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平元信 | |
|
德川傢康(日語:徳川 傢康〔德川 傢康〕/とくがわ いえやす〔とくがは いへやす〕 Tokugawa Ieyasu;1543年1月31日-1616年6月1日)是日本戰國時代的大名、以及江戶幕府第一代徵夷大將軍,為日本於1598年至1616年的實際政治領袖,與其同時代的織田信長、豐臣秀吉並稱“戰國三傑”。
本姓鬆平,幼名為鬆平傢繼承者通稱的竹千代,通稱次郎三郎或藏人佐,是鬆平傢第九代傢督。接受主君今川傢第九代傢督今川義元的偏諱,拜領元字,初名為鬆平元信,後來取祖父鬆平清康的康字,改名元康,脫離今川傢獨立之後,捨棄今川義元的元字,改名傢康。後將姓氏由鬆平改為德川。
在桶狹間合戰今川義元戰死後,與織田信長結為“清洲同盟”,多次配合織田傢擊敗強敵,並與武田傢不斷蠶食今川傢的領地,壯大自己的勢力。本能寺之變發生後,對在織田信長死後接掌其霸業並迅速崛起的羽柴秀吉深感威脅,於是雙方不久爆發了戰爭,與羽柴秀吉在小牧·長久手之戰中對峙,然而及後又迫於戰局形勢和外交壓力而嚮其臣服。小田原之戰後,豐臣秀吉消滅了北條傢,統一了整個日本。而北條傢的領地則轉封給德川傢康,雖然德川傢被豐臣秀吉移封關東,失去長年的根據地,但卻得到了豐臣政權下各大名中最大的領地,並且能夠在遠離豐臣傢的情況下重新發展自己的勢力。在豐臣秀吉成為太閣時,擔任五大老之一。當豐臣秀吉病死後,在關原合戰中率領東軍戰勝擁護豐臣政權的西軍,確定了德川傢的霸權。慶長八年(1603年)受後陽成天皇詔封為徵夷大將軍,並在江戶開創幕府。慶長十九年至慶長二十年,經歷大坂鼕之陣和大坂夏之陣兩次大戰,終於成功消滅豐臣傢,江戶幕府統治體製從此堅如磐石,日本正式進入和平時期。
在日本歷史上,德川傢康創建了幕藩體製,其所建立的江戶幕府其後統治日本達264年,史稱江戶時代。
德川傢康在消滅豐臣氏的次年(1616年),於駿府城內逝世,被日本朝廷賜封“東照大權現”(東照大權現/とうしょうだいごんげん Tōshō Dai gongen ),成為江戶幕府之神,在日光東照宮供奉。
經歷
今川時代(1543-1562)
1542年1月31日(天文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德川傢康出生於三河國的岡崎城,原名鬆平元康(日語:鬆平 元康/まつだいら もとやす Matsudaira Motoyasu),幼名鬆平竹千代(日語:竹千代/たけちよ Takechiyo)。
德川傢康父親為鬆平廣忠,母親為於大之方。鬆平傢位於今川與織田兩強大大名之間,父係傢族偏今川傢,母係偏織田傢,此出身讓竹千代幼年充滿矛盾與危機。2歲時,母係傢族首領水野忠政病逝,由水野信元繼任,信元隨後投嚮織田傢,但其父親鬆平廣忠則帶竹千代投嚮今川傢,並被迫與其母親於大之方離婚。6歲時,遭父親繼室之父戶田康光出賣被織田傢奪為人質。8歲時,父親廣忠遭刺殺身亡,之後今川傢打敗織田傢,又將竹千代奪為人質用以控製岡崎城。
1560年(永祿三年),今川義元為了上洛,引軍進入尾張與首當其衝的織田軍交戰,元康參與該戰役,並擔任先鋒,負責突襲丸根城,並且取得丸根城守將佐久間大學的首級。不過今川義元於在戰役期間因為大意輕敵受到織田信長的奇襲(即桶狹間之戰),遭到信長的部下毛利新助和服部小平太梟首,其後元康返回岡崎城,元康原本尚未打算從今川氏從屬中獨立,不僅不斷出兵騷擾織田氏的領土並攻打織田氏的城寨,同時頻頻上書給義元之子今川氏真,討伐織田信長,為今川義元復仇雪恥。然而今川氏真的無能使得駿河國內的政情越加紊亂,不少今川氏的老臣紛紛出走或逃離,使得元康終於意識到今川氏確定走嚮敗亡的路途。
信長時代(1562-1582)
永祿五年(1562年)鬆平元康接受了織田信長的私下求和,在兩國將軍隊撤離邊界與釐清彼此的國界之後,信長邀請鬆平元康前往尾張的清洲城,暢敘舊情並締結盟約。鬆平元康與織田信長締結的軍事同盟清洲同盟,又稱為織德同盟、尾三同盟,為左右日後日本歷史發展的重要同盟,是戰國時期許多盟約中締結雙方恪守諾言最好、維持時間最長的一個盟約 。
清洲同盟後,永祿六年(1563年)又爆發遍布西三河全境的一嚮一揆,當時鬆平元康的部分傢臣加入了一揆軍,包括了本多正信及三方原之戰中慷慨赴義的夏目吉信,這是鬆平元康人生中的第一個大危機,這對當時衹領有三河半國的元康是動搖國本的戰爭。經過元康近半年的苦心徵戰,最終用攻心的方法將其瓦解。就這樣,岡崎周邊地區不安要素被掃除。從此,元康開始推動對今川氏的攻略。拉攏東三河的戶田氏和西鄉氏這樣的豪族的同時,軍隊嚮東推進,消滅了鵜殿氏一樣的敵對勢力。永祿九年(1566年)平定東三河、奧三河(三河國北部),統一三河國。
