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的美国 人物列表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 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 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
二战中的美国  (1882年1月30日1945年4月12日)
开端终结
在位1933年1940年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英语: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1882年1月30日-1945年4月12日,美国人通常以其姓名英文缩写FDR称之),第32任美国总统。他是20世纪世界经济危机和世界大战的中心人物之一。自1933年至1945年,他连续出任四届美国总统,且是唯一连任超过两届的美国总统。
  
  在1930年代经济大萧条期间,罗斯福推行新政,以提供失业救济与复苏经济,并成立各种机构如公共事业振兴署(WPA)、国家复兴管理局(NRA)和农业调整管理局(AAA)等来改革经济和银行体系。虽然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为止,美国的经济仍未能完全复苏,但是他所发起的一些计划,如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田纳西河谷管理局(TVA)以及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仍继续在国家的商贸中扮演重要角色。除此之外,他任内设立的一些制度,包括社会安全系统和全国劳资关系委员会(NLRB)等等,仍然保留至今。
  
  早在在1941年12月以前,英国正与纳粹德国作战,而美军还未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际,罗斯福已经利用租借法案向温斯顿·丘吉尔及英国军方提供援助。在后方,他引进了价格管制和配给,并将大约11万日裔美国人迁往收容所。罗斯福领导美国,将其转变为“民主兵工厂”。罗斯福与他的助手哈里·霍普金斯紧密合作,使美国成为同盟国主要的军火供应商和融资者,也使得美国国内产业大幅扩张,实现充分就业,并为非裔和妇女制造了新的机会。而随着经济渐有起色,国会内新成立的保守联盟亦主张失业已经消失,而促使不少如公共事业振兴署(WPA)与民间护林保土队等救济计划被解散。踏入二战后期,同盟国逐渐扭转形势后,罗斯福对塑造战后世界秩序发挥关键作用,其影响力在雅尔塔会议及联合国的成立中尤其明显。后来,在美国协助下,盟军击败德国、意大利和日本。
  
  罗斯福曾促成了政党重组,大胆地利用联邦政府导致新政联盟的建立,政治学家称之为第五政党制度。该联盟主导了民主党近半个世纪,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罗斯福推出新的税种,影响到所有的收入群体。虽受保守主义人士的强烈反击,但罗斯福仍常占优势,直到他在1937年试图打发走最高法院。他与其妻埃莉诺·罗斯福,至今仍是美国现代自由主义的典范。罗斯福政府重新定义了自由主义并根据他的新政联盟 — 工会、农民、民族、宗教和少数种族、知识分子、 南部州、大城市政治机器、以及穷人和工人的救济 — 重组了民主党。罗斯福始终被学者排名为最伟大的美国总统之一。
  
  富兰克林·罗斯福的远房堂兄西奥多·罗斯福是第26任美国总统,故在中文环境里常称富兰克林·罗斯福为“小罗斯福”总统,而称西奥多·罗斯福为“老罗斯福”总统。
  
  个人生涯
  姓氏
  
  罗斯福是英语化的荷兰姓“van Rosevelt”或“van Rosenvelt”,原意为“玫瑰田”。虽然有些人使用英语化拼写拼音:[ˈruːzəvɛlt](中文发音接近“卢森斐”,也就是说,元音在rue和felt上),但罗斯福自己则习惯用[ˈroʊzəvəlt],元音如英文的rose。
  
  作为纽约州最富有和最古老的家族之一,罗斯福家族在政治以外的其他领域也卓然有成。罗斯福的堂姐埃伦·罗斯福是1890年美国国家网球锦标赛女子单打和双打冠军,并入选国际网球名人堂。
  
  罗斯福的母亲用她最喜欢的叔父富兰克林·德拉诺的名字为罗斯福取名。德拉诺家族的祖先于1621年来到美洲,名为菲利普·德拉诺耶(Philipe de la Noye),是第一位在新世界登陆的雨格诺派新教教徒。其家族姓氏随后英语化,变成了德拉诺(Delano)。
  早期生活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于1882年1月30日出生在纽约州哈得孙河谷中的海德帕克。其父亲老詹姆斯·罗斯福和母亲萨拉·罗斯福分别来自纽约州富裕的荷兰裔和法裔大家族。富兰克林是他们唯一的孩子。他的祖母玛丽·丽贝卡·阿斯平沃尔(Mary Rebecca Aspinwall),是第五届美国总统詹姆斯·门罗的妻子伊丽莎白·门罗的第一表亲。他的祖先之一是约翰·洛思罗普,亦是贝内迪克特·阿诺德和约瑟·斯密的祖先。他母亲一方的一位远亲是作家劳拉·英格尔斯·怀尔德。他的外祖父沃伦·德拉诺二世—是五月花号的乘客理查德·沃伦、艾萨克·阿勒顿、德戈里·普里斯特和弗朗西斯·库克的后裔—在中国的澳门、广州及香港的12年期间由茶叶贸易中赚取了100多万美元。但返美后,德拉诺二世在1857年经济大恐慌失去了所有。1860年,他回到中国,藉著臭名昭著但利润丰厚的鸦片贸易大发横财。他为当时正处于南北战争中的美国战争部销售以鸦片为基材的药物,但并非垄断。
  
  罗斯福在优渥的环境下长大。萨拉是一个有支配欲的母亲,而詹姆斯则是一个年老而冷淡的父亲(罗斯福出生时他已54岁)。萨拉对罗斯福的早年生活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频繁的欧洲旅行使得罗斯福对德语和法语熟稔。罗斯福还学会了骑马、射击、划船、打马球和网球。
  
  罗斯福入读位于马萨诸塞州的圣公会寄宿制的格罗顿学校。当时的学校校长恩迪科持·皮博迪认为基督教徒应帮助穷人并积极投身公共服务,罗斯福深受其影响。罗斯福进入哈佛大学后,居住在豪华的宿舍并成为Alpha Delta Phi兄弟会成员。他还曾担任《哈佛深红报》的总裁。在校期间,罗斯福的远房堂兄西奥多·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而西奥多精力旺盛的领导作风和改革的热情使得罗斯福以他为英雄榜样。1902年,罗斯福在白宫招待会上遇到了其未来的妻子,即西奥多的侄女埃莉诺·罗斯福(他们曾在儿时见过,不过这次是他们第一次真心邂逅)。埃莉诺和富兰克林是隔了五代的亲戚,彼此间曾经分开过一段时间。他们都是克拉斯·马滕斯·范卢森斐(Claes Martensz van Rosenvelt)的后裔。卢森斐是在1640年代从荷兰移民到新阿姆斯特丹(曼哈顿)。卢森斐的两个孙子约翰内斯和雅各布分别开始了长岛和哈得逊河的罗斯福家族分支。埃莉诺和西奥多·罗斯福来自约翰内斯的一支,而富兰克林·罗斯福则来自雅各布的一支。
  
  罗斯福于1905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但于1907年辍学(没有毕业),因为他已通过纽约州律师考试。1908年,他为声誉卓著的华尔街卡特、莱迪亚德和米尔本律师事务所所雇用,主要处理有关公司法的事务。
  婚姻与家庭
  
  1905年3月17日,尽管母亲强力反对,但罗斯福还是与埃莉诺·罗斯福结婚。埃莉诺的叔叔西奥多·罗斯福代埃莉诺已去世的父亲埃利奥特·罗斯福一世出席婚礼。这对年轻夫妇搬进罗斯福家族产业斯普林伍德庄园。后来罗斯福的母亲成了家中常客,这造成了埃莉诺的苦恼。罗斯福是一个富有魅力、英俊并热衷于社交活动的人,而埃莉诺则是一个害羞和讨厌社交活动的人,最初她只是待在家中抚养他们的六个孩子。他们很快便有了6名子嗣:
  
   * 安娜·埃莉诺(1906年至1975年,享年69岁)
   * 詹姆斯(1907至1991年,享年84岁)
   * 小富兰克林·德拉诺(1909年3月3日至1909年11月7日;在世仅249天)
   * 埃利奥特(1910年至1990年,享年80岁)
   * 第二个小富兰克林·德拉诺(1914年至1988年,享年74岁)
   * 约翰·阿斯平沃尔( 1916年至1981年,享年65岁)
  
