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t Name: | 冯 |
First Name: | 新伟 |
Township: | 中国河南平顶山市鲁山县 |
|
冯新伟(Feng Xinwei 1963年10月27日——),中国河南平顶山市鲁山县人。 1980年春开始写作,1985年秋接触先锋诗歌,1985年冬主持成立星月诗社,任社长。主编《星月诗报》,后更名为“鲁山县回声青年诗社”,任社长。主编《回声》诗刊,1987年春解散诗社,进入独立写作。1988年夏,长诗《这个世界的颂歌》获《诗歌报》首届探索诗大奖赛“探索奖”, 自此成名并跻身中国当代先锋诗人行列。1988年8月获《草原》杂志“北中国之星”诗歌大奖赛优秀作品奖。2002年获柔刚诗歌奖提名。上世纪90年代初,与诗人森子、海因、罗羽、老船等共同发起创办河南同仁诗刊《阵地》,任编委。著有诗歌、散文、随笔、小说和评论等数十万字,出版诗集《混凝土或雪》(阵地诗丛之一)。
诗观:
对待国内的先锋诗歌,你只能说先锋诗歌是中国新诗的一部分,而且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是对传统新诗的反拨。但你却不能说新诗是先锋诗歌的一部分。这不是判断的失误,而是无知。先锋诗歌像新诗一样,发端于欧洲,但70年代的中国先锋诗歌却不像新诗草创期那样发端于浪漫主义,而是直接发端于欧洲先锋派。有兴趣者,可翻开手边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第5版,一查便知。有条件者,资料齐备的,特别是有先锋诗歌创作实践经验的,这根本就不是问题。但是,你不能混淆黑白地说:所有写新诗的都是先锋诗歌写作,都是先锋派。这是及其错误的言论,是无知和没有眼光的表现。纯粹的先锋诗歌,主要有:法国的象征派、德国的表现主义、英国的意象派、俄国的阿克梅派、法国的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意大利的未来主义等,这是最早的欧洲先锋派。是英国的新启示派、运动派、集团派、火星派、意大利的隐逸派、爱尔兰的贝尔法斯特派、美国的众多流派、以及中国台湾的现代派、北京的今天派的母本。而中国后来的非非主义、他们、海上诗群、城市人、莽汉主义、新传统主义、极端主义、撒娇派、大学生诗派、九十年代、北回归线、阵地等,则是受今天派朦胧诗的直接影响以及欧洲先锋派和西方现代诗歌的混合刺激,所导致、催生的中国当代先锋诗歌流派。
那么,什么样的诗人才有未来呢?
真正发出个人独特的声音,带着时代特有的感受与伤痕、痛苦与欢乐,以及独特经验的诗人;既正视此时此刻,又对未来怀着持久梦想和希望的诗人;并且又对革新现代诗歌的语言与形式、结构与表现手法,具有探索精神和贡献的诗人。对照这三条标准,看看自己占了哪一条,就会非常自信的明白自己的诗作会不会传至后世。自己还需做什么努力。要知道,未来的读者应该是比现在的读者更挑剔,更无情,更有眼光。这个读者,就是时间。所以,即使现在被某个蹩脚的评论家所偏爱,所推崇,也不见得能过时间这一关,而过了一百年、又过了五百年还能留下的诗,就是最好的。相信“水落石出”这个普通的道理吧。
批评摘要:
诗人、评论家张杰:
诗人冯新伟从1980年春开始写作,曾获得过《诗歌报》“探索奖”,但冯新伟的诗歌这么多年来还是被埋没了,这里面就有曾德旷说的“国内诗歌界人为的封锁和圈子化”等原因导致。
冯新伟诗歌是极其优秀的中国当代诗歌,冯新伟诗歌是鲁山、平顶山、中国的一个珍宝,冯新伟诗歌是极其出色的中原风物诗,他诗里的现实语境和时代语境很结合中原现实和接河南地气,他读了许多书,是具有极高知识储备、具有极高文学素养和审美水准的学院派诗人,他用活泼、生动的生活化书面口语直陈中原的巨大时代变迁与个人坎坷遭际,在语言使用和题材上很大胆,勇于坦承自己的内心世界,不空洞,不做作,不骄饰,同时他全心打磨、锤炼自己的诗歌语言和诗歌意像营造,用细节刻画,用自嘲、反讽、黑色幽默、调侃、悖论、悬置、裂变,甚至是碎片化等现代创作手法来进行他认为的个人化完整性诗歌叙事写作,积极介入这个巨变时代的方方面面,有力有效地反映了个人的思想维度和深刻思想,同时竖立起文学豫军在汉语诗歌写作领域的一个诗歌高峰,将当代汉语诗歌写作推向一个先锋前沿的高远境地。