同年,自朝廷得到從五位下、三河守的任命。不久,鬆平元康自稱鬆平氏是清和源氏族新田氏的支流得川氏之末裔,並把“得川”改為“德川”,並於永祿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567年2月18日)得敕許,改姓德川。又把從今川義元拜領到的“元”字改為“傢”字。這就是後世熟知的德川傢康名字的由來。
永祿十一年(1568年),甲斐國的武田信玄開始侵略駿河今川的領地(駿河侵攻),武田信玄遣使至岡崎拜會傢康,協議兩傢出兵消滅今川氏,並約定戰後以大井川為界,以西歸鬆平氏,往東屬武田傢,史稱大井川會盟。酒井忠次代表傢康要求以割讓遠江國今川舊領為條件而與武田氏結成同盟,呼應駿河侵攻。同年年底,在武田大破駿府城後傢康軍攻剋今川領遠江國的曳馬城。 永祿十二年(1569年)駿府城失守後,今川氏的新居城挂川城又遭到包圍。氏真本固守城池,在籠城戰的最後,傢康進行開城勸告的呼籲,氏真終於投降。自此傢康開始支配遠江國。今川氏遭到覆滅的命運,今川氏真也被放逐。從此傢康又多獲得了廿多萬石的領地,同時提高三河在諸大名眼中的地位。元龜元年(1570年),傢康公將治所遷往曳馬城,改名濱鬆。
傢康東進的同時,信長也邁出了統一全國的第一步。永祿十一年(1568年),織田信長奉室町幕府第十三代將軍足利義輝的弟弟義昭行上京之途,傢康也嚮信長派遣了援軍。當足利義昭以信長包圍網的外交及戰略包圍織田信長時,企圖以副將軍一職來說服傢康,然而傢康拒絶足利義昭並繼續協助織田信長。元龜元年(1570年)織田氏和德川氏聯軍在姊川(今滋賀縣長濱市野村町附近)與淺井氏、朝倉氏對壘,史稱“姊川合戰”(日語:姊川の戰い)。此戰,德川軍以少勝多擊敗朝倉軍,又配合織田軍擊敗淺井軍,立下大功。
元龜三年(1572年)10月,信長包圍網的參與者之一武田信玄動員兩萬五千人意圖進軍京都(上洛),途經傢康的遠江國。當時的傢康無論是兵力、戰略以及實力也比不上信玄。起初信玄剛剛入侵遠江國時傢康嚮信長求救,但由於忙於對付近畿一帶的反信長勢力,信長沒有派遣援兵並寫信建議傢康放棄遠江退回三河。但是傢康並沒有采納信長的建議,也沒有立刻出兵與武田對决。隨着遠江北部的城池一座座被信玄占領(一部分被攻破,另一部分投降),二俁城成為信玄的下一個目標。傢康由於等待信長的援軍而沒有救援二俁城,但是當佐久間信盛率領的織田傢援軍到達時二俁城已經陷落,傢康的居城浜鬆城暴露在武田傢的面前。當武田軍行軍至浜鬆城北面時突然掉轉方向北上三方原,德川軍亦尾隨至三方原,於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下午,兩軍已經在三方原完成布陣。由於雙方兵力懸殊,且用兵之妙信玄又略高一籌,兩軍交戰至下午六時時德川、織田聯軍大敗,織田援將平手泛秀戰死。此戰德川傢死傷一千六百餘人,衆多傢臣戰死,傢康曾一度想要切腹。其部下分四批陸續扮成德川傢康吸引了信玄軍兵力,傢康本人最終在傢臣的拼命保護下突圍逃回浜鬆城。史稱三方原會戰。傳說傢康遭武田軍山縣昌景追擊時,曾嚇到拉褲子。他讓人當場繪下自己愁苦的樣子,作為日後激勵之用。該畫像稱為“顰像”。至於武田信玄則繼續西徵,但攻下野田城後突然折返,原因是信玄病重不久病逝。武田信玄死後,織田信長同年先後消滅了室町幕府以及朝倉義景和淺井久政,淺井長政父子。整體上威脅織田和德川的勢力暫時結束。戰國大勢趨於統一,而傢康一面與武田氏對抗,一面加強領內建設。
天正二年(1574年),武田信玄死後繼承了武田傢的武田勝賴率25,000大軍攻打高天神城,傢康等待織田軍的增援,不過在增援到達前,高天神城已經被攻下。天正3年(1575年),武田勝賴率一萬五千人再次攻擊德川的領地長篠城,守方奧平信昌僅用500兵死守一段時間。同年5月,德川氏聯合意欲一口氣掃平武田氏的織田氏於長篠設樂原大破武田勝賴。織田信長命令士兵一人帶一把木柴,紮成一道柵欄,用3000火槍兵輪番出擊,射死上千武田氏騎兵。雖然兩軍死傷甚多,不過武田軍損失了多名大將,間接使武田傢衰退,是為長篠之戰。