  罗斯福的婚外生活很精彩,埃莉诺的社交秘书露西·默瑟便是与其有染的几个女人之一。他们的关系从1914年露西刚被雇用后不久即开始。1918年9月,埃莉诺从刚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归来的罗斯福行李中发现两人的信件,风流韵事因此被揭发。根据罗斯福家族记载,埃莉诺让罗斯福离婚,这样他就可以与他所爱的女人在一起了。但是露西是个天主教徒,不能把自己嫁给一位离过婚还外带有五个子女的男子。另一方面,露西的亲属坚持认为她想结婚,但“埃莉诺不愿意让步”。根据罗斯福传记作家让·爱德华·史密斯表示,一般大众较倾向埃莉诺确实愿意“给罗斯福自由”。不过,他们在罗斯福顾问路易斯·麦克亨利·豪非正式地调停下勉强合好,并且罗斯福答应永不再见到露西。罗斯福母亲莎拉亦加入调停,并且告诉罗斯福说如果他离婚的话,家族会因此而蒙羞,并且“不会再给他一分钱”。埃莉诺在瓦尔基尔的海德帕克建造了一幢独立的房屋独自居住。他们的婚姻在美国被称做“权宜婚姻(marriage of convenience)”。
  
  罗斯福和露西间仍保持了礼貌性地书信来往,但他们也没有去看对方,一直到1941年。露西被美国特勤处授予代号“约翰逊夫人”。直到20世纪60年代大众才知晓这个诽闻。
  
  罗斯福与埃莉诺的五个子女在罗斯福的阴影下过著纷乱的生活,他们共经历了19次结婚和15次离婚,并有29个小孩。所有四个儿子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参军并因英勇作战而获得勋章。其中两人当选过美国众议院议员 — 小富兰克林代表曼哈顿上西边担任3届众议员,詹姆斯则代表加州第26区担任6届众议员,两者皆数次寻求更高职位但都遭遇失败。
  
  罗斯福的狗,法拉,也成为当罗斯福在白宫期间众所周知的一个伴侣,并被称为“世界上最上镜的狗”。
  早期政治生涯
  州参议员
  
  1910年,罗斯福自达切斯县海德帕克选区当选纽约州参议员,而民主党自1884年以来就从未染指过这一位置。他挟著罗斯福家族的盛名,以及财富、威望和在哈德逊河谷的影响、以及那年民主党选举的大胜把他送进了纽约州州府奥尔巴尼。1911年1月1日,罗斯福进入州参议院,并很快成为反对坦慕尼协会的改革集团的领袖,该协会是控制民主党的曼哈顿政治机器。罗斯福很快成为纽约州民主党的党内之星。罗斯福于1912年11月5日再次当选州参议员,而在1913年3月17日辞去职务。
  海军助理部长
  
  1913年,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任命罗斯福为海军助理部长,协助部长约瑟夫斯·丹尼尔斯工作。1914年,罗斯福在竞选美国参议院议员的民主党党内初选中,被有坦慕尼协会背景的詹姆斯·W·杰勒德击败。在任助理部长期间,罗斯福一直致力于扩大美国海军规模,并建立了美国海军预备队。威尔逊总统将海军和海军陆战队调往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国家以干涉其内政。在为竞选1920年美国副总统而发表的一系列演讲中,罗斯福宣称身为海军助理部长的他,在拉丁美洲政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甚至在1915年促使将美国向海地征税的条款写进了后者的宪法中。
  
  罗斯福在海军中建立了终其一生的影响。他展示出了卓越的管理能力,并迅速学会了如何与国会和其他政府部门谈判以争取财政预算。罗斯福是潜艇的积极推动者,并为打击威胁盟军航运的德国潜艇,而建议在挪威至苏格兰之间的北海海域中建立起水雷阵。1918年,罗斯福前往英国和法国视察美国海军的军事设施。视察期间,他第一次遇到了温斯顿·丘吉尔。虽然他反对完全解散海军的计划,但在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罗斯福仍被指派去处理军队复员事务。1920年7月,罗斯福辞去海军助理部长一职。
  竞选副总统
  考克斯/罗斯福海报
  
  在1920年民主党全国大会上,罗斯福被推举为美国副总统候选人,与俄亥俄州州长詹姆斯·M·考克斯搭档共同参加1920年美国总统选举,但最终被共和党候选人沃伦·G·哈定击败。选举后,罗斯福回到纽约法律界,仅有少数几人认为他会很快再竞选公职。
  疾病瘫痪
  
  1921年8月,在加拿大新不伦瑞克省坎波贝洛岛度假的罗斯福突患疾病并被确症为脊髓灰质炎,导致其腰部以下完全永久性瘫痪。在此后的生命中,罗斯福一直拒绝接受这一事实,并进行了大量的治疗,包括水疗。而在1926年,罗斯福购买了佐治亚州沃姆斯普林斯的一处温泉并建立起一个专为脊髓灰质炎患者进行治疗的水疗中心。如今这个中心由罗斯福沃姆斯普林斯康复机构负责运作。在成为总统后,罗斯福又协助建立了美国国家脊髓灰质炎基金(现为美国出生缺陷基金会)。他对这个组织的领导建设是罗斯福头像被放上10美分硬币以玆纪念的原因之一。
  
  当时,罗斯福能够使许多人相信他的身体状况实际上越来越好。而且他相信如果竞选公职,身体状况良好是必不可少的。罗斯福使用金属支柱来支持臀部和腿部,艰苦地利用旋转躯体并借助拐杖支撑以作短距离的移动。在私下场合,他使用轮椅,但他在公共场合很小心以免被看到。在公众面前,罗斯福通常由助手或儿子掺扶着笔直站立。
  
  2003年,一项医学界同行评审的研究发现,罗斯福麻痹性疾病实际上是吉兰-巴雷综合症,而非脊髓灰质炎。
  纽约州州长(1929年至1932年)
  
  1920年代,罗斯福在民主党内小心地维护着与各方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纽约。虽然罗斯福认为自己是纽约市坦慕尼协会的对手,然而他仍能与其妥协以寻求支持。他帮助艾尔弗雷德·E·史密斯于1922年当选纽约州州长。在1924年和1928年民主党代表大会上罗斯福为史密斯发表助选演说。1928年,史密斯成为1928年大选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史密斯反过来邀请罗斯福竞选州长。虽然史密斯在大选中惨败,甚至在他的家乡州被击垮,罗斯福还是勉强当选州长。
  
  作为一位革新的州长,罗斯福推行了许多新的社会计划,弗朗西丝·珀金斯和哈里·霍普金斯是其顾问。
  
  在1930年州长选举期间,为了能够再次当选,罗斯福需要纽约市坦慕尼协会的善意支持;但是他的共和党对手查尔斯·H·塔特尔,使用坦慕尼协会的腐败作为罗斯福的软肋以攻击之。随着选举的逼近,罗斯福成立了一个司法调查小组以调查州政府的腐败问题。最终,他再次当选,与对手差距超过70万票。
  童子军支持者
  
  自1915年开始,罗斯福就是童子军的坚定支持者。1924年,他担任了纽约市童子军基金会主席,并在1924年至1928年间领导开发了十英里河童子军营地以服务纽约市的童军。1930年罗斯福担任州长后,为表彰其贡献,美国童子军向他颁发了成人最高荣誉奖章:银水牛奖。该奖为国家级奖项,用于表彰支持青少年的杰出人士。后来,罗斯福就职美国总统后,他亦荣任美国童子军名誉会长,并于1937年出席了在华盛顿特区举办的第一次童子军全国大露营。
  1932年总统选举
  
  罗斯福在美国人口最多的州政治基础坚实,这使得他理所当然地被提名为民主党总统选举候选人。民主党内初选战况激烈,胜出者很有可能赢得之后的总统选举,因为当时在位的总统共和党人赫伯特·胡佛于1932年大选是只待宰羔羊。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之一的阿尔·史密斯得到了一些城市的政党领袖的支持,但却将纽约州民主党的控制权拱手让给了罗斯福。罗斯福通过与报业大王威廉·伦道夫·赫斯特、爱尔兰裔领袖老约瑟夫·P·肯尼迪及加州民主党领袖威廉·吉布斯·麦卡杜等人的私人关系建立起自己的全国联盟。当得克萨斯州民主党领袖约翰·南斯·加纳转为支持他时,罗斯福获得了总统的提名。
  
