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 List of Authors
Liu YaziShen YinmoHai ZiLo FuShu Ting
Xu ZhimoXimurongYu GuangzhongSi ZhiLiu Bannong
Bei DaoGu ChengBian ZhilinDai WangshuDuo Duo
Chang YaoXiang MingGu YeshangyuChi ChiChen Zhongkun
Xiong YanJue BiguxiaDiBaiQi HongshengWang XuSheng
Lu XuGangYu RenBai LinTai YangdaoQiu She
Yi MingZhou MengdieZheng ChouyuLan YuningyanLiu Huaming
Liu HuajunChi KaiGuo MoRuoLin LingShang Qin
Luo MenXi ChuanOuyang JiangheDi YongmingYang Lian
Zhang CuoTian JianA LongJi XianHui Wa
Ma HuaQin ZihaoLin HengtaiRong ZiYa Xian
Yang HuanYang LingyeLin HuiyinBai QiuGuan Guan
Liu Baiyu
现代中国  (September 28, 1916 ADAugust 24, 2005 AD)
Last Name:
First Name: 白羽
Township: 山东潍坊青州
Birth Place: 北京通州

Read works of Liu Baiyu at 散文天地
 刘白羽(1916.9.28-2005.8.24),山东潍坊青州人,出生于北京通州。193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代文学杰出代表人物,卓越的散文家报告文学家、小说家作家。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他写出了大量具有鲜明时代色彩、深刻思想内涵和独特艺术风格的优秀作品。
2019年9月23日,刘白羽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人物概况

编辑
刘白羽刘白羽
刘白羽:男,1916年出生,北京人。中共党员。1936年毕业于北平民国大学中文系。1941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延安文抗支部书记,重庆《新华日报》副刊编辑部主任,新华社总社军事记者,总政文化部副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及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国务院文化部副部长,总政文化部部长,人民文学杂志社主编,大军区副职。全国第一届政协代表,全国第一、二、三、五、六届人大代表,全国第七届政协委员,中共八大代表,国际笔会中国笔会中心副主席,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名誉副主席。1936年开始发表作品。  
著有长篇小说《风风雨雨太平洋》,散文集《红玛瑙集》、《海天集》、《秋阳集》、《腊叶集》,短篇小说集《草原上》、《兰河上》、《五台山下》、《太阳》、《幸福》、《扬着灰尘的道路上》、《晨光集》,报告文学集《刘白羽东北通讯集》、《环行东北》,短篇小说《无敌三勇士》、《政治委员》,散文《长江三日》、《日出》等。电影文学剧本《中国人民的胜利》(已拍摄发行)获1950年斯大林文艺奖一等奖,散文《芳草集》获1989年中国作家协会优秀散文奖,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获1991年茅盾文学奖,长篇回忆录《心灵历程》获1995年优秀传记文学奖。  

人物介绍

编辑
刘白羽刘白羽
历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党支部书记、重庆《新华日报》副刊部主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记者、新华社总社军事特派记者、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作协副主席、作协书记处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顾问、《人民文学》主编等职。刘白羽是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党代会代表,第一、二、三、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一届代表、七届委员。  
半个多世纪来,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以及新中国的建立。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始终不渝地坚持文艺的工农兵方向,进而为社会主义、为人民写作。

