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人物列錶
賀鑄 He Zhu(宋代)蔡伸 Cai Shen(宋代)歐陽修 Ouyang Xiu(宋代)
楊萬裏 Yang Wanli(宋代)姜夔 Jiang Kui(宋代)晏殊 Yan Shu(宋代)
秦觀 Qin Guan(宋代)朱淑貞 Zhu Shuzhen(宋代)呂本中 Lv Benzhong(宋代)
王觀 Wang Guan(宋代)鬍銓 Hu Quan(宋代)李從周 Li Congzhou(宋代)
劉辰翁 Liu Chenweng(宋代)辛棄疾 Xin Qiji(宋代)王雱 Wang Pang(宋代)
潘閬 Pan Lang(宋代)張林 Zhang Lin(宋代)蔣捷 Jiang Jie(宋代)
張先 Zhang Xian(宋代)宋祁 Song Qi(宋代)柳永 Liu Yong(宋代)
王之望 Wang Zhiwang(宋代)朱藻 Zhu Zao(宋代)晏幾道 Yan Jidao(宋代)
周邦彥 Zhou Bangyan(宋代)賀鑄 He Zhu(宋代)馬莊父 Ma Zhuangfu(宋代)
俞國寶 Yu Guobao(宋代)無名氏 Mo Mingshi(宋代)李元膺 Li Yuanying(宋代)
陳亮 Chen Liang(宋代)高觀國 Gao Guanguo(宋代)史達祖 Shi Dazu(宋代)
張炎 Zhang Yan(宋代)王安石 Wang Anshi(宋代)王沂孫 Wang Yisun(宋代)
劉剋莊 Liu Kezhuang(宋代)汪元量 Wang Yuanliang(宋代)仇遠 Chou Yuan(宋代)
彭泰翁 Peng Taiweng(宋代)趙彥端 Zhao Yanduan(宋代)艾申 Ai Shen(宋代)
張掄 Zhang Lun(宋代)李曾伯 Li Cengba(宋代)趙功可 Zhao Gongke(宋代)
呂南公 Lv Nagong(宋代)王之道 Wang Zhidao(宋代)方千裏 Fang Qianli(宋代)
盧祖臯 Lu Zugao(宋代)葛立方 Ge Lifang(宋代)徐伸 Xu Shen(宋代)
毛滂 Mao Pang(宋代)孫光憲 Sun Guangxian(宋代)韓縝 Han Zhen(宋代)
楊無咎 Yang Mojiu(宋代)晁補之 Chao Buzhi(宋代)晁端禮 Chao Duanli(宋代)
許棐 Xu Fei(宋代)韓元吉 Han Yuanji(宋代)趙鼎 Zhao Ding(宋代)
包拯
宋代  北宋(999年1062年)

詔令奏議 imperial decree memorialize the emperor《包孝肅奏議》
詩詞《書端州郡齋壁 Book End State and prefecture Fast wall》   

閱讀包拯在历史大观的作品!!!
閱讀包拯在诗海的作品!!!
  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出身於官僚家庭。生於北宋鹹平二年(999年)。天聖朝進士。纍遷監察御史,建議練兵選將、充實邊備。奉使契丹還,歷任三司戶部判官,京東、陝西、河北路轉運使。入朝擔任三司戶部副使,請求朝廷准許解????通商買賣。改知諫院,多次論劾權幸大臣。授竜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移知瀛、揚諸州,再召入朝,歷權知開封府、權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職。嘉裕六年(1061年),任樞密副使。後卒於位,謚號“孝肅”。包拯做官以斷獄英明剛直而著稱於世。知廬州時,執法不避親黨。在開封時,開官府正門,使訟者得以直至堂前自訴麯直,杜絶姦吏。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為之斂手,京師有“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後世則把他當作清官的化身——包青天。
  生平事跡
  