天正七年(1579年),有謠言說德川傢康正妻築山殿(本名叫瀨名姬,出生於駿河庵原郡瀨名鄉,關口親永之女,母親是今川義元的妹妹,血緣上即是今川義元的甥女)聯合兒子信康(德川傢康嫡長子)欲倒嚮武田傢,以及築山殿和信康對待其妻德姬(織田信長次女)態度惡劣。因此信長下令傢康立刻處决築山殿以及信康,最後築山在流放途中被傢臣刺殺,信康則是切腹謝罪。
天正十年(1582年),織田和德川攻打武田領地,首先是木曾義昌背叛武田傢,接着信長和傢康和後北條氏政分三路攻擊武田的根據地,武田傢臣則開始大量倒戈,導致織田、德川、北條三方聯軍衹花了一個月就殲滅了武田傢。勝賴在天目山將武田傢第二十代傢督的身份傳給嫡子武田信勝以完成信玄的遺願,完成信玄的遺願後,與妻子切腹自盡。傢康因其戰功,被信長增封傢康駿河一國。信長頒布武田狩獵令,即任何與武田有關的人都要撲殺(武田氏傢臣穴山梅雪因投降信長免遭處罰),傢康則暗中命令井伊直政招降並藏匿武田傢的遺臣(此即後來在小牧·長久手之戰大放異彩的井伊赤備隊),與織田信長殺害遺臣有所分別,而江戶時代的武田氏族幾乎是傢康在此時所藏匿的。
秀吉時代(1582-1598)
天正10年6月2日(1582年6月21日),消滅武田氏的勢力後,信長招待傢康到安土城,部下嫌料理難吃(大多說法是信長嫌主辦人明智光秀招待不周,魚蝦有腥臭),信長當場懲處光秀。6月2日,光秀謀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包圍京都本能寺,信長失蹤,史稱本能寺之變。信長一死,各大名之間展開了激烈鬥爭,爭奪政權。本能寺之變時德川傢康正在堺市(又稱“堺港”,現位於大阪府中部),因急取近道需經伊賀返回三河,期間由德川四天王酒井忠次、本多忠勝、榊原康政、井伊直政、服部正成、茶屋四郎次郎(清延)等人護送平安回到三河,纔免遭危難,後稱“神君伊賀穿越”。此時羽柴秀吉在山崎之戰(又稱天王山之戰)擊敗明智光秀。明智光秀逃亡至時小慄棲被專門獵殺落魄武士的農民擒擭。
天正10年,傢康在平安回到岡崎後,乘機發兵進攻統治空窗期的武田舊領,與同時窺伺武田舊領的北條氏發生激烈衝突,期間依田信蕃、真田昌幸的奇襲作戰成功的截斷北條軍的補給綫,北條軍在將上野與佐久郡僅有的軍力投入後亦無法輓回頽勢,尤其關東平原的佐竹義重此時又開始蠢蠢欲動,使北條終於决定與德川講和。10月29日締結和議,內容如下:一、氏直迎娶傢康之女督姬。二、甲斐、信濃歸傢康所有,上野則放任北條侵吞,互不干涉。戰爭至此告一段落。
本能寺之變後,羽柴秀吉迅速趕回並成功打敗明智光秀和政敵柴田勝傢之後,成為織田傢傢臣中,最具威望和實力之人。而此時,織田信長次子織田信雄亦日益感受到秀吉對他的極大威脅。於天正十一年(1583年),與德川傢康聯合,對抗羽柴秀吉。天正十二年(1584年)3月,秀吉挾其在山崎、賤嶽兩戰皆勝之餘威號稱約12萬5千餘名大軍準備開戰。當時德川軍加上信雄兵力,總數約6萬餘人,處於劣勢。於是傢康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所采用策略是:取內綫集中優勢兵力以主動攻勢為原則,且視時機而動。3月28日德川傢康急行軍抵達小牧山和自長島趕來的織田信雄軍一起集結布陣。秀吉軍遠道而來,師勞兵疲,兵力雖多,但德川軍防守嚴密,不敢貿然進攻,於是采用池田恆興所建議之迂回戰術(另一說為其養子三好秀次所建議),派2萬大軍意圖直接攻擊德川居城三河岡崎城,使德川軍軍心動搖,不戰而敗;且小牧山地勢孤立,如果軍隊繞至小牧山後,來個前後夾攻,德川軍必敗無疑。而傢康早已得到情報,並在必經之路長久手𠔌地設伏,池田軍大敗。當秀吉趕來救援為時已晚,戰爭於是陷入僵持階段,由於長期交戰軍兵疲憊,再加上德川傢康又遲遲不與秀吉就此一戰,迫使羽柴秀吉與織田信雄單方面進行和談。自此之後,德川傢康即在戰略上陷入孤立態勢。12月,德川傢康基於政治及戰略考量下將次子於義丸(即後來的結城秀康)送與秀吉作養子,臣服於羽柴秀吉。
天正十三年(1585年)德川氏和北條氏雙方達成分割武田傢遺領的協議。可當德川傢康要求當地領主真田昌幸歸還沼田城給北條氏時,真田以此地為我故有支配而拒絶,並與敵對關係的上杉氏友好。同年7月,回到濱鬆城的傢康得知真田昌幸謀反,立即於8月派7千兵力開赴上田城,而真田軍兵力衹有15百人。8月2日德川軍進攻二丸遭受猛力反擊而撤退,在撤退期間同時遭到上田城城兵的追擊和來自戶石城的側面攻擊,德川軍因而陷入混亂,在追擊戰中矢澤城的士兵同時出擊。結果在神川,德川軍多數的士兵溺死。真田軍憑藉的地形之利使德川軍戰死達13百人,而己方衹損失40人。不久真田方得知上杉軍派出增援部隊,28日德川軍開始撤退。大久保忠世諸將還留在城內打算奮力一拼。但是11月德川的譜代重臣石川數正出奔到豐臣傢,至此德川軍完全放棄,全軍退出。此戰在《真田軍記》和《三河物語》都有記錄。真田昌幸因此被評為擁有優秀智謀的武將,也因此傢康對真田氏評價頗高,故改采懷柔政策,將本多忠勝女兒本多小鬆嫁給昌幸長子信之。
