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人物列表
朱瑟琳·乔塞尔森 Josselson, R.詹姆斯·泰伯 詹姆斯泰伯
威廉·恩道尔 Frederick William Engdahl马克·佩恩 Mark - Payne
阿夫纳·格雷夫 Avner Greif安德鲁·B·布希 Andrew B Busch
海伦·凯勒 Helen Keller雷蒙德·拉蒙特·布朗 Raymond Lamont-Brown
迈克尔·拉尔戈 Michael Largo哈罗德·伊罗生 Harold R.Isaacs
安迪·沃霍尔 Andy Warhol莎伦·罗斯 Suolunluosi
尼尔·施拉格 Neil Schlager杰里米 Jeremy
菲利普·迈耶 Philip Meyer艾伦·韦斯曼 Alan Weisman
斯蒂夫·沃兹尼亚克 Steve Wozniak雨果·德·加里斯 Hugo de Garis
J·希利斯·米勒 J.Hillis Miller迈克·宋 Mike Song
维姬·哈尔斯 Vicki Halsey奥尔森拉里·迪安·奥尔森 奥尔森拉里迪 Anaoersen
加里·沃尔夫 Gary Wolf约翰·阿尔伯特·梅西 John Albert Macy
斯宾塞·韦尔斯 Spencer Wells桑德拉·希斯内罗丝 Sanda Cisneros
温·克雷伯 K. Winn艾伦·爱尔金 Allen Elkin
亚当·喀什 Adam Cash诺曼·卡森斯 Norman Cousins
迈克尔·罗伊森 Micheal F.Roizen刘易斯·拉普曼 Lewis Lapham
卡布瑞尔·里克特曼 Gabrielle Lichterman苏珊·雷诺兹 Susan Reynolds
伊莉莎白·吉尔伯特 Elizabeth Gilbert沙伦·莫勒穆 Sharon Mole Mu
乔纳森·普林斯 Jonathan Prince福瑞德·克拉 Fred Cuell
安德鲁·所罗门 Andrew Solomon穆罕默德·奥兹 Muhammad Oz
约翰·莫雷 John T.Molloy张一程 Zhang Cheng
马克·希曼 Mark Hyman吴宛竹 Wu Wan-bamboo
玛吉·波维斯 玛吉波维斯黛比·丹 Dai Bidan
马克·雷纳 Mark Leyner比利·戈德堡 Billy Goldberg
劳拉·多伊尔 Laura Doyle凯文·菲利普斯 Kevin Phillips
爱德华·G·马奇欧 Edward G. Muzio德博拉·J·费雪 Deborah J. Fisher
罗格·A·阿诺德 Roger A. Arnold杰克·米切尔 Jack Mitchell
爱丽丝·施罗德 Alice Schroeder华莱士 Wallace D. Wattles
罗伯特·柯里尔 罗伯特柯里尔理查德·卡尔森 Richard Carlson
马尔科姆·库什纳 马尔科姆库什 Na乔治·索罗斯 George Soros
马克·罗斯科 Marks Rothko
美国 冷战中的美国  (1903年9月25日1970年2月25日)
Markus Yakovlevich Rothkowitz
马库斯·雅科夫列维奇·罗特科维奇
罗斯科
出生地: 拉脱维亚


马克·罗斯科拉脱维亚语:Marks Rothko,1903年9月25日-1970年2月25日),出生名马库斯·雅科夫列维奇·罗特科维奇(俄语:Ма́ркус Я́ковлевич Ротко́вич,拉脱维亚语:Markuss Rotkovičs)生于沙俄时代的拉脱维亚,1910 移民美国。年青时以兼职赚取费用求学,当过演员、场记、画家、侍者。1929年成为一所犹太教会的兼职教师,也是表现主义时的创始成员。后因患病、沮丧、忧郁、酗酒及服用过量镇定剂和抗忧郁药物,导致于1970年切断静脉自杀身亡。尽管他本人排斥被打上流派分类的标签,但他的作品和画风依然被认为是抽象表现主义的典范之作。

生平

童年

1903年9月马克·罗斯科生于沙俄时期的陶格夫匹尔斯,今属拉脱维亚。其父佳柯比是一位药剂师和知识分子。和沙俄时代其他城市犹太裔的境遇不同,罗斯科一家并未遭受排犹主义的直接暴力影响,但是犹太人在当时的大环境下依然被视为邪恶的化身,罗斯科的童年正是在这种充满排犹情绪的环境下度过。

移民美国

由于雅各·罗斯科维茨担心儿子要进入俄罗斯帝国军队服役,于是从俄罗斯移民到美国。马库斯·罗斯科维茨留在俄罗斯,与母亲、姐姐索尼娅同居。他们于1913年年底抵达埃利斯岛,之后在俄勒冈州波特兰与雅各及哥哥们会合。雅各·罗斯科维茨在几个月后因结肠癌去世。马克·罗斯科在叔叔的仓库工作,向员工出售报纸。雅各·罗斯科维茨的死亡导致罗斯科与宗教的关系断绝。一年后,马克·罗斯科在犹太会堂哀悼父亲,之后他发誓再也不会踏进犹太会堂。

马克·罗斯科在1913年在开始上学,很快从三年级升到五年级。1921年6月,他在波士顿林肯高中毕业。他学习英语,并成为犹太社区的中心成员。马克·罗斯科热衷于工人权利、妇女避孕权等问题。当时,波特兰是美国革命活动中心,而世界产业工人(IWW)很活跃。

马克·罗斯科参加世界产业工人的会议,认识比尔·海伍德和艾玛·戈德曼等无政府主义者。他听到艾玛·戈德曼在西海岸活动的消息。随着俄罗斯革命开始,马克·罗斯科组织相关辩论。

马克·罗斯科之后获得耶鲁大学奖学金。他在大二那一年退学,四十六年后他被授予荣誉学位。

早期

在1923年秋天,马克·罗斯科在纽约服装区找到工作。他后来就读帕森斯新设计学院,认识阿希尔·戈尔基。同年秋天,他参加立体主义艺术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教授的艺术课程。马克斯·韦伯曾经是法国前卫运动的一部分,对于渴望了解现代主义的学生来说,韦伯被视为“现代艺术史的活化石”。在韦伯的指导下,罗斯科开始将艺术视为情绪和宗教表达的工具。

德国表现主义作品对罗斯科早期产生重要影响,包含保罗·克利超现实主义艺术以及乔治·鲁昂的画作。1928年,马克·罗斯科与一群其他年轻艺术家,在机会画廊展出作品。他的画包括黑暗,喜怒无常,表现主义以及城市场景,受到评论家和同行普遍赞赏。马克·罗斯科在1929年开始在布鲁克林犹太中心教授绘画和粘土雕塑课程。

在1930年代初期,马克·罗斯科认识Adolph Gottlieb,他和巴尼特·纽曼、Joseph Solman、Louis Schanker、John Graham与米尔顿·艾弗利(Milton Avery)关系密切。米尔顿·艾弗利对于马克·罗斯科产生巨大影响。

作品

2012年5月7日代表作《橙、红、黄》,以8,690万美元(6.75亿港元)成交,打破爱尔兰画家培根名作《三联画,1976》的拍卖价纪录,成为历来拍卖价最高的当代艺术品。


Mark Rothko (/ˈrɒθk/), born Markus Yakovlevich Rothkowitz (Russian: Ма́ркус Я́ковлевич Ротко́вич, Latvian: Markuss Rotkovičs; September 25, 1903 – February 25, 1970), was an American painter of Latvian Jewish descent. Rothko did not personally subscribe to any art movement, but he is generally identified as an abstract expressionist.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