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人物列表
蒋春霖 Jiang Chunlin(清代)朱彝尊 Zhu Yizun(清代)陈廷敬 Chen Tingjing(清代)
仓央嘉措 Tshangs-dbyangs-rgya-mtsho(清代)普荷 Pu He(清代)郑燮 Zheng Xie(清代)
金农 Jin Nong(清代)恽寿平 Yun Shouping(清代)汪士慎 Wang Shishen(清代)
张大受 Zhang Dashou(清代)宁调元 Ning Diaoyuan(清代)吴淇 Wu Qi(清代)
李方膺 Li Fangying(清代)俞樾内子 Yu Yuenazi(清代)俞樾 Yu Yue(清代)
宋荦 Song Luo(清代)律然 Lv Ran(清代)曹雪芹 Cao Xueqin(清代)
纳兰性德 Na Lanxingde(清代)钱谦益 Qian Qianyi(清代)吴伟业 Wu Weiye(清代)
顾炎武 Gu Yanwu(清代)顾贞观 Gu Zhenguan(清代)陈维崧 Chen Weisong(清代)
王士祯 Wang Shizhen(清代)查慎行 Cha Shenhang(清代)袁枚 Yuan Mei(清代)
黄景仁 Huang Jingren(清代)龚自珍 Gong Zizhen(清代)黄遵宪 Huang Zunxian(清代)
秋瑾 Qiu Jin(清代)何文焕 He Wenhuan(清代)冯班 Feng Ban(清代)
王夫之 Wang Fuzhi(清代)孙涛 Sun Tao(清代)郭麟 Guo Lin(清代)
杨夔生 Yang Kuisheng(清代)万斯同 Mo Sitong(清代)佚名 Yi Ming(清代)
章学诚 Zhang Xuecheng(清代)江诒 Jiang Yi(清代)林则徐 Lin Zexu(清代)
汤鹏 Shang Peng(清代)赵执信 Zhao Zhixin(清代)梁章钜 Liang Zhangju(清代)
叶炜 She Hui(清代)吴庆坻 Wu Qingchi(清代)方浚师 Fang Junshi(清代)
陈裴之 Chen Peizhi(清代)汪辉祖 Wang Huizu(清代)沈祥龙 Shen Xianglong(清代)
孙元衡 Sun Yuanheng(清代)刘家谋 Liu Gumou(清代)王凯泰 Wang Kaitai(清代)
沈德潜 Shen Deqian(清代)王奕清 Wang Yiqing(清代)汪森 Wang Sen(清代)
乾隆 Qian Long(清代)宋湘 Song Xiang(清代)韩崶 Han Feng(清代)
陈澧
清代  (1810年1882年)

诸子杂家 the Eclectics, a school of thoughts flourishing in ancient China《公孙龙子注》

阅读陈澧在百家争鸣的作品!!!
  广东番禺(今广州)人。字兰甫,一字兰浦,自号江南倦客。因少时读书于东厢书塾,晚年自题著作为《东塾读书记》,故学者尊称“东塾先生”。嘉庆十五年二月(1810年3月)出生,1882年3月卒。
  澧幼聪慧,7岁始入塾从徐达夫先生读书,六年间读了“四书五经”和唐诗。9岁能为诗文,10岁父亲去世,少家贫。始读家藏《通鉴》,“日课一卷,一年而毕”①。道光三年(1823),应童子试。六年(1826)考取县学生员。第二年恩科第一,同时诸名士皆出其下。时与顺德县卢同伯、南海县桂文耀、同邑杨荣绪有“四俊”②之称。道光十一年(1831),举优行贡生。十二年(1832)中举人。此后自道光十三年至咸丰二年(1833~1852)先后六应会试,均名落孙山。
  澧少好为诗,及长,泛览群籍。凡小学、音韵、天文、地理、乐律、算术、古文、骈体文、填词及篆、隶、真、行书,无不研究。杨荣绪劝澧说:“东坡所谓多好竟无成,不精安用伙,君子谓也。”③“澧亦自念,如我所好,一一为之,虽寿如彭祖,不能毕其事,乃稍稍减损。惟读经史,日有课程。”④
  道光十四年(1834),澧入著名学者阮元督粤时创设的“学海堂”为专课生。时开设十三经、四史、文选、杜诗、韩文、朱子书等专书课程,每人专攻一书,进行句读、抄录、评校、著述等研究工作。“学海堂”同时设学长多人,负责指导诸生研究,并选录师生优秀文章,刊印《学海堂集》。二十年十月(1840 年11月),澧被聘为“学海堂”学长,达27年之久,培养出不少高才生,当时学者称为“东塾学派”。
  道光二十九年正月(1849年2月),大挑二等,澧被选授广东河源县学训导。三十年十一月至咸丰元年元月(1850年12月至1851年2月),到任两月,告病而归。咸丰六年(1856),他被挑选知县,到班不愿出仕,请京官职衔,得国子监学录。
