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 人物列錶
肖斯塔科維奇 Dmitri Shostakovich瓦萊裏·捷傑耶夫 Valery Gergiev
瓦萊裏·捷傑耶夫
藝術家  (1953年五月2日)
出生地: 莫斯科

瓦莱里·捷杰耶夫
  瓦萊裏-捷傑耶夫(1953—),俄羅斯指揮傢。捷傑耶夫1953年出生於莫斯科,十幾歲就能登臺彈奏斯剋利亞賓、拉赫馬尼諾夫、貝多芬等人的鋼琴協奏麯。在列寧格勒音樂學院學習指揮,師從伊裏亞-穆辛。1976年,23歲的他贏得了柏林“卡拉揚指揮大賽”第二名,自此開始受到國際樂壇的矚目。1978年,他進入基洛夫劇院擔任當時的音樂總監泰米卡諾夫的助理指揮,他在基洛夫首演的是普羅柯菲耶的歌劇《戰爭與和平》。1981年,他應邀擔任亞美尼亞國傢交響樂團的首席指揮。1988年起,接任馬林斯基劇院首席指揮和藝術指導,同時兼任劇院經理的職責,使劇院重獲生機。1989年7月與PHILIPS唱片公司簽約,首張專輯為穆索爾斯基《展覽會上的圖畫》、柴科夫斯基《雷米尼的法蘭西斯卡》(己絶版)。
  
  
  
  1990年8月他指揮波士頓交響樂團在坦格伍德音樂節演出,這是他作為指揮傢在美國的首次亮相。1992年夏季,帶領基洛夫歌劇院樂團敲開了美國大都會歌劇院的大門,而大都會歌劇院成立100多年以來從來沒有外國的歌劇院在那裏登臺演出過,捷傑耶夫登上英國《留聲機》雜志的封面,同時,《時代》周刊也對他進行了專題報道。1993年,他在芬蘭創辦了首屆米剋林音樂節;在聖彼得堡創辦首屆“白夜之星”國際音樂節。1994年,他獲選多倫多國際古典音樂奬中的“年度指揮傢”奬;被《獨立報》評為“年度音樂傢”。1995年,他擔任鹿特丹愛樂樂團首席指揮;獲選《美國音樂》雜志“年度指揮傢”。1997年,他成為美國大都會歌劇院的首席客座指揮。同年,他首次應邀參加薩爾茨堡音樂節,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演奏穆索爾斯基的歌劇《鮑裏斯·戈都諾夫》。1998年的薩爾茨堡音樂節上,他和維也納愛樂樂團再度合作,演出了柴科夫斯基的第五交響麯,造成極大轟動。評論認為,他的超水平演出,可以和前輩穆拉文斯基的詮釋相媲美,精彩絶倫。1997年和1999年,他都獲得了俄國藝術最高奬項“金面具”奬中的最佳指揮。2000年,他獲得了俄羅斯“勝利”藝術大奬。
  
  
  
  捷傑耶夫作為20世紀傑出指揮傢,在國際上享有崇高的聲譽:在日本藝術票選21世紀未來最偉大的指揮傢中,捷傑耶夫名列第四;英國《古典CD》雜志評出的20世紀100位傑出指揮傢中,捷傑耶夫名列25位,而在目前在世的指揮傢中,他名列第四位;他與畢且可夫、普雷特涅夫並稱為當代三大俄國音樂指揮,也是三位將在下個世紀獨領風騷的俄國青壯年指揮傢。捷傑耶夫儼然成為了俄羅斯歌劇的守護神,在他的指揮下,鮑羅丁、穆索爾斯基、普羅科菲耶夫、裏姆斯基-科薩科夫、柴科夫斯基等人的偉大歌劇都有了時代新生命。
  
  
  
  捷傑耶夫還為聽衆製作了衆多經典的音像製品。菲利普古典音樂公司獨傢為捷傑耶夫錄製音樂製品。他與基洛夫劇院樂團錄製的唱盤包括全場芭蕾舞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和《睡美人》、拉赫瑪尼諾夫《第二交響麯》、肖斯塔科維奇《第八交響麯》、名為《白夜》的現場演出唱盤、與迪米特裏·赫沃羅索夫斯基聯合錄製的穆索爾斯基的《死亡歌舞》、《魯斯蘭和柳德米拉》、《伊戈爾大公》和《約蘭達》。此外,《霍萬興那》、《黑桃皇后》、《薩特沃》、《戰爭與和平》和《火天使》的音像製品也已經發行。《唱片》雜志將《火天使》評為1996年最佳歌劇唱盤。此外,他與倫敦愛樂樂團錄製了穆索爾斯基和柴科夫斯基的音樂作品,與鹿特丹愛樂樂團錄製了鮑羅丁第一、第二交響麯和赫沃羅索夫斯基的作品。在1997年發行的唱盤包括:《命運的力量》、《普斯科夫的女郎》,他還與亞力山大·托拉澤和基洛夫交響樂團合作錄製了普羅科菲耶夫的全部鋼琴協奏麯。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