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代 人物列錶
阮藉 Ruan Jie
王衍
晉代  西晋(256年311年)
閱讀王衍在诗海的作品!!!
王衍
  一提到魏晉時代,人們總是會想到魏晉風度。想象中那該是一個令人神往的時代:名士們衣着瀟灑,神情悠然,手揮塵尾,中妙談玄言,舉止灑脫不羈,既超然物外而又深情款款。這些都是在歷來的禮法社會中所渴望而又難以做到的。所以魏晉風度成了人們精神的桃花源,一種理想的個性飛揚的境界。
  然而很多人忘了,這是一個戰亂的時代。三國鼎立的硝煙剛剛成為過去,五鬍十六國的戰亂又接踵而來。在這樣一個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中,魏晉風度該走嚮何處?灑脫張揚的個性與戰亂社會的現實政治之間,能否協調呢?
  一。
  王衍(公元256年一311年)就是一位處在這種尖銳矛盾中的名士。他在經世和玄談之間選擇了後者。然而,歷史是那樣的無情,他最終死在石勒的鐵騎之下。經世與玄談的衝突,終於釀成了一幕悲劇。
  名門秀士 崇尚玄談
  魏晉是一個很重視門閥等第的時代。門第的高低,直接關係到一個人一生的命運。王衍很幸運,出生在琅訝郡臨沂地方(今山東臨沂),其傢門是著名的琅訝王氏。出身於這樣的名門望族,這對他以後性情的形成,有直接的影響。
  他的字叫做夷甫,外表清明俊秀,風姿安詳文雅。當他還是少年時,有一次曾去拜訪當時的名士山濤。山濤看見他後,感嘆了很長時間。王衍走的時候,山濤目送他走出很遠,感慨地對別人說:“不知道是哪位老婦人,竟然生出了這樣俊美的兒子!然而誤盡天下老百姓的,未必就不是這個人啊!”王衍的父親曾任平北將軍,經常有公文事務,派使者呈送,但常常不能按時得到答復。王衍14歲的時候,人在京城,常到僕射羊祜那裏申報陳述公文的內容,言辭非常清晰明白。羊祜是當時很有名望的人,德高望重,他的對手和朋友吳國陸抗(東吳陸遜之子)曾評價羊祜的德量可與樂毅和諸葛亮相比。但少年王衍在他面前卻沒有自卑低下的神色,大傢都覺得十分驚異,都說他是一個奇士。太傅楊駿想把女兒嫁給他為妻,王衍卻以此為恥,就假裝發狂得免。王氏一門名士,王衍的從兄王戎,是竹林七賢之一,素有善於鑒賞人物的高名。晉武帝司馬炎聽到王衍的名聲,就問王戎當世哪個人可以跟王衍相比。王戎說:“沒有見到當世誰能跟夷甫(王衍的字)相比,應該從古人中去尋求。”對他十分推重。
  晉武帝泰始八年(公元273年),皇帝下詔書要求舉薦可以安定邊疆的人才。王衍起初喜歡談論連橫合縱的遊說之術,所以尚書盧欽把他舉薦為遼東太守,但王衍沒有就任。從此以後,他不再談論世事,整日裏衹是吟詠詩賦,清談玄虛而已。他曾托族人辦事,但好久沒有回音。有一次聚會宴飲,就問那個人說:“近來托您辦的事,為什麽沒有消息?”沒想到那個人很惱怒,舉起酒器就砸他的臉。王衍開始沉默不語,領着王導一起乘車而去,但心裏很是憤憤不平。他在車中用鏡子自照,對王導說:“你看我的眼光還是在牛背上呢!”
