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 人物列表
启功 Qi Gong陈丹青 Chen Danqing艾未未 Ai Weiwei
吴冠中 Wu Guanzhong尚小云 Shang Xiaoyun丰子恺 Fengzikai
李天基 Li Tianji林谷芳 Lin Gufang田汉 Tian Han
张瑞芳 Zhang Ruifang黄宗洛 Huang Zongluo罗中立 Luo Zhongli
林散之 Lin Sanzhi靳尚谊 Jin Shangyi张伯驹 Zhang Boju
邵琦 Shao Qi蔡志忠 Cai Zhizhong
邵琦
艺术家  (1963年6月)
姓:
名:
网笔号: 渠宜书屋
出生地: 上海

邵琦,书斋名“渠宜书屋”一九六三年出生于上海,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书画院画师;曾任上海书画出版社《中国绘画研究季刊·朵云》编辑、部主任,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著有《书屋小记》《中国画文脉》《晚明以来中国画的语境与语义》《托古改制》《胸中逸气》《入缵大统》《浣却铅华》等;画集《只在此山中》《上海书画名家精选·邵琦》等;主编《中国古代设计思想史略》《二十世纪中国画讨论集》等;合著《造物设计史略》《松江画派》《徐黄体异》《中国画心性论》《创造与永恒》等。

