He Guanzi(秦代)
李冰 Li Bing(秦代)秦始皇 Qin Shihuang(秦代)秦二世 Qin Ershi(秦代)
秦王子嬰 Qin Wangziying(秦代)樗裏子 Chu Lizi(秦代)
伍子胥
秦代  (?~前484年)

軍事類 Military class《蓋廬》
《《水戰兵法》輯佚》

閱讀伍子胥在百家争鸣的作品!!!
  春秋末期吳國大夫,軍事傢、謀略傢。名員,字子胥。春秋時楚國人。屬今監利縣人,縣城大車站外有其雕像。也有一說在襄樊市𠔌城冷集區瀋灣(原係光化富鄉村,1949年劃歸𠔌城)人封於申地,故又稱申胥。伍子胥的父親叫伍奢,伍員的哥哥叫伍尚。<伍子胥-奇謀戰聖>稱:伍子胥是姑蘇城的創建者.他的祖父叫伍舉,因為侍奉楚莊王時剛直諫諍而顯貴,所以他的後代子孫在楚國很有名氣。
  
  伍子胥本為楚國人。性剛強,青少年時,即好文習武,勇而多謀。周景王二十三年(前522),因遭楚太子少傅費無忌陷害,父、兄為楚平王所殺,被迫出逃吳國,發誓必傾覆楚國,以報殺親之仇。入吳後,知公子光有大志,乃助其刺殺吳王僚,奪取王位,得進用為“行人”(掌朝覲聘問之官),與謀國政。輔佐吳王闔閭修法製以任賢能,奬農商以實倉廩,治城郭以設守備。又舉薦深通兵學的孫武為將,選練兵士,整軍經武,使吳成為東南地區一強國。根據吳與周邊各國的強弱形勢及利害關係,與孫武等製定先西破強楚,以解除對吳之最大威脅,繼南服越國以除心腹之患的爭霸方略。周敬王八年(前512),針對楚國執政者衆而不和,且互相推諉的弱點,提出分吳軍為三部輪番擊楚,以誘楚全軍出戰,彼出則歸,彼歸則出,“亟肆以罷(疲)之,多方以誤之”(《左傳·昭公三十年》),待楚軍疲敝,再大舉進攻。此後數年間,吳軍連年擾楚,迫楚軍被動應戰,疲於奔命,實力大為削弱。隨即展開大舉攻楚的準備,爭取與楚有矛盾的蔡、唐兩國作為吳的盟國,使楚北方門戶洞開,為爾後避開楚軍防守正面實施突襲創造了條件。又出兵攻越,給楚造成吳不會大舉攻楚的假象,並施反間於楚,使楚不用知兵善戰的子期,而用貪鄙無能的子常為帥。十四年,與孫武等佐闔閭統領大軍沿淮水西進,由楚防備薄弱的東北部實施大縱深戰略突襲,直搗楚腹地,以靈活機動的戰法,擊敗楚軍主力於柏舉(今湖北麻城東北,一說今漢川北),並展開追擊,長驅攻入楚都郢 (今荊沙江陵西北),終成破楚之功(見柏舉之戰)。由於懷有強烈的個人復仇願望,在楚未能安撫民心,激起楚國上下反對,致使吳軍難以立足。闔閭死後,繼事吳王夫差。二十六年,吳、越夫椒之戰,越慘敗幾於亡國,夫差急於圖霸中原,欲允越求和之時,伍子胥預見到兩國不能共存之勢,又洞察越王勾踐圖謀東山再起之心,力諫不可養癰遺患,而應乘勢滅越。夫差不納,坐視越國自大。三十六年,及見夫差欲率大軍攻齊,越王勾踐率衆朝賀,再度勸夫差暫不攻齊而先滅越,以除心腹之患,又遭夫差拒絶。知夫差昧於大勢而不可諫,吳國必為越國所破滅,為避禍而托子於齊國鮑氏,反遭太宰伯嚭誣陷,被逼自殺。死後僅十年,越滅吳,終應其言。春秋末期吳國興亡,伍子胥舉足輕重。其治國用兵,以務實為旨,遠見卓識,謀略不凡。《漢書·藝文志》著錄兵書《伍子胥》十篇、圖一捲,雖已亡失,當證伍子胥生前有其軍事著作。
  