  罗斯福在提名演说时宣布:
  “ 全国各地的人们,把政府的政治哲学纷纷扰扰抛诸脑后,在此期待我们的引导以及更公平的机会来共享国家财富分配...我向你们保证,我向自己保证,为美国人民寻求一个新的政策...这不仅仅是一次政治造势;这是一场战斗的集结号。 ”
  
  竞选活动在美国大萧条以及为其创建的新联盟阴影下进行。罗斯福和民主党动员了各式各样的社会阶层,如穷人以及劳工组织、少数民族、城市居民以及南方白人以建立新政同盟。在竞选期间,罗斯福说:“我向你保证,我向自己保证,为美国人民寻求一个新的政策”,这个新口号后来被他的立法纲领以及新政联盟所采用。
  
  经济学家马里纳·斯托达德·埃克尔斯指出:“后来的事态发展是,两人的竞选演说读起来经常就像一个巨大的印刷错误:罗斯福和胡佛互相讲对方的词。” 罗斯福谴责胡佛恢复景气甚至阻止经济下滑的失败,他并嘲笑了胡佛的巨额赤字。罗斯福推销其民主平台,鼓吹“立即大幅度削减所有的公共支出”、“废除无用的委员会和政府机关,精简支局机构并消除支局单位开销”和一种“在所有不利情况下都必须维持健全的货币”。9月23日,罗斯福作出悲观地评论说,“我们的工厂已经建很多了;在现今情况下我们的问题是这些工厂已建造过度。我们国土边界早已无地扩展。”胡佛指责这种悲观论调为对“美国生活光明前景”以及“在绝望里对忠告”的拒绝。”另一方面,禁酒令的问题巩固了罗斯福的票源,而他指出废除禁酒令将带来新的税收。
  
  最终,罗斯福赢得57%的选票,并拿下了除6个州以外的其他所有州。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认为1932年至36年的选举为政治重组,该选举为民主党创造了一个新多数联盟,从而使美国政治开始所谓的“新政政党制度”或(由政治学家所称的)第五政党制度。
  
  选举结束后,罗斯福拒绝了胡佛要求举行会谈并拿出联合计划(以便阻止经济恶性循环和安抚投资者的请求)的邀请;他声称这将会绑手绑脚。随着胡佛的任期结束,经济恶性循环一直持续到银行体系开始全国性完全关闭为止。1933年2月,罗斯福逃过朱塞佩·赞加拉的暗杀企图(这杀死了坐在他旁边的芝加哥市长安东·瑟马克。)罗斯福设计政策时强力倚赖他的学者顾问“智囊团”,特别是雷蒙德·莫利;他提供内阁职位给众多候选人(有时一次给两个),但大部分被回绝。内阁成员中具有强烈民主党独立基础的是科德尔·赫尔。威廉·哈特曼·伍丁原任财政部长,但很快被更强势的小亨利·摩根索取代。
  第一任期(1933年-1937年)
  
  当罗斯福于1933年3月就职时,美国正位于史上大萧条的最谷底。有四分之一的劳动人口失业。农民随着农产品价格下降了60%正处于水深火热中。工业生产下降了自1929年以来的一半以上。有200万人无家可归。时至3月4日晚间为止,48州中的32州以及哥伦比亚特区当地银行都已关闭。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无法在5日开门,因为巨额国库存款已被几天前恐慌的客户挤兑一空。在罗斯福的就职演说中,他指责经济危机祸首在于银行家和金融家、对利润的追求、以及自身利益基础上的资本主义:
  “ 这主要是因为主宰人类物资交换的统治者们失败了,他们固执己见而又无能为力,因而已经认定失败了,并撒手不管了。贪得无厌的货币兑换商的种种行径,将受到舆论与法庭的起诉,将受到人类心灵理智的唾弃。是的,他们是努力过,然而他们用的是一种完全过时的方法。面对信贷的失败,他们只是提议借出更多的钱。人民追随他们的错误领导,被他们当诱饵剥光。没有了这些人民,他们只得求助于讲道,含泪祈求人民重新给予他们信心……货币兑换商已从我们文明庙宇的高处落荒而逃。我们要以千古不变的真理来重建这座庙宇。衡量这重建的尺度是我们体现比金钱利益更高尚社会价值的程度。幸福并不在于单纯地占有金钱;幸福还在于取得成就后的喜悦,在于创造努力时的激情。务必不能再忘记劳动带来的喜悦和激励,而去疯狂地追逐那转瞬即逝的利润。 ”
  
  历史学家把罗斯福的计划定位为“救济、复兴和改革”。救济是为了解决数以千万失业人口的迫切需要。复兴指的是刺激经济以恢复常态。改革则意味着制定长期修正方案以改革出错的体系,特别是金融和银行制度。罗斯福一系列的收音机广播,即著名的炉边谈话,直接向美国大众诉说了他的理念。
  新政第一阶段(1933年至1934年)
  
  罗斯福的“新就任百日”集中在他战略里的第一部分:紧急救援。自1933年3月9日到6月16日为止,他向国会提交史无前例、大量的法案,所有这些法案皆轻松过关。为了要提出计划,罗斯福得倚赖国会里几位参议员领袖,如乔治·诺里斯、罗伯特·华格纳和雨果·布莱克,以及他的学者顾问智囊团。跟胡佛看法类似,他认为之所以造成大萧条,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人们不再支出或投资,因为他们害怕失去手头的钱。
  
  罗斯福1933年3月4日的就职正好发生在银行挤兑的当儿,因此,他在此情势下发表了名言:“我们唯一要恐惧的是恐惧本身。”第二天,他宣布“银行假日”,并宣布一项计划让银行得以重新开放。然而,在“假日”后开门的银行比之假日前的要少。 这是他第一个提出的经济恢复步骤。
  
   * 救济措施包括继续胡佛为失业人士量身订做的主要救济计划,不过赋予新的名称:联邦紧急救济总署(Federal Emergency Relief Administration)。所有新政机构中最受欢迎的、同时也是罗斯福喜爱的,是公民保护队(Civilian Conservation Corps,简称CCC)。该队雇用失业青年25万人进行地方性农村工作计划。国会亦授与联邦贸易委员会新而广泛的监管权力,并提供抵押贷款以救济数以百万计的农民和业主。罗斯福扩充一个胡佛时代的机构:复兴银行公司(Reconstruction Finance Corporation),使其成为铁路和工业主要的融资来源。罗斯福将农业救济置于高度优先,并建立了第一个农业调整署(Agricultural Adjustment Administration,简称AAA)。该农业调整署以支付收割谷物农民以及减少放牧人的方式,试图强行将物资价格推高。
   * 经济改革是1933年全国产业复兴法案(National Industrial Recovery Act,简称NIRA)的目标。它试图结束公司间残酷的竞争,并迫使产业拿出行规。行规的意义就是在特定产业对所有公司建立了业务规则,如最低价格、无竞争协议、与生产限制等等。产业领袖需进行行规谈判,而谈判得出的行规得由当时的NIRA官员批准。而产业需要提高工资以做为一个被批准的条件。该法案鼓励联盟,并中止反托拉斯法。1935年5月27日全国产业复兴法案被美国最高法院一致判决为违宪。罗斯福反对该项决定,他说:“全国产业复兴法案最根本的宗旨和原则是健全的。我无法想像把它们放弃。若放弃的话,意味着我们将返回产业和劳动密集型的混乱。”1933年,主要的新银行条例获得通过。1934年,证券交易委员会设立,其作用是监管华尔街,而由1932年大选筹款人老约瑟夫·P·肯尼迪负责证交会事务。
   * 恢复政策是透过“政府开销”(即联邦支出)达成。全国产业复兴法案包括了透过公共工程管理局的33亿美元开支,以达成刺激经济的目标。这部分由内政部长哈罗德·伊克斯(Harold Ickes)负责。罗斯福与共和党参议员乔治·诺里斯合作,建立起美国史上最大的国有产业企业:田纳西河谷管理局(简称TVA)。该局建立水坝和发电站、控制洪水、并将长期以来贫困的田纳西河谷区域农业现代化与改善当地住户家庭条件。禁酒令的废止也带来了新的税收收入,并协助罗斯福兑现其主要竞选支票。
   * 与上面对比起来较有争议的措施是罗斯福颁布的6102号行政命令,使所有美国公民私人持有的黄金变成美国财政部的财产。对此没收黄金的行政命令,有人认为是违反宪法的。但是罗斯福的行政命令声称当局这样做的原因是根据1917年的“战时权力法”。美国人不得拥有黄金一直持续到福特总统于1974年撤销该命令为止。
  
