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 人物列錶
拓跋燾
北魏  (408年452年)
字: 佛狸
網筆號: 太武皇帝
廟號: 世祖
陵墓: 雲中金陵
開端終結
在位424年452年
始光424年元月428年元月
神䴥428年二月431年十二月
延和432年元月435年元月
太延435年元月440年六月
太平真君440年六月451年六月
正平451年六月452年二月

  拓跋燾tàbádào(408~452.3.11),字佛狸,鮮卑族。北魏世祖,太武皇帝。他親自率領北魏鐵騎:滅亡了夏國,北燕,北涼等諸多政權,統一北方;嚮北,馬踏漠北,橫掃了占據蒙古大漠的柔然汗國;嚮南,屢次挫敗南朝,並占據了劉宋的河南之地。南北朝時期傑出的騎兵統帥。
  馬踏柔然 統一北方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鐵騎崢嶸的一生
  魏國人的評價:“世祖聰明雄斷,威豪傑立,藉二世之資,奮徵伐之氣,遂戎軒四出,周旋險夷。掃統萬,平秦隴,翦遼海,蕩河源,南夷荷擔,北蠕削跡,廓定四表,混一戎華,其為功也大矣。遂使有魏之業,光邁百王,豈非神睿經綸,事當命世?”
  宋國人的評價:“佛狸篡偽,彌煽雄威,英圖武略,事駕前古,雖冒頓之鷙勇,檀石之驍強,亦不能及也。西吞河右,東舉竜碣,總括戎荒,地兼萬裏,連騎百萬。”
  太武帝綜述
  北魏第三位皇帝(423年—452年在位),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的長子,享年44歲。
  軍事傢,優秀的騎兵統帥。字佛狸,鮮卑族拓跋部人。北魏泰常八年 (423)十一月即皇帝位。他重用漢世傢大族崔浩等為謀臣,把握作戰時機。他非常善於使用騎兵,並且開創了騎兵閃擊戰的雛形。他從即位之初,便整治吏治,勵精圖治,先後攻滅北燕、北涼,討山鬍,降鄯善,逐吐𠔌渾,取南朝劉宋的虎牢(今河南滎陽汜水鎮)、滑臺(今河南滑縣東)等地,統一了中國北方。兵伐漠北高原,大破柔然,後者成為威震歐洲的阿爾瓦人。在歷次戰爭中,常親自率軍出徵,决策果斷,部署周密,講究戰法,指揮靈活。或分道並進,輕騎奔襲,或誘敵出城,設伏圍殲,因而多獲勝利。始光四年 (427),魏軍攻夏都統萬城(今內蒙古烏審旗西南)時,拓跋燾將主力埋伏在山𠔌中,以少量騎兵直抵城下,故意示弱,誘固守之夏軍脫離堅城,當夏軍出城追逐時,又采納崔浩分兵潛出襲其後之計,果獲全勝(參見百科:北魏攻夏統萬城之戰)。他率領北魏軍隊討伐大漠部落——柔然。尤其是在429年,他對柔然作戰中取得了最輝煌的一次戰果。從此,北魏在繼漢武帝破匈奴之後,中原王朝對草原部落作戰又一次取得了重大的軍事勝利(參見百科:北魏破柔然之戰)他常從卒伍中選拔將纔,用其所長。治軍嚴格,賞不遺賤,罰不避貴。他在生活中,樸素節儉,威武豪邁,剛毅自律,直爽坦率,喜歡聽取古弼,高允等忠臣們直言不諱的進諫,但是在晚年卻刑罰過於殘酷,誅戮過多。在位29年,正平二年三月被宦官宗愛(時任中常侍)暗殺。