  註:由於懷有強烈的個人復仇願望,在楚未能安撫民心,激起楚國上下反對,致使吳軍難以立足其原因應該是:他本是楚國人,攻破楚都後,楚昭王逃跑了,子胥沒能抓到他,於是把仇人楚平王的屍體挖出來並用鞭子抽了300下纔罷手及吳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屍,鞭之三百,以泄仇恨。最終卻被吳王夫差疏遠,以致被迫自殺。
  
  楚平王有個太子叫建,楚平王派伍奢做他的太傅。費無忌做他的少傅。費無忌對太子建不忠心。平王派無忌到秦國為大子建娶親。因為秦女長的姣美,無忌就急忙趕回來報告平王說:“這是個絶代美女,大王可以自己娶了他,再給太子另外娶個媳婦。”平王就自己娶了秦女,極度地寵愛她,生了個兒子叫軫,另外給太子建娶了媳婦。
  
  費無忌用秦國美女嚮楚平王獻媚以後,就趁機離開了太子去侍奉平王。又擔心有一天平王死了,太子建繼位殺了自己,竟因此詆毀太子建。太子建的母親,是蔡國人,楚平王不寵愛她。平王也越來越疏遠太子建,派太子建駐守城父,防守邊疆。
  
  不久,無忌又沒日沒夜地在平王面前說太子建的壞話,他說:“太子因為秦女的原因,不會沒有怨恨情緒,希望大王自己稍微防備着點。自從太子駐守城父以後,統率着軍隊,對外和諸侯交往,將要進入都城作亂了。”楚平王就把他的太傅伍奢召回來審問。伍奢知道無忌在平王面前說了太子的壞話,因此說:“大王怎麽能僅僅憑撥弄事非的小人之臣的壞話,就疏遠骨肉至親呢?”無忌說:“大王現在不製止,他們的陰謀就要得逞,大王將要被逮捕了!”於是平王發怒,把伍奢囚禁起來,同時命令城父司馬奮揚去殺太子建。還沒走到,奮揚派人提前告訴太子:“太子趕快離開,要不然,將被殺死。”於是太子建逃到宋國去了。
  
  無忌對平王說:“伍奢有兩個兒子,都很賢能,不殺掉他們,將成為楚國的禍害。可以用他父親作人質,把他們召來,不這樣將成為楚國的後患。”平王就派使臣對伍奢說:“能把你兩個兒子叫來,就能活命,不叫來,就處死。”伍奢說:“伍尚為人寬厚仁慈,叫他,一定能來;伍員人桀驁不訓,忍辱負重,能成就大事,他知道來了一塊被擒,勢必不來。”平王不聽,派人召伍奢兩個兒子,說:“來,我使你父親活命;不來,現在就殺死伍奢。”伍尚打算前往,伍員說:“楚王召我們兄弟,並不打算讓我們父親活命,擔心我們逃跑,産生後患,所以,用父親作人質,欺騙我們。我們一到,就要和父親一塊處死。對父親的死有什麽好處呢?去了,就叫我們報不成仇了。不如逃到別的國傢去,藉助別國的力量洗雪父親的恥辱。一塊去死,沒有意義呀。”伍尚說:“我知道去了最後也不能保全父親的性命。可是衹恨父親召我們是為了求得生存,要不去,以後又不能洗雪恥辱,終會被天下人恥笑。”對伍員說:“你可以逃走,你能報殺父之仇,我將要就身去死。”伍尚接受逮捕後,使臣又要逮捕伍子胥,伍子胥拉滿了弓,箭對準使者,使者不敢上前,伍子胥就逃跑了。他聽說太子建在宋國,就前去追隨他。伍奢聽說子胥逃跑了,說:“ 楚國君臣將要苦於戰火了。”伍尚來到楚都,楚平王就把伍尚和伍奢一塊殺害了。
  
  伍子胥到宋國以後,正好遇上宋國華氏作亂,就和太子建一同逃到鄭國去。鄭國君臣對他們很友好。太子建又前往晉國,晉頃公說:“太子既然跟鄭國的關係友好,鄭國信任太子,太子要能給我們作內應,我們從外面進攻,一定能滅掉鄭國,滅掉鄭國,就把它分封給太子。”於是太子回到鄭國。舉事的時機還沒成熟,正趕上太子因為個人私事打算殺掉一個跟隨他的人,這個人知道太子的計劃,就把它告訴鄭國。鄭定公和子産殺死了太子建。建有個兒子叫勝。伍子胥害怕了,就和勝一同逃奔吳國。到了昭關,昭關的官兵要捉拿他們,於是,伍子胥和勝各自衹身徒步逃跑,差一點不能脫身。追兵在後。到江邊,江上有一個漁翁乘着船,知伍子胥很危急,就渡伍子胥過江。伍子胥過江後,解下隨身帶的寶劍說:“這把劍價值百金,把它送給你老人傢。”漁翁說:“按照楚國的法令,抓到伍子胥的人,賞給糧食五萬石,封給執珪的爵位,難道是僅僅值百金的寶劍嗎?”不肯接受。伍子胥還沒逃到吳國京城,就得了病,在中途停下來,討飯吃。到達吳都,吳王僚剛剛當權執政,公子光做將軍。伍子胥就通過公子光的關係求見吳王。
  