人物经历

编辑

  
刘白羽刘白羽
 幼时当过学徒,1930年入北平市第一中学读书。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在爱国热情的驱使下投笔从戎。后在部队驻扎绥远时因染上伤寒被送回家中休养。
1934年考入北平民国大学中文系,开始练习写作。
1936年3月在《文学》月刊上发表第一篇小说《冰天》,揭露了旧军队的腐败。1937年出版了第一部小说集《草原上》。《冰天》和《草原上》均被选入良友图书公司出版的《一九三六年短篇小说佳作选》。这些作品主要反映了当时的一些社会问题。
1938年春,奔赴革命圣地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5月参加文艺工作团,辗转于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受到战火的锻炼。
1939年到太行山,受组织委派着手写《朱德将军传》。1940年回到延安。这期间创作了不少反映抗战生活、歌颂抗日军民的作品,如散文特写《八路军七将领》(与王余杞合作)、《游击中间》;小说《龙烟村纪事》等。1944年到重庆,担任《新华日报》副刊编辑,并写了大量介绍边区生活的作品。
1946年初,到北平军事调停执行部任记者。不久国共两党谈判
刘白羽刘白羽
破裂,被派往东北战场担任新华社随军记者。亲身经历了解放东北、华北等多次战役,后又随军南下,直到解放战争全面胜利。长期的战斗生活给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他以饱满的热情努力刻画人民解放军广大指战员的英雄形象,创作了短篇小说《政治委员》、《战火纷飞》、《无敌三勇士》;中篇小说《火光在前》及报告文学集《为祖国而战》等。这些作品具有强烈的战斗气息、朴实无华的艺术风格,充满了鼓舞人的力量。1950年,他参加编制反映解放战争的影片《中国人民的胜利》,曾获斯大林文艺奖金。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他两度奔赴朝鲜前线,写了散文通讯集《朝鲜在战火中前进》、《对和平宣誓》和短篇小说集《战斗的幸福》等,揭露了侵略者的暴行,歌颂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并肩英勇战斗的精神及中朝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1996年10月19日,刘白羽将首批珍贵文学艺术档案——部分著作、手
刘白羽刘白羽
稿、奖状、奖章、奖杯、名家字画、剪报等共180余件,亲手交给家乡通县档案馆。代表作有《长江三日》、《心灵的历程》、《黄河之水天上来》、《第二个太阳》、《中国人民的胜利》、《芳草集》 、《红玛瑙集》、《早晨的太阳》、《万炮震金门》、《五台山下》等。其作品《长江三日》被选入高中教材。2005年8月24日下午两点,刘白羽因病在301医院去世,享年89岁。

成就影响

编辑

个人成就

延安文艺座谈会后,
刘白羽刘白羽
始终不渝地坚持文艺的工农兵方向,进而为社会主义、为人民写作。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他写出了大量具有鲜明时代色彩、深刻思想内涵和独特艺术风格的优秀作品。60多年来共发表作品50余部400余万字,多种作品被译成英、俄、德、缅甸等文种。《长江三日》、《日出》等多篇作品被选入中学、大学教材。

个人发展

刘白羽散文选   刘文韬 摄刘白羽散文选 刘文韬 摄
刘白羽是现代文学杰出代表人物,卓越的散文家、报告文学家、小说家、作家。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长江三峡》、《日出》等多篇作品被选入中学、大学教材。

所获荣誉

电影文学剧本中国人民的胜利》(已拍摄发行)获1951年斯大林文艺奖一等奖;
散文《芳草集》获1989年中国作家协会优秀散文奖;
刘白羽刘白羽
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和1986—1994年度炎黄杯人民文学奖
长篇回忆录《心灵的历程》获1995年优秀传记文学奖;
散文集《芳草集》荣获获首届(1990—1994年)优秀散文奖;
刘白羽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表示,“我的手稿、成书、奖状、奖章、奖杯、全部存书、照片、录音录相及所存字画、艺术品,献给我的家乡北京通县。”刘白羽同志的这一义举得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和通州党政领导的赞同和大力支持。