  包拯,生於北宋鹹平二年(999年)。(在《鍘包勉》和《包公賠情》等 戲麯裏,說包拯從小受父母遺棄,由包拯大嫂帶養成人,這不符合歷史實際。事實上,包拯的幼少年時代,深受父母寵愛和教養。)
  官場生涯
  包拯長大後,也極為孝順父母。與包拯同時代的歐陽修,曾經彈劾包拯“素少學問”。這裏的“學問”,主要不是指讀書和文化水平,而是指不懂人情世故。歐陽修其實不是貶低包拯,而是認為包拯“少有孝行,聞於鄉裏;晚有直節,著在朝廷”,應該給他以 更合適、恰當的官職。包拯的青少年時代,也曾刻苦讀書,所以在他二十九歲時,終於考中了進士甲科。按照宋朝規定,考取進士之後,便可以做官。包拯被派到建昌縣(今江西永修)任職。但包拯認為父母親年事已高,應該盡孝奉養雙親,因而請求回到安徽,在和州(今安徽和縣)做官。但是,父母親希望兒子在自己身邊,包拯便决定辭職回傢,在傢孝敬父母多年,直到雙親去世,包拯守喪期滿,仍不想離開故土。當時,這種封建孝道,受到家乡人的稱道。近年,安徽合肥發現了一塊包拯為父親包令儀立的神道碑。碑上陰刻篆書“宋故贈刑部侍郎包公神道碑”十二字。這既是包拯留下的珍貴文物,又是他力盡孝道的見證。
  由於家乡父老的勸告,包拯纔離開家乡,離開父母靈地,到天長縣(今安徽天長)任知縣。這時,包拯已是四十歲左右的中年人。康定元年(1040年),包拯又出知端州(今廣東肇慶)。端州出産一種有名的硯臺,叫端硯。端硯每年要嚮朝廷進貢。由於當地官吏和豪紳等層層加碼剋扣,端硯的産量雖多,卻變成了百姓的沉重負擔。包拯下令豪強官吏,不得貪污,衹能按規定數量,嚮朝廷進貢。而他自己,直到離開端州,也不曾想要一方端硯。
  或許由於包拯這種鐵面無私的性格,被大臣們賞識,所以朝廷於慶歷三年(1043年)將包拯調到首都開封。這是自從進京考試之後,包拯第二次來到京城。包拯被任命為監察御史。當時,監察御史雖然沒有多大實權,但對包拯來講,卻十分重要。這是因為,從此包拯可以直接參與朝政,並且可以對於朝廷各個方面,尤其是用人等方面,提出看法和建議。實際上,包拯在任監察御史期間,確實對北宋的內政外交,提出過許多批評和改進辦法,並且還曾出使契丹(遼國),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慶歷六年(1046年)夏,包拯調任為三司戶部判官。當時的三司是中央財政機構,戶部掌管全國戶口、兩稅等,戶部判官協助三司使的工作。不久,包拯先後擔任京東、陝西、河北轉運使,轉運使負責一路(相當於省)的財政、監察等行政事務。在地方,包拯十分重視體察民情,要求朝廷讓百姓休養生息而安居樂業.兩年之後,包拯被召回開封,提升為戶部副使。在此期間,他曾前往河北解决軍糧問題,又曾到陝西解决運城(今屬山西)????業問題。在河北,他奏請用作養馬的田地,還給地方和農民。在運城,他改革????稅法令,以便利於商販經營????業。
  出色的工作,利國利民的成效,使包拯在皇祜二年(1050年)被擢升為天章閣待製、知諫院。天章閣是存放朝廷圖書文獻的地方,待製之銜,有名而無權。包拯又叫包待製,不過是對他的尊稱。然而,知諫院即兼任諫官之職,卻十分重要。諫官的任務是嚮皇帝進諫朝政的弊端,它可以涉及朝政的所有方面.在包拯兼任諫官期間,不但對橫行不法的權臣屢次抨擊,而且對時政的許多方面,提出了革新建議。可惜的是,兩年之後,包拯改命為竜圖閣直學士,這也是個虛銜(從此人們又稱他為包竜圖),並且又一次離開京城,到河北、廬州、池州(今安徽貴池),江寧(今江蘇江寧)等地任地方官。直到至和三年(1056年)纔回到京城,任開封府尹。嘉祜四年(1059年),包拯以樞密直學士、權三司使等官職,上升為當時重臣。第二年升任三司使和樞密副使,相當於副宰相之職。但是,年過六旬的包拯,這時已經夕陽西下。嘉祜七年(1062年)五月二十五日,包拯病死在開封。仁宗皇帝到包拯傢中嚮包拯最後一別,追認他為禮部尚書,賜謚“孝肅”,所以包拯死後又叫包孝肅。他晚年在傢裏立了一塊石碑,上刻《戒廉傢訓》道:"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者……非吾子若孫也。"他的事跡長期流傳民間,過去小說、戲麯多取為題材。元雜劇已有《陳州糶米》等作品。以後流傳日廣,形成豐富的傳說。遺著有《包孝肅奏議》。
  主張改革
  包拯所處的仁宗時代,已經不象宋初那樣生氣勃勃,冗官、冗兵和冗費成為當時的三大災害,老百姓的負擔加重,各地出現了士兵暴動和農民起義。面對這樣的形勢,包拯從憂國憂民出發,主張對時政進行整頓和改革。應當說,包拯的改革主張,其目的是為了鞏固宋朝的封建專製統治,但從客觀效果上看,卻有利於當時的下層人民.包拯之所以為天下百姓所愛戴,原因就在這裏。
  北宋龐大的官僚機構,冗官成災,包拯認為必須加以整頓和革新。他不但主張用人要用忠直的君子,不能用姦邪的小人,而且建議提拔“奮不顧身,孜孜於國”的素有才能,公直廉明之人”。他不但七次彈劾“苛政暴斂”的轉運使王逵,而且不畏風險,力主將皇帝的親戚,“凡庸之人”張堯佐免去要職。在包拯看來,“在政府無所建明”的平庸之輩,不論其官職有多大,都必須下臺。他曾建議改革選人、用人制度。他主張官員年到七十歲必須離職。他揭露不願離職的官僚,是不知廉駐,“貪冒相尚,但顧子孫之計”。他主張不能任意封官許願,即使是恩賜即由父親的功勞而錄用的子孫,也要通過考試。這些,都是為瞭解决冗官問題。包拯其實並不反對范仲淹主持的慶歷新政。新政失敗,許多官員受到處分,包拯全力為這些敢作敢為的官員嗚不平,主張起用他們。