  過了很久,楚平王因為楚國邊邑鐘離和吳國邊邑卑梁氏都養蠶,兩地的女子為爭采桑葉相互撕打,就大發雷霆,以致於兩國起兵相互攻打。吳國派公子光攻打楚國,攻剋了楚國的鐘離、居巢就回去了。伍子胥勸說吳王僚說:“楚國是可以打敗的,希望再派公子去。”公子光對吳王說:“那伍子胥的父兄被楚國殺死,勸大王攻打楚國,是為了報他的私仇。攻打楚國未必可以打敗它呀。”伍子胥知道公子光在國內有野心,想殺死吳王僚而自立為君,不可以用對外的軍事行動勸說他,就嚮公子光推薦了專諸,離開朝廷,和太子建的兒子勝到鄉下種地去了。
  
  五年以後,楚平王死了。當初,平王從太子建那兒奪來的秦國美女生了一個兒子叫軫,等平王一死,軫竟然繼平王即位,這就是昭王。吳王僚趁着楚國辦喪事,派燭庸、蓋餘二公子領兵襲擊楚國。楚國出兵切斷了吳國軍隊的後路,使吳軍不能回國。吳國國內空虛,公子光就命令專諸暗殺了吳王僚,自立為王,這就是吳王闔閭。闔閭自立以後,願望實現了,就召回伍員,官拜為行人,和他共同策劃國事。
  
  楚國殺了它的大臣嚭宛、伯州犁,伯州犁的孫子伯嚭逃到吳國,吳國也用伯嚭做了大夫。先前,吳王僚派遣攻打楚國的兩位公子,後路被切斷不能回國,後來聽說闔閭殺死吳王僚自立為王的消息,於是帶領着軍隊,投降了楚國,楚國把舒地封給了他們。闔閭自立為王的第三年,就發動軍隊和伍子胥、伯嚭攻打楚國,占領了舒地,捉住了原來背叛吳國的兩個將軍。因而闔閭想乘勝進兵郢都,將軍孫武說:“百姓太疲憊了,不可以,暫切等待吧。”就收兵回國了。
  
  闔閭四年(前511),吳國攻打楚國,奪取了六地和灊(qián,潛)地。闔閭五年,攻打越國,並戰敗了它。闔閭六年,楚昭王派公子瓦領兵攻打吳國。吳國派伍子胥迎戰,在豫章打敗了楚國的軍隊,奪取了楚國的居巢。
  
  闔閭九年(前506),吳王闔閭對子胥、孫武說:“當初你們說郢都不可攻入,現在的情形怎麽樣呢?”子胥、孫武回答說:“楚國將軍瓦貪財,唐國和蔡國都怨恨他。大王一定要大規模地進攻楚國,必須先要得到唐國和蔡國的幫助纔行。”闔閭聽從了他們的意見,出動了全部軍隊和唐國、蔡國共同攻打楚國,和楚國軍隊在漢水兩岸列兵對陣。吳王的弟弟夫概帶領着軍隊請求相隨出徵,吳王不答應,夫概就用自己屬下五千人攻擊楚將子常,子常戰敗逃跑,直奔宋國。於是,吳軍乘勝挺進,經過五次戰役,就打到了郢都。己卯日,楚昭王出逃。第二天,吳王進入郢都。
  
  楚昭王出逃,進入雲楚大澤;昭王遭到強盜的襲擊,昭王又逃到鄖地。鄖公的弟弟懷說:“平王殺死了我們的父親,我們殺死他的兒子,不也可以嗎?”鄖公擔心他的弟弟殺死昭王,就和昭王一塊逃到隨地。吳兵包圍了隨地,對隨地人說:“在漢水流域的周朝子孫,被楚國全部消滅了。”隨人要殺昭王,王子綦把他藏起來,自己冒衝昭王來搪塞他們。隨人算了一卦,卦象表明把昭王交給吳軍,不吉利,就謝絶吳國,不交昭王。
  