  罗斯福以削减经常性联邦预算的方式,试图保持其竞选承诺。其中包括削减40%退伍军人福利和削减整体军事开支。他将50万退伍军人和寡妇从退休津贴里除名,并削减剩下符合资格者的福利。这项措施引发了由海外战争退伍军人协会的抗议。虽然罗斯福坚持其立场,但是愤怒的退伍军人还是让罗斯福遭到了挫败,他们与参议员休伊·皮尔斯·朗结盟,并促使国会通过一个巨大红利法案而压过了总统的否决权。另一方面他成功地削减联邦政府雇员薪资,及陆军和海军的预算。他也减少了在研究和教育上的开支。
  
  罗斯福亦保持他自己的承诺,推动废除禁酒令。1933年4月,他发布了一项行政命令,重新界定了3.2%作为所准许的最大酒精含量。该命令在第21次宪法修正案之前于国会起草并表决,而第21次宪法修正案于该年后不久通过。
  新政第二阶段(1935年至1936年)
  
  1934年国会选举后,罗斯福拥有参众两院绝大多数,这造成新一波的新政立法。这些法案中包括国家救济机构公共事业振兴署(WPA)的设立。振兴署雇用了200万家庭的一家之主。然而,即使在1938年振兴署营运高峰期间,根据麦可·达比(Michael Darby)的统计数字,失业率仍为12.5%。新政立法中的社会保障法案建立起社会安全体系,它为老人、穷人和病人提供经济保障。参议员罗伯特·华格纳写下瓦格纳法案,正式成为国家劳动关系法。该法案确立了工人的联邦权利,像组织工会、进行集体谈判、以及参与罢工等。
  
  虽然1933年新政第一阶段已受到大多数部门的广泛支持,新政第二阶段挑战的目标却是商业界。阿尔·史密斯率领保守民主党人组成美国自由联盟,展开对罗斯福凶猛的反击。他们把罗斯福和马克思与列宁相提并论。不过史密斯过分高估手上的牌,而且他华而不实的修辞让罗斯福得以孤立他的对手,并将他们定位为富裕并反对新政施行的既得利益者。这让罗斯福在1936年大选大获全胜。相形之下,工会受华格纳法的雨露滋润,签署加入的新会员数以百万计,并成为1936年、1940年和1944年总统改选时罗斯福的主要支持者。
  经济环境
  
  新政执行期间政府开支增加,从1932年胡佛在职期间的国民生产总值(GNP)8.0%,到1936年的10.2%。由于经济萧条,国债依照其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比来算,从胡佛统治下从16%上升到1932年的33.6%,增加了一倍。虽然罗斯福打平了“经常性”预算,由国债支撑的紧急预算在1936年增加至40.9 %,然后持平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开战后紧急预算迅速升级。至于国债,它在胡佛任期间上升,然后在罗斯福就职后保持稳定,直至战争开始,如图表1所示。
  美国国债情况,时间从罗斯福就任前四年到他于任期间过世的五年后
  
  赤字开支在过去已由一些经济学家所推荐,最著名者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一些经济学家在回顾历史时,争论全国劳工关系法和农业调整管理局的政策是否无效,因为这两个机构得依靠操纵价格达成目的。国民生产总值在1936年比起1932年高出34%,而1940年战争前夕比起1932年则高出58 %。也就是说,从1932年到1940年8年间和平时期经济增长了58%,然后1940年到1945年5年战争时期经济增长了56 %。但是,经济复苏并没有吸收所有胡佛留下的失业率。失业率在罗斯福的第一任期内暴跌,从就职时的25%到1937年的14.3%。然而后来它上升到 1938年的19.0%(经济学家所谓的“大萧条中的小萧条”)、1939年的17.2%,由于各种税收增加(1936年3月的未分配利润税法,和1937年的社会保障工薪税法,外加华格纳法、公平劳动标准法和其他一连串联邦法规的影响),并仍保持高失业率,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失业率几乎消失。当时之前统计上的失业人口都被征召入伍,这种做法将这些人从潜在劳动供给数目中移除。
  
  战时经济在与平时经济外在环境差异巨大下运转,故与之相较是不可能的。不过,罗斯福了解到新政政策是他所留下社会事业的中心,他在1944年国情咨文里鼓吹,美国人应该考虑把基本经济权作为第二权利法案。
  
  罗斯福任期期间美国经济快速增长。然而,尽管走出了经济萧条,这种增长还是伴随着持续的高失业率;新政期间失业率中值为17.2%。在他整个任期内,包括战时,平均失业率为13%。总就业人数在罗斯福的任期内扩大到1831万,在他治理之下每年平均就业机会增加5.3%。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前罗斯福并没有提高所得税。但是工资税还是于1937年引进,以提供新社会保障计划的资金来源。他还得到美国国会给予多种不同方案项目的批准与金援。而这些都是在过去美国史上从所未见的。然而,在经济萧条下带来的岁入压力,大多数州为打平得增加税目或者提高税收。其中包括销售税以及所得税。1936至1937年罗斯福建议新科征的企业储金税引起了极大争议,后来被国会否决。战时,他推动甚至更高的个人暨企业所得税税率(达到个人最低课税率91%),并限制管理人员的高薪资收入。为了筹措战争经费,美国国会扩大了赋税基本条件,使几乎每一个员工皆须缴纳所得税给联邦政府,并于1943年引进了预扣所得税。
  1929年1月至1941年1月美国国民生产毛额
  
  外交政策(1933年至1937年)
  
  1919年美国国会对国际联盟条约的反对,显示其外交政策孤立主义支配了美国对世界组织的态度。尽管罗斯福不见得与其出身于威尔森自决主义背景意见相同,他和国务卿科德尔·赫尔得非常小心行事,不要挑起孤立主义情绪。罗斯福在1933年世界货币会议演说投下了“重磅炸弹”,有效地结束与世界大国进行合作,以终结全世界经济萧条的任何重大努力,这让他腾出手来处理美国国内经济政策。
  
  罗斯福的第一个任期内主要的外交政策是睦邻政策(Good Neighbor Policy)。这是一个美国自己对其拉丁美洲政策的重新评估。自1823年门罗主义以来,美国视拉丁美洲领域为其势力范围。美国军队撤出海地。而和古巴与巴拿马间缔结新约,结束他们跟美国之间的保护国关系。1933年12月,罗斯福签署蒙特维多国家权利义务公约,放弃有权对拉丁美洲国家进行单方面干预事务。
  再次压倒性当选(1936年)
  
  在1936年总统选举中,罗斯福挟其新政余威与堪萨斯州州长阿尔夫·兰登竞选总统宝座。兰登接受了许多新政的措施,但仍加以反对,认为这是对企业敌视并牵涉到太多的浪费。罗斯福和加纳赢得60.8%的选票,除缅因州和佛蒙特州外取得了所有州的选举人票。受新政祝福的民主党人在国会赢得更多的席次。罗斯福深受广大选民联盟爱戴。其中包括全国各地的传统民主党人、小农民、“扎实的南方”州、天主教徒、大城市机器、工会、北部非裔美国人、犹太人、知识分子和政治自由派。这个经常被称为新政联盟的联盟族群,在民主党内基本上保持原封不动约40年,一直到1960年代。
  第二任期(1937年至1941年)
  
  第二任期与第一任期对比鲜明的是,仅有少数几项重大立法在第二任内通过。这几件重大立法有:1937年的美国房屋管理局设立法案、1938年的第二次农业调整法和公平劳动标准法(Fair Labor Standard Act,简称FLSA)。公平劳动标准法确立了最低工资标准。当在1937年年底经济情况开始再次恶化时,罗斯福以积极的刺激经济计划回应。他要求国会批准50亿美元的WPA纾困和公共工程计划。这些措施的出台最终在1938年之前创造了高达330万个WPA工作。
  
  最高法院是罗斯福在他第二任期内计划的主要障碍。最高法院推翻了他的多项计划,特别是在1935年。当时法院一致裁定,国家复兴法案(NRA)所衍生出来的机构是一个违宪的、代理总统行使立法权的政府机构。在1937年年初,罗斯福提出了一项震惊国会的司法改组法案。这法案让他任命5名新法官,即他称之为“持续注入新血”的措施。这种“打发走最高法院”的计划自己民主党内遭遇到了激烈的,由副总统加纳带头的政治反对声浪,因为它似乎打破三权分立原则,使总统控制最高法院。罗斯福的提案虽挫,不过最高法院亦透过宣告劳工关系与社会保障法案合宪,以撤销与这些法案的衍生政府机构对抗。后来最高法院大法官的死亡和退休,让罗斯福可以几乎没有争议地自行任命顶替人选。1937年至1941年间,他总共任命了8位最高法院大法官。
  
