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代 人物列錶
周南 Zhou Na(秦代)召南 Zhao Na(秦代)先秦古歌 Xian Qinguge(秦代)
邶風 Bei Feng(秦代)鄘風 Yong Feng(秦代)王風 Wang Feng(秦代)
祈父之什 Qi Fuzhishen(秦代)衛風 Wei Feng(秦代)鄭風 Zheng Feng(秦代)
齊風 Ji Feng(秦代)魏風 Wei Feng(秦代)唐風 Tang Feng(秦代)
秦風 Qin Feng(秦代)陳風 Chen Feng(秦代)檜風 Gui Feng(秦代)
曹風 Cao Feng(秦代)豳風 Bin Feng(秦代)鹿鳴之什 Lu Mingzhishen(秦代)
白華之什 Bai Huazhishen(秦代)小旻之什 Xiao Minzhishen(秦代)彤弓之什 Tong Gongzhishen(秦代)
北山之什 Bei Shanzhishen(秦代)桑扈之什 Sang Huzhishen(秦代)都人士之什 Dou Renshizhishen(秦代)
文王之什 Wen Wangzhishen(秦代)生民之什 Sheng Minzhishen(秦代)宋玉 Song Yu(秦代)
文王 Wen Wang(秦代)卜子夏 Pū Zixia(秦代)孔伋 Kong Ji(秦代)
曾參 Zeng Shen(秦代)孔鮒 Kong Fu(秦代)申不害 Shen Buhai(秦代)
鄧析 Deng Xi(秦代)管仲 Guan Zhong(秦代)商鞅 Shang Yang(秦代)
文子 Wen Zi(秦代)庚桑楚(庚桑子) Geng Sangchugengsangzi(秦代)關尹子 Guan Yinzi(秦代)
河上公 He Shanggong(秦代)伍子胥 Wu Zixu(秦代)尉繚 Wei Liao(秦代)
風後 Feng Hou(秦代)孫臏 Sun Bin(秦代)吳起 Wu Qi(秦代)
范蠡 Fan Li(秦代)楊南柯 Yang Nake(秦代)秦越人(扁鵲) Qin Yuerenbianque(秦代)
師曠 Shi Kuang(秦代)程本 Cheng Ben(秦代)鶡冠子 He Guanzi(秦代)
李冰 Li Bing(秦代)秦始皇 Qin Shihuang(秦代)秦二世 Qin Ershi(秦代)
秦王子嬰 Qin Wangziying(秦代)樗裏子 Chu Lizi(秦代)
卜子夏
秦代  (前507年前420年)

易類 three T's type, terms, technique《子夏易傳》

閱讀卜子夏在百家争鸣的作品!!!
  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亦稱“卜子夏”,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門十哲”之一。
  
  子夏比孔子小四十四歲,生於公元前507年,是孔子後期學生中之佼佼者,才思敏捷,以文學著稱。因常有獨到見解而得到孔子的贊許,如其問《詩經》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一句,孔子答以“繪事後素”,他立即得出“禮後乎”的結論,孔子贊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以言《詩》已矣。” (《論語·八佾》)。子夏才氣過人,《論語》中保留了他的許多著名的格言,如:“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百工居其肆以成其言,君子學以致其道”;“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等等。
  
  孔子去世後,子夏至魏國西河講學,還做了崇尚儒學的魏文侯的老師。子夏在西河的象徵意義極其重大,華夏文化的重點就此轉到了魏國,轉到了西河,形成了著名的西河學派。魏國也由此隱然成為諸國的文化宗主國。
  
  其實,魏文侯在延請子夏來西河的時候,子夏已是百歲老人,很少親自教授了。而且子夏由於老年喪子之痛,哭瞎了眼睛。在西河真正教授的是子夏的弟子齊人公羊高、魯人𠔌梁赤、魏人段幹木和子貢的弟子田子方。
  
  儒本來是以教授禮、樂、射、禦、書、數六藝的教師。儒由於各有側重而産生不同的流派。子夏之儒培養的是經世濟用之儒,,講求保國安民,因而,子夏的弟子們大量地充斥到各國的官僚係統中,是當時最有影響力的儒學流派。子夏到西河後,謀求進身的士人紛紛轉入西河學習。這個時候,西河學派已經不以貴賤為收取學生的標準了。這些士人在西河學派學習後,很自然地選擇魏國為其效力的首選國傢。這樣,西河學派為魏國吸引、培養了大批官員。各國的士人對西河都很嚮往,魏國無形之中成了他們理想的效力國傢。魏國也因此得到大量的有作為的官員,為魏國在戰國時期第一個稱霸奠定了人才方面的基礎。
  
  由於在西河設教的並非子夏一人,還包括子夏的許多弟子和門人,因而,西河學派教授的內容很豐富。其中,公羊高口授的春秋成為後來春秋公羊傳的藍本,𠔌梁赤口授的春秋成為後來春秋𠔌梁傳的藍本。子貢的學生田子方傳授的不僅包括儒本身的六藝,還包括子貢對儒學的發展,縱橫術與經商的本領。段幹木是子夏看重的一個學生,他的教授中還可以看到子夏培養高級官員的精髓。
  
  事實上,魏文侯請子夏來西河設教是有政治目的的,無疑,這個目的魏文侯是順利的達到了。在此之前,魏國對儒並不重視的,魏國的文化起初受衛國的鬼𠔌文化影響最大。魏文侯時,使用大臣不看出身,重視能力。魏文侯重用的最重要的兩個人物吳起和李悝都是來自衛國的平民。樂羊、西門豹是魏國的平民。翟璜是戎狄出身。衹有魏成是魏文侯的弟弟,出身貴族。這些,都是源於鬼𠔌文化。魏文侯以後,在段幹木及得到其真傳弟子的教授下,魏國的公室貴族出現了大批的人才,如公叔痤、公子昂,成為魏國高級官員的一個主要群體。
  
  相傳《論語》為子夏與仲弓(冉雍)合撰,《毛詩》傳自子夏,《詩序》即為子夏作。《儀禮·喪服篇》亦傳自子夏,《易傳》1捲,亦為子夏所撰。漢人徐防又有 “詩、書、禮、樂,定自孔子,發明章句,始於子夏”之說。梁蕭統曾將《詩序》編入他的《文選》中,中間論詩的起源及作用一段,自來文學家都視為千古不刊之論。
  
  按:從對孔子思想的繼承和傳播而言,孔門弟子中莫如子夏、曾子二人。曾子重內省,而子夏重外延。後世的儒學大傢孟子主張性善,求於內,是曾子思想的延續;荀子主張性惡,認為善的獲得要靠後天的外求,顯係子夏一脈的影響。
  
  子夏最大的貢獻,在於保存和發展儒傢的經典。也由於拘泥於經典,在學問上務求紮實可靠,所以不免有些保守,終於自設藩籬,缺乏大度。而子夏的衆多弟子們,都沒有很好的繼承子夏的學問:田子方、段幹木入道,吳起入法,禽滑釐入墨。子夏之學雖曾一度大放異彩,最終未能廣泛地傳播開來,這或許是一種遺憾,然而,也說明了,一種學問要想長久而廣泛的傳播下來,必須要兼容並蓄,否則,最終衹能走嚮衰亡。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