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王芝琛在历史大观的作品!!! 閱讀王芝琛在百家争鸣的作品!!! |
王芝琛一九六一年畢業於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海軍係指揮儀專業,一直從事國防科技工作。退休後專註於大公報報史研究,先後發表了大量學術文章,並出版《百年滄桑—— 王蕓生與大公報》、《1949年以前的大公報》、《一代報人王蕓生》等著作,揭示了《大公報》在現代史上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在新聞史學界享有盛名。
老父臨終追述平生
一九八○年,生命垂危的王蕓生把在外地工作的王芝琛召到身邊陪侍,嚮他追憶了平生的重大事件。王蕓生預感到,國人對二十世紀的歷史評價,將會出現重大的變化。生命的最後三個月,王蕓生陸陸續續與王芝琛談到一生經歷的很多重大歷史問題,比如中蘇關係、西安事變、《大公報》和國共雙方的關係等等。他一邊說,王芝琛一邊錄音。
父親臨終的心願,王芝琛看得很重。一九九一年,五十四歲的王芝琛决定提前退休,專門從事與《大公報》相關的歷史研究。十幾年間,他埋頭大公報故紙堆中,悉心研究,並采訪大公報故舊,廣搜博聞,於大公報研究,卓然成傢。大公報老人、著名歷史學家唐振常曾評價他說,王芝琛積纍大公報材料之豐富,於大公報史事之熟悉,朋輩中無人能及。
為大公報排垢正名
二○○二年六月十七日,是英斂之在天津創辦《大公報》的百年紀念。王芝琛集多年心血,終於出版了《百年滄桑——王蕓生與大公報》、《1949年以前的大公報》兩本專著,引起了很大反響。在這些專着中,王芝琛尤其對於遭人詬病的“小駡大幫忙”,大公報與國民黨之間存在依附關係等言論進行了有理有據的反駁,並得到學界的廣泛認同。
對於乃父主持大公報筆政期間的表現,王芝琛指出,《大公報》雖然不可能超出當時的環境,但確實為踐行“不黨、不賣、不私、不盲”的“四不”辦報方針盡其所能作出了最大的努力。從一九四一年到一九四九年,王蕓生在主持大公報筆政的八年間,為了堅持言論獨立,多次讓蔣介石碰壁。蔣介石請他兼軍委會參議,送來聘書和薪水,均被他退回,頗不給面子。在歷任報館主腦的堅持之下,《大公報》在當時卓然獨立,堪稱輿論領袖,受到各方的尊敬。
著名學者丁東評價說,在隆重紀念《大公報》誕生百年之際,王芝琛的這些觀點幾乎成為輿論的共識和紀念的基調。
抱病筆耕得償父願
丁東認為,王芝琛雖然不以新聞史研究為業,但他對新聞史研究的貢獻,卻已高於許多專業人士。二○○四年,王芝琛在體檢時發現結腸癌變,但他仍然筆耕不輟,繼續撰寫出版了《一代報人王蕓生》。作為王蕓生的哲嗣,王芝琛秉筆直書,不為尊者諱,真實再現了報人王蕓生一生從激進革命青年而走上知識分子“以言報國”道路的麯折歷程。該書榮獲“首屆華語圖書傳媒大奬”二○○四年度歷史傳記類圖書奬。
王芝琛生命的最後一年,恰逢中日關係面臨嚴峻冰凍期,王芝琛努力於整理再版其父王蕓生的遺着《六十年來中國與日本》、《日本半月》、《蕓生文存》等書稿。北京大學日本研究中心王新生教授認為,《六十年來中國與日本》一書,對當下研究中日關係仍有很大的藉鑒意義。
王芝琛因為癌變擴散,肝肺等器官功能衰竭而辭世。其妹王芝渝說,哥哥通過努力,終於得償父願,為大公報正名,完成了兩代人生前最大的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