  在經濟方面,包拯一方面主張縮開支,另一方面又主張不能苛剝平民。當時有一種政策,由政府嚮城鎮百姓強行購買國傢需要的物資,價格比市場價格低。這就成了剝削民衆的一種手段。包拯堅决反對這種害民政策。他列舉陝西強購軍用物資的危害,“前後人戶破藹傢産不少”,因而要求廢除這種辦法。包拯建議,國傢急需物資應該“置場收買”,以公平的價格,自由收購。這一建議,無論對減輕百姓負擔,還是對商品流通和商品生産,都是有利的。前面提到的運城解????問題,也是由於包拯極力支持改革,使解????的生産與銷售,由原來官方壟斷,改革為允許商人買賣。這一改革,不僅解除了百姓為政府搬運官????之苦,而且同樣有利於食????的流通.瀋括稱贊這種“通商法”,“行之幾十年,至今以為利,”此外,包拯還曾主張方田均稅,即丈量地主豪強的土地,防止他們漏稅逃役。他還曾鼓勵民間采礦煉鐵等等。可見,包拯的經濟思想和經濟改革,目的在於“寬國利民”。
  在宋朝的國防和對外政策方面,包拯同樣主張民富國強,改善邊防措施,維護國傢的獨立和尊嚴。他在出使遼國時,遼國刁難他,他義正詞嚴地據理力爭,不卑不亢。回國後,他立即將在遼國的所見所聞,報告朝廷。他說,遼國在山西北部集結兵馬,聚集糧草,其意圖不可不防。他建議,一定要加強山西宋遼邊境的代州(代縣)、應州(應縣)、雁門關一帶的戰備,以前,遼國蠶食邊境領土,是由於邊防之臣膽小怕事,不敢對抗,如今應該下令邊臣,讓其嚴加防守,不能丟失一寸土地.另外,原來這裏的守將,在軍事上是外行,現在必須派懂得軍事的人去領導指揮。朝廷采納了包拯的意見,加強河北,山西的防衛.更重要的是,包拯對宋代的冗兵之害,提出了裁減“老病冗弱”的主張,以利於訓練及加強戰鬥力。同時,他還提出加強邊境民間義勇的訓練。宋朝將士經常調動,以防武將專權,但造成了兵不知將,將不知兵弊病。包拯認為要改變這種政策,使將官有職有權,不要輕易調動。可貴的是,包拯建議加強國防與軍事力量,以不增加百姓負擔為前提。當時中原地區,尤其是河北、山西的農民,苦於運送軍糧,包拯曾提出,在豐收之年,可以購買當地農民糧食,儲備起來,作今後軍糧,減少運輸睏難。 包拯之主張改革朝政以利國利民,是有其思想基礎的。他始終認為,普通百姓是國傢的根本,衹有老百姓日子好過了,不受貪官酷吏欺了,國傢才能富強和太平無事。如果過分榨取,使天下蒼生處於水深火熱之中,那麽,不但國傢不能富強,而且會造成官逼民反,動搖封建統治.他之所以主張改革,成為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清官”,其思想淵源就在於此.儘管包拯的出發點和動機,是為了宋朝天下的長治久安,而不是全然為了天下百姓,但比起對被剝削者盡情欺的“貪官”來,無論對社會,還是對人民,總要好得多.那種認為清官比貪官更狡猾,對老百姓更有害的觀點,顯然是錯誤的。
  剛正不阿
  一個人的功過歷史,要用自己的行動來譜寫。一旦自己的行為被實踐證明對社會、對人民有功有利,那麽,人民終究會給他以恰當的評價.這評價,恐怕不會以一些暫時的貶斥而消失。名垂青史的包青天為人民所歌頌與懷念,正是由於包拯一生的實踐,有利於社會與人民。這實踐,不僅是由於他為當時的人民做了好事,而且也由於他個人的道德品質,確實有不少同時代人,甚至後來人難以企及之處。
  首先,他為人剛直,既不兩面三刀,更不會搞陰謀.他從不趨炎附勢,看顔色行事,更不說大話,假話。即使是在皇帝面前,他也是直言不諱,不怕冒犯皇帝.為了立太子的事,包拯曾冒死直諫,公開對皇帝說,我已經老了,而且沒有兒子,如果認為我說得不對,也不要緊,反正不是為了自己想升官發財.幸而宋仁宗倒也過得去,沒有處理包拯,反而說,可以慢慢商量。包拯又說,宮內的親信宦官,權力太大,待遇太多,應該精簡人員和開支.這當然要得罪皇帝的親信左右,招來不測之禍。還好,皇帝說,“忠鯁之言,固苦口而逆耳,整有所益也,設或無益,亦無所害又何必拒而責之。”包拯總算碰上了一位比較開明的宋仁宗。否則,早巳人頭落地了。這種剛正不阿的大無畏氣概,使當時的 老百姓和一些有正義感的臣僚,對包拯都很欽佩。歐陽修就欽佩包拯“天姿峭直”。是的,忠直的包拯,有時甚至不顧有關規定和禮節,當面斥問宰相或其他大臣.弄得大臣們下不來臺。歐陽修不贊成包拯這種作法,認為包拯剛直有餘,“思慮不熟”。其實,因循守舊、無所視事的宋仁宗時代,倒是十分需要象包拯這樣的人。這對於糾正時弊,總有好處。至於方式方法,是次要的了。可惜宋仁宗終究認為包拯不夠理想,沒有提拔他當參知政事(即副宰相)的要職。包拯剛直,卻並不主觀武斷.他既善於調查研究,又樂於聽取別人的意見.他的臉上很少有笑容,但當別人指出他的錯誤時,卻能虛心接受。所以司馬光稱道他“剛而不復,此人所難也”。
  其次,他大公無私,不謀私利。他一生儉樸,即使是當了官,有了地位,衣食住行及生活習慣,也和普通老百姓差不多。包拯曾經寫過一則傢訓,刻在傢中壁上.傢訓的全文是:“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傢,亡歿之後不得葬於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也就是說,包拯嚴厲要求後代不貪不好,不要欺負百姓,如果有人不如此做,那麽,就不是包傢子孫,死了之後也不得葬在包傢祖墳。這一著名的傢訓,體現了包拯不謀一傢一族之利的高尚情操。這種情操,並不是包拯故意做出來,以示自己清高,而是他一生的行動準則.早在廬州家乡做官時,包拯就以無私而遠近聞名.包拯作了父母官,他的親戚鄉裏都很高興,認為從此有了靠山.然而,鐵面無私的包拯秉公辦事,即使是自己的親戚犯了法,他也是執法如山.這樣,包青天的名聲大震,包拯死後,其威名傳播四方,有一個官員,是少數民族,歸顧了宋朝。這個官員對宋神宗說,他聽說包拯是忠臣,我沒有別的要求,請准許我改姓包.宋神宗同意了,將他改姓名為包順,傳說邊境士兵搶了一位婦女。那位婦女急了,說自己是包拯的孫女。那婦女病了,有一個巫女聽說之後,裝模作樣地折騰一番,便大駡是誰欺侮了我的孫女,並且要限十天之內將那婦女放了。人們認為那巫女真的是包拯的化身,叩頭跪拜之後,立即將那婦女放了。