天正17年(1589年)後北條氏拒絶臣服豐臣傢,於是豐臣秀吉下令全日本大名討伐北條。傢康在支援戰綫上有不少功勞,以傢康為主力的軍隊從東海道嚮小田原進發,最終北條氏在小田原城被包圍一段時間後投降。關白豐臣秀吉就此統一日本。戰後傢康轉封關東,領有相模國、伊豆國、武藏國、上野國大部、下野國小部、下總國、上總國(至關原之戰時,約為二百五十五萬七千石),修建江戶城為主城。傢康移封關東之事一宣佈,內藤修理亮清成便奉傢康令,率領大𠔌莊兵衛、村田右衛門等人,正式接受城池。天正18年八月初一,德川傢康踏上了决定他後半生命運的江戶土地。
奪取霸權、關原之戰(1598-1600)
慶長三年(1598年),豐臣秀吉病逝,繼承人是衹有六歲的獨子豐臣秀賴。豐臣秀吉於病逝前設立五大老和五奉行,傢康為五大老首席。傢康在秀吉病逝前,安排與部分大名進行婚姻,又在秀吉死後,私自分封領地;因此開始造成其他中老和奉行的不滿,尤以石田三成最為不滿,三成的行動惹來了加藤清正、福島正則等人襲擊(文治、武鬥派鬥爭)。在傢康安排下,三成在佐和山城隱居。傢康繼續在伏見城及大坂城執行政務。
慶長四年(1599年)在大阪城祝賀秀賴時,傢康公察覺了對自己的暗殺計劃,主謀者是前田利長、淺野長政、大野治長及土方雄久。大坂城內要求討伐前田利長的聲勢高昂。傢康在準備出兵之際,前田利長將他的生母芳春院送往江戶城成為人質,事件得以平息。
不過,不滿傢康的聲音並沒有減退,戶澤正盛匯報東北地方大名上杉景勝積極進行軍備,行動極不尋常,傢康派遣使者要求景勝匯報甚至迫使上洛。上杉景勝沒有理會警告,其傢臣直江兼續寫了《直江狀》指責傢康,傢康看過後大怒,終在5月3日發表討伐上杉的宣言。雖然五奉行中的前田玄以、長束正傢和增田長盛以及三中老的中村一氏及生駒親正要求中止出徵,但傢康决意行動,6月16日由大坂城出發,7月2日到達江戶城。
7月中旬,石田三成與部分支持豐臣傢的大名開始有所行動,以打倒傢康為目的,7月18日包圍伏見城,並開始進行攻擊。8月1日西軍攻下了伏見城。7月24日傢康在小山的時候,斥候匯報了石田三成起兵的舉動。傢康在7月25日進行小山評定,大部分的隨行大名支持德川傢康的行動,並立即折返到江戶城。
8月傢康回到江戶城,並派遣先鋒部隊在東海地方及東近畿地方交戰。傢康在9月1日出發,9月14日到達美濃。9月15日雙方在關原交戰,最初的形勢對東軍不利,西軍逐步進迫到本陣;不過到了中午左右,保持中立的小早川秀秋受到德川軍恐嚇射擊後叛變支持東軍,形勢得以扭轉(也有論點認為小早川秀秋早就已經暗地和德川傢康勾結,射擊不過衹是反水的信號而已)。最後東軍在此場戰爭取勝,自此權力落在德川傢手中。
就任將軍、成立幕府(1600-1614)
戰後,傢康積極處理政務,調配大名間的領土,而且經常在京都活動。為了成為將軍,他嘗試將德川氏的係譜改變(其實從“鬆平”改為“德川”時就早已改變了)。1603年(慶長八年),朝廷中的使者到達伏見城,德川傢康正式被天皇册封為徵夷大將軍,並創立江戶幕府,也稱為德川幕府,同年將千姬嫁給豐臣秀賴以示友好。
慶長十年(1605年)德川傢康把將軍之位交給三男秀忠,被稱為大禦所。傢康表面上在駿府城隱居,但實際上仍然在幕後操持一切政務,在岡本大八事件和大久保長安事件之中均由傢康作主導。
徵伐大坂、消滅豐臣(1614-1615)
主條目:大坂之役
在慶長十九年(1614年)的方廣寺鐘銘事件中,傢康憑藉鐘銘內文“國傢安康”,將“傢康”之名諱分離,似乎有將德川傢康斬首分屍之意,有對自己不利的等文句,嘗試迫使秀賴完全臣服;但是豐臣方擺出備戰的姿態:豐臣軍積極招募浪人,加強軍備,但卻沒有大名加入大阪方(除了阿波的蜂須賀傢政但被傢督至鎮勸說,放棄舉兵),致使德川傢康下令各諸侯準備攻擊大坂城。德川軍在11月15日開始進行攻擊,並步步進迫,迫使豐臣的軍隊撤回大坂城內,12月4日前田軍和鬆平軍擅自攻擊真田丸,遭到真田幸村的猛烈反抗,結果大敗。傢康最終利用大筒直接攻擊大坂城,迫使澱殿(豐臣秀賴的母親澱夫人)提出交涉,雙方達成協議,豐臣方面要求德川不得處分秀賴等參戰諸將,秀賴、澱殿不用前往江戶作人質,傢康看似寬大的爽快答應,唯一的條件是:將大坂方面除了本丸外所有外城及城防一並拆除並且填平護城溝(這樣為了更好攻陷大坂城,而做出的舉動。)。至此大坂城成了一座裸城,戰事暫告停止,稱大坂鼕之陣。
