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中國 人物列錶
柳亞子 Liu Yazi(現代中國)瀋尹默 Shen Yinmo(現代中國)海子 Hai Zi(現代中國)
洛夫 Lo Fu(現代中國)舒婷 Shu Ting(現代中國)徐志摩 Xu Zhimo(現代中國)
席慕容 Ximurong(現代中國)餘光中 Yu Guangzhong(現代中國)食指 Si Zhi(現代中國)
劉半農 Liu Bannong(現代中國)北島 Bei Dao(現代中國)顧城 Gu Cheng(現代中國)
卞之琳 Bian Zhilin(現代中國)戴望舒 Dai Wangshu(現代中國)多多 Duo Duo(現代中國)
昌耀 Chang Yao(現代中國)嚮明 Xiang Ming(現代中國)孤夜賞雨 Gu Yeshangyu(現代中國)
離離 Chi Chi(現代中國)陳忠坤 Chen Zhongkun(現代中國)熊焱 Xiong Yan(現代中國)
絶壁孤俠 Jue Biguxia(現代中國)迪拜 DiBai(現代中國)祁鴻升 Qi Hongsheng(現代中國)
杯中衝浪 Wang XuSheng(現代中國)魯緒剛 Lu XuGang(現代中國)餘刃 Yu Ren(現代中國)
白琳 Bai Lin(現代中國)太陽島 Tai Yangdao(現代中國)秋葉 Qiu She(現代中國)
佚名 Yi Ming(現代中國)周夢蝶 Zhou Mengdie(現代中國)鄭愁予 Zheng Chouyu(現代中國)
蘭語凝嫣 Lan Yuningyan(現代中國)劉華明 Liu Huaming(現代中國)陸華軍 Liu Huajun(現代中國)
離開 Chi Kai(現代中國)郭沫若 Guo MoRuo(現代中國)林泠 Lin Ling(現代中國)
商禽 Shang Qin(現代中國)羅門 Luo Men(現代中國)西川 Xi Chuan(現代中國)
歐陽江河 Ouyang Jianghe(現代中國)翟永明 Di Yongming(現代中國)楊煉 Yang Lian(現代中國)
張錯 Zhang Cuo(現代中國)田間 Tian Jian(現代中國)阿壠 A Long(現代中國)
紀弦 Ji Xian(現代中國)灰娃 Hui Wa(現代中國)馬驊 Ma Hua(現代中國)
覃子豪 Qin Zihao(現代中國)林亨泰 Lin Hengtai(現代中國)蓉子 Rong Zi(現代中國)
瘂弦 Ya Xian(現代中國)楊喚 Yang Huan(現代中國)羊令野 Yang Lingye(現代中國)
林徽因 Lin Huiyin(現代中國)白萩 Bai Qiu(現代中國)管管 Guan Guan(現代中國)
盛和煜
現代中國 

雜史 Miscellaneous History《走嚮共和》

閱讀盛和煜在历史大观的作品!!!
閱讀盛和煜在小说之家的作品!!!
  國傢一級編劇,國務院專傢特殊津貼獲得者,湖南廣電集團大片辦主任,湖南衛視電視劇中心藝術總監。政府最高奬“文華大奬”、全國戲劇文學最高奬“曹禺戲劇文學奬”獲得者。多次獲得全國五個一工程奬,中國戲劇節優秀編劇等奬項。代表作電視劇《走嚮共和》、電影《夜宴》等。
  