  維護法製
  在小說、戲麯中,黑包公是法律與正義的典型形象。這是由歷史上的包拯演化、創作出來的藝術形象。不過,歷史上的包拯確實愛民如子,不畏權貴,執法嚴明,因而博得當時和後代人民的頌揚,把他作為受苦受難的救世主。包拯嚴明法紀,當然是為了統治階級的根本利益,維持封建秩序。他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群衆的領袖,反抗封建統治的先鋒。但是,在封建社會裏,統治階級中有遠見的官僚士大夫,都能認識到,對於人民群衆,應該愛護,不要對他們橫徵暴虐,更不能不依王法辦事,對百姓任意欺。否則,其結果必然反過來動搖甚至摧毀封建王朝的統治,因而從根本上來說,暴政顯然不如仁政.包拯就是這樣的人.他之所以為人們千古傳頌,也由於他的法律思想和執法行動,符合人民群衆的要求與願望.比起貪贓枉法來,兩袖清風,依法辦事 總要好一些,對廣大人民有利些。
  儘管宋初製定了一係列法律制度,但是,一個被欺的普通百姓,要想告狀還是難於上青天。不但手續很多,而且根本見不到官員的面.這樣,官吏豪強狼狽為姦,既可以敲詐勒索,又可以將法律作兒戲。
  包拯在開封府任職時,作出了新的規定:大開正門,凡是告狀的,都可以進去直接見官,直接面陳案情,任何人不得阻攔刁難.不要以為這是一件小事.無論從有助於百姓申冤上講,還是從有助於審理案件上講,這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改革。這改革,在我國法律史上,既有一定地位和作用,又有進步意義。包拯辦案,有兩個特點,一是不怕權勢,二是為民申冤。兩者結合起來,便是包公。不怕權勢,敢於頂風辦事,在宋代不是容易的事。那錯綜復雜的關係,早巳用一根既得利益即特權的繩索,把官僚、貴族、豪紳、惡霸們聯繫在一起。要衝破這個已經編織好的、保護地主貴族利益的網絡,談何容易。但是,包拯迎難而上,以不怕身敗名裂的勇氣,使得“貴戚宦官為之斂手,聞者皆憚之”。這裏舉一個突出的例子。
  開封城裏有一條惠民河,河的兩岸,既有平民住着,也有達官貴人的住宅。包拯任開封府尹時,天下大雨,河水泛濫,淹沒街道,使許多平民無傢可歸.是什麽原因造成了泛濫成災呢?包拯經過調查,瞭解到河塞不通,不能排水的原因,在於大官僚和貴族們在河上築起了堤壩,將壩內的水面據為已有,種花養魚,並且同自己的住宅連在了一塊,成了水上花園.因此,要為民造福,要疏通惠民河,衹有將這些堤壩挖掉,挖掉堤壩,衝走水上花園,貴族們能答應嗎?包拯畫了地圖,拿了有關證據,下令將所有堤壩與花園拆毀。有人自恃權大位顯,告到宋仁宗那裏。包拯拿出證據,證明他們非法建造水上花園。這樣,惠民河疏通了。宋仁宗也衹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能為皇親貴戚們說話了。包拯不畏權勢,反對以權代法,客觀上維護了人民的利益.也還有另一種情況,那就是社會上的一批無賴,偷盜者,這些人雖無權勢,卻同樣危害人民。包拯對他們也毫不留情。
  有一次,開封的一條小街上發生火災。有些無賴竟然戲弄起包拯來。他們追到包拯面前,問包拯:救火是到甜水巷取水,還是到苦水巷取水?包拯一看是些地痞流氓,現在要來破壞救火工作,下令把他們統統殺了。
  早在天長縣時,包拯就處理過一件偷牛案.有一個無賴,將農傢的牛舌割掉了.農民告到官府,包拯對那農民說,你回傢把牛宰殺吃了。那農民真的回傢把牛殺了。宋代法律規定,擅殺耕牛是犯法的。因此,那個無賴到縣裏,控告那農民殺牛。包拯大怒,立即審問那無賴,你為什麽把人傢的牛舌割了。無賴衹得招供,並且暗自吃驚:你包拯怎麽會知道是我作案的?其實,包拯是依推理法作出的判斷:既然有人要害別人,那麽別人犯法,那人一定要乘機告狀,所以包拯叫農人幹脆把牛殺了,以引誘割牛舌者來告狀。
  打擊權貴與罪犯,維護平民利益,直接替民做主,減輕農民負擔。包拯任監察御史時,曾出現過一件怪事;轉運使王逵,嚮皇帝告狀,告的是陳州(今屬河南省)地方官任中師苛剝農民,多收錢糧。在當時人心目中,任中師廉潔,王逵貪卑,這是否是惡人先告狀?所以要派人去調查。許多人都畏懼王逵的權勢,不願前往。包拯為弄清真相,為民除害,毅然來到陳州,經過調查,並且掌握了證據,包拯回到首都,嚮皇帝報告,嚮農民任意搜括,引起農民不滿與無法生活的,正是王逵。包拯要求將王逵撤職,將多收錢糧還給農民。戲麯《陳州放糧》,就是依據包拯這一事跡,加以渲染、虛構而成的。包拯辦案,不徇私,不舞弊,所以當時的天下百姓,男女老少都知道包公。首都的群衆更把包公傳為救世主。他們說:“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關節就是打通關節,如果你找不到打通關節的路,也不要着急,因為有包拯替我們做主。不過,包拯是人而不是神。儘管他辦案註重調查研究,重證據,但他也有失誤的時候。在開封府時,有一個囚犯買通了執法吏人。吏人欺騙了包拯,讓囚犯從輕發落了。這說明包拯也可能犯錯誤,並且勇於改正錯誤。
  歷史上的包拯,不愧為值得肯定與歌頌的政治傢、改革傢與律專傢。他為民請命的一生,將永遠使人懷念。
  有關傳說
  
