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人物列錶
賀鑄 He Zhu(宋代)蔡伸 Cai Shen(宋代)歐陽修 Ouyang Xiu(宋代)
楊萬裏 Yang Wanli(宋代)姜夔 Jiang Kui(宋代)晏殊 Yan Shu(宋代)
秦觀 Qin Guan(宋代)朱淑貞 Zhu Shuzhen(宋代)呂本中 Lv Benzhong(宋代)
王觀 Wang Guan(宋代)鬍銓 Hu Quan(宋代)李從周 Li Congzhou(宋代)
劉辰翁 Liu Chenweng(宋代)辛棄疾 Xin Qiji(宋代)王雱 Wang Pang(宋代)
潘閬 Pan Lang(宋代)張林 Zhang Lin(宋代)蔣捷 Jiang Jie(宋代)
張先 Zhang Xian(宋代)宋祁 Song Qi(宋代)柳永 Liu Yong(宋代)
王之望 Wang Zhiwang(宋代)朱藻 Zhu Zao(宋代)晏幾道 Yan Jidao(宋代)
周邦彥 Zhou Bangyan(宋代)賀鑄 He Zhu(宋代)馬莊父 Ma Zhuangfu(宋代)
俞國寶 Yu Guobao(宋代)無名氏 Mo Mingshi(宋代)李元膺 Li Yuanying(宋代)
陳亮 Chen Liang(宋代)高觀國 Gao Guanguo(宋代)史達祖 Shi Dazu(宋代)
張炎 Zhang Yan(宋代)王安石 Wang Anshi(宋代)王沂孫 Wang Yisun(宋代)
劉剋莊 Liu Kezhuang(宋代)汪元量 Wang Yuanliang(宋代)仇遠 Chou Yuan(宋代)
彭泰翁 Peng Taiweng(宋代)趙彥端 Zhao Yanduan(宋代)艾申 Ai Shen(宋代)
張掄 Zhang Lun(宋代)李曾伯 Li Cengba(宋代)趙功可 Zhao Gongke(宋代)
呂南公 Lv Nagong(宋代)王之道 Wang Zhidao(宋代)方千裏 Fang Qianli(宋代)
盧祖臯 Lu Zugao(宋代)葛立方 Ge Lifang(宋代)徐伸 Xu Shen(宋代)
毛滂 Mao Pang(宋代)孫光憲 Sun Guangxian(宋代)韓縝 Han Zhen(宋代)
楊無咎 Yang Mojiu(宋代)晁補之 Chao Buzhi(宋代)晁端禮 Chao Duanli(宋代)
許棐 Xu Fei(宋代)韓元吉 Han Yuanji(宋代)趙鼎 Zhao Ding(宋代)
石介
宋代  宋(1005年1045年)

詩詞《哀鄰傢 sorrow neighbour》   《愛日勉諸生 Airimian a student called a scholar who went to school in the Ming Dy- nasty》   《安道登茂材異等科》   《安道再登製科 Andao Remount System Division》   《彼縣吏》   《汴渠 Bian Drainage》   《病起吟殘菊》   《伯升病君逢遵道送歸》   《初過大散關馬上作》   《初過潼疳值雨 Chuguotonggan Value of rain》   更多詩歌...

閱讀石介在诗海的作品!!!
  字守道,一守公操,兗州奉府(今山東泰安東南)人。賞講學徂徠山下,學者稱徂徠先生。仁宗天聖八年(一○三○)進士,釋褐鄆州察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調南京留守推官,三年代父遠官嘉州軍事判官,旋以母喪歸泰山。慶歷二年(一○四二)召為國子監直講。四年,擢直集賢院,不久通判濮州,未赴。五年卒,年四十一。有《徂徠石先生文集》二十捲,其中捲一至捲四為詩。事見《歐陽文忠公集》捲三四《徂徠先生墓志銘》,《宋史》捲四三二有傅。石介詩四捲,以清光緒十年刊濰縣張次陶藏影宋本為底本。校以清康五十五年燕山石氏刻本(簡稱石本),康熙四十九年徐筆顯顯刻本(簡稱徐本),清乾隆五十七年劍舟居土鈔校本(浙江圖書館藏,簡稱劍本)等。
  