担任职务

1955年以后,他主要担任文化领导工作。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刘白羽刘白羽
、作协党组书记、文化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等职务。同时坚持创作,写了许多反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讴歌新思想、新风尚的优秀作品。主要有散文集《火炬与太阳》、《早晨的太阳》、《红玛瑙集》、《晨光集》和短篇小说集《踏着晨光前进的人们》;中篇小说《扬着灰尘的路上》等。其中散文的成就更为突出。他的散文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充满革命激情,文笔粗犷、豪放,富于诗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文革”结束后,他焕发出新的艺术青春,写了大量散文,并修改完成了抗战时期就已写成初稿的长篇传记文学《大海——记朱德同志》。
1987年出版的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以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渡江南下为广阔背景,成功地塑造了我军高、中级指挥员和普通战士的光辉形象。作品情节跌宕起伏,语言优美生动,荣获了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年已八十高龄的刘白羽历经四年呕心沥血,又完成了一部长达70多万字的长篇巨著《风风雨雨太平洋》。

主要作品

编辑

长篇小说

《风风雨雨太平洋》
《第二个太阳》

散文集

刘白羽散文选   刘文韬 摄刘白羽散文选 刘文韬 摄
《红玛瑙集》
《风霜集》
《秋阳集》
《腊叶集》
小说集
《草原上》
《兰河上》
《五台山下》
《太阳》
《扬着灰尘的道路上》
《晨光集》
《火光在前》
《政治委员》
报告文学集
《刘白羽东北通讯集》
《环行东北》
散文
《日出》
特写
《熊熊的火焰——无脚拖拉机李来财的故事》
《晨光集》
通讯
《历史的风暴雨》
《为祖国而战》
《延安生活》
《游击中间》
《环东北行》
《英雄的记录》
《朝鲜在战火中前进》
《对和平宣誓》
电影剧本
《伟大的战斗》

人物评价

编辑
刘白羽文学艺术档案是一笔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宋平同志在“纪
刘白羽刘白羽
念刘白羽从事文学创作60周年暨《刘白羽文集》首发式”上指出:“刘白羽在火热的战斗中,以满腔热忱和生花妙笔,写人民的勤劳勇敢,写人民求解放的伟大斗争,写人民创作历史的力量。刘白羽的作品充满了对党的忠诚,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气概,给读者很强的感染力,对年轻一代是爱国主义的好教材。”刘白羽文库的建立,将对我区精神文明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关事件

编辑

辉煌的事业

刘白羽先生帮助青年作家成长的一个方面是创造条件,让这一批人投入生活
刘白羽刘白羽
,开阔视野,积累知识和阅历,加快精神方面的成熟。在他的直接组织和建议下,当时总政文化部组织了大批作家深入战场和部队体验生活,这对于我们这批青年作家的成长和战争阅历的增加,起到了重要作用。

帮助青年作家

刘白羽先生帮助青年作家成长的另一个方面是扶植作品和扶植人。
刘白羽刘白羽
在每一次全国性文学评奖活动中,刘部长都要强力推出几部或十几部老中青军旅作家的作品。印象深刻的是1983年的第二届全国优秀新诗、报告文学、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评奖活动,那一次获奖的部队作品和部队作家占了全部获奖作品和作家的五分之二。刘白羽先生为推动军队文学事业的发展不遗余力地做了大量的工作,直到他去世前,仍在关心着很多文学新人的成长。我认为,刘白羽先生之所以做到了这一点,是因为他有对党的革命文学事业尤其是革命军事文学事业的执著热情,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有脚踏实地为青年人做人梯的牺牲精神和工作作风,尤其是有那种登高望远的气魄和创造历史的胸怀。