冯新伟属于中国一流诗人,而中国的一流诗人就属于世界一流诗人,所以说冯新伟诗歌是鲁山,是河南,是中国的一个珍宝,为此不能忽略忽视冯新伟,应该重新发现冯新伟,发掘冯新伟的诗歌。2003年,冯新伟工作的鲁山化肥厂倒闭了,冯新伟失业至今,期间他也曾四处打工,试图扭转自己的命运,但都告失败,他曾在自传诗《在洛阳老豆腐汤馆》写到他在异乡的打工生涯“每早至少刷300个相同的/印有清洁公司字样的大白碗/弄得我现在,一看见脏碗就烦”,底层的困苦和打工的艰辛已经沉重刻进冯新伟的诗行,冯新伟的人生遭际,已成为一个底层知识分子的典型缩影。
诗人宋琳:
冯新伟的诗给我留下印象是初读《一副旧窗帘》,它让我联想到希尼的某一首与母亲一起收床单的诗。亲情表达的契机来自生活细节,因无作态故感人。小城的孤独或贫困境遇并未影响他的视野,这说明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之古训乃经验之谈,在他的诗中有以可观,而不和众嚣之独立态度尤为难得。诗不可强作,有来斯应,行止于节奏,令其诗透出自然呼吸,方式殊途者亦可引为同道。祈愿新伟安然度越难关,是为盼!
文艺学博士、诗人、批评家、清华大学教授北渡:
冯新伟和他的诗——纯朴而没有畏惧,在诗的天地里,他通过语词、意境来探索未知的天空,用诗来描绘自己的感觉、闻觉,以及对人生的看法。在纯熟的语境里,他挥洒自如。阳光是他的兄弟,菠菜是他的邻居,不见面的放影机躺在他湿露的怀里……他对世界充满着疑惑,也充满着疲倦,但他依旧在自己的狭巷里,种出自己心里的玫瑰。
文艺学博士后、四川外国语大学中文系教授朱周斌:
张杰在群里夸冯新伟诗歌优秀,我还很怀疑,毕竟没看到作品。这组诗(《冯新伟诗歌40首档案》)证明冯新伟很优秀。开始我看到张杰夸这位陌生诗人,还保持怀疑。从照片看,冯兄已贫病许久,不堪甚矣。今读此君诗歌,好过许多许多诗坛大小名人。不紧为诗人一悲,为诗歌一叹,并为时代所耻。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诗人冷霜:
我读了冯新伟的诗,读到一些真正的好诗。有些诗像《大多数时间》《补白的诗》《新传奇》非常动人,那不仅是因为诗人艰窘的处境与对诗歌始终不渝的热忱之间构成的反差,更和他诗中自我意识的深度有关。这使他的诗既呈现出生存状况的具体性,又超越了这种状况的限制,而抵达了一种更普遍的生命境遇。祝愿他身体康复,写出更多佳作。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傅元峰:
冯新伟的诗沉静内敛,在经验呈现时显示出精神自守的独语特征。因此,他充当了凌乱的当代生活与清洁的母语花园的一条幽深小径,语调亲切,但保留了自己的孤独。
平顶山学院教授赵焕亭:
我为冯新伟的诗歌感动,为西思翎、田海燕翻译冯新伟诗歌而感动,翻译中国诗歌,向海外传播意义重大。读冯新伟的诗歌,我的主要感受如下:
1、冯新伟诗歌有丰富的西方文化元素,呈现了西方现代主义的文化气息。他诗歌中的西方哲人,作家的名字,比如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比如维特根斯坦,海德格尔,比如法国诗人魏尔兰等等。冯新伟诗歌中还有《圣经》中的人物和故事。冯新伟诗歌是开放性的、多元化的诗歌。他虽然身居平顶山鲁山小城,但他的眼光是世界性的。
2、冯新伟诗歌显示了诗歌的前卫性,表达了他对诗歌的痴情和挚爱。当家人不支持他时,他并没有放弃诗歌写作。他在《家族》一诗里,写到因为他的多年埋头诗歌写作所产生的兄弟隔膜,他写梦境,写长夜,很亲的家人都不理解他,而他始终在坚守诗歌写作,他在诗歌里写“为什么总是诗人在受苦挨饿”“为什么连一次改错的机会都没有”等。他的诗歌中充满了疑惑,同时也更显示了他对诗歌创作的痴心不改。他是把诗歌创作当做一种神圣的职业去对待的,诗歌就是他的生命,是他的一切的一切。冯新伟没有放弃诗歌,就是没有放弃人生的信念。