  統一北方
  427年,他率軍攻赫連夏,發生了非常著名的北魏攻夏統萬城之戰,這是一場空前的“騎兵攻城”的戰例,備受後世的軍事傢們所推崇。
  太武帝生活也十分清儉,討厭奢華。在進入統萬城之後,拓跋燾見夏國皇宮富麗堂皇,大發雷霆:“竪子之國,竟敢如此濫用民力!怎能不滅亡!” 後來,群臣進諫,希望太武帝能夠重修統萬城,並裝飾北魏宮殿。拓跋燾不以為然,說:“古人說得好:‘在德不在險。’赫連勃勃造了那麽堅固無比的統萬城,最後不還是被朕攻滅,國破傢亡。如今天下還沒有平定,朕更需要人力上戰場去da仗,而不是發動老百姓去建造房屋城墻。”而作為國本的軍事上的開銷,拓跋燾則絶不吝惜。
  至此,拓跋燾已經打敗了當時中原之地的最大勁敵。之後,他又討滅山鬍,降伏鄯善,嚮西遠逐吐𠔌渾。公元431年,夏國滅亡。公元436年,北燕滅亡。
  公元439年,拓跋燾進軍北涼都城姑藏,北涼滅亡。從而結束了從八王之亂起,將近一百五十年的北方混戰的局面,統一了中國北方,至此,使中原老百姓的生活得以安定下來。
  馬踏柔然
  在嚮東西擴張的同時,北魏也受到北方柔然的威脅。拓跋燾十二歲便遠赴河套保衛長城抗擊柔然的入侵,把邊塞軍務整頓的有聲有色。
  始光元年(公元 424年)八月,太武帝拓跋燾(公元 408—452年)即位不久,柔然牟汗紇升蓋可汗大檀率 6萬騎兵進犯雲中(今內蒙古和林格爾),拓跋燾率軍赴擊,被柔然軍團包圍50餘圈。左右大懼,但見拓跋燾聲色剛毅威嚴,不為所動,軍心這纔穩定下來。北魏射殺柔然大將,柔然乃退。
  公元425年,因為戰事剛剛過去不久,雙方都在休整部隊,拓跋燾於是放棄了全面的休整,突襲柔然,大破柔然軍隊主力。從此,拉開了北魏對柔然的戰略大反攻的序幕。
  從光始元年(424年),至太平真君十午(449年)25年間,多次車駕親徵,深入漠北,終於使柔然“怖成北竄,不敢復南”,“邊疆息警矣”。
  拓跋燾13次率軍進攻柔然。尤其是429年,拓跋燾分兵兩路,取道黑山(今內蒙古和林格爾西北)和大娥山,大舉攻打柔然。東路由拓跋燾親自率領輕騎軍長途奔襲,出奇製勝,很快就抵達慄水(今蒙古西北翁金河)。柔然的軍民個個嚇得大驚失色,拓跋燾領軍縱深穿插,俘虜敵軍甚衆。自此,柔然勢力削弱,為穩定北方創造了有利條件。柔然可汗遠遁,北方邊塞得以安靜。
  他深入漠北,終於使柔然“怖成北竄,不敢復南”,“邊疆息警矣”。
  於是拓跋燾又擊潰高句麗、柔然附屬部落,擴地千餘裏。
  以下是從專傢論文——北魏的北邊防務與柔然的徵戰關係中,抄過來的
  道武帝時代 柔然入寇 2 北魏還擊 3 柔然朝貢0 柔然詐降 1
  明元帝時代 蠕蠕入寇 3 北魏還擊 4 蠕蠕朝貢 0 柔然詐降 1
  太武帝時代 蠕蠕入寇 4 北魏還擊 13 蠕蠕朝貢 6 蠕蠕詐降 4
  文成帝時代 蠕蠕入寇 0 北魏還擊 3 蠕蠕朝貢 0 蠕蠕詐降 1
  在北魏諸多帝王中,惟有拓跋燾對柔然取得了軍事上的巨大勝利.柔然也從此一蹶不振了.柔然由於在北魏太武帝時期損失頗重,便走嚮衰落了.北魏分裂之時,柔然又小牛了一把,不過由於它早已實力不濟,很快便分崩離析了.