  明代短篇小說集。又稱《竜圖神斷公案》,全名《京本通俗演義包竜圖百傢公案全傳》。安遙時編,序"江左陶烺元乃斌父題於虎丘之悟石軒"。10捲。今通行本有繁簡二種,繁本100則,簡本62則、63則、66則不等,均有聽五齋(或題李贄)點。記述宋代包拯審案斷獄的故事。題材或來自民間傳說,或采自史料,或轉抄《海公案》,或取自時事近作。內容大都是包公明斷謀財害命、仗勢凌人以及姦盜詐騙等案,塑造了一個剛直正義的清官形象,同時夾雜了大量封建倫理道德說教和因果報應思想。故事情節較為生動麯折,但語言呆滯平庸。對後世公案小說有一定的影響。
  《竜圖公案》是明末産生的白話短篇公案小說集。書分十捲,包含一百個斷案故事。不題撰人。
  
  傳說中的包公最輝煌的功績是審出了發生在宮中的一件大案——狸貓換太子案,替仁宗皇帝找回了自己的親生母親。《三俠五義》中用了好幾個回目大肆渲染了這件事。
  那是宋真宗第一個皇后死後的事情。當時,劉妃和李妃都懷了孕。很顯然,誰生了兒子,誰就有可能立為正宮。劉妃久懷嫉妒之心,唯恐李妃生了兒子被立為皇后,於是與宮中總管都堂郭槐定計,在接生婆尤氏的配合下,趁李妃分娩時由於血暈而不省人事之機,將一狸貓剝去皮毛,血淋淋,光油油地換走了剛出世的太子。劉妃命宮女寇珠勒死太子,寇珠於心不忍,暗中將太子交付宦官陳林。陳林將太子裝在提盒中送至南清宮撫養。再說真宗看到被剝了皮的狸貓,以為李妃産下了一個妖物,乃將其貶入冷宮。不久,劉妃臨産,生了個兒子,被立為太子,劉妃也被册立為皇后。誰知六年後,劉後之子病夭。當劉後行知李妃生的兒子並未死時,乃將他收來撫養,並讓他補了太子之缺。一日,太子在寒宮與生母李妃見了面,母子天性,兩人都面帶淚痕。劉後得知後,拷問寇珠,寇珠觸階而死。因此,劉後在真宗面前進讒言,真宗下旨將李妃賜死。小太監餘忠情願替李妃殉難,放出李妃。另一太監秦鳳將李妃接出,送往陳州,秦鳳也自焚而死。李妃在陳州無法生活,衹落得住破窯、靠乞食為生。幸虧包拯在陳州放糧,得知真情,與李妃假認作母子,將李妃帶回開封。此時,真宗早已死去,李妃的兒子已經做了皇帝,史稱宋仁宗。包拯又趁進宮嚮仁宗狄皇后賀壽之機,將李妃帶進宮中,李妃纔得以與自己的親生兒子仁宗見面,並道出了真相。
  後來,包公又設計讓陳林供出真相。已做了太後的劉氏知道陰謀敗露,驚厥而死。
  由於包拯在這一案中立了大功,被仁宗任為首相。
  整個故事生動麯折,有頭有尾,於是有人把它編成戲劇,搬上舞臺,在社會上造成很大影響。
  之所以出現狸貓換太子這個故事,就是因為歷史上仁宗確有認母一事。
  