“伯乐”巴金

1995年11月2日,中国作家协会中华文学基金会、华艺出版社联合
刘白羽刘白羽
举行的“刘白羽创作生涯六十周年纪念暨《刘白羽文集》首发式”活动后,刘白羽就想到上海看望巴金,向巴老送书。果然,这年的11月25日,在巴老92岁华诞的时候,80岁的刘白羽专程从北京来到上海,为巴老祝寿,向巴老赠送自己刚刚出版的十卷本《刘白羽文集》和花篮,花篮上写着:“我以五十九年友谊的深情,祝您诞辰快乐。”原来早在五十九年前,刘白羽的第一本小说集就是巴老亲自主编的。讲起这件事,刘白羽就无比激动,所以他这次见到巴老,把自己的《文集》送上的时候,他对巴老说:“我的第一本书是您给出的,现在交上一份不合格的答卷。”
在刘白羽六十多年的文学生涯中,始终不忘巴老的情谊。
1936年,20岁的刘白羽应邀到上海,由他的好友靳以引见结识了巴金,当时良友出版公司出版的《一九三六年短篇小说佳作选》是由当时文坛一批著名作家推荐编选而成的,靳以选了刘白羽的《冰天》,叶圣陶选了刘白羽的《草原上》。刚刚步入文坛,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刘白羽,看到这个集子高兴地说:“这对我是太大的鼓励了,我从来没有梦想过在我发表作品的第一年就受到如此高的奖励。”
几天后巴金、靳以等邀白羽到冠生园聚会,交谈中,巴金对刘白羽说:文化生活出版社要出版一本他的短篇小说集,问他同意不同意。这是刘白羽完全没有想到的,他高兴得难以抑制自己,着急地对巴金说:“我连一篇剪稿也没有带来啊!”巴金从提包中取出一个纸包,亲切地说:“已经给你编好了,只要你自己看一遍,看看有没有修改的地方。”
刘白羽接过来打开一看,是他1936年这一年发表的六个短篇小说,已经剪贴得整整齐齐,小说集以作品《草原上》为书名。这件事对当时的巴金来说,也许是一件很小的事,但对刘白羽来说,却是决定他走进文坛,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一件大事。所以半个多世纪以来,刘白羽始终把这件事牢牢地记在心中,对巴金充满感激之情。
1939年,巴金应上海文化出版社之约,主编一套“文学小丛书”,刘白羽的短篇小说集《蓝河上》,是这套丛书的第一部,在这套小丛书出版的时候,刘白羽已经到革命圣地——延安去了。几十年来,他连一本也没有保存下来。而在四十五年以后,1984年巴老从上海给他寄来一本书,打开来一看正是他苦苦寻找的小说集《蓝河上》。巴老在保存了四十五年的小说集的内封上用钢笔写下了两行清秀隽永的字:
“仅有的一册,赠白羽同志。”巴金一九八四年六月二十九日
刘白羽手捧这本几十年来未曾见过面的心爱之作,心潮起伏难平,他既喜不自胜,又激动不已。巴老几十年来对他悉心培养,历经四十五载,经过“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依然把这本书保存下来,他对巴老的深情厚爱已经是难以用文字来表述了。
讲起《心灵的历程》的写作,总要谈到巴老。刘白羽说:“每次与巴老
刘白羽刘白羽
见面,必谈俄国伟大的思想家、作家赫尔岑《往事与随想》。我写《心灵的历程》长篇散文系列,正是受它的影响。《心灵的历程》写了五年,所以不以传记体形式去写,是因为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旧中国的毁灭,新中国的诞生,我把自己的全部感情、悲哀、欢乐、血泪、生命……都倾注在字里行间,通过它反映我们这一代人乃至整个民族的命运。所以心灵的历程,是我个人的,也是时代、民族的心灵的历程。这部书写了我周围好多人,是他们的情感燃烧我的情感,我写书再去燃烧读者的情感。文学就是通过情感把人生的内涵以文字形式充分地表达出来。”
《心灵的历程》出版后,刘白羽便寄给巴老。1996年巴金在杭州休养时,曾叫人把《心灵的历程》念给他听。巴老听后无比高兴,当即和刘白羽通了电话,巴老说:“这本书只有你写得出,也只有你能写,写得好啊!”巴老特别提到有关萧珊的描写,他说:“你写得好,你写得好!”说时很激动!
在《心灵的历程》里,刘白羽写巴金、萧珊的笔墨并不多,但字里行间充满了深情厚谊,全都是内心的抒发。刘白羽说:“四十年前,当我的精神处于绝境的时候,是巴老和萧珊伸出了拯救我的双手,他们是用自己的生命之火,点燃了我的生命之火,对于我们之间的友谊已经超逾了‘感谢’二字。”
1962年刘白羽的神经官能症加剧,严重的失眠不仅使他的身体迅速地衰弱下去,而且使他的精神处于崩溃的边缘。在医生的建议下,他不得不到上海,异地治疗。但他放心不下患了晚期风湿性心脏病的长子滨滨的病,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滨滨也到上海请享誉全国的心脏病专家会诊治疗。但这一切已经来得太晚了,对病情进入晚期的滨滨来说,已经无济于事了。刘白羽和汪琦虽然倾注了父母最大的爱心,但仍然沉溺在难以自拔的痛苦之中,当滨滨提出返回北京的要求时,虽有汪琦陪伴,也让刘白羽万分担心。就在汪琦护理着病危的滨滨从上海抵达北京的那个下午,巴老来到刘白羽住处,傍晚萧珊也来了。当时大家都为滨滨的状况担忧,生怕路上发生意外,巴老和萧珊非常清楚滨滨的不良预后,可是此时此刻谁都不说,默默地坐在沙发上,萧珊不时地望望电话。突然,电话铃声响了,汪琦从北京打来电话,告诉白羽,滨滨已经平安地到了北京,回到家中。这时巴老、萧珊和刘白羽都露出了笑容。原来巴老和萧珊估计今天北京会来电话,深怕传来可怕的结果,刘白羽承受不了,是专门赶来陪伴刘白羽的!当巴老、萧珊起身告辞时,刘白羽紧紧地握着他们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世上还有什么比这种真挚友谊更珍贵的呢!