  王衍的父親在北平去世後,朋友族人送的喪葬錢財很多,因而許多親戚熟人嚮他藉貸,王衍就把錢財分給他們。沒有幾年時間,傢裏的財産就幾乎用光了。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王衍衹好搬到靠近洛陽城西的田園中居住,過了一陣子悠閑寧靜的田園生活。
  不久,王衍便開始步人仕途,先任太子捨人,後又升為尚書郎,之後出京城任元城(今河j匕大名東)縣令,整天還是清談,但縣裏的大小事務也還算理順。不久,他又回到京城,任中庶子、黃門侍郎(皇帝侍從官)。
  名士風流 木秀於林
  魏晉是一個尊崇名土,也産生了衆多名士的時代。名士的特徵主要是善於清談,而且行為舉止瀟灑風流。王衍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大名士,其生前身後為許多人所推重。
  曹魏正始年間,何晏、王弼等人自稱繼承老莊,清談玄學,他們的主要立論是:“天地和一切生物都以‘無’為本。所謂‘無’,就是開創萬物完成事務,無論哪裏沒有不存在的。陰和陽依靠它化為生命,萬物依靠它而成為形體,賢明的人依靠它修養道德,不賢明的人依靠它避免災禍。所以‘無’的運用,沒有爵位卻能夠尊貴。”這是魏晉玄學的開始,後人稱為正始玄學。王衍非常推重這種看法,但名士裴頒認為這種看法不正確,並著文章來諷刺它。王衍還是像平常一樣,而且認為裴頒很有才華,很推崇他。有一次他對人說:“見裴令公精明朗然,籠蓋人士,非凡識也。若死而可作,當與之同歸。”
  王衍才華橫溢,容貌俊雅,聰明敏銳有如神人,常常把自己比作子貢,加上他聲譽名氣很大,為當世人所傾慕。他精通善長玄理,專以談論《老子》、《莊子》為事。談論時,他經常手持白玉柄的塵尾,手和玉柄的顔色一樣白皙。凡是他覺得道理有什麽不妥當的地方,就馬上更改,世人稱他為“中雌黃”。無論朝廷高官,還是在野人士,都很仰慕,又稱他為“一世竜門”。王衍接連擔任顯要的職務,很多年輕求仕進的人,沒有不景慕仿效他的。凡被朝廷進用的官員,都認為他應該做士族的首領。他崇尚浮華放誕,因此被許多人贊同,成為世間風氣。
  王衍很有性情。一次,他的幼子不幸夭折,名士山簡去安慰他。王衍十分悲痛,幾乎不能自持。山簡就說:“孩子不過是懷抱中的東西,哪至於悲痛到這種地步!”王衍說:“聖人可以忘掉感情,最下等的人則對感情沒有體會。然而最珍重感情的,正在我們這樣的人身上。”山簡很佩服他的言論,也就轉而為他感到悲痛。
  王衍的妻子郭氏,是賈後的親戚,憑藉皇后的權勢,剛愎貪婪,性情暴戾,搜刮財物貪得無厭,喜歡干涉別人的事情。王衍的弟弟王澄15歲時,看到郭氏讓奴婢在路上挑糞,就勸郭氏說,這樣做不好。郭氏大怒,對王澄說;“夫人臨死時,把你托給我,不是把我托付給你。”捲起袖子來就準備打王澄。王衍耳聞目睹妻子的種種惡劣行為,但是沒有辦法禁止她。當時,他的同鄉人、幽州刺史李陽,是名震京師的大俠士,郭氏素來很忌憚他。王衍因此對郭氏說:“不衹是我說你不能這樣做,李陽也說過這樣做不好。”郭氏因此行為稍稍收斂。王衍素來鄙夷郭氏的貪重錢財,所以中從來不提錢這個字。郭氏想試試他究竟會不會說,就讓奴婢用錢繞床一圈,使他不能走出來。王衍早晨起來看到錢後,就對奴婢說:“把這些東西都拿走!”還有一次,他與裴邈因為志趣愛好不同而發生分歧。裴邈總想攻擊他而抓不到把柄,便故意去找王衍,肆意辱駡,想讓王衍應答,然後誹謗他。但王衍聲色不動,緩緩地說:“白眼兒遂作。”從以上幾件事可知其涵養。
  還有一件關於王衍的趣聞。彭城王有一頭快牛,對它非常愛惜。王衍和他賭射,贏得了這頭牛。彭城王說:“你如果要自己騎乘就算了,如果想殺掉吃牛肉的話,我願意用二十頭肥牛代替它。既有肉吃,又能存下我喜愛的東西。”王衍卻把牛殺掉吃了。