  在过去,罗斯福有着来自成长迅速工会的大力支持,不过现在他们分裂成美国劳工联盟(American Federation of Labor,简称AFL)和工业组织协会(Congress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s,简称CIO)两派。后者由约翰·L·刘易斯(John L. Lewis)领导,两派彼此竞争激烈。罗斯福明言“这是参众两院之祸”,但分裂削弱了党从1938年到1946年选举时的凝聚力。
  
  罗斯福决心要克服保守民主党国会议员的反对势力(主要是来自南方),他亲自参与在1938年的民主党初选,积极争取较支持新政改革的挑战者。他的对手谴责罗斯福试图接管民主党,并利用这种论点证明他们是独立的以赢得大选。罗斯福的巨大努力皆付诸流水,仅仅达成一个目标:击败一位来自纽约市的保守民主党员。
  
  在1938年11月选举里,民主党失去了6个参议院席位和71个众议院席位。损失都集中在亲新政民主党员。1939年当国会重新召集时,以共和党参议员罗伯特·塔夫脱为首与南方民主党人组成了保守党联盟,几乎结束了罗斯福将草案转为法律的能力。1938年的最低工资法是国会所通过最后实质性的新政改革法案。
  外交政策(1937年至1941年)
  
  德国独裁者阿道夫·希特勒的扩权引起了世人对引发新世界战争的担心。1935年,在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的时候,美国国会通过中立法案,强制禁运军火从美国到任何参与战斗的国家。罗斯福反对此法,理由是它惩罚被侵略的受害者(如埃塞俄比亚)而且限制他作为总统协助友好国家的权利。但由于公众压倒性的支持,故他不得不签署该案。193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更为严格的法案。但在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后,舆论支持中国,故罗斯福得以用各种方式协助中国。
  
  1937年10月,罗斯福发表隔离演说(Quarantine Speech)旨在遏制扮演侵略者的国家。他提议,好战的国家应被视为一种对国际社会健全的威胁,并应该将其“隔离”。与此同时,他加速建立可封锁日本的远程潜艇秘密计划。
  
  1938年5月,在巴西发生了法西斯整体主义运动份子引导的未遂政变。政变失败后,巴西政府声称,德国驻巴西大使卡尔·里特尔博士曾参与未遂政变,并宣布他为不受欢迎的人士。巴西指控德国支持整体主义份子政变。这件事的影响了罗斯福政府,因为它引起了德国的野心并不只局限于欧洲,而是整个世界的担忧。这反过来又导致罗斯福政府改变其以往的观点。该观点认为他们虽然对纳粹政权政治制度不尽满意,但是基本上并不是美国的问题。
  
  1938年9月4日时值欧战一触即发 — 该危机又在慕尼黑协定签定时达到最高点 —的当儿,在法国协定签署结束时揭露一块匾额。这匾额是法国用来彰显法美友谊的。美国大使暨罗斯福的密友威廉·布利特说:“不管在战时与平时,法国和美国都将团结在一起。”这句话引起了媒体揣测:如果战火真的波及捷克斯洛伐克,那美国是否会加入同盟国的一边并肩作战?罗斯福在9月9日新闻发布会驳斥这种对布利特谈话的解读。他指出这是“100%错误”,美国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将加入“制止希特勒集团”。而且他澄清,一旦德国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美国将保持中立。当内维尔·张伯伦从慕尼黑会议返回伦敦,罗斯福给他拍了两个单字的电报:“好人”(Good Man)。这举动一直受到许多学者争论。大部分学者看法是,电报的含义仅是表达祝贺;而少数学者反对这种看法。
  
  1938年10月,罗斯福开始与法国当局秘密会谈,就如何绕过美国中立法并允许法国购买美国飞机,以弥补法国飞机产业生产力不足的问题展开谈判。法国总理爱德华·达拉第于1938年10月发表评论说,“如果我有3千或4千架飞机,慕尼黑协定就永远不会发生。” 法国如此急于购买美国战机的原因是,这是强化法国空军唯一途径。在法美会谈的主要问题是法国如何支付购买美国战机的费用,以及如何绕过美国中立法案。此外,美国1934年约翰逊法案禁止已拖欠第一次世界大战债务的国家再次贷款。这为当时形势加入了一个更加复杂的因素(法国已在1932年拖欠了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债务)。1939年2月,法国表示愿意放弃他们在加勒比和太平洋地区的财物,一次性一起支付一百亿法郎,以换取无限制有权购买美国飞机的信用贷款。经过曲折的谈判,协定终于在1939年春天出台,美国允许法国对美国飞机产业下巨额的订单;虽然大多数飞机订购在1940年以前仍没有抵达法国,罗斯福仍安排了将法国的订单转移到英国制造。
  
  当第二次世界大战于1939年爆发,罗斯福扬弃了威尔森自决主义的中立立场,并寻求如何以军事行动帮助英国和法国。他开始于1939年9月经常与第一海务大臣温斯顿·丘吉尔秘密书信往来,讨论如何支持英国。罗斯福与丘吉尔彼此间结成了密友关系,而丘吉尔在1940年5月当选为英国首相。
  
  1940年4月,德国入侵丹麦和挪威,后来在5月入侵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德国在西欧的一连串胜利,使得英国势单力孤。罗斯福认为英国不应该被打败,在当时利用迅速变化的公众舆论扶植已秘密进行的军援。巴黎于1940年6 月的陷落震惊美国舆论界,而孤立主义情绪因而有所下降。当时政坛对军费开支已/应大大扩展的共识已很明显。不过美国应该冒着多少卷入战争危险以帮助英国的意见并没有达成一致。1940年7月,罗斯福任命了两名带干预主义色彩的共和党领袖,亨利·刘易斯·史汀生和弗兰克·诺克斯(Frank Knox),分别担任战争部长和海军部长。共和党民主党双方都支持他迅速扩军的计划。但孤立主义者警告说,罗斯福将使美国卷入与德国间不必要的战争。1940年他成功地敦促国会颁布在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时征兵草案(这法案随后在1941年再次于国会表决)。罗斯福的政策是由援助盟军保卫美国委员会(Committee to Defend America by Aiding the Allies)所支持,并且受到美国优先委员会(America First Committee)的反对。
  
  罗斯福利用他的个人魅力,以建立支持干预的政治势力。他这样告诉他的炉边谈话听众说,美国应该是“民主的兵工厂”。1940年9月2日,罗斯福公然违抗中立法案,通过了基地驱逐舰协定(Destroyers for Bases Agreement)。这让美国提供50艘驱逐舰给英国,以换取在英属加勒比岛屿和纽芬兰的军事基本权利。这是1941年3月租借条款的先驱,意味着美国开始直接大规模的军事和经济援助英国、中华民国、以及后来的苏联。对于外国政策咨询,罗斯福则向哈里·霍普金斯求教。当时霍普金斯担任他的战时首席顾问。他们寻求创新的方式,以帮助英国。而英国在1940年年底时财政资源就已经用尽了。当时参众两院的孤立主义情绪已消退。而美国国会在1941年3月通过租借法案,允许美国向英国、中国、后来苏联输送军用物资。国会表决承诺自1941年至1945年间投资500亿美元的军事物资。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贷款计划,租借法案战后不需要归还。罗斯福是一个终身的自由贸易和反帝国主义人士,结束欧洲殖民主义是他的人生目标之一。
  第三任期《1941年至1945年》
  1940年总统选举
  
