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李實在旅游地理的作品!!! |
相關史料
《明史 列傳第五十九》
李實,字孟誠,合州人。正統七年進士。為人恣肆無拘檢,有口辨。景泰初,為禮科給事中。也先令完者脫歡議和,實請行。擢禮部右侍郎以往,少卿羅綺為副。至則見上皇,頗得也先要領,還言也先請和無他意。及楊善往,上皇果還。是年十月進右都御史,巡撫湖廣。五年召還,掌院事。初,實使謁上皇,請還京引咎自責,失上皇意。後以居鄉暴橫,斥為民。
【李實出京】
土木堡戰敗,明英宗朱祁鎮被俘。
後經於謙等人力輓狂瀾,在北京城下擊退瓦剌太師(當時蒙古的實際控製者),取得了重大勝利。當時,由於皇帝(朱祁鎮)被俘,大臣們擁立當時的監國,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為皇帝,而稱被俘的朱祁鎮為“太上皇”。
北京保衛戰勝利後,瓦剌方面表示願意釋放被俘的朱祁鎮,但朱祁鈺擔心他的哥哥回來後,會影響自己的皇位,對於迎回“太上皇”朱祁鎮並不積極。在這種背景下,李實作為明朝的使臣出使瓦剌。
以下是《明朝那些事》的記載:
計劃已定,大明派出了自己的使者。這個使者的名字叫做李實,他當時的職務是禮部侍郎。
在這裏特意指出此人的職務,是因為其中存在着很大的問題,大傢知道侍郎是副部長,三品官,外交人員也要講個檔次的,這樣的級別出訪按說已經不低了,似乎可以認為朱祁鈺對於這次出使是很重視的,但我查了一下資料,纔發現別有玄機。
就在幾天之前,這位仁兄還不是禮部侍郎,他原先的職務僅僅是一個給事中!(七品官)直到出發前,纔匆忙給他一個職稱,讓他出使。
既然出使,自然有國書,可這封國書也有很大的問題,其大致內容是:你們殺了大明的人,大明也能夠殺你們!我大明遼闊,人口衆多,之所以不去打你,是怕有違天意,聽說你們已經收兵回去,看來是已經畏懼天意,朕很滿意,所以派人出使。
大傢看看,這像是和平國書嗎,估計都可以當成戰書用了,而且其中根本沒有提到接朱祁鎮回來的問題,用心何在,昭然若揭。
當李實看到這份國書,發現並沒有接朱祁鎮回來的內容時,不禁也大吃一驚,馬上跑到內閣,他還比較天真,以為是某位大人草擬時寫漏,誰知在半路上正好遇到朱祁鈺的親信太監興安,便嚮他詢問此事,興安根本不搭理他,衹是大聲訓斥道:“拿着國書上路吧,管那麽多幹什麽?!”(奉黃紙詔行耳,它何預)
李實明白了皇帝的用意。
……
景泰元年(1450)七月十一日,李實抵達也失八禿兒(地名),這裏正是也先的大本營,然後由人帶領前去看望朱祁鎮。
君臣見面之後,感慨萬千,都流下了眼淚,不過從後來的對話看,他們流淚的原因似乎並不相同。
雙方先寒暄了一下,然後開始了這段歷史上極為有趣的對話。
朱祁鎮:太後(孫太後)好嗎?皇上(朱祁鈺)好嗎?皇后(錢皇后)好嗎?
李實:都好,請太上皇放心。
朱祁鎮:這裏冷,衣服不夠,你帶了衣服來沒有?
李實:不好意思,出門急,沒帶。
朱祁鎮:……
李實:臣和隨從帶了自己的幾件衣服,太上皇先用吧。(私以常服獻)
朱祁鎮:這裏吃的都是牛羊肉,你帶吃的來了嗎?
李實:不好意思,沒有。
朱祁鎮:……
李實:臣這裏隨身帶有幾鬥米,太上皇先吃着吧。
朱祁鎮:這些都是小事情(此皆細故),你來幫我料理大事,我在這裏都呆了一年了,你們怎麽不來接我啊?
李實:臣不知道。
朱祁鎮:現在也先已經答應放我走了,請你回去告訴皇上,派人來接我,衹要能夠回去,哪怕是衹做一個老百姓(願為黔首)!哪怕給祖宗看墳墓也行啊(守祖宗陵寢)!
說到這裏,朱祁鎮再也忍耐不住,痛哭起來。
身為太上皇,竟說出這樣的話,看來朱祁鎮確實是沒辦法了,他衹想回傢而已。
朱祁鎮開始了見面後的第二次哭泣,但這一次,哭的衹有他一個人,因為李實並沒有哭。李實衹是冷冷地看着他,並最終問出了兩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問題。
問題一:
李實:太上皇住在這裏,纔記得以往錦衣玉食的生活嗎?
問題二:
李實:太上皇有今日,衹因寵信王振,既然如此,當初為何要寵信這個小人?
如此之態度,如此之問話,若非載於史書,實在讓人難以置信,卻又不得不信。
真是落難的鳳凰不如雞啊,一個小小的芝麻官竟然敢用這種口氣去嘲諷太上皇,朱祁鎮那僅存的自尊和威嚴就此徹底消散。
朱祁鎮聽到這兩個問題,心中百感交集,他無法也不能回答這兩個問題,唯有失聲痛哭,並說出了他唯一的辯詞:“我用錯了王振,這是事實,但王振在時,群臣都不進言,現在卻都把責任歸結於我(今日皆歸罪於我)!”
到了這個地步,也沒啥可說的了,李實結結實實地把太上皇訓斥了一頓,便離開了他的營帳,去見也先。
明末作傢李實
李實,四川遂寧人。李實所做《蜀語》,是我國現存第一部“斷域為書”的方言詞彙著作。全書共收錄四川方言詞語563條,忠實地反映了明代四川方言的基本面貌,是研究明代四川方言的有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