  王衍俊秀而有很好的名望,一心企求玄虛悠遠,從來不談利字。他的族弟王敦在晉末南渡之後,經常稱贊他說:“夷甫處在人群之中,猶如明珠美玉落在瓦片石塊之間。”顧愷之在王衍的畫像上作贊詞,也稱贊他人品如青山聳峙,千仞壁立。由此可見他被人所推崇的程度。
  任人為親 清談誤國
  西晉末年,統治集團內部發生大紛爭。晉武帝死後,由白癡皇帝惠帝即位,皇后賈南風掌權。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她先後殺死一批名臣。由此為契機而爆發了長達十六年之久的八王之亂。一時間,朝野動蕩不安,大權變動不居,官員們唯求自保。名士王衍也不例外,整日玄談,不以國傢大事為重,考慮的衹是自己日後的萬全之計。
  王衍後來歷任北軍中侯、中領軍、尚書令(宰相)。他任尚書令時,皇族之間爭權混戰,各族人民紛紛起義,匈奴貴族劉淵乘機舉兵。當時王衍任宰相,專謀自保。他的女兒是愍懷太子的貴妃,愍懷太子被賈後所誣陷。王衍怕有禍患,就自己上表請求解除婚約。賈後後來被廢黜後,官員們上書彈劾王衍,說:“王衍給司徒梁王司馬肜寫信,抄錄呈送皇太子親手寫給貴妃以及王衍的信函,陳述被誣陷的經過。梁王司馬肜等人拜讀後,深感文詞語言非常誠懇感人。而王衍身為大臣,應該以道義譴責。太子既被誣陷遭到罪罰,王衍卻不能拼死堅持正義,竟隨即要求離婚。他得到太子親手寫的信函之後,收藏起來並不示衆,一心衹想苟且偷生,避免災禍,完全沒有忠誠正直的操守,必須給予公開譴責,以勉勵直臣的氣節。所以應該把他監禁終身。”皇上同意了這個意見。
  趙王司馬倫及孫秀等人掌握大權後,大肆殺戮朝臣。孫秀曾為琅邪郡小吏,請求鄉裏名流為他品評。王衍開始不許,後來聽從了王戎的建議為他品題。孫秀得志後,對王戎、王衍自然大加照顧。但王衍素來輕視司馬倫的為人,因此,在司馬倫篡位後,王衍又裝作顛狂欲殺奴婢而免於出來做官。等到趙王倫被誅殺,王衍官拜河南尹,轉任尚書,又任中書令。當時齊王司馬同有匡扶皇帝復位的大功,他專斷大權,任意行事,公卿見到他都下拜,唯有王衍長揖不拜,因此得罪司馬同,托病辭去官職。後來,王衍又在成都出任尚書僕射,兼管吏部。而後又任尚書令、司空、司徒。
  王衍雖然擔任國傢宰相的重任,但是卻不認真考慮國傢的治理,衹想方設法保全自己。他考慮的衹是在紛繁變亂的局勢中,如何能夠使自己長久生存下去,因此他為自己精心營造了一個退路。青州和荊州都是當時的軍事要地,物産也很豐饒。因此,王衍對東海王司馬越說:“中原現在已經大亂,應該依靠各地的負責大臣,因此應該選擇文武兼備的人才出任地方長官。”就使弟王澄為荊州刺史,族弟王敦為青州刺史。並對王澄、王敦說:“荊州有長江漢水的堅固,青州有背靠大海的險要。你們兩個鎮守外地,而我留在京師,就可以稱得上狡兔三窟了。”當時有見識的人都很鄙視他。
  王澄是一個無賴子弟,王敦則有狼子野心。王衍任用此二人,完全出於任人唯親的原則,不以國傢大局為重。這一舉措,雖然未能使他保全性命,但對以後的東晉局勢卻造成了重大影響。以後王敦渡江,為荊州刺史。荊州物産豐饒,王敦又手握重兵,與下遊朝廷相抗衡。曾一度攻入建康,逼死晉元帝。建立在這種勢力基礎上,琅邪王氏在東晉聲勢顯赫,一時號稱“王與馬,共天下”,不能不說跟王衍沒有關係。
  在官員選舉時,王衍也是十分隨便。有一次,他問名士阮修說:“老子、莊子之學跟儒教有什麽不同?”阮修回答說:“將毋同。”王衍認為他說得好,就把他闢為掾官,世人稱之為“三語掾”。當時衛蚧曾據此嘲笑說:“一句話就可以辟舉,何必要三個字呢?”
