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uòzhě zuòzhělièbiǎo
'ěr zhā Honoré de Balzacxià duō 'áng François-René de Chateaubriand
xiǎo zhòng Alexandre Dumas, fils zhòng Alexandre Dumas père
· lóu bài Gustave Flaubertqiáo zhì · sāng George Sand
· fán 'ěr Jules Verneāi duō · luò Hector Malot
luó pèi · méi měi Prosper Mériméezuǒ Emile Zola
miù sài Alfred de Mussetā dài 'ěr · xiē Adèle Foucher
· · tuō wéi 'ěr Alexis de Tocquevilletuō wéi 'ěr Alexis de Tocqueville
ā tuō 'ěr · lǎng shì Anatole Franceā 'ěr fēng · Alphonse Daudet
ràng · ào · duō · ān 'ěr 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
ā tuō 'ěr · lǎng shì Anatole France
zuòzhě  (1844niánsìyuè16rì1924niánshíyuè12rì)
Jacques Anatole François Thibault
ā tuō 'ěr · láng shì
· ā tuō 'ěr · lǎng suǒ ·

Anatole France
阿纳托尔·法朗士法语Anatole France,1844年4月16日-1924年10月12日),又译阿纳托尔·法郎士,是作家雅克·阿纳托尔·弗朗索瓦·蒂博Jacques Anatole François Thibault)的笔名。法朗士是法国小说家,192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生平

法朗士出生于巴黎书商家庭。早年创作受巴那斯派的影响,后来对资本主义社会发生怀疑。长篇小说《波纳尔之罪》写一个学者同社会法律秩序的冲突,主角波纳尔是一位酷爱书籍、博学多才的藏书家,出于同情,竭力资助一个书商寡妻、倍受折磨的孤女,反被社会判以“拐骗罪”、“盗窃罪”,小说以人道主义立场、批判风格,表现作者对社会不公的愤慨之情。《黛依丝》反映作者对天主教会的不满。德雷福克斯事件对他后来的创作有显著影响。

1897年-1901年完成长篇小说《当代史话》4卷,描绘法国社会生活,批判上层统治。小说的主要情节是写法国某城两个长老争着当该城主教的事情,与德雷福克斯案件的经过。评论家认为:“《当代史话》风格近乎讽刺漫画,是对当时政治、政策、当时时尚的法国最有价值的记录文件。对社会历史学家而言,它永远提供了最有用的资料来源;对一般读者,他们可以在其中发现最生动的乐趣。”

1908年-1915年先后写出小说《企鹅岛》、《诸神渴了》和《天使的叛变》等,讽刺了社会的丑恶,但也流露历史循环论的悲观思想。

主要作品

  • 重要的小说作品有:
    • 《波那尔之罪》
    • 《近代史》四部曲
    • 《榆树之路》
    • 《做手工艺的女人》
    • 《柴晶戒指》
    • 《贝杰瑞先生在巴黎》
    • 《克兰比尔》
    • 《白石之土》
    • 《企鹅岛》
    • 《诸神渴了》
  • 出版《镀金诗篇》、《歌林斯人的婚礼》等诗集。
  • 作家除了创作小说、诗歌,还写作散文、戏剧与文学评论。其文学评论收录在《文学生活》一书。


作品的中译

  • 穆木天/译,创造社/编辑,《蜜蜂》,上海市:泰东图书局,1924年。
  • 徐蔚南/译,《泰绮思》,香港:文渊书店,1955年。
  • 启明书局编译所/编译,《女优泰绮思》,台北市:台湾启明书局,1957年。
  • 孙主民/译,《红百合花》,台北市:五洲,1964年。
  • 顾维熊、华堂/译,《乔加斯突》,台北市:文星书店,1965年。
  • 黎烈文/译,《企鹅岛》,台北市:台湾商务,1966年。
  • 陈慧玲/译,《泰绮思》,台南市:综合出版,1972年。
  • 王季文/译,《牢狱之灾》,台北市:皇冠出版,1978年。
  • 诺贝尔文学奖全集编译委员会/编译,《法朗士(1921)/培纳本特(1922)》,台北市:九华出版,1981年。
  • 刘启分、初凤桐/译《天神们口渴了/利害牵制》,台北市:远景,1987年6版。
  • 吴岳添、赵家鹤/译,《红百合花》,重庆:重庆出版,1995年。
  • 吴岳添/译,阮若缺/导读,《鹅掌女王烤肉店》,台北市:桂冠,2000年。
  • 傅辛/译,《舞姬黛依丝》,台北市:志文出版,2003年。
  • 李霁野/译,《近代文艺批评断片》,北京市:中国图书馆学会高校分会委托中献拓方电子制印公司复印,2007年。(该本是复印本)


参考资料

  1. 跳转至:1.0 1.1 1.2 1.3 1.4 孟宪忠编著,《诺贝尔文学奖作家的人生之旅》,台北市:智慧大学,1993年,页66-67。
 


Anatole France (French: [anatɔl fʁɑ̃s]; born François-Anatole Thibault[frɑ̃swa anatɔl tibo]; 16 April 1844 – 12 October 1924) was a French poet, journalist, and novelist with several best-sellers. Ironic and skeptical, he was considered in his day the ideal French man of letters. He was a member of the Académie française, and won the 1921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in recognition of his brilliant literary achievements, characterized as they are by a nobility of style, a profound human sympathy, grace, and a true Gallic temperament".

France is also widely believed to be the model for narrator Marcel's literary idol Bergotte in Marcel Proust's In Search of Lost Time.


    

pínglú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