  [道統文學觀的盛張]
    宋初柳開以尊韓和文道合一為號召,並沒有引起多大的反響,比他稍後的穆修,也
  未免“麯高和寡”之嘆。因此,在這一階段中,一些以復興儒道為己任的人,便沿着他
  們的方向發出更響亮的呼聲,乃至提出更極端的主張。
    曾任國子監直講的石介(1005—1045),是其中的重要人物。他和前人不同的地方,
  一是把在文壇上很有勢力的西昆派提出來做靶子,以震動人心,二是不僅涉及古文與駢
  文之爭,而且要在整個文學領域中建立“道”的統治。石介的《怪說》指斥楊億“欲以
  文章為宗於天下”,故意使天下人“不聞有周公、孔子、孟軻、揚雄、文中子、吏部
  (韓愈)之道”,因此耳聾目盲,然後“使天下惟見己之道”。本來,西昆派的文學是
  既有一定成就也有相當缺陷的,在當時確有加以批判的需要,但石介的辦法,卻是派他
  們一頂“名教罪人”式的帽子,從世道人心的意義上徹底打倒,以維護“道統”的神聖
  性。他的觀念,是要以道代之,甚至廢棄詩文的藝術形式,使文章成為儒傢經典、封建
  理的衍生物。而同時持類似觀點的為數並不少,如劉敞說過“道者文之本也,循本以
  求末易,循末以求本難”(《公是先生弟子記》);尹洙認為“如有志於古,當置所謂
  文章功名,務求古之道可也”(《志古堂記》),他們都否認了文學有自身的價值。
    北宋中期理學逐漸興起,理學家們對文與道的關係提出了更為苛嚴的看法。周敦頤
  首先提出“文以載道”的明確口號,更徹底地說明了文對於道的工具性。他把文比作車
  子,如果不能載運道,則再好看也是無用之物。但他還承認文章的美飾具有使道更吸引
  人的作用(見《文辭》),程顥、程頤則更趨極端。如石介等人還是尊韓的,衹是忽略
  了韓愈還有愛好文學的一面。對這種不徹底性,以及韓愈本身的矛盾,二程從更純粹的
  道學立場上提出了修正。他們認為致力於文章是有害於道的,因而韓愈也根本不值得仿
  效:
    退之晚來為文,所得處甚多。學本是修德,有德然後有言,退之卻倒學了。(《二
  程遺書》)
    不但韓愈,杜甫的寫景詩,程頤也斥為“閑言語”,責問:
    “道出做甚?”其實,這是強調道統文學的必然結果,前人不過出於對韓、杜的尊
  敬,而回避矛盾罷了。
    當然,這一類觀點並不完全是北宋那一場文學變革的理論基礎。歐陽修在對石介表
  示尊重的同時,也提出了批評;理學轉盛,還遲於歐陽修領導的文學變革。但是需要看
  到:在整個那一段時期中,道統文學觀的盛張,已經達到了空前的地步,北宋所謂“古
  文運動”進行得比唐代古文運動順利,一定程度上有賴於此。所以,它對歐陽修領導的
  文學變革,自然會有相當大的影響和約製。譬如,蘇舜欽很明白地說過“文之生也害道
  德”(《上孫衝諫議書》),而歐陽修本人,也有着“言之不可恃”,“勤一世以盡心
  於文字間者皆可悲也”(《送徐無黨南歸序》),而“道勝者文不難而自至”(《答吳
  充秀纔書》)的觀念。當然,他也另有一些比較合理、對文學比較重視的論點,後面將
  會說到。但無論如何,在以道統文這個基本原則上,他和當代的理論思潮是合拍的。
  (中國文學史,章培恆 駱玉明,youth掃校)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