  我寫《走嚮共和》
  盛和煜
  
  要敘述創作心境很睏難,文字從來就難以表達思想。但《走嚮共和》的創作,使我的藝術人生,升華到一個新的境界,有三點體會,清晰而深刻。
  一、使命感與歷史的通透感。
  1999年6月,我受命擔任《走嚮共和》編劇。接下來四個月看書學習,十月份到北京,在繼續讀書的同時,與出品人、策劃班子研究討論,給作品定位並確定了整個敘述框架,三個月後,也就是2000年元月,開始動筆。
  我們這部作品要表現的是清末民初這段歷史,這是一個紛繁復雜,撲朔迷離的時期,內憂外患,各種人物、思潮、黨派沉浮奔逐,亂紛紛你方唱罷我登場……許多關目,連專門傢也弄不清楚,許多人和事,至今尚無定論;反過來,人們從文藝影視作品中,從政治教科書中,對這段歷史,又多少瞭解一點,你寫的如果與他頭腦中固有的對不上號,那又會給他們帶來心理阻隔。真是很難。
  但我寫這部作品,一直有一種使命感。
  以現在的時尚,談使命感似乎有點滑稽,要不就是矯情。可我真有這種感覺,崇高、悲壯、揮之不去!好些個夜晚,翻閱史料,民族屈辱的斑斑血淚,讓我將書本猛地摔至一邊,拍案長嘯,難吐胸中悲憤之氣!寫“最恨是馬關”那一章時我是口述,當說到李鴻章由力爭到乞求伊藤博文減少賠款時,我突然哽咽而不能言,轉身走到窗前,眺望深邃夜空下北京城璀燦的燈火,任憑淚流滿面。
  我怎能不讓我的讀者和觀衆知道這種感受?
  越讀史、越思索、越是全身心投入創作之中、我越對我們的先輩充滿理解和欽佩之情。如果我們這部電視劇定位是“一部帶有崇高悲劇意味的英雄史詩”,那麽我們的先輩就是史詩中的悲劇英雄!在中華民族走嚮共和的漫漫長途上,每一個探索者都值得我們永遠尊敬和懷念。以往和朋友們談近代史,對外,慷慨論兵;對內,恣意批評。可現在,我再也不敢書生意氣,隨意臧否人物了,我更懂得了愛國主義的本質。而對我們民族文化精神的深入理解,給我的寫作帶來了一種歷史的通透感。
  這種通透感,使我們能洞穿歷史的重重迷霧,確定我們這部作品中的貫穿動作綫──找出路;使我在給我的主要人物如李鴻章、慈禧、光緒、張之洞、袁世凱、孫中山他們定位時,腦海裏浮現的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鮮活形象,我能從他們的一個手勢,一個眼神知道他們想說什麽,做什麽,我甚至感覺到了他們的呼吸;這種通透感賦予了這部作品既特立獨行,又堂堂正正的藝術品格,讓中華文化的黃鐘大呂在人們心頭回響。
  二、虔誠,敬畏地對待藝術創作。
  以前,電視連續劇曾被定位於“大衆文化”、“精神快餐”。從字面上來看並沒有什麽不好,但掩蓋不了對其骨子裏的輕衊。我也曾因其淺薄、庸俗和對高雅藝術的衝擊而感到不能容忍,憂心如焚。
  但這些年,隨着好的電視連續劇越來越多,影響也越來越大,我發現,如漢樂府、唐詩、宋詞、元麯、明清小說,近代的戲劇、電影,歐洲文藝復興的雕塑與繪畫,代表着那個時代的主流文化一樣,發展到今天的電視連續劇,綜合了戲劇、小說、音樂、繪畫……幾乎所有藝術樣式中最重要的元素,憑藉高科技的支持,又擁有着最廣大的受衆,正在成為我們這個時代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形態。換句話說,電視連續劇就是今天的唐詩宋詞。
  這個發現讓我對我的寫作懷着虔誠和敬畏之心。
  寫張之洞為北洋水師籌款,最後差八萬兩銀子沒着落。正好一個富商願出高價為其父徵求墓志銘,身為總督,張之洞攬下了這個活兒,也就是說,做為編劇的我攬下了這個活兒。以前讀書,學過一些文體,可沒想過去學墓志銘。而且,張之洞是大文人,寫的太不像樣也不行。我花了整整一天時間,寫了一篇墓志銘,不多不少,八十個字,一字千金,張之洞的八萬兩銀子到手了!後來讀劇本,許多人還以為歷史上真有這事,當然,那篇墓志銘也是出於張之洞的手筆了。
  舉這麽一個小例子,旨在證明我的認真。我也知道,這從另一方面反襯了我的無能。我從內心佩服那些兩、三天就能寫一集電視劇的高手,真心認為那是才華橫溢的表現。我不行,常常為一句人物性格語言,一個描寫用詞,停下筆來,繞屋徘徊良久,更不用說大的謀篇佈局了,嘔心瀝血,真是嘔心瀝血啊!
  在我的藝術,我的讀者和觀衆面前,我問心無愧。
  三、我的大學(略)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