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人物列錶
蔣春霖 Jiang Chunlin(清代)朱彝尊 Zhu Yizun(清代)潘永因 Pan Yongyin(清代)
陳廷敬 Chen Tingjing(清代)倉央嘉措 Tshangs-dbyangs-rgya-mtsho(清代)普荷 Pu He(清代)
鄭燮 Zheng Xie(清代)金農 Jin Nong(清代)惲壽平 Yun Shouping(清代)
汪士慎 Wang Shishen(清代)張大受 Zhang Dashou(清代)寧調元 Ning Diaoyuan(清代)
吳淇 Wu Qi(清代)李方膺 Li Fangying(清代)俞樾內子 Yu Yuenazi(清代)
俞樾 Yu Yue(清代)宋犖 Song Luo(清代)律然 Lv Ran(清代)
曹雪芹 Cao Xueqin(清代)納蘭性德 Na Lanxingde(清代)呂撫 Lv Fu(清代)
錢謙益 Qian Qianyi(清代)吳偉業 Wu Weiye(清代)顧炎武 Gu Yanwu(清代)
顧貞觀 Gu Zhenguan(清代)陳維崧 Chen Weisong(清代)王士禎 Wang Shizhen(清代)
查慎行 Cha Shenhang(清代)袁枚 Yuan Mei(清代)黃景仁 Huang Jingren(清代)
龔自珍 Gong Zizhen(清代)黃遵憲 Huang Zunxian(清代)秋瑾 Qiu Jin(清代)
何文煥 He Wenhuan(清代)馮班 Feng Ban(清代)王夫之 Wang Fuzhi(清代)
孫濤 Sun Tao(清代)郭麟 Guo Lin(清代)楊夔生 Yang Kuisheng(清代)
萬斯同 Mo Sitong(清代)畢沅 Bi Yuan(清代)汪楫 Wang Ji(清代)
湯球 Shang Qiu(清代)黃奭 Huang Shi(清代)黃以周 Huang Yizhou(清代)
張廷玉 Zhang Tingyu(清代)佚名 Yi Ming(清代)王秉滔 Wang Bingtao(清代)
白君琳 Bai Junlin(清代)李清馥 Li Qingfu(清代)陳芳生 Chen Fangsheng(清代)
孫星衍 Sun Xingyan(清代)朱伯廬 Zhu Balu(清代)章學誠 Zhang Xuecheng(清代)
𠔌應泰 Gu Yingtai(清代)高鶚 Gao E(清代)蒲鬆齡 Pu Songling(清代)
吳敬梓 Wu Jingzi(清代)李汝珍 Li Ruzhen(清代)醒世居士 Xing Shijushi(清代)
吳偉業
清代  清初(1609年1672年)

軍事紀實 arm record of actual event; on-the-spot report《鹿樵紀聞》
詩詞《詩詞選 Poetry anthology》   《自嘆 Sighed》   《過吳江有感》   

閱讀吳偉業在历史大观的作品!!!
閱讀吳偉業在诗海的作品!!!
吴伟业
  明末清初詩人。字駿公,號梅村。先世居昆山,祖父始遷太(今皆屬江蘇)。少時"篤好《史》、《漢》,為文不趨俗"(《鎮洋縣志》),受張溥賞識,收為學生。崇禎四年(1631)中進士,授翰林編修,後任東宮講讀官、南京國子監司業等職。南明福王時,拜少詹事,因與馬士英、阮大鋮不合,僅任職兩月便辭官歸裏。清朝順治十年(1653),被迫赴京出仕。初授秘書院侍講,後升國子監祭酒。三年後奔母喪南歸,從此隱居故裏直至去世。吳偉業生活在明清易代之際,仇視農民起義軍,對清統治者也無好感。他屈節仕清,一直認為是"誤盡平生"的憾事,在詩文中多有表露。
  