1615年,填平了一切壕溝,拆毀了二丸、三丸的大坂城形同裸城一般,傢康見時機成熟再次出兵,而豐臣軍在這次戰役雖然積極迎擊,但是衹剩本丸的大坂城比山砦還不如,德川軍在多處地方相繼捷報,最終迫近大坂城。但在天王寺岡山之戰中,傢康一度陷入危機,真田幸村擊潰鬆平忠直帶領的一萬五千越後兵壓進傢康本陣,導致傢康旗本衆大崩潰,本陣倒退數裏後纔穩下陣腳,這也是傢康一生除了三方原之戰外最狼狽的一戰,甚至一度被真田軍勢逼得差點自盡,本陣部隊竟然死傷潰散到衹剩近衛小慄正忠一人在德川傢康身邊 ,最後勉強逃出一命;同時德川秀忠在岡山戰鬥,亦因為過於突出,遭到大野軍的突擊陷入混亂,當衆將聽聞傢康有危險而作出救援,在兵力懸殊的優勢下,德川軍最終取得勝利。傢康為了斬草除根徹底滅掉豐臣傢血脈,豐臣秀賴被逼切腹自盡,遺兒國鬆在戰後不久被擄獲而處死,豐臣傢宣佈正式滅亡,是為大坂夏之陣。
晚年(1615-1616)
元和元年(1615年)大坂之役後,傢康公實行一國一城令和武傢諸法度等政策,維持國傢穩定。元和二年(1616年)正月,在一次出外獵鷹時突然腹痛倒下,從此臥病不起。3月17日受朝廷任命為太政大臣。四月十七日(公歷6月1日)巳時(約上午10時),德川傢康公病逝於駿府城內,享壽七十四歲。
同年,二代將軍德川秀忠遵照父親的遺囑,將德川傢康的靈柩從駿府城移靈至久能山東照宮(靜岡縣靜岡市)停靈一年後,元和三年(1617年)三月十五日,再從久能山東照宮移靈至日光東照宮(今栃木縣日光市山上)。四月十七日(6月1日)舉行下葬儀式,牌位入大殿供奉。死後尊稱神君, 追贈正一位,並賜予神號東照大權現,法名安國院。
官位
- 1566年12月29日:從五位下三河守。
- 1568年1月11日:從五位下左京大夫。
- 1571年1月11日:從五位上待從。
- 1574年1月5日:正五位下。
- 1577年12月10日:從四位下。
- 1577年12月29日:右近衛權少將。
- 1580年1月5日:從四位上。
- 1583年10月5日:正四位下。
- 1583年10月7日:左近衛權中將。
- 1584年2月27日:從三位參議。
- 1586年10月4日:權中納言。
- 1586年11月5日:正三位。
- 1587年8月8日:從二位權大納言。
- 1596年5月8日:正二位內大臣。
- 1602年6月1日:從一位。
- 1603年2月12日:右大臣。徵夷大將軍。
- 1603年10月16日:辭任右大臣。
- 1605年4月16日:辭任徵夷大將軍,幕後掌政。
- 1615年:消滅豐臣氏,統一天下。
- 1616年3月17日:任太政大臣。
- 1616年6月1日:去世,追贈正一位。
傢族
- 先祖
- 妻妾
- 禦臺所(正室,1579年歿):築山殿 (瀨名,關口親永之女,人們稱其為關口夫人)
- 禦臺所(繼室):駿河御前(旭姬,豐臣秀吉妹)
- 側室:小督局(阿萬之方,長勝院,永見吉英之女)
- 側室:西鄉局(阿愛之方)
- 側室:西郡局
- 側室:阿茶局
- 側室:良雲院(阿竹之方,市川昌永之女)
- 側室:下山殿(於都摩之方,秋山虎康之女)
- 側室:於牟須之方(三井吉正之女)
- 側室:於茶阿之方(朝覺院,花井氏之女)
- 側室:阿梶之方(英勝院,太田康資之女)
- 側室:阿龜之方(相應院,志水宗清之女)
- 側室:於萬之方(養珠院,正木邦時之女)
- 側室:阿夏之方(清雲院,長𠔌川藤直之女)
- 側室:阿梅之方(蓮華院,青木一矩之女)
- 側室:阿六之方(養儼院,黑田直政之女)
- 側室:阿仙之方(泰榮院,宮崎泰景之女)
- 子
- 鬆平信康(1559年—1579年,母:築山殿)
- 結城秀康(1574年—1607年,母:小督局)
- 德川秀忠(1579年—1632年,母:西鄉局)
- 鬆平忠吉(1580年—1607年,母:西鄉局)
- 武田信吉(1583年—1603年,母:於都摩)
- 鬆平忠輝(1592年—1683年,母:茶阿局)
- 鬆千代(1594年—1599年,母:茶阿局)
- 仙千代(1595年—1600年,母:阿龜)
- 德川義直(1600年—1650年,母:阿龜)
- 德川賴宣(1602年—1671年,母:阿萬)
- 德川賴房(1603年—1661年,母:阿萬)
- 私生子(?):鈴木一藏(1565年 - ?)