  包拯仕履表
  天聖五年(1027年):大理評事,知建昌縣(不赴),監和州稅(不赴)。
  景佑四年(1037年):大理寺丞,知天長縣。
  康定元年(1040年):殿中丞,知端州。
  慶歷三年(1043年):監察御史裏行,勾當東排案司。
  慶歷四年(1044年):監察御史,權度支判官,三司戶部判官。
  慶歷六年(1046年):京東轉運使。
  慶歷七年(1047年):直集賢院,工部員外郎,陝西轉運使。
  慶歷八年(1048年):刑部員外郎,河北轉運使(未及上任),三司戶部副使。
  皇佑二年(1050年):天章閣待製,兵部員外郎,知諫院。
  皇佑四年(1052年):竜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高陽關路都部署安撫使。
  皇佑五年(1053年):知揚州(後知廬州)。
  至和二年(1055年):兵部員外郎,知池州。
  嘉佑元年(1056年):刑部郎中,右司郎中,知江寧府(後權開封府)。
  嘉佑三年(1058年):右諫議大夫,權御史中丞兼理檢使,領轉運使、提點刑獄、考課院。
  嘉佑四年(1059年):樞密直學士,權三司使。
  嘉佑六年(1061年):給事中,禮部郎中(後禮部侍郎),三司使,樞密副使。
  嘉佑七年(1062年):禮部尚書(五月卒贈)。
    