  擊敗南朝
  430年,南朝的劉宋皇帝劉義隆北伐,北魏將士王慧竜、韓延之、司馬休之等人率軍頑強抵抗,擊退了劉宋。
  450年,宋文帝急於求功,聽不進老臣宿將的意見,輕啓兵端。在進軍初其的時候很順利。但是到了十月,反而招致北魏拓跋燾大舉南下反攻:
  10月末:“鼕十月癸亥,車駕(拓跋燾)止枋頭。(拓跋燾)詔殿中尚書長孫真率騎五千自石濟渡,備玄謨遁走。乙醜,車駕濟河。玄謨大懼,棄軍而走。衆各潰散,追躡斬首萬餘級。器械山積。帝遂至東平。蕭斌之棄濟州,退保歷城。(拓跋燾)乃命諸將分道並進:使徵西大將軍、永昌王仁(拓跋仁)自洛陽出壽春,尚書長孫真(長孫翰的兒子)趨馬頭,楚王建(拓跋建)趨鐘離,高涼王那(拓跋那)自青州趨下邳。”
  11月:“劉義隆魯郡太守崔邪利率屬城降。使使者以太牢祀孔子。壬子,次於彭城,遂趨盱眙。”
  12月:“劉義隆將軍鬍崇之等率衆二萬援盱眙。燕王譚(拓跋譚)大破之,梟崇之等,斬首萬餘級,淮南皆降。是月,永昌王仁(拓跋仁)攻懸瓠,拔之,獲義隆守將趙淮,送京師斬之。過定項城,及淮西,大破劉義隆將劉康祖,斬之,並俘虜將軍鬍盛之、王羅漢等,傳緻行宮。癸未,車駕(拓跋燾)臨江,起行宮於瓜步山。永昌王仁(拓跋仁)自歷陽至於江西,高涼王那(拓跋那)自山陽至於廣陵,諸軍皆同日臨江,所過城邑,莫不望塵奔潰,其降者不可勝數。”
  至此,拓跋燾實現了“飲馬長江”的志願,而劉義隆衹落得“倉皇北顧”。拓跋燾五路遠征軍直達長江北岸,其中,拓跋燾親自率領的北魏主力兵抵瓜步山(今江蘇六合東南),與劉宋首都隔江相望,使得南朝大為震動。其他各路也先後到達江淮一帶。但魏軍還不具備渡江滅亡南朝的條件,並且北方人不習慣南方氣候,軍中士卒多染病,魏軍在江邊掠民燒屋後退軍。
  不過他在對宋的戰爭中,雖然大勝,但使軍民疲憊,並且遠征也消耗了較多的財力物力,將士染病,儘管相對於南朝來說,北朝的各項損失是非常少的,但是很多優秀將士在回到北朝之後,重病不起,使得“國人怨恨”。
  450年,失敗後的劉宋不僅輸掉了戰爭。也輸掉了苦苦積纍的小康盛世。也輸掉了國運。兩個年紀相仿(劉義隆比拓跋燾大一歲)的皇帝終於在最終分出了高下。也為後世北強南弱的歷史趨勢奠定了基礎。
  太武滅佛
  拓跋燾滅佛,在北魏史上是一件大事,在中國封建史上也是很有名的。太延四年,太平真君五年和七年,他三次下詔打擊佛教,要全國各地碎佛像、焚佛經、誅殺僧侶。不負擔賦稅,徭役的僧侶人數膨脹,就會大大減少政府的財政收入;寺、塔、經、像的增多,是社會人力,物力的極大浪費。這與拓跋燾大力提倡發展生産、節約開支,增加物質財富,保證軍國費用的方針政策相抵觸。在拓跋燾大力提倡“文教”,要以儒學“一齊政化”、“政齊風俗”的情況下,他認為讓“虛誕不經”的“鬍人”的佛教廣為流傳,衹會招致“禮義大壞”、“天常大亂”、“王法廢而不行”的惡果。因此,拓跋燾要堅决打擊佛教,是很自然的了。拓跋燾崇儒滅佛,有利於社會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北魏封建化的進程。不過,由於這是歷史上第一次的滅佛運動,沒有過去的可以藉鑒的經驗,所以拓跋燾的北魏政府采取的手段過硬,程度有些過於激進,但是這也給以後的反佛鬥爭以深刻影響和寶貴經驗。
  太武帝的軍歌嘹亮
  拓跋燾取得北挫柔然,南敗劉宋,消滅中原割據勢力的勝利而統一北方,除憑惜其祖父,父親給創立的基礎外,他自己采取了一係列正確的軍事、經濟、政治措施,更是重要因素。