  自从乔治华盛顿在1796年拒绝就任第三任期以来,美国总统连任只限两任一直是不成文的传统(直到罗斯福担任总统后第22修正案才打破)。而过去曾有两届美国总统,尤利塞斯·S·格兰特与西奥多·罗斯福,皆曾因企图取得第三次与前次不连续的任期而饱受抨击。罗斯福有组织有计划地削弱民主党总统候选人里的杰出人士。这些人士包括两名内阁阁员:国务卿科德尔·赫尔和詹姆斯·法利(James Farley)。法利是罗斯福1932年与1936年大选的竞选经理、美国邮政部长暨民主党党魁。罗斯福把民主党大会移到芝加哥举行。在那里他有城市机器的大力支援(礼堂音效系统由城市官员控制)。在大会上反对势力组织松散,不过法利的党羽仍塞满礼堂整整几层座位。罗斯福表示他不会参与竞选,除非党征召他,故州代表们可以自由投票给任何人。州代表们大吃一惊;然后礼堂喇叭大声广播著“我们要罗斯福……世界需要罗斯福!”最后州代表歇斯底里的以946票对 147票,让罗斯福当选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新的副总统候选人是亨利·A·华莱士。他是自由派知识分子,曾任农业部长。
  
  在罗斯福与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温德尔·威尔基一役里,罗斯福强调他已受过考验的领导经验,以及他打算尽一切可能让美国远离战争的打算。他赢得了1940年大选55%的大众选票以及48个州中的38州选举人票。此次大选中透过提名亨利·A·华莱士为副总统以取代保守的德州人约翰·南斯·加纳显示罗斯福政府内部政治立场转向左翼。加纳在1937年后成为罗斯福头痛的对手。
  政策
  
  罗斯福第三任期主要重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区以及太平洋战区。罗斯福自1938年开始慢慢地重新备战,因为他当时正面临强大的孤立主义情绪的领导人如参议员领袖威廉·博拉(William Borah)和罗伯特·塔夫脱(Robert Taft)。这两者皆支持重新备战。到了1940年,在两党的支持下,备战进行得如火如荼。部分是扩军和重新装备美国陆军和海军,部分是成为“民主的兵工厂”以支持英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中华民国和(1941年6月之后的)苏联。正当罗斯福总统采取了坚定的立场对抗轴心国时,美国的孤立主义者 — 包括查尔斯·林德伯格和美国优先委员会 — 攻击总统是个不负责任的好战份子。罗斯福并未受这些批评影响,同时怀抱着对他外交政策举措看法的自信,他继续其整军备战和援助盟军的双重政策。1940年 12月29日,他发表了其民主兵工厂的炉边谈话,他在谈话中敦促美国人民直接参与。而在一个星期之后的1941年1月,他发表了著名的四大自由演说,进一步规划出美国在世界各地捍卫基本权利的蓝图。
  
  军事发展刺激了经济增长。到了1941年,失业人口已下降到低于1百万人。在整个国家主要制造中心的劳动力短缺越来越普遍,加快了来自美国南部的非裔美国工人,与来自全国各地农村地区和小城镇等地就业不足农民和工人的大迁徙(Great Migration)。整个战争期间大后方社会不断动荡,虽然国内问题不再是罗斯福最紧急政策所关注的焦点。
  
  当纳粹德国在1941年6月入侵苏联时,罗斯福为苏联延长租借期限。在1941年期间,罗斯福亦同意让美国海军护航同盟国舰队物资往东最远到大不列颠,而且若德国船只或纳粹德国海军(Kriegsmarine)潜艇(U-潜艇)在美国海军区域内攻击同盟国船舰,美国海军可开火还击。此外,截至1941年为止,美国海军航空母舰在英国本土与地中海战区间偷运英国战斗机,而且英国皇家海军都在美国海军基地进行维修和补给。
  
  因此,到了1941年中期,罗斯福承诺美国对盟军方面的政策是“所有援助都为了缩短战争”。1941年8月14日,罗斯福会见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以发展大西洋宪章。这是第一个召开的战时会议。1941年7月,罗斯福总统下令战争部长亨利·刘易斯·史汀生,开始规划美国完全军事介入战争。在阿尔伯特·魏德迈的指导下,由此产生的“胜利方案”,提供给总统需要动员多少人力、工业和后勤才能击败美国的“潜在敌人”。该方案还计划大幅度对同盟国增援1千万武装士兵,其中一半将于1943年准备好派往国外部署。罗斯福坚定地致力于盟军事业,而这些计划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前就已经成形。
  珍珠港事件
  
  在1940年年底日本占领法属印度支那北部时,他授权对中华民国增援。1941年7月,日本占领剩余的印度支那,他切断石油销售。因此,日本失去了95%以上的石油供应。罗斯福继续与日本政府进行谈判。与此同时,他开始把长程B-17轰炸机部队部署在菲律宾。
  
  1941年12月4日,芝加哥论坛报披露罗斯福总统的命令下所拟定的“彩虹五号”绝密作战计划。“彩虹五号”要求10万军队在1943年与英国和俄罗斯同一阵线反攻欧洲。
  
  1941年12月6日,罗斯福总统阅读截获的日本密电,并告诉他的助手哈里·霍普金斯:“这意味着战争。”他在收到该密电后并未在偷袭珍珠港发生之前警告当时海军上将哈斯本·金默尔或中将华特·修特。
  
  1941年12月7日,日本袭击了在珍珠港的美国太平洋舰队,毁损16艘军舰,包括舰队大部分的战舰,并造成超过2400名美国军事人员和平民的伤亡。在偷袭发生后几周,日本征服了菲律宾与英属荷属东南亚的殖民地,1942年2月拿下新加坡,并在5月前从缅甸推进到英属印度的边境,切断了中华民国的陆路补给线。美国大众的反战情绪一夜之间蒸发,并团结在罗斯福的领导下。正逢此时,罗斯福发表了其著名的“国耻演说”。
  
  尽管珍珠港事变后愤怒浪潮席卷美国,然而罗斯福打从一开始就以打败纳粹德国为优先。1941年12月11日,当德国和意大利向美国宣战时,这个战略决策更容易实施。罗斯福在12月下旬会见了丘吉尔,并在美国、英国、中国和苏联之间计划进行广泛的非正式同盟关系。同盟的三个目标是,阻止德国在苏联和北非的不断扩张;发动入侵西欧,粉碎纳粹德国之间的两条战线;以及击败日本拯救中国。
  日本人拘留
  
  由于担心恐怖主义、间谍活动、以及/或破坏,在社会上鼓吹关押在美国西海岸的日本人和日裔美国人的声浪越来越大。1942年2月19日,罗斯福总统签署9066号行政命令,囚禁一世(日语罗马拼音 Issei,第一代移民美国的日本人)和他们的子女二世(日语罗马拼音 Nisei,生为美国公民)。
  战略
  
  “三巨头”(罗斯福、丘吉尔、和约瑟夫·斯大林),连同蒋介石间非正式合作;美国和英国的部队集中在西部战线,俄罗斯军队在东部战线作战,而中英美三国军队则在太平洋地区作战。同盟国透过一系列高层会议,以及军事外交途径间相互联系以规划出战略。罗斯福保证,美国将是“民主的兵工厂”,他将会输送500亿美元的租借物资,主要是给英国,而苏联、中国以及其他同盟国亦包括在内。
  
  罗斯福承认,美国人在传统上对大英帝国反感。在《在华盛顿的一个圣诞节》一书中,描述了罗斯福与丘吉尔的晚餐会晤,其中引述罗斯福说:
  “ 它是在美国传统中,这种不信任,这种厌恶甚至仇恨英国 — 我们的革命,你知道的,以及1812年战争;印度战争与布尔战争,以及这一切。美国人当然有许多种,但作为一个民族,作为一个国家,我们反对帝国主义 — 我们不能忍受它。 ”
  
  美国战争部认为,最快击败德国的方式是由英吉利海峡入侵法国。丘吉尔担心这会引起过多的伤亡,因而偏好较间接的方法:从地中海向北推进。罗斯福拒绝了该计划。另一方面,斯大林主张尽可能早点开拓西部战线,此乃因1942至1944年大部分的战斗是在苏联领土上。
  
  盟军在1942年11月攻入法属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火炬行动),在1943年7月攻入西西里岛(哈士奇行动),以及在1943年9月攻入意大利(雪崩行动)。战略轰炸行动在1944年升级,粉碎所有德国主要城市以及切断石油供应。该行动一半由美国一半由英国负责。罗斯福挑选德怀特·艾森豪威尔而不是乔治·卡特莱特·马歇尔以领导盟军跨海峡进行代号霸王行动登陆战。该行动于1944年6月6日D日揭开序幕。一些整个战争里损伤最大的战役在攻入后接踵而来,而盟军于1944年12月在德国边境的“突出部之役”被挡下。1945年4月12日罗斯福去世时,盟军部队正在包围柏林。
  