評論 (1)

hepingdao 寫到 (2008-08-09 19:11:32):

  【包青天係列】
  1、臺灣華視版:《包青天》(236集全)
  導演:孫樹培
  編劇:陳文貴 蔡文傑 陳曼玲 周平 梁立寅 李昌民 雲樵 古北口等
  首播時間:1993年
  主演:金超群 何傢勁 範鴻軒 竜隆 施羽
  影片介紹:
  金超群把包青天剛正一面詮釋很好,還加入一些的仁慈,特別凸顯青天也有七情六欲的一面,觀衆容易接受。這部劇集拍了幾百集,在各地均十分受歡迎,由黃安演唱的主題歌《新鴛鴦蝴蝶夢》也紅極一時……
  四十一部名稱:
  (1)鍘美案1-6 (2)真假狀元7-11
  (3)狸貓換太子12-18 (4)雙釘記19--21
  (5)探陰山22-25 (6)紅花記26-29
  (7)鍘龐昱30-34 (8)鍘包勉35-43
  (9)烏盆記44-46 (10)秋娘47--51
  (11)鍘王爺52--55 (12)古琴怨56--60
  (13)三擊鼓61--69 (14)孿生劫70--74
  (15)報恩亭75--79 (16)真假女婿80-84
  (17)紫金錘85--88 (18)天下第一莊89--97
  (19)寸草心98--102 (20)屠竜記103-110
  (21)鴛鴦蝴蝶夢111--115 (22)天倫劫116--121
  (23)孔雀膽122--127 (24)真假包公128--133
  (25)貞潔牌坊134--139 (26)血雲幡傳奇140--144
  (27)生死戀145--151 (28)尋親記152--157
  (29)踏雪尋梅158--163 (30)青竜珠164--169
  (31)魚美人170--175 (32)狄青176--180
  (33)孝子章洛181--187 (34)雷霆怒188--194
  (35)陰陽判195--201 (36)九道本202--207
  (37)菩薩嶺208--213 (38)畫中話214--219
  (39)龐妃有喜220--225 (40)乞丐王孫226-231
  (41)五鼠鬧東京232--236
  
  2、亞視《新包青天》(160集全)
  首播時間:1995年
  主要演員:金超群、範鴻軒、呂良偉、陳德容、蔡曉儀
  主要劇情:全劇共分為25部
  1. 英雄本色 2. 殺母狀元 3. 再世情仇 4. 鍘豔娘 5. 審白毛 6. 鐵丘墳 7. 告親夫 8. 殉情記 9. 情牽陰陽界 10. 俠骨神算 11. 媟影遺恨 12. 義膽柔情 13. 秋之武 14. 雌雄俠盜 15. 審禦貓 16. 弒夫記 17. 鬼面人 18. 三審狀元 19. 滄海月明珠有淚 20. 公正廉明 21. 孝感動天 22. 梅花盜 23. 劫聖旨 24. 隔世追情記 25. 英烈千秋
  