主要著作

编辑
《书屋小记》
邵琦著。《书屋小记》。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二〇一三年十月。  
内容简介:
艺术欣赏的虚无缥缈是缘于标准的失落,艺术评论的语焉不详是缘于立场的交织。作者兼具画家与学者身份,以一种知彼此的超然思辨艺术,在书屋里隔绝名利的纷扰,还原艺术的本原,为我们提供了可靠观念。这本书是关于艺术的《思想录》,也是对当代艺术生态的根本性批判。
《中国画文脉》
邵琦著。《中国画文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二〇〇五年一月。  
内容简介:
《中国画文脉》是邵琦先生1991年发表于《朵云·中国绘画研究季刊》的名文,经本要增补而成,系统论述了中国画生存和发展的文化血脉,并由尹洛先生撰写导读文字。
中国画是中国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具体文化样式之一,因而,中国画的存在和演化大抵可以看作是中国文化的存在和演化的一个缩略,对中国画中一些典型现象的认知,例如中国画对意境的追求和创造,山水画又何以为中国绘画中的一个大系,“非师而能”的文人画是怎样产生的等等……我以为都必须在把握中国画的存在和演化的文脉——连续性的基础上才能有实际、客观的描述。
《晚明以来中国画的语境与语义》
邵琦著。《晚明以来中国画的语境与语义》。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二〇一二年一月。  
内容简介:
“吴门画派”以后的中国绘画,进入了一个历史的嬗变时期。
中国绘画在晚明进入历史的嬗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从绘画流派的变迁上看,盛极一时的“吴门画派”伴随着“吴门四家”的过世而渐趋式微,而随之崛起的是“松江画派”;其二,在这一流派的变迁背后,是一段绘画观念争讼的渐次平息,即由“吴门画派”的重"理",过渡到“松江画派”的论“笔”。
......
因此,出现在晚明的绘画流派的这一变化是直接关联到绘画烟花的内源性的变化。也正是这种内源性的变化,决定了绘画的这一变迁不仅是深刻的,也是持久而广泛的。
《托古改制》《胸中逸气》《入缵大统》等
邵琦。《托古改制》《胸中逸气》《入缵大统》。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二〇〇六年。  
内容简介:
山水画是中华文明的独特产物。千余年来,它作为中国绘画的最大门类及其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作为中国人观照自然、阐释世界和承载其观念意义的一种重要方式,以鲜明的文化品格、丰富的表现形态,参与了中华民族艺术精神和人文气象的建构。20世纪以还,伴随着社会的巨大变迁,山水画的文化渗透力尽管有所削弱,但为其提供并不断滋养着后来人的价值的形式渊薮,仍然以其既作用于现实艺术情境,又作用于主体认知结构的双重效应,深深锲入当今时代。
《托古改制》主要阐述元初三家的山水画。
《胸中逸气》主要阐述元代黄公望、方从义、倪瓒等人的山水画。
《入缵大统》主要阐述清初的四王画派山水画。
《浣却铅华》等
邵琦。《浣却铅华》。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二〇〇八年。  
内容简介:
花鸟画是中国绘画中最富于民族文化特性的表现门类。两千年来,它通过从自发到自主的审美方式和中国式的赋、比、兴手法,抒情达意,托物言志,形象化地体现了东方世界的宇宙自然观。它历经发生、发展、成熟到升华变化的漫长行程,流汇着民族与时代的人性内涵,以丰富多彩的艺术形态参与了中华文化精神和人文气象的建构。与此同时,它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一方面不断地调谐自身来适应变化着的审美需求,一方面又潜移默化地塑造和改造着人们的审美情趣,甚至对主体认知结构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浣却铅华》主要阐述元代的花鸟画。