  吳偉業詩今存1000多首,他與錢謙益、龔鼎孳並稱"江左三大傢"。《四庫全書總目》評論說:"其少作大抵才華豔發,吐納風流,有藻思綺合、清麗芊眠之致。及乎遭逢喪亂,閱歷興亡,激楚蒼涼,風骨彌為遒上。"頗能概括其特色及前後變化。他的詩歌多寫哀時傷事的題材,富有時代感。他的近體詩中的佳作有《過吳江有感》、《過淮陰有感》、《雜感》、《揚州》、《讀史雜感》、《懷古兼吊侯朝宗》等。其中《揚州》四首,更是他七律的力作。而他的七言歌行更為出色,音節極佳,情韻悠然,其中如《圓圓麯》諷刺吳三桂降清;《永和宮詞》、《蕭史青門麯》寫田妃、公主的身世遭遇;《楚兩生行》、《聽女道士卞玉京彈琴歌》寫藝人的飄零淪落;《臨江參軍行》頌揚抗清將領;《鬆山哀》諷刺洪承疇降清,內容深婉,有"詩史"之稱。他還有一些反映民間疾苦之作,如《直溪吏》、《臨頓兒》、《堇山兒》、《馬草行》、《捉船行》等。不過吳偉業的七言歌行也有用典過多的缺點。
  
  吳偉業詞作不多,但傳誦頗廣。陳廷焯評論說:"吳梅村詞,雖非專長,然其高處,有令人不可捉摸者,此亦身世之感使然。"又說:"梅村高者,有與老坡神似處。"(《白雨齋詞話》)其風格與詩近似,清麗哀婉。如〔滿江紅〕《蒜山懷古》,詠鎮江府事,聲情悲壯;〔賀新郎〕《病中有感》,自怨自艾,悲感萬端,感人至深。
  
  吳偉業著作有《梅村傢藏稿》,《梅村詩餘》,傳奇《秣陵春》,雜劇《通天台》、《臨春閣》、史乘《綏寇紀略》等。
  
  ---------------------------------------------------------------------------
  
  “自題圓石作詩人”——“江左三大傢”之一吳偉業
  
  清初有影響的詩人,史推“江左三大傢”——錢謙益、吳偉業和龔鼎孳,而真正有資格與“纔名滿天下”(錢泳《履園叢話》)的詩壇領袖錢謙益並列的,衹有吳偉業。錢氏尊宋,吳氏學唐,此後清代的各種詩派,大抵不出這二人的門戶,足見二人對清代詩歌影響之深遠。
  
  錢謙益極口贊譽吳偉業的詩才,曾用“以錦綉為肝腸,以珠玉為咳唾”(《梅村詩集》錢謙益序)來形容吳偉業詩歌之風華綺麗。康熙帝親製禦詩《題〈吳梅村集〉》:“梅村一捲足風流,往復搜尋未肯休。秋水精神香雪句,西昆幽思杜陵愁。裁成蜀錦應慚麗,細比春蠶好更抽。寒夜短檠相對處,幾多詩興為君收。”對吳偉業詩歌給予恰當中肯的高度評價,從而奠定了吳偉業詩歌在有清一代的地位。
  
  一、“苦被人呼吳祭酒,自題圓石作詩人”——宗源瀚《題梅村先生寫照》
  
  吳偉業,字駿公,號梅村。明神宗萬歷三十七年(1609)五月二十日,出生於江蘇太的一個讀書人傢中。吳偉業出生時,他母親夢見一位身穿紅衣的使者送來會元坊,因此,父母對小偉業寄寓了深切的期望。偉業七歲開始讀傢塾,十四歲能屬文。著名學者張博見到偉業的文章,感嘆地說:“文章正印在此子矣!”於是收留吳偉業在門下受業,傳授通今博古之學。
  
  天啓四年(1624),張溥創立復社,吳偉業即成入室弟子,名重複社。崇禎四年(1631),吳偉業參加會試,遭到烏程黨人的誣陷,被指控徇私舞弊,幸虧崇禎帝調閱會元試卷,親自在吳偉業的試卷上批上“正大博雅,足式詭靡”,纔得以高中一甲第二名(榜眼),授翰林院編修。同年,吳偉業奉旨歸娶,榮極一時。陳繼儒描繪當時盛景說:“年少朱衣馬上郎,春闈第一姓名香。泥金帖貯黃金屋,種玉人歸白玉堂。”(《送吳榜眼奉旨歸娶詩》)張溥也高興地誇奬自己的弟子:“人間好事皆歸子,日下清名不愧儒。”(《送吳駿公歸娶詩》)
  