《心灵的历程》

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从60多年风雨沧桑中走过来的刘白羽,其生活阅历尤为丰富。他20岁时走上了文学道路,“七·七”事变后,为投身抗日斗争,在日寇的刺刀下逃出北平,辗转大半个中国,终于来到了延安,“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革命道路。”《心灵的历程》这部力作,写的就是他从童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段的人生经历,其中穿插了大量建国以后他对所接触的人与事的记叙和描写。通观全书,不仅写出了一位老战士丰富的人生体验和人生感悟,给人以深刻的教益和启迪,而且通过披露许多鲜为人知的重要史料,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广阔的、多姿多彩的历史画卷,使人感受到史诗般的厚重与震撼。
把革命斗争的发展历程与个人的成长进步融为一体,既写出时代跳动的脉搏,又写出个人思想进步的特色。从一个封建家庭的叛逆者,成长为一名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从一个追求进步与光明的天真烂漫的青年,成长为一名清醒的共产主义战士,其间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雨、多少坎坷,而惟一不变的是作家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对革命事业的不懈追求和火一般的激情。这一点即使在对景物的描写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恢宏潇洒。如当作家终于坐上大木船由风陵北渡黄河时,出现在作家面前的黄河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啊!“河面开阔,一望无际。我举头望去,酱黄色的急流挟着白森森的冰块从天而降,横流直泻。黄河水上一股股浪涛有如万千条飞翔旋转的蛟龙,彼此扭滚着、旋卷着,好像每一个水头都想争夺在另一个水头的前面,因而冲激流荡,像飞箭,像疾风,紧跟在后面的又是更加狂放、更加奔腾旋转的浪头滔滔催逼而来,声威赫赫,寒气逼人。我站在黄河岸上,听着黄河发出的呐喊,发出呼啸,水声、风声、汇在一股急流,这时我的心灵一下变得非常庄严、肃穆,我的心灵整个地拥抱着黄河,和黄河一道上下翻腾,左右飞翔……”这样的描写,突破了一般写景的局限,活脱脱地展示出一种战斗的情怀,给人以不可抑制的震撼与感奋。这不仅是作者几十年笔下功夫的修炼,更是情感和思想的凝炼与结晶!
刘白羽是一位对人民寄托着无限深情的著名作家,是一位战斗的文艺工作者。他的作品中,始终澎湃着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讴歌和战斗的激情。这种战斗的激情,与他的创作生涯相生相伴。他60多年如一日,坚持深入生活,深入一线,热情讴歌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写出了50多部脍炙人口的作品,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长江三日》、《日出》等经典散文影响了几代人;还有多部作品被译成英、俄、德等多种文字。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他还在病榻上写下了《灵魂的祭奠》刊登在《人民日报》上,成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刘白羽的作品乃至生命历程中,所以澎湃着这种激情,其实质就是忘我的事业心,就是赤诚的使命感,就是饱满的勤奋精神。这种激情是一切成功的原动力,更是一名共产党员达到先进性标准的动力之源。相比之下,时下一些同志就缺乏这种激情,心浮气躁者有之,干什么都觉得“精神头”不足、“精神疲劳”者有之;怨天尤人者有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履行“打得赢”的神圣使命,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求我们振奋精神,彻底摈弃“激情缺乏症”,自觉地去学习、去创造、去探索、去奋斗,激情似火地演绎精彩人生。只有这样,才无愧于伟大的时代,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人生答卷。