3、冯新伟诗歌有很强的时代感。他很善于吸纳新鲜事物,有一种诗的博大,充分体现了冯新伟的思考,是宇宙级的。他写的《时间简史》,副标题是“我是一个基因”,里面写到星球,写到外星人。他的诗歌意象很有时代感和时代意境,有科学的元素。
4、冯新伟诗歌具有奇特的表达形式。在现代汉语的语言表达方式、诗歌结构和诗歌文体建设上,冯新伟诗歌有突出的贡献。自1916年胡适开始《尝试集》中的白话诗歌创作至今,已有103年了,各代诗人努力探索汉语诗歌的表达,冯新伟就是在新诗百年探索历程上留下深刻足印的诗人。比如冯新伟的《旧窗帘》一诗,他挂窗帘,钉钉子,写母亲在下面指导他校正位置歪正,他写到“她却从不了解我,是怎样艰难的/取得汉语的信任,三十年如一日/一笔一划地让自己移居”,这种语言让我惊诧,冯新伟和语言的亲密关系,就像老朋友一样,不仅说明他对语言驾轻就熟的能力,还表达了他对汉语的这种内心热爱。《当天渐渐转凉的时候》中“丝瓜藤被自身的向往所牵引”这种表达,这些拟人化的表达显示了作者对生活、对阳光的向往。再比如“那么多眼眶用作排水系统”这句诗,我们通常说眼泪滔滔,冯新伟的诗歌却说“眼眶用作排水系统”,由这种夸张想象可见眼泪的汹涌、澎湃之势,这种诗歌语言太神奇了。
湖南诗人草树:
2011年在白河边听罗羽说起冯新伟,今天才完整读到他的诗,真是一个好诗人,语言像锉刀一样去为词与物找到结合的途径,再次验证“好诗在民间”。请张杰转达我的问候。他要像写诗一样坚持康复训练,早日康复!
诗人楼河:
冯新伟无疑是被忽视的诗人,他在上世纪80年代就写出非常成熟的诗作,并在之后的写作岁月中不断开拓了诗的疆域。在我看来,最难能可贵的是,即使生活在多重边缘的处境中,即使在长期的困顿中,诗人依然保持着对诗的真诚。这种真诚使他的诗具有更高的理智和从容,使艰苦的生活成为一种凛冽的感受,赋予他的诗独特的形式。这或许是诗的高贵之一。在他那里,诗就是一种生命体验,诗的真实就是生命的真实。冯新伟的价值在于,在诗越来越依赖形式的今天,提醒我们让诗回到真切的生活中,并去感受边缘状态所具有的丰富性,从而使诗歌获得更高的情感与道德含义。
诗人王春生:
似乎是生活的无奈或困顿成就了他的诗歌世界,正如他在《读魏尔兰》一诗中发出的诘问:为什么总是诗人受苦挨饿/现实中找不到温暖的归宿。但显然又不仅仅是这样子,能将苦难的生活图景升华为一首首让人有所触动和感悟的诗作,还应该是归功于他敏锐地捕捉诗意的功力。他的诗歌意象大都来自于苦难的生活,看似简单平淡,却又饱含着生命的哲思,不乏对生活或生命的拷问,诗歌语言之敏感丰饶,诗歌作品之力量和影响,总是出人意料,让人感慨。
诗人欧阳关雪:
《一个少年在奔跑》是我喜欢的诗作之一,写出了年轻人旺盛的生命力和生命的轮回,诗跳跃灵动,当我们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不由变成了文中正在奔跑的少年。《新传奇》一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超现实主义画面,一群美国人正在研究诗人,接着,诗人用诙谐的语句调侃自己的喜好和日常,这是一首独特的诗:“我坐在屋顶独酌的样子,被卫星拍/摄了,几个美国人在某间办公室研究我。”
诗人冯新伟的每首诗都离不开他生活的行迹与轨道,他的诗歌既有朴实的一面,又有新颖的一面,每首诗都缊含着他丰富的感情。
徐玉诺诗歌研究会史大观:
冯新伟先生诗歌《一幅旧窗帘》中 “艰难的/取得汉语的信任”——这样的诗句,会感动坚守汉语写作的每一位写作者,会感动汉语写作的每一个人。凭他用生命打磨的诗歌文本,冯新伟足以获得诗坛的尊重。因为冯新伟和他的诗歌文本的存在,诗人们经过豫西时,会对鲁山产生深深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