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
1545年)
字子美,明代钱塘西溪人(今属余杭区五常)。曾官詹事府主簿。其祖父洪钟,成化十一年(1475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其父洪澄,正德五年(1510年)举人,官至中书舍人,翰林院侍制。他继承先祖书香门第的遗业,在其祖父洪钟“两峰书院”的基础上,购书藏书,扩大规模,在杭州城南的仁孝坊(俗称清平巷)构筑了“清平山堂”。后成为明嘉靖年间杭州著名的书坊。洪楩除了藏书,还专事校刊,其校刊大都为宋元古籍,既精且多,深受读者珍爱。洪楩在“清平山堂”刊刻的书卷主要有:《唐诗纪事》八十一卷,宋计有功撰,清平山堂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刊本。《新编分类夷坚志》五十一卷,宋洪迈撰,嘉靖二十五年刊本。《医药摄生类八种》不分卷,洪楩辑,嘉靖二十五年刊本。《六臣注文选》六十卷,梁萧统撰,唐李善等注,嘉靖二十八年刊本。《蓉塘诗话》二十卷,明姜南撰,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刊本。《路史》四十卷,宋罗泌撰,嘉靖间刊本。《清平山堂话本》嘉靖间刊本,收宋、元、明话本小说共六十篇(故又称《六十家小说》)。所收话本,以宋、元话本为主,部分为明嘉靖以前的话本。宋、元话本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体裁——白话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明清小说的繁荣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并对后代的小说、戏曲具有深远影响。宋、元话本到了明中叶,多数已经散失,洪楩的《清平山堂话本》是现在所知保存宋、元话本最多的一部小说。此小说现存二十七篇,保存了宋人话本十三篇、元人话本六篇、明人话本八篇,“天一阁”有残本收藏。例如,其中所收的宋人话本《西湖三塔记》,记载了宋代杭州的民间传说,与后世流传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互有影响和补充;《合同文字记》是最早民间流传的包公断案的故事;在《陈巡检梅岭失妻记》一篇中,首次出现了猴精“齐天大圣”的形象,对明代吴
承恩的小说《西游记》有极大影响。至于《董永遇仙记》,后世的戏曲、传奇都以它为蓝本。清平山堂刊书重视书藉的刊刻质量,精于校刊,注重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洪楩所刊刻的《路史》、《文选》,当时的文学家田汝成作序称其“得宋本重刊,校锥精致,逾于他刻,且文雅有足称者。”清末杭州藏书刻书家丁丙对洪楩的刻书评价甚高:“馀事校刊,既精且多。”是世所公认的精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