  崇禎十年(1637),吳偉業遷東宮講讀官,與溫體元黨鬥爭劇烈。十二年(1639),再遷南京國子監司業。十三年(1640),升中允諭德(太子官屬)。十六年(1643),升庶子。這段時期,吳偉業仕途之上春風得意,躊躇滿志,而這一切與崇禎帝對他的殊遇是密切相關的,他從內心感激崇禎帝。
  
  順治元年(1644),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攻入北京,崇禎帝自縊煤山,“先生裏居,聞信,號痛欲自縊,為傢人所覺。朱太淑人抱持泣曰:‘兒死,其如老人何?’乃已”(顧師軾《梅村先生年譜》)。出於對明王朝的依戀,特別是對崇禎帝的感恩心理,吳偉業在其編撰的《綏寇紀略》中,極力詆毀、攻擊李自成、張獻忠起義。
  
  順治二年(1645),南京福王政府召拜吳偉業為少詹事,居官僅兩月,因與馬士英、阮大鋮等權臣不合,謝官歸裏。
  
  對清朝政權,吳偉業開始采取的是消極的不合作的態度,在明亡以後長達十年的時間內,一直屏居鄉裏,保持名節。
  
  順治十年(1653),“詔舉遺佚,薦郯交上”,有司再三敦逼,吳偉業控辭再四,二親流涕相求,不得已乃應詔入都,授秘書院侍講,尋升國子監祭酒。順治十四年(1657),吳偉業藉口身體有病,辭官請假歸裏。
  
  對這段歷史,吳偉業內心深感恥辱。他的好友侯方域(朝宗)在順治九年(1652)貽書相約,終隱林泉,杜門不通。後侯方域去世,吳偉業在《懷古兼吊侯朝宗詩》中萬分悲痛地自責:“死生總負侯贏諾,欲滴椒漿淚滿尊。”
  
  康熙十年(1671)夏季,江南酷熱,吳偉業“舊疾大作,痰聲如鋸,胸動若杵”(《緻冒闢疆書》),他預感自己不久於人世,便留下遺言:“吾一生遭際萬事憂危,無一刻不歷艱險,無一境不嘗艱辛,實為天下大苦人。吾死後,斂以僧裝,葬吾於鄧尉靈岩相近,墓前立一圓石,日:‘詩人吳梅村之墓’。”這一年的十二月二十四日,一代大詩人吳偉業病逝,葬於蘇州元墓山之北。
  
  由此看來,吳偉業晚年深為自己仕清失節而痛悔,他不願別人以入清官職“祭酒”相稱,而自許為普普通通一“詩人”。《中國文學家大辭典》“吳偉業”條認為:“《清史列傳》列(吳偉業)入‘貳臣傳’中,殊屬不當。”他與錢謙益的失節降清在本質上是有區別的,後人“苦被人呼吳祭酒,自題圓石作詩人”的評議可謂甚得偉業之心。
  
  二、“蕭瑟真憐庾子山,空餘詞賦動江關”——施補華《題梅村先生畫像》
  
  吳偉業的文學才能是多方面的。
  
  他首先是詩人。他的詩歌專模唐人格調,辭藻華麗,長於七言歌行,尤工關於時事之古詩,這一方面可以舉《永和宮詞》、《圓圓麯》、《楚兩生歌》為其代表作品,與唐代白居易之《長恨歌》、《琵琶行》頗有同調之感。因此,後人以“詩史”評價吳偉業詩歌,說他的詩歌是“詩中有史”。吳偉業的詩歌創作以明亡為界,分為兩個階段。前一階段的詩作,才華豔發,吐納風流;後一階段的詩作,風格一變,蒼涼蕭瑟,晚年學庾信,風骨愈上。他的詩歌收集在《梅村詩集》中。
  