- 私生子:永見貞愛(1574年—1605年,母:阿萬)
- 私生子:鬆平民部(1582年—1616年,母:法光院)
- 私生子:小笠原權之丞(?—1615年,母:三條氏)
- 女
- 養子
- 養女
- 小鬆姬(大倫院)-本多忠勝女、真田信之室
- 滿天姬(葉縱院)-鬆平康元女、福島正之・津輕信牧室
- 榮姬(大涼院)-保科正直女、黑田長政室
- 阿姬(光照院)-鬆平定勝女、山內忠義室
- 蓮姬(長壽院)-鬆平康直女、有馬豐氏室
- 國姬(榮壽院)-本多忠政女、堀忠俊・有馬直純室
- 龜姬(圓照院)-本多忠政女、小笠原忠真室
- 萬姬(敬臺院)-小笠原秀政女、蜂須賀至鎮室
- 久鬆院-鬆平康元女、田中忠政・鬆平成重室
- 淨明院-鬆平康元女、中村一忠・毛利秀元室
- 唐梅院-鬆平康親女、井伊直政室
- 高源院-岡部長盛女、鍋島勝茂室
- 清淨院-水野忠重女、加藤清正室
- 貞鬆院-保科正直女、小出吉英室
- 鬆平氏-名不詳,鬆平康元女、鬆平忠政・菅沼定芳室
- 鬆平氏-名不詳,鬆平康元女、岡部長盛室
逸事
- 以節儉聞名,當看到加裝飾的便器時立刻叫人砸爛。在三河時夏天就吃麥飯,有時叫部下也吃摻了麥的米飯,說是農民夏天最勞苦,怎麽能自己一個吃飽飯。有一次馬廄壞了,他說這樣能養出更頑強的馬,於是不加修理。還叫人反復發掘駿河舊鑄錢所遺跡,掘出了相當金千兩的銅。
登場作品
- 書籍
- 小說
- 德川傢康(講談社、山岡莊八著)
- 關原(新潮社、司馬遼太郎著)
- 城塞(新潮社、司馬遼太郎著)
- 霸王之傢(新潮社、司馬遼太郎著)
- 影武者德川傢康(新潮社、隆慶一郎著)
- 乾坤之夢(文藝春秋、津本陽著)
- 將軍(Delacorte Press and Hodder & Stoughton、詹姆士.剋萊威爾著)
- 影視劇
- 織田信長(1940年、日活、演:宗春太郎)
- 太閣記(1957年、NTV、演:勝田久)
- 敵在本能寺(1960年、鬆竹、演:嵐寛壽郎)
- 反逆兒(1961年、東映、演:佐野周二)
- 織田信長(1962年、ABC、演:中研二)
- 德川傢康(1964年、NET、演:市川右太衛門)
- 大話太閣記(1964年、東寶、演:𠔌啓)
- 太閣記(1965年、NHK大河劇、演:尾上菊藏)
- 德川傢康(1965年、東映、演:北大路欣也)
- 戰國太平記 真田幸村(1966年、TBS、演:中村勘三郎)
- 大奧(1968年、KTV、演:中村竹彌)
- 戰國豔物語(1969年、ABC、演:永田靖)
- 天與地(1969年、NHK大河劇、演:鬆山省二)
- 德川秀忠之妻(1969年、CX、演:尾上九朗右衛門)
- 大坂城之女(1970年、KTV、演:山形勲)
- 女人武藏(1971年、KTV、演:永井智雄)
- 春之坂道(1971年、NHK大河劇、演:山村聰)
- 國盜物語(1973年、NHK大河劇、演:寺尾聰)
- 新書太閣記(1973年、NET、演:河原崎長一郎)
- 柳生一族的陰謀(1978年、KTV、演:乃木年雄)
- 黃金的日子(1978年、NHK大河劇、演:兒玉清)
- 真田幸村的謀略(1979年、東映、演:中村錦之助)
- 影武者(1980年、東寶、演:油井昌由樹)
- 猿飛佐助(1980年、NTV、演:西村晃)
- 忍者武藝帖 百地三太夫(1980年、東映、演:渡邊文雄)
- 風神之門(1980年、NHK、演:入江正夫)
- 女太閣記(1981年、NHK大河劇、演:法蘭奇堺)
- 關原(1981年、TBS、演:森繁久彌)
- 戰國的女子們(1982年、CX、演:金田竜之介)
- 大奧(1983年、KTV、演:若山富三郎)
- 女子們的大坂城(1983年、NTV、演:三船敏郎)
- 德川傢康(1983年、NHK大河劇、演:瀧田榮)
- 真田太平記(1985年、NHK、演:中村梅之助)
- 風雲 柳生武藝帳(1985年、TX、演:田中明夫)
- 女人風林火山(1986年、TBS、演:國廣富之)
- 太閣記(1987年、TBS、演:本田博太郎)
- 獨眼竜政宗(1987年、NHK大河劇、演:津川雅彥)
- 野風之笛(1987年、NTV、演:高品格)
- 風雲江戶城 怒濤之將軍德川傢光(1987年、TX、演:岡田英次)
- 武田信玄(1988年、NHK大河劇、演:中村橋之助)
- 春日局(1989年、NHK大河劇、演:丹波哲郎)
- 德川傢康(1988年、TBS、演:鬆方弘樹)
- 阿市禦寮人(1989年、NTV、演:岡野進一郎)
- 織田信長(1989年、TBS、演:真田廣之)
- 風雲!真田幸村(1989年、TX、演:若山富三郎)
- 本覺坊遺文 千利休(1989年、東寶、演:熊田正春)
- 利休(1989年、鬆竹、演:中村吉右衛門)