  3. tvb 《包青天》(80集全)
  首播時間:1995年
  主要演員:狄竜,黃日華,廖啓智,蔡少芬,呂頌賢,伍詠薇,邵美琪,關詠荷 ,陳錦鴻,龔慈恩,古巨基,曾偉權
  單元目錄
  揮淚斬公孫 (1-5集) 假琥珀 (6-10集) 親子情仇 (11-16集) 七子護京華 (17-20集) 人皮面具 (21-25集) 梨花劫 (26-30集)
  叛血忠魂 (31-35集) 真假牌坊 (36-40集) 花蝴蝶 (41-45集) 夫證妻兇 (46-50集) 錯配良緣 (51-55集) 忘情酒坊 (56-60集)
  弒父奇案 (61-65集) 雪魄梅魂 (66-70集) 泣血鳳凰 (71-75集) 俠情 (76-80集)
  TVB95版的《包青天》,不會遜色於先入為主的華視版。裏面飾演包公的是狄竜,飾演公孫策的是廖啓智,當然,還有我們的禦貓展昭黃日華了。狄版包有一種寬厚的長者的風範。雖同樣嚴守法度,但說理不咄咄逼人;公堂上雖鐵面無私,與尋常百姓亦可侃侃而談,不端架子極易親近。與公孫更是默契絶佳的拍檔。這版包、策、昭的地位好像平等些。而黃昭昭,則套用一位華迷的文字:黃日華的展昭,堅决而不隱忍,坦蕩而不狹隘,明志而不好高騖遠,鋒芒內斂而不咄咄逼人。此版曾經在香港掀起一片追看熱潮,而這個由無綫在1995年拍攝的版本,合共有16個單元。每個單元有充滿傳奇色彩,而當中發生的奇案都涉及法理與人情,每個主角的背後都藏有一段不為人知的過去。在情與義之間,且看包大人如何審判這些奇案,使冤情得以昭雪。找來一代大俠狄竜飾演包拯,實力派演員廖啓智飾演公孫策,而展昭則由五虎之一的黃日華飾演。除了叁位主角之外,每個單元都找來當時得令的小生花旦合演,包括蔡少芬主演的「揮淚斬公孫」、呂頌賢和邵美琪的「假琥珀」、古巨基的「雪魄梅魂」、梁小冰的「夫證妻兇」、陳錦鴻的「親子情仇」,以及譚耀文和關詠荷的「人皮面具」等。
  4、大陸《包公出巡》《包公奇案》係列(62集全)
  首播時間:2000年
  主要演員:金超群、範鴻軒、焦恩俊、張鐵林、唐國強、陳志朋、夏雨、孫耀威
  主要劇情:全劇分兩部分共分7部
  包公出巡:1威震金陵 2竜鳳肚兜 3明鏡高懸 4夢回青樓
  包公奇案:1情花劫  2雙城記  3怒鍘公孫
  少年包拯學斷案。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其推理斷案,其傢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後,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後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5.臺灣《七俠五義》 電視劇版 (12部74集)
  首播時間:1995年
  主要角色:
  展 昭(禦貓)——焦恩俊 白玉堂(錦毛鼠)——孫 興 盧 方(鑽天鼠)——林在培 韓 章(徹地鼠)——遊安順
  徐 慶(穿山鼠)——傅 雷 蔣 平(翻江鼠)——邰智源 包 拯——張復建 公孫策——鄧安寧 宋仁宗——施 羽
  阿 敏——俞小凡 水寄萍——邱於庭 雲問秋——蕭 薔 公 主——龔慈恩 紅——塗善妮 雙 雙——張玉燕
  珠 兒——王瑜文
  
  主要劇情:94年華視版經典電視劇《七俠五義》(目前人氣最高版本)是根據我國民間流行章回小說改遍,拍攝成的一部演繹大宋王朝竜、虎、犬相依相隨、相爭、相鬥的江湖武俠歷史劇。
  劇中故事引人人勝,情節懸念扣人心弦,五鼠俠士忠肝義膽,正反人物鮮活叫絶。文戲美豔,悲歡離合、武功蓋世、鏗鏘精彩;古帝昏君、姦賊猖獗,施計歹毒、千年奇冤;忠臣浩氣、肝腦塗地,行俠仗義,氣吞山河。《七俠五義》不愧是一部氣勢恢宏,情節奇絶,人物鮮活,善惡分明,浩氣長存的古典江湖武俠歷史劇之精品,非常值得觀賞。
  
  臺灣1994年版的《七俠五義》中共分為12個單元,總共75集
  分別為:(按播出順序排列)
  七俠五義之真命天子:9集 七俠五義之蔣平娶親:9集 七俠五義之捆竜索:9集 七俠五義之英雄無淚:8集
  七俠五義之公主逃婚:5集 七俠五義之雙妹怨:5集 七俠五義之怒犯天條:5集 七俠五義之太歲莊:5集
  七俠五義之太師還朝:6集 七俠五義之包公鬥法王:5集 七俠五義之鳳凰於飛:4集 七俠五義之美人如玉劍如虹:5集
  
  6.少年包青天
  劇名:少年包青天
  製作發行:廣州東方明珠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國傢:中國
  地區:中國大陸
  集數:第一部40集 第二部40集 第三部45集
  類型:古裝 懸疑 勵志
  導演:鬍明凱
  首播時間:2000年
  【《少年包青天》第一部】
  演員表
  周傑飾包拯
  釋小竜飾展昭
  任泉飾公孫策
  李冰冰飾凌楚楚
  劉怡君飾龐飛燕
  鄭佩佩飾包瀋氏 包母
  賈緻罡飾宋仁宗
  陳道明飾八賢王
  
  【《少年包青天》第二部】
  演員表
  陸毅飾包拯
  任泉飾公孫策   
  釋小竜飾展昭
  範冰冰飾小蜻蜓
  李卉飾陸湘湘
  劉威飾廉王
  
  【《少年包青天》第三部】
  演員表
  鄧超--飾包拯
  釋小竜--飾展昭
  趙陽--飾公孫策
  秦麗--飾小蠻
  何中華--飾龐統
  吳越--飾耶律俊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