  拓跋燾特別重視軍隊建設。蒙古大草原的遊牧射獵生活,鍛煉了鮮卑人健壯的體魄,剽悍的性格和高超的騎射技藝。軍隊,特別是騎兵,是北魏剋敵緻勝的重要工具。拓跋燾為了提高軍隊的戰鬥力,屢下詔令,申明紀律。他對戰爭中“盡忠竭節”,“蹈鋒履難”的將士,或升官進爵,或賞賜以人口、牲畜及金銀、古玩、繒帛等物質;對違犯軍紀者,則給予嚴懲,雖親貴重臣,也不寬貸。如鮮卑貴族丘堆,明元帝時以軍功封侯,拓跋燾時封公。神 元年(428年),他與司空奚廳奉命率軍退出夏國王之弟赫連定時,當他聽到奚廳兵敗被俘消息,競棄兵而走。拓跋燾下令將臨危脫逃的丘堆斬首。太平真君五年(444年),中山王辰、內都座大官薛辨、尚書奚眷等八將,“坐擊柔然後期,靳於都南”。尚書令劉潔,因矯詔改易討伐柔然諸將的會期,緻“柔然遠遁,追之不及”,加之犯受賄等罪,拓跋燾下令“夷其三族”。太平真君八年(447年),扶風公元處真等八將,在鎮壓吳蓋起義的戰爭中,“盜沒軍資,所在擄掠,贓各千萬,井斬之”。
  拓跋燾很好地使用了其掌握的賞罰之權,整肅了軍紀。另外,拓跋燾本人,在戰爭中身先士卒,衝鋒陷陣的英勇精神,對激勵將士奮勇殺敵,保證戰鬥勝利也起了積極作用。如始光四年(427年),拓跋燾親率三萬輕騎,突擊夏國都城統萬。他與將士一道,頂着風沙,強忍饑渴,和夏軍惡戰於統萬城外。他曾因馬蹶而墜地,上馬後仍繼續戰鬥,速殺夏將十餘人。後又“身中流矢”,但他仍然“奮擊不輟”。由於拓跋燾領導的軍隊紀律嚴明,在戰鬥中又能身先士卒,“是以人思效命,所嚮無前。”!
  拓跋燾賞罰分明,他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法者,朕與天下共之,何敢輕也。”拓跋燾成年後,頗識事體,生活十分清儉,討厭奢華。儉樸耐苦,而賞賜功臣絶無吝惜。
  他常從卒伍中選拔將纔,用其所長。治軍嚴格,賞不遺賤,罰不避貴,但誅戮過多。
  太延五年(439年),拓跋燾采納高允“廣田積𠔌”的建議漢,下令“悉除田禁,以賦百姓”。太平真君五年(444年),他采納古弼建議,削減上𠔌苑囿之半為民田。太平真君末年,太子拓跋晃監國,推行有牛和無牛人戶換工種田做法,“墾田大為增闢”。農業隨着耕田數量擴大而大大增産。始光三年(426年),拓跋燾詔罷衆多的雜營戶隸屬郡縣,增加了納稅人戶。另外,拓跋燾屢下“宜寬租賦,與民休息”的詔令。他還奬勵“勸農平賦”的守宰,嚴懲貪官污吏。以上做法,減輕了人民負擔,促進了農業生産的發展。
  北魏前期,畜牧業在社會經濟中仍占重要地位。它是財富和戰馬的主要來源。畜牧業形勢好壞,不僅關係到財政形勢,並將直接影響到以騎兵為主力的軍隊的素質。因此,拓跋燾對畜牧業的發展是十分重視的。神 二年(429年)打敗柔然、高車之後,拓跋燾“徙柔然、高車降附之民於漠南,東至濡源,西至五原、陰山,使其耕牧而收其貢賦。……自是魏之民間,馬牛羊其氈皮為之價賤。”神 中,“世祖之平統萬,定秦隴,以河西水草善,乃以為牧地。畜産滋息,馬至二百餘萬匹,橐駝將半之,牛羊則無數。”這些記載,反映了拓跋燾對畜牧業的重視,及當時畜牧業的繁榮狀況。
  拓跋燾把節約開支,減少浪費也當作保證軍國贊用的重要措施。史載他“性清儉率素,服禦飲膳,取給而已,不好珍麗,食不二味,所幸昭儀、貴人,衣不兼彩”。凡“賞賜,皆是死事勳績之傢,親戚愛寵未曾橫有所及。”拓跋燾反對更竣京城,修飾宮殿,反對佛教,嚴懲貪官污吏,常常是從愛惜民力、物力着眼的。拓跋燾的一係列節約開支作法,無疑對保證軍國用費,減輕人民負擔起了積極作用。
  拓跋燾在執政的實踐中,逐漸認識到,要維護和鞏固自己的統治,不僅需要武功,而且需要“文教”,即通過宣揚禮、樂、法度來化民。他在神 四年(431年)取得敗柔然,降高車、滅夏圖的軍事勝利後,就提出安“偃武修文”。偃武,他做不到;修文,確實是重視起來了。他尊崇孔子,提倡儒學,大量吸收漢族地主階級知識分子參政,目的是要用儒傢學說統治人民的思想,利用漢族知識分子的知識和經驗治國安邦。