  當初,伍子胥和申包胥是至交的朋友,伍子胥逃跑時,對包胥說:“我一定要顛覆楚國。”包胥說:“我一定要保存楚國。”等到吳兵攻進郢都,伍子胥搜尋昭王,沒有找到,就挖開楚平王的墳,拖出他的屍體,鞭打了三百下纔停手。申包胥逃到山裏,派人去對伍子胥說:“您這樣報仇,太過分了!我聽說:‘人多可以勝天,天公降怒也能毀滅人。’ 您原來是平王的臣子,親自稱臣侍奉過他,如今弄到侮辱死人的地步,這難道不是喪天害理到極點了嗎!”伍子胥對來人說:“你替我告訴申包胥說:‘我就像太陽落山的時候,路途還很遙遠。所以,我要逆情背理地行動。’”於是申包胥跑到秦國去報告危急情況,嚮秦國求救,秦國不答應。申包胥站在秦國的朝廷上,日夜不停地痛哭,他的哭聲七天七夜沒有中斷。秦哀公同情他,說:“楚王雖然是無道昏君,有這樣的臣子,能不保存楚國嗎?”就派遣了五百輛戰車拯救楚國,攻打吳國。六月間,在稷地打敗吳國的軍隊。正趕上吳王長時間地留在楚國尋找楚昭王,闔閭的弟弟夫概逃回國內,自立為王。闔閭聽到這個消息,就棄楚國趕回去,攻打他的弟弟夫概。夫概兵敗,跑到楚國。楚昭王見吳國內部發生變亂,又打回郢都,把堂溪封給夫概,叫做堂溪氏。楚國再次和吳軍作戰,打敗吳軍,吳王就回國了。
  
  又過了兩年,闔閭派太子夫差領兵攻打楚國,奪取番地。楚國害怕吳國軍隊再次大規模地進攻,就離開郢城,遷都鄀邑。在這個時候,吳國用伍子胥、孫武的戰略,嚮西打敗了強大的楚國,嚮北威鎮齊國、晉國,嚮南降服了越國。
  
  夫差攻楚取番以後四年,孔子出任魯國國相。
  
  又過了五年,吳軍攻打越國。越王勾踐率兵迎戰,在姑蘇打敗吳軍,擊傷了吳王闔閭的腳趾,吳軍退卻。闔閭創傷發作,很嚴重,快要死的時候對太子夫差說:“你能忘掉勾踐殺你父親嗎?”夫差回答說:“不敢忘記。”當天晚上,闔閭就死了。夫差繼位吳王以後,任用伯嚭做太宰,操練士兵。二年後攻打越國,在夫湫打敗越國的軍隊,越王勾路就帶關殘兵敗將棲息在會稽山上,派大夫文種用重禮贈送太宰嚭請求媾和,把國傢政權托付給吳國,甘心做吳國的奴僕。吳王將要答應越國的請求,伍子胥規勸說:“越王勾踐為人能含辛茹苦,如今,大王要不一舉殲滅他,今後一定會後悔。”吳王不聽伍子胥的規勸,而采納了太宰嚭的計策,和越國議和。
  
  和越國議和以後五年,吳王聽說齊景公死了,大臣們爭權奪利,新立的國君軟弱,就出動軍隊嚮北攻打齊國。伍子胥規勸說:“勾踐一餐沒有兩味葷菜,哀悼死去的、慰問有病的,將打算有所作為。這個人不死,一定是吳國的禍患。現在吳國有越國在身邊,就像得了心腹疾病。大王不先鏟除越國卻一心致力攻打齊國,不是很荒謬的嗎?”吳王不聽伍子胥的規勸,攻打齊國。在艾陵把齊國軍隊打得大敗,於是懾服了鄒國和魯國的國君而回國。從此,就越來越少地聽從伍子胥的計謀了。
  