  王衍的這種行為,助長了西晉混亂的形勢,在當時就為人們所詬病。
  不思抗敵 國破身亡
  八王之亂引起政局的動蕩,使西晉局勢岌岌可危。這時候,北方少數民族紛紛起兵,企圖在混亂中奪取政權。當時北方軍隊大部分集中在匈奴主劉淵的旗下。他派石勒、王彌攻打洛陽。
  晉廷以王衍為都督徵討諸軍事、持節、假黃鉞,率軍抵抗石勒、王彌的軍隊。王衍命前將軍曹武、左衛將軍王景等進攻敵軍,擊退了他們,繳獲了他們的輜重。因此,王衍又轉任太尉,兼任尚書令,封為武陵侯。他多次辭讓封爵,不肯接受。當時洛陽危險緊急,大多數人想遷都以躲避災難,但王衍卻賣掉牛車,以示堅定來安撫人心。
  東海王司馬越討伐苟唏時,王衍以太尉身份擔任太傅軍司。等到東海王去世,衆人共同推舉他為元帥。王衍認為這時戰爭頻繁,懼怕因而不敢擔當,就推辭說:“我年少時就沒有做官的願望,然而積年纍月,升遷到現在的地位。今天的大事,怎能讓我這樣一個沒有才能的人來擔任統帥呢?”不久,晉軍被石勒的軍隊攻破。石勒呼叫主公大臣前來與他相見。他以晉朝的舊事詢問王衍。王衍嚮他陳說了西晉敗亡的原因,並說責任不在自己。石勒很欣賞他,同他談了很長時間。王衍說自己年輕時就不喜歡參與政事,想求自身避免禍患,因而勸說石勒自稱皇帝。石勒大怒說:“你名聲傳遍天下,身居顯要職位,年輕時即被朝廷重用,一直到頭生白發,怎麽能說不參與朝廷政事呢?破壞天下,正是你的罪過。”讓左右手下把他押出去。石勒對他的參謀孫萇說:“我行走天下多年了,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人,還應該讓他活下去嗎?孫萇說:“他是西晉朝廷的三公,一定不會為我們盡力,有什麽值得可惜的呢?”石勒說:“總之不可用刀刃加害於他。”於是命令士兵在半夜裏推倒墻壁把他壓死。王衍臨死時,看着別人說:“唉!我們即使不如古人,平時如果不崇尚浮華虛誕,勉力來匡扶天下,也不至於到今天的地步。”他死時56歲。
  王衍本質上是一個文人,崇尚玄談,講究風度,然而,他生活在那樣一個動蕩的時代中,時代需要的是具有經世才能的人。王衍以清談名士出仕是當時的一種風尚,但同時也是一種悲劇。他的一生在出世與人世之間徘徊。
  王衍品格並不高尚,為自己的安危而將國傢大事拋之不顧。雖說西晉末年的局勢非個人所能左右,但王衍在其中無疑起到了很大的消極作用。他成為國傢和民族的罪人。
  後來桓溫北伐時,在中原登臨遠眺,曾經感慨地說:“國傢破裂,百年來中原一片廢墟,王夷甫等人擺脫不了他們的罪責。”參謀袁宏說:“天運有興廢,不一定是個人過錯。”桓溫聽了就打了一個比方,說以前荊州劉表有一頭重達千斤的肥牛,吃食十倍於常牛,但負重行遠,還不如一頭老牛。曹操攻破荊州,就把它殺了以飧兵士。奇行異表,名士風度,若於國傢民族無補,又有什麽意義呢?
  此話有理,令人三思。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