  拓跋燾即位後,雄心勃勃,南徵北戰,主要是通過戰爭手段來解决對立政權間的矛盾。但拓跋燾不是一個魯莽的武夫,而是—個善於審時度勢的有策略思想的政治傢,軍事傢。他在采取戰爭手段的同時,根據形勢,也力爭通過通使、貢賜、聯姻,緩和與敵對政權間的矛盾,建立友好關係。拓跋燾統治的30年間,北魏和柔然、劉宋、夏,北燕、北涼,互通使節,相互貢賜財物的事實不勝枚舉。相互聯姻,也不乏其例。如神 元年(428年),拓跋燾把俘虜的夏國主赫連昌迎至首都平城,不僅供奉豐厚,封爵為王,並以其妹始平公主妻之。在此之前,拓跋燾已納夏主昌的三個妹妹為貴圮,並立其一妹為皇后。延和二年(433年),拓跋燾派使臣册封北涼主沮渠牧鍵為王,並以妹武威公主妻之,納北涼主之妹為昭儀。延和三年,拓跋燾以海西公主嫁柔然汗吳提,並納其妹為夫人。太平真君十一年,拓跋燾率軍伐宋,直抵瓜步。在勝利形勢下,他主動遣使求和、請婚。他以其孫示宋使曰:“吾遠來至此,非欲為功名,實欲繼好息民,永結緣援。宋若能以女妻此孫,我以女妻武陵王,自今匹馬不復南顧。”表示了他要通過聯姻,建立友好關係的願望。當然拓跋燾采用聯姻、通使、貢賜等手段的動機,並不是很純正的。但在戰亂年代,即使是短期的和平,對恢復社會生産,減輕人民痛苦都是有好處的。拓跋燾為了完成統一大業,能有效地使用戰爭和和平手段,足見他是拓跋燾對經濟,思想文化建設也很重視。他說:“財者,軍國之本”。他懂得物質財富是關係到戰爭勝負,政權存亡的大事。《魏書》記載:“世祖繼位,開拓四海,以五方之民各有其性,故倍其教不改其俗,齊其政不易其宜,納其方貢以充倉廩,收其貨物以實庫藏,又於歲時取鳥獸之登於俎用者以牣膳府。”他根據其統治區民族衆多,生産方式不一等情況,堅持實行不改變各族人民傳統生産方式、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的政策。既重視漢族人民農業生産,也重視少數民族的畜牧射獵習慣。通過發展農牧業生産,徵收人民租調,接受各族朝貢和通過戰爭掠奪等手段來增加物質財富,保證軍國費用。
  同時,拓跋燾有着識人之明,僅僅推薦兩個故事給大傢看
  
  最終歸所
  拓跋燾晚年脾氣暴躁,在晚年的時候,誅戮過多。而他卻又常常在殺完人之後後悔莫及。由於刑罰嚴酷,國內曾經幾度政治混亂。
  拓跋燾的脾氣暴躁,而他卻非常重信義,講感情,有着非常直率的孩子氣。歷史也是這麽巧合,就在太武皇帝北歸後,卻因為宦官對他的鼓惑而誅殺了太子,之後那宦官由於害怕拓跋燾發現自己的誣陷之罪,便先下手為強。一個東徵西討殺人萬計的人,一個柔然萬數鐵騎圍不住、百次戰爭缶石沒犯身的一個天命的皇帝,卻很死在了一個名叫宗愛的宦官手中。而在南朝的皇帝劉義隆也很快死在自己的兒子手裏。劉宋的國運隨着劉義隆的死而衰敗。而太武帝所創造的赫赫武功卻沒有隨他的死而沒落,他為他的子孫留下了一個強大的國傢。他創造了一個時代,一個鐵騎崢嶸的時代.一個中國歷史上的南北時代。一個尚武的北朝-隋唐時代。
  拓跋燾壯大了北魏,結束了一個半世紀的中原混戰,從為他的子孫--北魏孝文帝去開展民族融合,拒絶民族歧視的這一活動提供了一個穩定的環境.
<< 前一君主: 太宗 明元皇帝 拓跋嗣北魏拓跋燾
(424年452年)
後一君主 >>: 南安隱王 拓跋餘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