  与此同时,在太平洋战区,日本提前在1942年6月之前达到其势力最大范围,之后则因美国海军在中途岛海战击败日本帝国海军得到决定性胜利而退却。美国和澳大利亚部队随后开始缓慢且代价昂贵的跳岛推进,其目的是获得可对日本施压的战略空军基地,以至最终入侵日本本土。这战略是罗斯福对持续希望花更多精力在日本的民众与国会作出让步,因为他个人始终坚持对德国优先。
  战后规划
  
  1943年年底,盟军将战胜纳粹德国的形势变得明显,同盟国高层领导人有关战争取向以及战后欧洲政治未来的决策渐形重要。1943年11月,罗斯福在开罗会议上会见了丘吉尔和中国领导人蒋介石,然后前往德黑兰与丘吉尔和斯大林磋商。在德黑兰会议上,罗斯福与丘吉尔告知斯大林,盟军将于1944年攻打法国的计划,而罗斯福亦提及了其战后成立新国际组织的计划。斯大林坚持要求重新划分波兰的边界,但支持罗斯福设立联合国的计划,并承诺在打败德国90天后对日宣战。
  
  到1945年年初,盟军军队推进到德国境内,苏联亦已控制波兰,问题开始表面化。该年2月,罗斯福在健康不断恶化的状况下,仍前往位于苏联克里米亚的雅尔塔,再次与斯大林和丘吉尔会晤。在战后,东欧裔美国人批评雅尔塔会议让苏联控制东欧国家得到合法化;而罗斯福总统则因感到局势失去控制,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战后跟斯大林谈判。罗斯福希望在战时与斯大林保持良好的关系,可能是他不愿意遵循丘吉尔的建议去违背斯大林的意愿以帮助波兰人在华沙起义,以及压下乔治·厄尔指控苏联得为卡廷大屠杀负责的报告因素之一。
  第四任期与逝世(1945年)
  1944年总统选举
  
  罗斯福到1944年时只有62岁,而至少自1940年时健康状况就逐渐下滑。超过20年以上瘫痪所造成的紧张以及补偿瘫痪所需体力消耗,再加上经年的压力与终其一生的老烟枪毛病腐蚀了他的身体。时至1944年时,罗斯福已经疾病缠身,包括慢性高血压、肺气肿、动脉粥状硬化、心绞痛、以及末期心脏病。时任纽约市西奈山医院助理病理学家伊曼纽·李普曼医生,在看过出现在新闻纪录片里的罗斯福后表示:“不管罗斯福再次当选与否,他将在6个月内死于脑溢血。”
  
  由于意识到罗斯福会在第四任期内过世的危险,民主党中坚份子坚持提名亨利·A·华莱士。他曾被认为过于亲苏而被取消副总统资格。在考虑过南卡罗来纳州州长詹姆斯·F·伯恩斯以及遭印第安纳州州长亨利·F·徐玉克(Henry F. Schricker)婉拒后,罗斯福以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参议员哈利·S·杜鲁门取代华莱士。1944年总统大选后,罗斯福和杜鲁门赢得53%的选票以及36个州。对手是纽约州州长托马斯·杜威。
  最后几天、过世和纪念
  
  1945年2月12日罗斯福总统离开雅尔塔会议飞往埃及,并登上在苏伊士运河附近大比特湖航行的昆西号巡洋舰。在昆西号上的第二天,他会见了埃及国王法鲁克一世及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于2月14日,他举办了与沙特阿拉伯奠基者阿卜杜拉国王的历史性会晤,这次会议对美沙关系来说即使在今天来说也是意义深远。在罗斯福与首相丘吉尔最后一次会议之后,昆西号驶向阿尔及尔。于2月18日抵港。当时罗斯福与美国驻英、法、和意大利大使会谈。在雅尔塔,首相温斯顿丘吉尔的医生莫兰勋爵,就罗斯福健康状况不佳表示:“他病得很重。他有所有脑血管硬化后期的症状。因此,我认为他只能活几个月。”
  罗斯福在大比特湖昆西号巡洋舰上会见沙特阿拉伯国王阿卜杜拉
  
  当罗斯福返回美国后,他在3月1日向美国国会汇报雅尔塔会议。然而许多人对看到当时外表苍老又枯槁的罗斯福感到震惊。他在国会发表谈话时是坐在扶手椅上的,这是对其身体能力前所未有的让步。但在精神上,他对自己仍旧是紧抓不放。“克里米亚会议,”他坚定地说,“应该是意味着片面行动、独占联盟、势力范围、权力平衡、及其他经几世纪以来尝试仍失败的权宜之计等等现行国际社会体系的终止。我们建议一个世界性组织将取代这些种种的不公,而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最终将有机会参与。”
  
  在1945年3月,他措辞强烈地指责斯大林,表示他打破了在雅尔塔种种对波兰、德国、战俘和其他问题的承诺。当斯大林指责西方盟国阴谋筹画一个有着希特勒独裁影子、脱离现实的和平时,罗斯福回答说:“我实在无法避免的对你的线人 — 不管他们是谁 — 对我自己或者我所信赖属下的行动,以如此下流的手段扭曲感到既悲惨又愤慨。”
  
  1945年3月30日,罗斯福前往沃姆斯普林斯小憩以便参加联合国成立大会。4月12日下午,罗斯福说:“我头痛得要命。”,并被搀扶进了卧室。医生诊断说,他有大量的脑出血。罗斯福在当晚过世。正如小说家艾伦·哲瑞(Allen Drury)所说的:“一个时代以此而结束,另一个时代以此而开始。”一篇纽约时报的社论在罗斯福死后表示,“从现在开始后的一百年,人们会跪下感谢上帝,赐给了他们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带领他们度过难关。”
  
  在罗斯福脑溢血发作时,他正在正襟危坐让画家伊丽莎白·邵曼托夫(Elizabeth Shoumatoff)描绘肖像,这就是著名的《未完成的罗斯福肖像》之由来。
  
  当罗斯福晚年在白宫时,他日渐超时工作,而他的女儿安娜·罗斯福·伯蒂格(Anna Roosevelt Boettiger)则搬进白宫以陪伴并支持父亲。安娜还安排她的父亲同他的前情妇当时寡居的露西·默瑟见面。与罗斯福与默瑟两者都保持好友关系的邵曼托夫,在罗斯福脑溢血发作时将默瑟急急送走,以避免负面宣传和不忠的臆测。当埃莉诺听到她丈夫的死讯时,她也得同时面对媒体有关安娜为何安排这些与默瑟的见面,以及默瑟在罗斯福死亡时为何在场的质疑。
  
  罗斯福的死震惊了美国和世界各地的人们并为其哀悼。他健康每况愈下的事实并不为广大民众所熟知。罗斯福就任总统已超过12年,比任何人时间都长。他带领美国人走过一些最重大的危机,而且打败纳粹德国及日本帝国指日可待。
  
  如罗斯福生前所愿,他被安葬在罗斯福家族于海德帕克史普林伍德宅院的玫瑰花园。1962年11月埃莉诺过世后,她被葬于罗斯福身伴。
  
  5月8日,即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战胜利纪念日,罗斯福大半生为其而战的日子终于到来;距其逝世不到一个月。杜鲁门总统,于该日刚好满61岁,把胜利纪念日的庆祝活动献给罗斯福,赞扬他致力于结束欧战。他还下令美国全国降半旗30天,同样地表达对罗斯福的贡献与追思。
  民权问题
  
