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贯: | 安徽寿县 | ||
阅读孙自筠在小说之家的作品!!! |
游弋于现实与历史之间
- 孙自筠的人生之路和文学之路
高卫红
从《血溅秦宫》到《太平公主》到《陈子昂》 ,读过孙自筠的历史小说的人,都难以抵挡涤荡于心灵与脑海之间那股震撼与惬意,感受如天空雄鹰长啸般高亢深远,如大海冲浪似自然流畅。有人说,那是最富有生气与灵气的文笔,是可以触摸与奔驰的文字;但是,孙自筠却淡淡言道,这仅仅是一个曾经年轻的人用来完成青春梦想的文字而已。
是的,在他的那段年轻梦中,当作家是一个最美的理想,为此他放弃了到北京工学院学热门专业的机会而去兰州大学读了心仪的中文系。可命运却给他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在他感到离理想最近的时候却被岁月流放了。大学期间,作为年轻“老”党员的他以一颗赤子之心向上面反映下情时,却被那段荒唐的岁月打成“右派”和反革命,经历了长达20年的普罗米修斯式的磨难,直到70年代末平反。当他进入高校执教时,已是两鬓斑白的中年。然而,坎坷曲折命运没有磨灭他身上的锋芒和灵性 ,反而激活了他沉寂多年的文学梦。他说:“文学与其说是一种艺术,不如说是一种心灵抚慰的方式;我就要藉文学来谛听自己的内心,体认生命的存在。”他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如饥似渴地学习“充电”,不仅承接了古典文学和五四新文学的血脉,并且还走进西洋文学的腹地,从中提取营养。几年时间下来,在全国报刊上发表的小说 、散文、论文和诗歌共数十篇。主研了省重点课题,还出版有散文集、学术专著等。同时还兼任中文系主任、书记、图书馆长等职务,90年代初被评为中文系教授。但他真正圆文学之梦是在退休之后。
90年代正是小说发展的“火热”时期,从市井小说、新体验小说到影视小说、网络小说,文学圈里的变化使人眼花缭乱,但他相信自己的历史题材创作同样也能融入时代的流行色。他坚守着自己的理念,虽驻身于光怪陆离的时代更移之间,但内心穿梭于历史的大街小巷,在历史的天空中营建现代作家梦。短短几年间,他出版了5部历史题材小说,近20本散文集以及编注了10多本古文化丛书。他以不变的情怀固守了几十年的梦,终于在人们的唏嘘与感怀之中得到了最为长远的呼应,1997年他的小说《太平公主》改编成了电视连续剧《大明宫词》,在全国搅起了一股“唐朝旋风”。2003年3月,由中国作协创研室、北京电视台等在北京的香格里拉饭店联合举办了长篇历史小说《陈子昂》的首发式,以雷达、谢永旺等为首的专家对该小说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正如评论家阎钢所说“小说《陈子昂》,不愧是《登幽州台歌》最权威性的注释,它使这首如《离骚》一样被人千古传唱的慷慨悲歌变得如此之动人,以至于刻骨铭心。”(《引人入胜非戏说 读孙自筠长篇小说〈陈子昂〉》)全国数十家媒体争相采访报道。同年由花城出版社出版的《万寿公主》 一上市便被影视公司看中买断改编权,并邀请他担任编剧,拟以《唐宫瑶》的剧名改编为30集电视连续剧。此外他还应邀在大型历史连续剧《谁主沉浮》中担任文学统筹,并正在与人合作以黄巢史实为内容的长篇历史小说《残阳如血》并策划改编为电视连续剧等等。
孙自筠说:“青春不能永葆,文学才能长存。”这大概便是他执著于文学的真正原因吧。在创作的天地里能拾回梦想,感受成功,体会“心灵家园”的真谛,因为那里充满了天使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