元代的花鸟画如同元代的山水画一样,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这一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名家接踵、佳作纷呈的墨竹墨梅所决定的。竹、梅和兰、菊,是经典的具有象征君子品性的花鸟画题材,即所谓“四君子”。这种以香草寓意君子品性,大抵可以把屈原的吟咏作为一个标志,而魏晋时期的名士举止,则是将这种呈现在屈原笔下的象征意义渐次定位于梅、兰、竹、菊的重要环节,《世说新语》的记载则在文学上赋予特定的花草事物以特定的人的品性。伴随着绘画自身的成熟与演化,宋代以来,这些原先在文学上被赋予特定象征意义的植物,顺理成章地成为绘画的特定题材。这一顺理成章,是由绘画作为一种艺术样式在其自身的演化进程中与相关的文学(诗)、书法艺术的血缘关系给定的。与音乐、诗歌、书法等艺术样式相比较,绘画是晚成的一种艺术样式。绘画在晋唐之际方才呈现出作为一种艺术样式的成熟形态。
《中国古代设计思想史略》
邵琦主编。《中国古代设计思想史略》。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二〇〇九年一月。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设计思想史略》简略介绍了我国古代的设计思想历史。全书内容按照朝代的先后顺序编排:先秦、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代、清代。每个朝代都相应地介绍了当时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及其作品和思想。尽管《中国古代设计思想史略》内容不算详尽,但也大致概括出了我国古代的文艺设计思想全貌。
目录:
绪论
第一章、先秦的设计思想
第一节、大匠造物——墨子
第二节、大巧若拙——道家
第三节、文质彬彬——儒家
第四节、不役耳目——《尚书》
第五节、尽饰之道——《礼记》
第六节、规矩为度——《韩非子》
第七节、和出于适——《吕氏春秋》
第八节、知者创物——《考工记》
第二章、秦汉的设计思想
第一节、君形者论——《淮南子》
第二节、同类相动——董仲舒
第三节、心声心画一——扬雄
第四节、自相副称——王充
第三章、魏晋的设计思想
第一节、以形写神——顾恺之
第二节、气韵生动——谢赫
第三节、施用有宜——刘昼
第四章、隋唐的设计思想
第一节、吴带当风——吴道子的画风与隋唐设计思想趋向
第二节、海纳百川——文化的融会与设计的综合
第三节、善运众工——《梓人传》
第五章、宋元的设计思想
第一节、观之以理、邵雍
第二节、格物致知——朱熹
第三节、制器尚象——郑樵
第四节、真形真数——沈括
第五节、营造法式——国家颁布的造物设计规范
第六节、梓人遗制——薛景石
第七节、简约平淡——“文治”影响下的造物设计思想
第六章、明代的设计思想
第一节、知行合一——王守仁
第二节、日用即道——王艮
第三节、天工开物——宋应星
第四节、天机人力——《园冶》
第五节、随方制象——《长物志》
第六节、巧法造化——《髹饰录》
第七章、清代的设计思想
第一节、“由王返朱”——清初的造物设计思想
第二节、经世致用——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第三节、闲情偶寄——李渔
第四节、清式则例——“样式雷”及其建筑设计
第五节、欧风东渐——中西交流与师夷长技
主要参考文献
《二十世纪中国画讨论集》
邵琦主编。《二十世纪中国画讨论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二〇〇八年七月。  
内容简介:
《二十世纪中国画讨论集》就20世纪以来的中国画理论思维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五十余篇论文,按其发表时序汇编成集,希望以此为这个时代的中国画提供一份思想观念背景的参照。选文多数涉及中国画特性、中国画现状与前景、中国画发展诸问题的讨论,作为特定时代思潮的产物,尤为集中地反映了中国画自设或被设的种种处境以及对待相应处境的不同态度。在“图像”或曰“数像”极大地改变着人类的视觉方式,艺术上的“语言学”意义日益为“语用学”意义所掩抑的当代时代,有机肝来寻绎和关注这些既构成了过往之必然又诱导着未来之或然的思想风云,也许会比这些思想风云的当事人更能感受时代脉搏的强劲跳动,更能领略中国画命题对于20世纪中国人的重要意义。这是因为,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长度,使原来由中国画命题统控的话语所压抑的差异的自在性和延异的原生性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解放,从而有可能向我们敞开那些由于各种原因而被当时语境所遮蔽了的内涵。