  罗斯福的民权记录一直受到很大争议。他对广大的弱势族群来说是一个英雄,特别是非裔美国人、天主教徒、以及犹太人。在新政救济程序中对非裔和美国原住民有不错的待遇,尽管他们都不在WPA与CCC担任重大的领导角色。罗斯福需要南方民主党人支持他的新政计划,因此,他决定不推动反私刑立法,因为那样一来可能会危及他所提最优先项目的通过。罗斯福非常成功地吸引了绝大多数的非裔、犹太人、天主教徒加入和他的新政联盟。从1941年起,罗斯福总统颁布了一系列行政命令,旨在保障种族、宗教、少数民族平等分享新的战时工作。他推动政府接纳非裔美国人在军中担任更好的职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罗斯福于1942年作出最后决定下令拘留日裔、意大利裔、和德裔美国人(许多人一直到战后才释放)。自1960年代起他被指控不采取果断的行动以防止制止大屠杀造成6百万犹太人死亡。批评者指出,在1939年大屠杀发生时,936位犹太难民在圣路易斯号客轮上被剥夺了庇护权,不允许其进入美国。
  内阁与最高法院任命(1933年-1945年)
  职务 姓名 任期
  总统 富兰克林·D·罗斯福 1933年-1945年
  副总统 约翰·N·加纳 1933年-1941年
   亨利·A·华莱士 1941年-1945年
   哈利·S·杜鲁门 1945年
  国务卿 科德尔·赫尔 1933年-1944年
   小爱德华·斯特蒂纽斯 1944年-1945年
  战争部长 乔治·德恩 1933年-1936年
   哈利·H·伍德林 1936年-1940年
   亨利·L·斯廷森 1940年-1945年
  财政部长 威廉·H·伍丁 1933年-1934年
   小亨利·摩根索 1934年-1945年
  司法部长 霍默·S·卡明斯 1933年-1939年
   弗兰克·墨菲 1939年-1940年
   罗伯特·H·杰克逊 1940年-1941年
   弗朗西斯·B·比德尔 1941年-1945年
  邮政部长 詹姆斯·A·法利 1933年-1940年
   弗兰克·C·沃克 1940年-1945年
  海军部长 克劳德·A·斯旺森 1933年-1939年
   查尔斯·爱迪生 1940年
   弗兰克·诺克斯 1940年-1944年
   詹姆斯·V·福里斯特尔 1944年-1945年
  内政部长 哈罗德·L·伊克斯 1933年-1945年
  农业部长 亨利·A·华莱士 1933年-1940年
   克劳德·R·威卡德 1940年-1945年
  商务部长 丹尼尔·C·罗珀 1933年-1938年
   哈利·L·霍普金斯 1939年-1940年
   杰西·H·琼斯 1940年-1945年
   亨利·A·华莱士 1945年
  劳工部长 弗朗西丝·C·珀金斯 1933年-1945年
  
  富兰克林·D·罗斯福白宫官方画像
  
  罗斯福总统共任命了8位美国最高法院法官,数量仅次于乔治·华盛顿任命的10位。到1941年,9位大法官中的8位为罗斯福所任命。哈伦·菲斯克·斯通由罗斯福从副法官升格为首席大法官。
  
   * 1937年:雨果·布莱克
   * 1938年:斯坦利·F·里德
   * 1939年:弗利克斯·法兰克福特、威廉·O·道格拉斯
   * 1940年:弗兰克·墨菲
   * 1941年:哈伦·F·斯通(首席大法官)、詹姆斯·F·伯恩斯、罗伯特·H·杰克逊
   * 1943年:威利·B·拉特利奇
  
  罗斯福任命的大法官不见得与其意识形态相同,像雨果·布莱克与弗利克斯·法兰克福特,彼此间将成为“终身的对手”。 法兰克福特甚至称呼他较自由主义的同事们如拉特利奇、墨菲、布莱克、和道格拉斯是一个“邪恶轴心”反对他的保守司法议程。
  
  遗产
  在华盛顿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纪念馆里刻在墙上四大自由,由上而下是: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免于恐惧的自由
  惠顿玻璃工业为纪念罗斯福的成就,在其总统酒瓶珍藏里将罗斯福刁著烟斗的图像铸在正面,而反面则刻着“...我们只惧怕恐惧本身。”
  在罗斯福家族位于海德帕克家玫瑰花园中的罗斯福和埃莉诺墓地
  
  罗斯福始终被列为史上最伟大的美国总统之一,与亚伯拉罕·林肯和乔治·华盛顿并列。
  
  1999年C-SPAN的民调发现,认为亚伯拉罕·林肯、乔治·华盛顿和罗斯福是三位最伟大美国总统的学术界历史学者相当广泛,与其他的民调结果相符。根据盖洛普民调结果,罗斯福是第六位20世纪以来最受美国公民尊敬的人。
  
  在罗斯福当政期间以及其过世后,对罗斯福的批评不只是质疑其政策和立场,而且还质疑其巩固权力的做法。这都是因为他长期担任总统、于两个重大危机时对人民的贡献、以及他个人强大的人气。罗斯福任内迅速扩大的政府重新定义在美国政府所应扮演的角色,并且罗斯福所宣传的社会计划重新定义子孙后代心目中的自由主义。
  
  罗斯福扎实地确立美国在世界舞台上的领导作用,并就如他四大自由演说所揭橥的,在战时及战后为美国所扮演积极角色奠立了基础。然而,对罗斯福政府内部重大的间谍指控,如阿尔杰·希斯(Alger Hiss)和亨利·迪克特·怀特(Harry Dexter White),导致某些人指责罗斯福政府过于迁就斯大林。
  
  在罗斯福死后对美国和世界政治而言,其妻埃莉诺仍然是一个强有力的存在。她出席会议决定联合国设立,并且捍卫公民权利。许多罗斯福政府的旧成员在杜鲁门政府、肯尼迪政府、以及詹森政府担任主导的作用,这些人没有一个不是怀抱着罗斯福的政治遗产。
  
  罗斯福在海德帕克的家现在是一个国家历史遗址暨其总统图书馆所在地。他在佐治亚州沃姆斯普林斯的休息所,目前是座由佐治亚州营运的博物馆。他在坎波贝洛岛的夏天别墅目前名为罗斯福坎波贝洛国际公园由美国和加拿大政府所共同维护。该公园可经由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桥抵达。
  
  罗斯福纪念馆坐落于华盛顿特区,与位于潮汐湖(Tidal Basin)旁的杰佛逊纪念堂为邻,并且他的头像出现在10美分硬币上(美国人亦称其为罗斯福10美分)。许多公园和学校,以及一艘航空母舰和一座巴黎的地铁站以及在美国及世界各个角落数以百计的街道和广场都以他的名字命名。
  
  深思罗斯福的总统任内,“带领美国走过经济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迈入繁荣的未来”,罗斯福的传记作家让·爱德华·史密斯(Jean Edward Smith)在2007年如此说,“他把自己从轮椅上举起,把整个国家自屈服中解放。”
  位于美国以外的纪念物
  
   * 中华民国台北市与新店市间有一条六线(部份八线)大道,亦称作罗斯福路,即纪念罗斯福总统,台北捷运新店线位于其下方。
   * 1945年至1949年间,天津市和平区的和平路,当时曾名为罗斯福路。


  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 (January 30, 1882 – April 12, 1945) a four term president and the only U.S. President elected to more than two terms, was a central figure in world events during the mid-20th century, leading the United States during a time of worldwide economic crisis and world war. Often referred to by his initials, FDR won his first of four presidential elections in 1932, while the United States was in the depths of the Great Depression. His combination of optimism and economic activism is often credited with keeping the country's economic crisis from developing into a political crisis. He led the United States through most of World War II, and died in office of a cerebral hemorrhage, shortly before the war ended.
  
  Roosevelt's approach to the economic situation he inherited is known as the New Deal. The New Deal consisted both of executive orders and legislation pushed through Congress. Executive orders included the bank holiday declared when he first came to office; legislation created new government agencies, such as the Works Progress Administration and the National Recovery Administration, with the intent of creating new jobs for the unemployed. Other legislation provided direct assistance to individuals, such as the Social Security Act.
  
  As World War II began in 1939, with Japanese occupation of countries on the western Pacific rim and the rise of Hitler in Germany, FDR kept the US on an ostensibly neutral course. But once war broke out in Europe, Roosevelt provided Lend-Lease aid to the countries fighting against Nazi Germany, with Great Britain the recipient of the most assistance. With the Japanese attack on Pearl Harbor on December 7, 1941, Roosevelt immediately asked for and received a declaration of war against the Axis powers. The nearly total mobilization of the US economy to support the war effort, caused a rapid recovery.
  
  Roosevelt dominated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ene, not only during the twelve years of his presidency, but for decades afterwards. His presidency created a realignment that dominated American politics until the election of Richard Nixon in 1968. FDR's coalition melded together such disparate elements as Southern whites and African Americans in the cities of the North. Roosevelt's political impact also resonated on the world stage long after his death, with the United Nations and Bretton Woods as examples of his administration's wide ranging impact. Roosevelt is rated by historians as one of the greatest U.S. Presidents.
<< 前一君主: 赫伯特·克拉克·胡佛美国经济大萧条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 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
(1933年1940年)
<< 前一君主: 赫伯特·克拉克·胡佛二战中的美国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 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
(1941年1945年)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