  咸丰六年六月(1856年7月),撰成《汉儒通义》七卷。此书所录皆经部之书,史、子、集皆不录;所录皆汉儒之书,三国以后之书不录。他一贯主张汉学、宋学并重,不可偏废。他认为:“汉儒言理无异于宋儒,宋儒轻蔑汉儒者非也,近儒尊汉儒而不讲义理亦非也。”⑤陈澧的学生胡锡燕读《汉儒通义》说:“先生早年读汉儒书,中年读宋儒书,实事求是,不取门户争胜之说,以为汉儒之书,固有宋儒之理,盖取先儒二十二家之说,荟萃精要,以成一家之书。”⑥
  陈澧对声律学研究亦精,认为“乐”为六艺之一,欲知乐,必先通声律。于咸丰八年十月(1858年11月)撰成《声律通考》十卷,这是一部关于中国音乐史的专著。
  同治六年(1867),广东官运使方子箴与中丞蒋香泉,将粤秀山西偏之“长春仙馆”改建为“菊坡精舍”(书院),聘请陈澧担任该校山长,澧辞再三,乃敬从。他仿《学海堂集》例,选录学生优秀文章刊印《菊坡精舍集》。身为精舍山长,他教人不自立法,以经、史及汉、魏、六朝、唐、宋诗文教士,与诸生讲文艺,勉以笃行立品。
  同治七至九年(1868~1870),廖廷相在“菊坡精舍”读书时,承命编辑先生文集,所录先生专著外之杂文220篇,依次编入《东塾集》六卷。卷一收论说;卷二收考、释、议、记、书后;卷三收序文;卷四收跋、书札;卷五收传、铭、碑志;卷六收碑志、墓表、哀词、祭文。其中碑志、传状之作,居三分之一。澧自言:“生平不欲为文章,然有为先人而作者,及为亲友碑传事迹不可没者,故过而存之。”⑦“是集文字,自与《东塾读书记》互为表里,并行不废。”⑧
  陈澧平时读书,句句字字详细思绎,心有所得记于书上,心有所疑亦记于书上,以便质之。晚年寻求微言大义,及经学源流正变得失所在,而后解之,考之,论赞之。自经学外,及于九流诸子、西汉以后学术,著为《东塾读书记》。⑨遵郑康成《六艺论》,以《孝经》为道之根源,六艺之总汇。认为经学之要,皆在《论语》中,以《论语》为五经之关键。好读《孟子》,以为孟轲所谓性善者,人性皆有善,而不纯守善,荀况、杨朱之辈均不知。读朱熹著述,认为清代考据之学,源出朱熹。又以为乾隆、嘉庆二朝考据之学盛行,犹有未备者,宜予补缀。支伟成将《东塾读书记》“隐比顾亭林之《日知录》沟通汉宋,一时学风为之丕变焉!”⑩ 陈澧一生读书所得,荟萃于《东塾读书记》。自群经、小学、诸子、郑学、朱子类各为卷,惟论历代史事者,仅成三国、西汉两卷,其余有目无书,原拟撰二十五卷,实得十六卷。以涉及群经者为最详,所论皆各书宏纲大旨、要义精言,融会贯串,有本有末,凝聚了他的哲学、政治、历史等多方面的独到见解,对研究陈澧思想有重要参考价值。
  光绪八年正月二十二日(1882年3月11日),陈澧因病去世,享年73岁。
  综观陈澧一生,读书数十年,著书数百卷。献身教育,学问淹通,著述专精。尤以《切韵》、《声律》、《水道》诸书,学者服其精博。毕生读书所得,荟萃于《东塾读书记》中,破汉、宋门户之见,集晚清学术之大成,不愧为晚清的经学家、史学家、地理学家。其遗著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
  陈澧著述百余种,已见刊行的主要有:《说文声表》十七卷、《切韵考》六卷、《切韵考外篇》三卷、《声律通考》十卷、《水经注西南诸水考》三卷、《汉书地理志水道图说》七卷、《禹贡图》一卷、《水经注提纲》四十卷、《汉儒通义》七卷、《东塾集》六卷、《东塾读书记》十六卷、《朱子语类日钞》五卷、《陈东塾先生读诗日录》一卷、《三统述详说》四卷、《弧三角平视法》一卷、《摹印述》一卷、《忆江南馆词》一卷、《申范》一卷、《毛本梁书校议》一卷、《公孙龙子注》一卷、《琴律谱》一卷、《肇庆修志章程》一卷、《学海堂志(续)》一卷、《东塾遗书》等。 注释:
  ①《东塾集》卷二,《先府君所读〈资治通鉴〉》。
  ②《番禺县续志》卷二十,《人物七·杨荣绪》。
  ③《东塾集》卷四,《与陈懿叔书》。
  ④同上。
  ⑤《东塾读书记》卷一,《自述》,《清史》;蔡冠洛:《清代七百名人传·陈澧》。
  ⑥胡锡燕:《〈汉儒通义〉跋》。
  ⑦《东塾集》卷一,《自述》。
  ⑧张舜徽:《清人文集别录》下册,480页。
  ⑨《东塾读书记》,初名《学思录》,咸丰八年着手撰写,同治十二年,改名曰《东塾读书记》。原定撰述二十五卷,70岁亲定十五卷副刊,余稿本十卷,遗命名曰:《东塾杂俎》。72岁时,又自定《西汉》一卷,卒后,门人收入《东塾读书记》中,实刊十六卷。
  ⑩支伟成:《清代朴学大师列传》上册。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