主要画集

编辑
《只在此山中》
石建邦编。《只在此山中》。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二〇一一年八月。  
内容简介:
邵琦是海派山水的中青年代表人物。《只在此山中》收入邵琦山水画作品60余幅,均为其代表性作品。本书由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教授题写书名,章汝奭先生题写弁言,美术史论家范景中教授题跋。
《上海书画名家精选·邵琦》
上海书画院编。《上海书画名家精选·邵琦》。上海: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二〇〇八年十月。  

学术履历

编辑
2013年
《题跋的尴尬:乃是对中国画认识上的尴尬》《美术观察》约。
《山水画家的别调:荷花》载《纯美术·清真芙蕖》山东美术出版社。
《渠宜书屋札记·十四》《东方早报·艺术评论》2013、7、8。
《百花齐放:新中国时期的海派美术》《中国艺术宫馆刊》第一期。
《江南园林:中国艺术私人化进程中的极则》《吴江文学》2013年第一期。
《薛邃访谈》《书与画》2013年第五期。
《渠宜书屋札记·七》《东方早报·艺术评论》2013、5、13。
《有意思的何曦》载《艺术当代》2013年第二期。
2012年
和薛邃进行对话访谈,内容收入《薛邃画集》。
发表文章《先做他一阵再说——彭小佳的雕塑》,《当代艺术新闻》2012第9期和《艺术当代》2012第7期。
出版著作《晚明以来中国画的语境与语义》,山东美术出版社。
发表论文《历史在向我们所要标准》和《无奈的“有趣”——关于绘画中的写生》先后载于《荣宝斋》。
发表论文《中国画文脉与语境》,载于《人民艺术家》。
《渠宜书屋札记》连载于《东方早报·艺术评论专刊》。
“唐人诗意——邵琦山水画展”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举行。
山水画《暗霜》发表于《书与画》2012年第11期。
书法作品《行书斗方》和山水画作《天籁》发表于《书与画》2012年第9期。
山水画四小卷参加“林泉高致——风、霜、雨、雪展”,先后在海阔美术美术馆、陆俨少艺术馆和徐汇艺术馆展出。
《唐人诗意图》系列作品6幅和朱淳撰写的评论文章,载于《中国水墨》。
山水画一幅书法一幅参加上海市文联和上海书画院主办的“书画同源”。
在徐州参加“明心见性——王书侠、邵琦山水画作品展”。
作品10幅(册页)参加中央电视台新影制作中心《中国当代画家》编委会策划的“笔墨三味——当代中青年实力派画家展”,先后在浙江萧山湘湖美术馆、绍兴青藤艺术馆和成都美术馆展出。
《山水》作品刊发于《上海书画》总第九期。
参加由上海书画院主办的“寄情丹青·海上名家迎春邀请展”。
2011年
作品《澄江清晖》、《密树清风》收入《当代中国画名家作品集·第一辑》,江西美术出版社。
作品《石壁松云》、《雨余云气湿》、《秋江钓艇》、《烟澹欲无山》、《林影半潭春》、《浩歌向夕霁》,和陈翔文章《诗意地耕耘》、江宏文章《这就是畅神了》同时刊发于《中国水墨》第六辑刊发。
发表论文《王维绘画工作室考》、《绕不过去的“四王”》,先后载于《东方早报·艺术评论专刊》。
作品《秋江澄色》等六幅参加中央电视台《中国当代画家》编委会主办的《以画为寄——中国当代文人书画名家邀请展》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并收入《以画为寄——中国当代文人书画名家邀请展作品集》(朱良志撰文评论)。
出版画册《邵琦山水画——只在此山中》(石建邦编),上海书店出版社。
作品《松云书屋》参加由上海书画院主办的“第三届中国画小品展”。
参加由海阔美术馆主办的“林泉高致·摩诘诗意展”。
发表论文《僭越与遮蔽》、《精神与神韵》、《海派无派》,先后载于《荣宝斋》。
发表论文《王微〈叙画〉解读》,载于《上海中国画院通讯》2011年第2期。
2010年
《松风如雨动天簧》等9件作品发表于《书与画》2010年12期。
参加由海阔美术馆主办的“林泉高致——2010年上海山水画邀请展”。
发表文章《中国美术的转型:现代性转向自我性》,载于《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9月7日“艺术学”版,后收入《“四大主义”与中国美术的现代转型——中国现代美术之路系列研讨会文集之二:上海研讨会》,人民美术出版社。
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收藏》栏目拍摄人物专题片《都市隐士的思考——邵琦》。
山水手卷《松风凉如洗》、《元人诗意图》参加上海书画院于上海图书馆举办的“第二届山水画小品展”。
参加在北京大学举办的“第18届世界美学大会”,担任“中国艺术分场(五)”主持人。提交论文《视觉阻隔的画面:心像》并做大会演讲。
2009年
山水画作品《隔树人家有灯影》、《清响得松湍》参加上海书画院于上海图书馆举办的“山水画小品邀请展”。
山水画作品《无限风烟属倚栏》、《清江晚烟》参加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导师作品展。
山水画作品《高树晚烟》、《茂松清流》参加上海美术馆举办的“上海出版界美术大展”。
参加由黑龙江美术协会主办的“海上清风——上海山水小品展”,并收入《海上清风——上海山水小品》展览图录。
参与2010年上海世博会大型长卷《浦江两岸尽朝晖》的创作,和余欣合作山水画《浦江之源》。
发表论文《山水之外别有竹》,载《荣宝斋》总59期。
发表文章《出不去,回不来——读彭小佳的“书”》,先后载于《雕塑》2009年第2期总70期、《四川美术》2009年第四期总115期、《当代艺术新闻》2009年第五期总52期。
发表论文《王维绘画工作室考》,载于《上海中国画院通讯》总第二十八期。
主编《中国古代设计思想史略》,上海书店出版社。
出版著作《造物设计史略》(与朱淳合着),上海书店出版社。
担任上海书画出版社二十卷本《中国花鸟画通鉴》丛书编委。著作《花鸟画通鉴·浣却铅华》、《花鸟画通鉴·徐黄体异》(与江宏合着),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8年
主编《二十世纪中国画讨论集》,上海书画出版社。
出版画集《上海书画名家精选·邵琦》,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2007年