  除詩歌創作外,吳偉業還是清初重要的戲劇傢,代表作品有《秣陵春》、《通天台》、《臨春閣》等。他希望通過戲劇創作來表達自己的“傷心痛哭之調”,正如他自己所說:“一唱三嘆,於是乎作焉,是編也,果有托而然耶?果無托而然耶?餘亦不得而知也。”(《〈秣陵春〉序》)他的戲劇方面的創作收集在《樂府雜劇》中。
  
  上文說過,吳偉業“專紀崇禎時流寇迄於明亡”撰《綏寇紀略》,全書分十二篇,每篇以三字為標題。這本專著是站在明王朝一方攻擊明末農民起義的。因為是站在亡明的立場之上,不論出於何種原因,最終還是觸犯了清朝統治者的忌諱,幾構一場文字獄。吳偉業的學術專著還有《春秋氏族志》、《春秋地理志》、《復社紀事》等。
  
  吳偉業的文章清秀雋麗,值得註意。他曾說“平生以文章友朋為性命”,足見他對文章的重視和自負。《梅村傢藏稿》收集他的各類文章,共成三十五捲。另外,吳偉業還是清初有名的畫傢,有作品傳世。
  
  三、“掬傷心之抱,奏亡國之音”——王式通《〈梅村傢藏稿〉序》
  
  《四庫提要》論吳偉業詩歌雲:“格律本乎四傑,而情韻為深;敘述類乎香山,而風華為勝。”風華綺麗是吳偉業詩歌的突出特點,例如《田園雜興八首》(其四):
  
  竹塢花潭過客稀,灌畦纔罷掩鬆扉。道人石上支頤久,漁父磯頭欸乃微。潮沒秋田孤鶩遠,閣含山河斷虹園。亭臯木落黃州夢,江海翩躚一羽衣。
  
  又如《無題四首》(其一):
  
  係艇垂陽暎緑潯,玉人湘管畫簾深。千絲碧藕玲瓏腕,一捲芭蕉宛轉心。題罷紅窗歌緩緩,聽來青鳥信沉沉。天邊恰有黃姑恨,吹入蕭郎此夜吟。
  
  吳偉業詩歌的又一特點,是在一定程度上現實地記敘了明清之際民不聊生、傷亂流離的社會生活,善於敘事,抒情性強。如《避亂六首》(其六):
  
  曉起嘩兵至,戈船泊市橋。草草十數人,登岸沽村醪,結束雖非常,零落無弓刀。使氣撾市翁,怒色殊無聊。不知何將軍,到此貪逍遙?官軍昔催租,下令嚴秋毫,盡道徵夫苦,不惜耕人勞。江東今喪敗,千裏空蕭條。此地村人居,不足容旌旄。君見大敵勇,莫但驚吾曹。
  
  再有大量的作品,則表達了眷懷故國之深情,人事蒼涼之悲憤,如《過淮陰有感》:
  
  登高悵望八公山,琪樹丹崖未可攀。莫想陰符遇黃石,好將鴻寶駐朱顔。浮生所欠衹一死,塵世無由識九還。我本淮王舊雞犬,不隨仙去落人間。
  
  晚年作品,則偏重於表達逸民之痛、失節之恨,凄婉動人。如《賀新郎·有感》:
  
  萬事催華發。論龔生、天年竟夭,高名難沒。吾病難將醫藥治,耿耿胸中熱血。待灑嚮西風殘月。剖卻心肝今置地,問華佗解我腸千結。追往事,倍凄咽。 故人慷慨多奇節,為當年、沉吟不斷,草間偷活。艾灸眉頭瓜噴鼻,今日須難訣絶。早患苦,重來千疊。脫屣妻孥非易事,竟一錢不值,何須說,人世事,幾完缺。
  
  吳偉業死前曾說:“吾詩雖不足以傳遠,而是中之寄托良苦,後世讀吾詩而知吾心,則吾不死矣。”他所說“寄托良苦”,一是指他的詩歌多影射時事,衹是懾於清廷之威不敢直言,所謂“詩史”之義即指此;二是指他以詩歌抒發自己失節之恨,希望後人能通過讀他的詩歌而瞭解他的內心痛苦,並體察他復雜矛盾的心情,進而喚起人們的愛國熱情。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