- 女帝 春日局(1990年、東映、演:若山富三郎)
- 宮本武藏(1990年、TX、演:玉生司郎)
- 武田信玄(1991年、TBS、演:金田賢一)
- 豪姬(1992年、鬆竹、演:井川比佐志)
- 信長KING OF ZIPANGU(1992年、NHK大河劇、演:鄉裕美)
- 德川傢康 戰國最後的勝利者(1992年、ANB、演:北大路欣也)
- 獲取天下的男人 豐臣秀吉(1993年、TBS、演:三浦友和)
- 獨眼竜的野望 伊達政宗(1993年、ANB、演:石橋蓮司)
- 琉球之風(1993年、NHK大河劇、演:小林旭)
- 織田信長(1994年、TX、演:風間杜夫)
- 愛與野望的獨眼竜 伊達政宗(1995年、TBS、演:山城新伍)
- 豐臣秀吉 獲取天下!(1995年、TX、演:竹中直人)
- 影武者織田信長(1996年、ANB、演:西田健)
- 秀吉(1996年、NHK大河劇、演:西村雅彥)
- 德川之女(1997年、TX、演:林隆三)
- 影武者德川傢康(1998年、ANB、演:高橋英樹)
- 梟之城(1999年、東寶、演:中尾彬)
- 加賀百萬石:母子的戰國歷險(1999年、NHK、演:裏見浩太朗)
- 葵德川三代(2000年、NHK大河劇、演:津川雅彥)
- 利傢與鬆(2002年、NHK大河劇、演:高嶋政宏)
- 太閣記 被喚為猴子的男人(2003年、CX、演:宇梶剛士)
- 武藏MUSASHI(2003年、NHK大河劇、演:北村和夫)
- 大奧 第一章(2004年、CX、演:藤田真)
- 國盜物語(2005年、TX、演:澤村一樹)
- 太閣記 獲取天下的男人・秀吉(2006年、EX、演:內藤剛志)
- 功名十字路(2006年、NHK大河劇、演:西田敏行)
- 天下騷亂〜德川三代的陰謀(2006年、TX、演:山崎努)
- 信長之棺(2006年、EX、演:西鄉輝彥)
- 茶茶 天涯的貴妃(2007年、東映、演:中村獅童)
- 敵在本能寺(2007年、EX、演:椎名桔平)
- 風林火山(2007年、NHK大河劇、演:坂本恵介)
- 德川傢康與三個女子(2008年、EX、演:鬆平健)
- 大盜石川五右衛門(2009年、鬆竹、演:伊武雅刀)
- 寧寧:女太閣記(2009年、TX、演:高橋英樹)
- 柳生武藝帳(2010年、TX、演:石橋蓮司)
- 天地人(2009年、NHK大河劇、演:鬆方弘樹)
- 戰國疾風傳 二人軍師(2011年、TX、演:鬆平定知)
- 江~公主們的戰國~(2011年、NHK大河劇、演:北大路欣也)
- 信長的主廚(2013年、EX、演:竹山隆範)
- 女信長(2013年、CX、演:藤木直人)
- 軍師官兵衛 (2014年、NHK大河劇、演:寺尾聰)
- 信長協奏麯(2014年、CX、演:濱田嶽)
- 傾奇者慶次(2015年、NHK、演:綿引勝彥)
- 信長燃燒(2016年、TX、演:山田純大)
- 真田丸(2016年、NHK大河劇、演:內野聖陽)
- 石川五右衛門(2016年、TX、演:林傢正藏)
- 女城主 直虎(2017年、NHK大河劇、演:阿部貞夫)
- 關原(2017年、東寶、演:役所廣司)
- 我的金崎(2017年、CX、演:渡邊一惠)
- 傢康、整建江戶(2019年、NHK、演:市村正親)
- 麒麟來了(2020年、NHK大河劇、演:風間俊介)
- 動漫畫
- 德川傢康(講談社、山岡莊八著・橫山光輝畫)
- 影武者德川傢康(集英社、隆慶一郎著・原哲夫畫)
- 銀魂(集英社、空知英秋作)
- 信長協奏麯(小學館、石井步作)
- 少年德川傢康(1975年、NET電視臺、配音:野田圭一)
- 遊戲
- Crash Fever (超巫師級)
- 戰國無雙係列(配音:中田讓治)
- 戰國BASARA係列(配音:大川透)
- 信長之野望係列
- 太閣立志傳係列
- 世紀帝國3:亞洲王朝
- 戰國蘭斯
- 美男戰國:穿越時空之戀(配音:增田俊樹)
- 人中之竜 見參!(配音:阪脩)
- 激鬥棒球魂
- 仁王 (光榮、配音:市村正親)
- 模型玩具
- 真空路守 NO.1 傢康張斬
- Doyusha童友社1/3名刀二刀豐臣秀吉
- Doyusha童友社1/3日本名刀係列SW6~德川傢康所用-葵紋太刀拵~日光東照宮藏
- Doyusha童友社 兜kabuto 德川傢康
- Doyusha童友社 1/4 德川傢康 南蠻鉢齒朵之兜
- bb戰士 NO.355 SD戰國傳 武神降臨篇 德川傢康頑駄無
- 其他
註釋
- 參考資料^ 梁生鄭; 國立編譯館. 日本通史. 明文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1993 [13 February 2013].
