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王先謙在百家争鸣的作品!!! |
長沙縣人。字益吾,因宅名葵園,學人稱為葵園先生。生於道光二十二年(1842)。18歲補稟膳生。鹹豐十一年(1861)赴安徽安慶,任長江水師嚮導營書記,數月後辭歸。同治三年(1864),在湖北提督梁洪勝營充幕僚。同年鄉試中舉人。明年成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纍遷翰林院侍講。光緒六年(1880)任國子監祭酒。復在國史館、實錄館兼職,充雲南、江西、浙江三省鄉試正副考官。十一年督江蘇學政。任內延攬文人,在江陰南菁書院開設書局,校刻《皇清經解續編》,成書1000餘捲;還刻有《南菁書院叢書》。其間,還疏請籌辦東三省邊防,罷三海工程,彈劾徐之銘、李蓮英等。
光緒十五年(1889),王先謙卸江蘇學政任,回長沙定居。次年主講湖南思賢講捨,並在講捨設局刻書。十七年任城南書院山長。二十年轉達任嶽麓書院山長,主講嶽麓書院達10年之久。
中日甲午戰爭後,維新運動在全國興起,湖南一些士紳開始興辦近代工業。王先謙投資銀1萬兩,與黃自元、陳文瑋等集股,並撥藉官款,於光緒二十二年(1896)創設寶善成機器製造公司。始終經理其事。公司開辦數年,折損頗多。不久交給官辦,終因經營不善,於二十五年停辦。
王先謙與紳士張祖同、葉德輝等一貫幹預地方事務。“久住省垣,廣通聲氣,凡同事者無不仰其鼻息,供其指使,一有拂意,則必設法排去之而後快。”光緒二十三年鼕,湖南時務學堂成立,該學堂總理熊希齡聘梁啓超、韓文舉、唐纔常等維新人士任教習。他初與張、葉等陽為支持,陰圖操縱。繼因維新運動高漲,他攻擊時務學堂總教習梁啓超等“傷風敗俗”,“志在謀逆”,“專以無父無君之邪說教人”,使學生“不復知忠孝節義為何事”;指斥南學會和《湘報》宣傳民權平等學說為 “一切平等禽獸之行”,“背叛聖教,敗滅倫常”。並糾集張祖同、葉德輝等提出《湘紳公呈》,呈請撫院對時務學堂嚴加整頓,驅逐熊希齡、唐纔常及梁啓超等維新人士。又致書陳寶箴,提出停刊《湘報》。還串通省內劣紳,鼓動嶽麓、城南、求忠三書院部分學生,齊集省城學宮,商定所謂《湘省學約》,用以約束士人言行,對抗新思想傳播。及至戊戍變法失敗後,其門人蘇輿編輯《翼教叢編》一書,集中攻誣變法維新,並頌揚王先謙能事先“洞燭其姦,摘發備至”。
光緒二十六年(1900)七月,唐纔常等所領自立軍起義失敗,王先謙、葉德輝等人嚮巡撫俞廉三告密,搜捕殺害自立會人士百餘人。
二十九年,學堂漸興,王先謙仍主講嶽麓書院兼任湖南師範館館長。旋以“人心不靖”,“邪說朋興,排滿革命之談充塞庠序”,遂不復至館。同年,嶽麓書院改為湖南高等學堂。
三十四年,王先謙所著書經巡撫岑春蓂呈送清廷,受到嘉奬,賞內閣學士銜。宣統二年(1910)湖南災荒,長沙發生搶米風潮,他以“梗議義糶”,奉旨降五級調用。以後,竭力反對民主革命運動。宣統三年(1911)武昌起義後,他改名遯,避居平江,閉門著書,凡3年,乃還長沙。至民國6年(1917)病逝世。
王先謙博覽古今圖籍,研究各朝典章制度。治學重考據、校勘,薈集群言。除前述校刻《皇清經解續編》外,還編有清《十朝東華錄》、《續古文辭類纂》等。著有《漢書補註》、《水經註合箋》、《後漢書集解》、《荀子集解》、《莊子集解》、《詩三傢義集疏》等。為文遠追韓愈,又以桐城派陽湖派自許;其詩被稱為“得杜之神,運蘇之氣”,“置之清代集中,挺然秀拔”。有《虛受堂詩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