出席中国设计史年会,发表论文《中国古典设计思想的现代启示》并做大会演讲论文收入《设计史研究》,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发行,后发表于《装饰》。
发表论文《与人的距离》,收入中国美术学院80周年校庆纪念论文《民俗美术研究文集》,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发表论文《艺念:当代艺术的命名》,载于《艺术当代》。
2006年
担任十六卷本《中国高等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系列教材》副主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画集《当代中国青年画家·邵琦》,河北美术出版社。
参加上海书画出版社暨《朵云》编辑部主办“二十世纪山水画国际研讨会”,提交论文《二十世纪山水画语境》并做大会演讲,文章收入大会文集《二十世纪山水画研究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
作品《高山流水》、《古溪清音》、《野色初凝》、《烟水空阔》、《松溪烟雨》发表于《书与画》,郑巨欣撰文《文韵酣畅》评论。
参加中央美术学院和上海美术馆举办的“中国美术的现代转型”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转型:现代性向自我性》并做大会演讲。
出版著作《山水画通鉴·胸中逸气》、《山水画通鉴·入缵大统》、《山水画通鉴·松江画派》(与谢兴涛合作)、《山水画通鉴·托古改制》,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5年
作品《流光凝碧》、《古溪幽树》参加“朵云轩105周年同仁展”上海美术馆。
发表论文《三个展览,一堆问题》,载于《艺术家茶座》。
2005年之前
2004年
出版著作《中国画文脉——艺术院校研修丛书之一》,上海书画出版社。
参加汕头大学长江设计学院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联合举办的“岁寒三友——两岸三地·中国古典图形和现代设计研讨会”,发表题为《以线取象 以形写神——中国古典图形的认知与表现略说》大会主题演讲,并收入大会论文集,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3年
应复旦大学《博雅讲座》邀请做《艺术与治学》讲座。
发表论文《“出路”与“主流”》,载于《艺术当代》。
2002年
出版著作《吴湖帆词典》(与江宏合着),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著作《中国历代名画点读·百竹图说》,上海画报社。
2001年
参加上海书画出版社暨《朵云》编辑部主办的“海派绘画国际研讨会”,撰写论文《现代认同与自我性》,载《海派绘画国际绘画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
出版著作《酒酣心自开》(与郑巨欣合作),浙江美术出版社。
2000年
担任责任编辑的《现代设计大系》五卷本出版,获首届国家艺术类图书三等奖、上海市优秀图书一等奖、浙江省科研成果一等奖。
发表论文《传统与出路》,载于《朵云》。
1998年
出版著作《簪花仕女——先秦汉唐的绘画艺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7年
出版著作《创造与永恒》(与江宏、陈翔合着),上海百家出版社。
1996年
主编出版《清六家画丛·王翚画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5年
参加上海书画出版社暨《朵云》编辑部主办的“赵孟俯学术研讨会”,做题为《巨眼之识——从董其昌看赵孟俯》大会演讲,论文收入《赵孟俯研究论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
发表论文《中国第二代油画家的历史地位》,载于《典藏》。
1994年
出版著作《民族艺术精华》(与江宏合着),福建教育出版社。
发表论文《中国绘画的私人化演化取向》,载于《朵云》。
1993年
出版著作《中国画心性论》(与江宏合着),上海书画出版社。
发表论文《线·私人化·动作整合》,载于《书法研究》。
1992年
参加上海书画出版社暨《中国绘画研究季刊——朵云》“清初‘四王’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专题演讲《“四王”——一个关乎当下的课题》,论文收入会议论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
参加无锡市举办的“倪瓒国际学术研讨会”。
发表论文《西方观念下的被选择》,载于《青年报》。
1991年
参加《朵云》举办的“潘天寿艺术研讨会”。
参加上海交通大学艺术系举办的“中国画艺术研讨会”。
发表论文《中国画的文脉》,载于《朵云》。
1990年
发表论文《重新发现时间——对〈论中国画的整合〉一文的时间观考察》,载于《朵云》。
发表论文《“南北宗”论语境展示》,载于《朵云》。
1989年
参加上海书画出版社暨《中国绘画研究季刊——朵云》举办的“董其昌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南北宗”论的语境展示》,论文收入会议论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
1987年
发表论文《范式与式微》,载于《朵云》。
1986年
应邀参加北京大学“首届文学艺术节”,做“新具像的批评”专题演讲。
1985年
参与“西南艺术群体”的艺术活动,策划、组织《首届“新具像”画展》和《第二届“新具像”画展》。  

工作态度

编辑
邵琦老师工作踏实认真,教风严谨,不断地钻研专业知识,努力成为一名学者型的教师。他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动手能力。
邵琦老师指导的学生多次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
参考资料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