- ^ 2.02.1 楊永良. 日本文化史: 日本文化的光與影. 語橋文化事業. 1999: 4– [13 February 2013]. ISBN 978-957-98216-3-6.
- ^ 日光東照宮. 德川傢光公傳. 東照宮社務所. 1961 [13 February 2013].
- ^ 山岡莊八; 何黎莉; 丁小艾; 廖俊臣, 柏楊. 德川傢康全傳: 26. 遠流出版公司. 1988 [13 February 2013].
- ^ Ryōtarō Shiba. 德川傢康: 矮小癡肥好色貪財的一代名將. 武出版有限公司. 1992 [13 February 2013].
- ^ 藤井讓治. 織豊期主要人物居所集成. 思文閣出版. June 2011: 96– [13 February 2013]. ISBN 978-4-7842-1579-9.
- ^ 林陸朗. 日本史總合辭典. 東京書籍. 1991 [13 February 2013].
- ^ 佐佐剋明. 德川傢康的大謀略: 日本經濟奇蹟的智慧泉源. 臺視文化公司. 1984 [13 February 2013].
- ^ 王金林. 簡明日本古代史.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4 [13 February 2013].
- ^ 鄭學稼. 日本史. 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77 [13 February 2013].
- ^ ‘明良洪範’
- 德川一族
- 德川傢康繁體中文書(山岡莊八 著)
- 《完全圖解日本戰國武將54人》,小和田哲男著,遠流出版
- <<德川傢康全傳>>,山岡莊八.
- 中村孝也 ‘徳川傢康文書の研究’全4巻、日本學術振興會、1958-61年
- 北島正元 ‘徳川傢康’ 中央公論社、1963年6月、162-163頁。
- 藤野保 ‘徳川幕閣 ─武功派と官僚派の抗爭’ 中央公論〈中公新書 88〉、1965年
- 北島正元 ‘江戸幕府’小學館、1975年
- 徳川義宣編 ‘徳川傢康真跡集’ 角川書店、1983年
- ‘二條城’ 學研パブリッシング〈歷史群像 名城シリーズ (11)〉、1996年5月、41頁。
Tokugawa Ieyasu (德川傢康, January 31, 1543 – June 1, 1616) was the founder and first shōgun of the Tokugawa shogunate of Japan, which ruled Japan from the Battle of Sekigahara in 1600 until the Meiji Restoration in 1868. He was one of the three "Great Unifiers" of Japan, along with his former lord Oda Nobunaga and Toyotomi Hideyoshi.
Son of a minor daimyo, Tokugawa once lived as a hostage, on behalf of his father, under another Daimyo. He later succeeded as daimyo after his father's death, serving as vassal and general under Oda Nobunaga, building up his strength. After Oda's death, Tokugawa was briefly a rival of fellow Oda subordinate Toyotomi Hideyoshi, before declaring allegiance to Toyotomi and fighting on his behalf. Under Toyotomi, Tokugawa was relocated to the Kanto plains in eastern Japan, away from the Toyotomi power base in Osaka. He built his castle in the fishing village of Edo (now Tokyo). He was to become the most powerful daimyo and the most senior officer under the Toyotomi regime.
Tokugawa preserved his strength in Toyotomi's failed attempt to conquer Korea. After Toyotomi's death, Ieyasu seized power in 1600, after the Battle of Sekigahara. He received appointment as shōgun in 1603, and voluntarily abdicated from office in 1605, but remained in power until his death in 1616. He implemented a set of careful rules known as the bakuhan system, designed to keep the daimyos and samurai in check under the Tokugawa Shogunate.
His given name is sometimes spelled Iyeyasu, according to the historical pronunciation of the kana character we. Ieyasu was posthumously enshrined at Nikkō Tōshō-gū with the name Tōshō Daigongen (東照大權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