  此後四年,吳王將要北上攻打齊國,越王勾踐采用子貢的計謀,就帶領着他的人馬幫助吳國作戰,把貴重的寶物敬獻給太宰伯嚭。太宰嚭多次接受了越國的賄賂。就特殊地喜歡並信任越國,沒日沒夜地在吳王面前替越國說好話。吳王總是相信和采納太宰嚭的計謀。伍子胥規勸吳王說:“越國,是心腹大患,現在相信那虛飾浮誇狡詐欺騙之詞,貪圖齊國。攻剋齊國,好比占領了一塊石田,絲毫沒有用處。況且《盤庚之誥》上說:‘有破壞禮法,不恭王命的就要徹底割除滅絶他們,使他們不能夠傳宗接代,不要讓他們在這個城邑裏把好人影響壞了。’這就是商朝興盛的原因。希望大王放棄齊國,先攻打越國;如不這樣,今後悔恨也來不及了。”吳王不聽伍子胥的勸告,卻派他出使齊國。子胥臨行,對他兒子說:“我屢次規勸大王,大王不聽。我現在看到吳國的末日了,你和吳國一毀滅,沒有好處。”就把他的兒子托付給齊國的鮑牧,而返回吳國嚮吳王報告。
  
  吳國太宰嚭和伍子胥在感情上産生裂痕以後,就趁機在吳王面前說他的壞說:“子胥為人強硬兇惡,沒有情義,猜忌狠毒,他的怨恨恐怕要釀成深重的災難。前次大王要攻打齊國,子胥認為不可以,大王終於發兵並且取得了重大的勝利,子胥因自己計謀沒被采用感到羞恥,反而産生了怨恨情緒。如今大王又要再次攻打齊國,伍子胥又獨斷固執,強行諫阻,敗壞、詆毀大王的事業,衹希望吳國戰敗來證明自己的計謀高明。現在大王親自出徵,出動全國的武裝力量攻打齊國,而伍子胥的勸諫不被采納,因此就中止上朝,假裝有病不隨大王出徵。大王不可不戒備,這是很容易引起禍端的。況且我派人暗中探查,他出使齊國,就把他的兒子托付給齊國的鮑氏。做人臣子,在國內不得意,就在外依靠諸侯,自己認為是先王的謀臣,現在不被信用,時常鬱鬱不樂,産生怨恨情緒。希望大王對這件事早日想辦法。”吳王說:“沒有你這番話,我也懷疑他了。”就派使臣把屬鏤寶劍賜給伍子胥,說:“你用這把寶劍自殺。”伍子胥仰望天空嘆息說:“唉!讒言小人伯嚭要作亂,大王反來殺我。我使你父親稱霸。你還沒確定為王位繼承人時,公子們爭着立為太子,我在先王面前冒死相爭,幾乎不能得到太子的位職。你立為太子後,還答應把吳國分一部分給我,我卻不存在你報答的希望,可現在你竟聽信諂媚小人的壞話來殺害長輩。”於是告訴他親近的門客說:“你們一定要在我的墳墓上種植梓樹,讓它長大能夠做棺材。挖出我的眼珠懸挂在吳國都城的東門樓上,來觀看越寇怎樣進入都城,滅掉吳國。”於是自刎而死,吳王聽到這番話,大發雷霆,就把伍子胥的屍體裝進皮革袋子裏,漂浮在江中。吳國人同情他,在江邊給他修建了祠堂,因此,把這個地方命名叫胥山。
  
  吳王殺了伍子胥後,就攻打齊國。齊國鮑氏殺了他們的國君悼公輔佐陽生作國君。吳王打算討伐鮑氏,可是,沒有取得勝利,就撤兵回去了。此後二年,吳王召集魯國、衛國的國君在橐臯會盟。第二年,就勢北上,在黃池大會諸侯,來號令周天子。這時,越王勾踐襲擊吳國,殺死吳太子,打敗吳國軍隊。吳王聽到這個消息,就回國了,派出使者用豐厚貴重的禮物和越國媾和。過後九年,越王勾踐終於滅掉吳國,殺死吳王夫差,又殺了太宰嚭,因為他不忠於他的國君,接受外國的貴重賄賂,私下親近越國。
  
  當初,跟隨伍子胥一塊逃亡在楚國原來的太子建的兒子勝,在吳國。吳王夫差在位時,楚惠王要召勝回到楚國。葉公規勸說:“勝愛好勇武而暗中尋訪敢死的勇士,大概有私心!”惠王不聽他的進諫,終於把勝召回來,讓他居住在楚國的邊邑鄢。號稱白公。白公回楚三年而吳王殺了伍子胥。
  
  白公勝回楚國不久,怨恨鄭國殺死他的父親,於是暗地裏收養敢死的勇士嚮鄭國報仇。回到楚國五年,請求楚王攻打鄭國,楚國令尹子西答應了他的要求。可是,還沒發兵而晉國已經出兵攻打鄭國,鄭國派人到楚國請求救援,楚王派子西前往救鄭,和鄭國訂立了盟約纔回國。白公勝發怒說:“我的仇敵不是鄭國,我的仇敵是子西!”白公勝親自磨礪寶劍,有人問他:“用它幹什麽?”白公勝回答說:“要用它殺死子西。”子西聽到這件事,笑着說:“白公勝如同鳥蛋,能有什麽作為呢?”
  