沉甸甸的遗嘱

2005年10月10日,军报刊发了刘白羽同志的遗嘱。这张遗书虽然薄若蝉翼,轻若一片白羽,但它力透纸背,重载千钧。透过这张遗书,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的境界和风范!记得宋平同志在十卷本《刘白羽文集》出版座谈会上这样评价刘白羽:刘白羽真正实践了陈云同志说的“对于共产党的作家来说,首先是共产党,其次才是作家”。今天,刘白羽以他的言行再一次证明了宋平同志的话。
我了解到,在刘白羽同志捐赠的总共1500件物品中,有相当一批文物是颇有品位和价值的。以当前的市价,粗略估算,应在数千万元之上,但他一件不留地都献给了国家。当组织上征求刘白羽子女的意见时,他们都毫不犹豫地回答:一切按父亲的遗嘱办。由此,我们看到了一个老共产党员所培育的崇高而纯洁的家风。
高尚者总是用高尚作铺路石,卑琐者总是以卑琐作敲门砖。面对刘白羽老人捐赠的这些艺术瑰宝,那些挖空心思地搞名人字画、古董文物以此来聚敛金钱、搞权钱交易的人,何颜见人?于心何安?
河渭之水多土,其声厚以沉,江汉之水多石,其声激而清(苏东坡语)。志士笔下多激情,其声比江河。在刘白羽的一生中,他曾用《长江三日》等作品和作品中的人物、情节打动了无数人的心灵,这一次,他又用遗嘱和捐赠单震撼了世人的心灵。刘白羽的遗嘱和捐赠的文物,不仅是一笔巨大的物质财富,也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它使我们看到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对名利、物欲的淡薄,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对祖国和民族火一般的热爱,看到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坦荡的胸襟和宽广的胸怀,也使我们每一个人看到自己与白羽的差距,感到改造世界观的必要和紧迫。正如李继耐主任在给刘白羽同志追思会的信中强调的那样:“他的作品将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久远的影响,他的精神将继续给奋进中的人们以鼓舞和激励。”我们将遵照李主任的指示,对刘白羽巨大的文学成就和高尚思想品德进行深入宣传,并以他为榜样,为把军队的思想建设事业和文艺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而努力工作。同时,按照有关领导在刘白羽同志追思会讲话中的要求,指导和宣传好部队的文艺工作,把军报的文化宣传搞得更好,以实际行动告慰刘白羽,学习刘白羽!
“七十老翁长独眠,衷肠结愤气呵天。”刘白羽同志像他的名字一样,轻若一片白羽,飘然而去,化入蓝天,虽目力不及,但与日月同在,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