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人物列錶
虞世南 Yu Shina上官儀 Shangguan Yi魏徵 Wei Zheng
李百藥 Li Baiyao長孫無忌 Changsun Moji顔師古 Yan Shigu
歐陽詢 Ouyang Xun孫思邈 Sun Saimiao李善 Li Shan
房玄齡 Fang Xuanling姚思廉 Yao Sailian唐玄奘 Tang Xuanzang
孔穎達 Kong Yingda釋道宣 Shi Daoxuan王孝通 Wang Xiaotong
唐臨 Tang Lin慧立 Hui Li智儼 Zhi Yan
陸德明 Lu Deming婁師德 Lou Shide
婁師德
作者  (630年699年)
姓:
名: 師德
字: 宗仁
籍貫: 鄭州原武
今属: 河南原陽縣

婁師德(630年-699年),宗仁鄭州原武(今河南原陽縣)人。唐高宗武則天兩代大臣。

生平

早年以進士及第授江都縣尉,揚州長史盧承業很看重他,曰:“子,臺輔器也,當以子孫相諉,詎論僚吏哉?”纍次遷官至監察御史。高宗上元初年,朝廷召「猛士」以防禦吐蕃,他以文官應募,從軍嚮西討伐,並屢有戰功,遷官殿中侍御史河源軍(今青海樂都西南)司馬,知營田事。

武周天授初,升為左金吾將軍、檢校豐州都督,仍舊知營田事。婁師德主管營田十餘年,取得了積𠔌數百萬斛的巨大成就,獲得武則天的嘉奬。長壽元年(692年),拜夏官侍郎尚書事。次年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但是不久,武則天認為營田事關重要,又任之為河源、積石(今青海貴德西部)、懷遠等地軍隊及河、蘭、鄯、廓等州(今甘肅蘭州以西、青海湟源以東地帶)的檢校營田大使。後又內遷秋官尚書,轉左肅政臺御史大夫證聖元年(695年),吐蕃進犯洮州(今甘肅臨潭),婁師德統軍迎戰,兵敗,遂被貶為原州員外司馬。萬歲通天二年(697年),復官為同鳳閣鸞臺平章事聖曆元年(698年),遷隴右諸軍大使,仍檢校河西營田。次年,官為天兵軍大總管,依舊充隴右諸軍大使,專掌招撫吐蕃事。同年九月卒於會州(今甘肅靖遠),追贈涼州都督,謚號

軼事

唾面自幹

婁師德前後在邊疆總共駐紮了三十餘年,以謹慎忍讓而聞名。「唾面自乾」的典故即來自師德:

其弟守代州,辭之官,教之耐事。弟曰:“人有唾面,潔之乃已。”師德曰:“未也。潔之,是違其怒,正使自乾耳。”

深沉有度

新唐書》描述婁師德樣貌「長八尺,方口博唇」、性情「深沉有度量,人有忤己,輒遜以自免,不見容色」。

婁師德曾與李昭德一同步行,婁師德長得肥胖,不能走快,昭德嫌慢而抱怨:“我被鄉巴佬拖纍了!”婁師德笑答:“我不做鄉巴佬,又有誰做呢?”

與狄仁傑

婁師德曾舉薦狄仁傑輔政,狄仁傑本人不知道這件事。狄仁傑當上宰相以後,瞧不起師德,曾多次排擠其任外使。武則天察覺此事後,拿出婁師德舉薦狄仁傑的奏章,狄仁傑看後十分慚愧,對別人說:“我被婁公寬容到這個地步,纔知道我比他差遠了!”

後代

婁思潁介休令;婁思潁子婁志學,千乗令。婁師德有曾孫婁圖南

參考

  1. ^ 舊唐書·婁師德傳》:「聖歷二年,突厥入寇,復令檢校並州長史,仍充天兵軍大總管。是歲九月卒,贈涼州都督,謚曰貞。」
  2. ^ 舊唐書·婁師德傳》:「自專綜邊任,前後三十餘年,恭勤接下,孜孜不怠。雖參知政事,深懷畏避,竟能以功名始終,甚為識者所重。」
  3. ^ 新唐書·婁師德傳》:「嘗與李昭德偕行,師德素豐碩,不能遽步,昭德遲之,恚曰:“為田捨子所留。”師德笑曰:“吾不田捨,復在何人?”」
  4. ^ 舊唐書·婁師德傳》:「初,狄仁傑未入相時,師德嘗薦之,及為宰相,不知師德薦已,數排師德,令充外使。則天嘗出師德舊表示之,仁傑大慚,謂人曰:『吾為婁公所含如此,方知不逮婁公遠矣。』」
  • 劉餗《隋唐嘉話·捲下》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