  此後四年,白公勝和石乞在朝廷上突然刺殺了令尹子西及司馬子綦。石乞說:“不殺掉楚惠王,不行。”於是,把楚惠王劫持到高府。石乞的隨從屈固背負着楚惠王逃到昭夫人住的宮室。葉公聽說白公勝作亂,帶領着他封地的人攻打白公勝。白公勝一夥人戰敗,白公勝逃到山裏自殺了。石乞被俘,審問他白公勝的屍首在哪裏,不說出來就要把他煮死。石乞說:“事情成功了就做卿相,不成功就被煮死,本來是應盡的職分。”最終不肯說出白公勝屍首在什麽地方。於是,把石乞煮死了。找回楚惠王,再立他為國君。
  
  太史公說:怨毒對於人類來說實在是太厲害了!國君尚且不能和臣子結下怨毒,何況地位相同的人呢!假使伍子胥追隨他的父親伍奢一起死去,和螻蟻又有什麽區別。放棄小義,洗雪重大的恥辱,讓名聲流傳後世。可悲啊!當伍子胥在江邊睏窘危急的時候,在路上沿途乞討的時候,他的心志難道曾經有片刻忘掉郢都的仇恨嗎?所以,剋製忍耐,成就功名,不是剛正有氣性的男子,誰能達到這種地步呢!白公如果不自立為王,他的功業和謀略恐怕是說也說不完啊!
  
  伍子胥墓
  在吳縣市胥口鎮百伍相國詞內。伍於胥(?一前484),名員,春秋時楚國人。其父、兄為楚平王所殺,他逃至吳國,助吳王閻間築城練兵,發憤圖強,任相國。夫差時勸王拒絶越國求和並停止伐齊。不諧,吳王賜劍自殺。
  
  墓封土高約1米多,加以麻石砌成,墓前碑書“吳相國伍公之墓”。原有吳相國伍公齡夷藏處碑和重建骨山詞記碑等,今均無存。近處還有二妃墓、拜將臺等古跡。
  
  【伍子胥廟記】
  《伍子胥廟記》:“予觀子胥出死亡逋竄之中,以客寄之一身,卒以說吳,折不測之楚,仇執恥雪,名震天下,豈不壯哉!及其危疑之際,能自慷慨不顧萬死,畢諫於所事,此其志與夫自恕以偷一時之利者異也。孔子論古之士大夫,若管夷吾、臧武仲之屬,苟志於善而有補於當世者,鹹不廢也。然則子胥之義又曷可少耶?康定二年,予過所謂胥山者,周行廟庭,嘆吳亡千有餘年。事之興壞廢革者不可勝數,獨子胥之祠不徙不絶,何其盛也!豈獨神之事吳之所興,蓋亦子胥之節有以動後世,而愛尤在於吳也。後九年,樂安蔣公為杭使,其州人力而新之,餘與為銘也。烈烈子胥,發節窮逋。遂為册巨,奮不圖軀。諫合謀行,隆隆之吳。厥廢不遂,邑都俄墟。以智死昏,忠則有餘。胥山之巔,殿屋渠渠。千載之詞,如祠之初。孰作新之,民勸而趨。維忠肆懷,維孝肆孚。我銘祠庭,示後不誣。”
  
  掘墓鞭屍
  公元前522年,伍子胥父兄被楚平王殺害。伍子胥逃離楚國,投奔吳國。途中他饑睏交加,見一位浣紗姑娘竹筐裏有飯,於是上前求乞。姑娘頓生惻隱之心,慨然相贈。伍子胥飽餐之後,出於安全原因,要求對方為他的行為保密。但姑娘猛然想起,男女接觸為禮教和輿論所不容。她隨即抱起一石,投水而死。伍子胥見狀,傷感不已。他咬破手指,在石上血書:“爾浣紗,我行乞;我腹飽,爾身溺。十年之後,千金報德!”
  後來,伍子胥在吳國當了國相,吳王調遣勁旅攻入楚國。公元前506年,伍子胥“掘楚平王墓,其屍鞭之三百”。伍子胥報了大仇之後,又想到要報恩,但苦於不知姑娘傢地址,於是就把千金投入她當時跳水的地方。這就是千金小姐的由來。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