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人物列錶
朱彝尊 Zhu Yizun陳廷敬 Chen Tingjing吳偉業 Wu Weiye
顧炎武 Gu Yanwu王士禎 Wang Shizhen王夫之 Wang Fuzhi
萬斯同 Mo Sitong汪楫 Wang Ji朱伯廬 Zhu Balu
𠔌應泰 Gu Yingtai蒲鬆齡 Pu Songling馮夢竜 Feng Menglong
周楫 Zhou Ji陸人竜 Liu Renlong張岱 Zhang Dai
餘懷 Yu Huai李清 Li Qing陸應暘 Liu Yingyang
程正揆 Cheng Zhengkui呂熊 Lv Xiong李漁 Li Yu
陳忱 Chen Chen董說 Dong Shui黃宗羲 Huang Zongxi
溫璜 Wen Huang方以智 Fang Yizhi王餘佑 Wang Yuyou
李宗孔 Li Zongkong冒襄 Mao Xiang周高起 Zhou Gaoqi
宋應星 Song Yingxing錢澄之 Qian Chengzhi陳貞慧 Chen Zhenhui
丁耀亢 Ding Yaokang葉夢珠 She Mengzhu楊捷 Yang Jie
劉體仁 Liu Tiren申涵光 Shen Hanguang韓菼 Han Tan
顧祖禹 Gu Zuyu金聖嘆 Jin Shengtan毛宗崗 Mao Zonggang
袁於令 Yuan Yuling施琅 Shi Lang阮旻錫 Yuan Minxi
鬍渭 Hu Wei張玉書 Zhang Yushu陸世儀 Lu Shiyi
陸隴其 Lu Longqi潘平格 Pan Pingge李光地 Li Guangdi
聞竜 Wen Long彭定求 Peng Dingqiu
彭定求
作者  (1645年1719年)
姓:
名: 定求
字: 勤止
網筆號: 訪濂、南畇先生
籍貫: 江南長洲
今属: 江蘇蘇州吳縣

彭定求(1645年-1719年),字勤止,號訪濂,學者稱南畇先生。江南長洲(今江蘇蘇州)人。
 
彭定求(1645-1719),今蘇州吳縣人,著有《陽明釋毀錄》、《儒門法語》、《南畇文集》等。

彭定求-家庭背景

定求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國的初年,
臨江府清江(今屬江西)縣一傢姓彭的,遷到了蘇州府
長洲縣(今江蘇蘇州),隸籍衛所。衛所是明代的軍隊編製,衛所的士兵單立戶籍,世代當兵。到了嘉靖年間(1522-1566),彭傢出了一個舉人,名叫天秩,從彭天秩起,彭傢代有登科的,他的兒子彭汝諧,萬歷四十四年(1616)進士。彭汝諧的兒子彭德先,考上了太學。彭德先的兒子
彭瓏,順治十六年(1659)進士。到
彭瓏的兒子彭定求時,彭傢名揚天下。

彭定求-個人簡介

彭定求,字勤止,號訪濂,學人稱"南畇先生。"6歲時,彭定求入小學讀書識字。11歲那年上,父親給他講解程朱理學,又讓他拜著名理學家
湯斌為師,研習理學。在父親和老師的影響下,彭定求對理學發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潛心研究理學。16歲時,他開始習作八股文,準備參加科舉考試。

彭定求-人生經歷

彭定求23歲那年上,父親
彭瓏出任長寧(今廣東新豐)知縣,彭定求在傢侍養老母。過了三年,
彭瓏被牽進一樁案子中,逮捕下獄。彭定求打算去長寧看望父親,臨行前,他去求同鄉
楊雍建,楊雍建官為給事中,在傢休養,彭定求求他給廣東省的大員寫封信,為父親說情,楊雍建見彭定求孝心至誠,就答應了。彭定求辭別母親上路,跋山涉水,40餘天抵達長寧,行程達4000多裏。見到父親後,蓬頭垢面的彭定求抱着父親失聲痛哭,周邊的人莫不感動欷歔。彭定求四處奔走,為父伸冤,
彭瓏終得開釋。
康熙十一年(1672)八月,彭定求赴省城江寧(今江蘇南京)參加
鄉試。初九、十二、十五三場考試下來,彭定求名列二十名,成了一名舉人。
這年,彭定求年二十有八。
鄉試錄取名額,大省一般不過30名。彭定求
鄉試名次偏低。在來年的會試中,彭定求又落榜了。

彭定求-奪取狀元

康熙十五年二月,彭定求再次入京參加會試,一舉奪得第一名會元。殿試時,他的捲子被擔任評捲的"讀捲大臣"列為第三名。殿試前10名捲子進呈皇上御覽,康熙皇帝很欣賞彭定求的捲子,問"讀捲大臣"為什麽會把會元的捲子置於第三名。"讀捲大臣"說他的楷書不及前二捲,康熙皇帝竜顔不悅,道:"會元的捲子有勸勉朕的意思,很不錯。難道先儒大師周(敦頤)程(程領、
程頤)朱(熹)張(載)都是書法傢嗎?"那些"讀捲大臣"害怕了,磕頭請罪。康熙皇帝把彭定求的捲子擢為第一。
於是,彭定求成了清開國以來的第十五位狀元。
這年,彭定求年三十有二。

彭定求-為官經歷

中狀元後,彭定求入翰林院為修撰,掌修國史。不久,他得到一部《近思錄》,極為喜愛。《近思錄》是理學大師朱熹和
呂祖謙編纂的,輯錄了理學開山祖
周敦頤、
程顥、
程頤、張載的思想精華。彭定求早就熱衷理學,得到這部書後摹寫一遍,反復研讀,奉為言行之準則。第二年春,彭定求上疏請假,回傢看望老父,入秋後抵傢,每天都侍奉父親,講論經義。彭定求剛剛入仕,卻已厭倦了官場,打算從此致仕,在傢研習理學。他在傢一住便是3年,後來在父親敦促下,纔回京復職。不久,出任
日講起居註官,給康熙皇帝講解經史,隨同他參加各種重大活動,筆錄於簿。接着,遷為國子監的副長官--司業,再遷為傳講,侍從康熙皇帝講經論史。
隨着職位的升遷,彭定求越來越厭倦官場生涯,期望辭官回傢,研究理學。但是這樣做有違父命,他便屢屢請假。父親死後,他終於如願以償,辭官回傢,潛心研究理學。
前後算起來,彭定求在
翰林院不過4年。

彭定求-理學思想

在理學上,彭定求獨樹一幟。
彭定求的老師湯斌之學,出於
孫奇逢;孫奇逢之學,出於
鹿善繼;鹿善繼之學,則宗
王守仁的《傳司錄》。故彭定求的學術思想也很低於
王守仁。
王守仁繼承發展了南宋陸九淵的"心學",把人心視為萬物的主宰,倡言"緻良知",要人們用良心去體驗本來就存在於良心的倫理道德。王守仁的"心學"幾乎席捲了整個思想界。
王學的興起是對
程朱理學的強大衝擊。做為理學,陸、王與程、朱都倡言"明天理,去人欲"。但做為理學異端,陸、王和程、朱又有所不同。程、朱以"理"為主體,更多地突出了超感性現實的先驗規範;陸、王以心為主體,更多地與感性血肉相聯。
王學成為明中葉以後的浪漫主義的人文思潮的哲學基礎。那些推崇
程朱理學的人竭力貶斥陸王心學。結果在思想界出現了
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的鬥爭。
在這種局面下,彭定求試圖調和陸王心學與程朱理學。他著文說,
王守仁極推崇朱熹,他的思想中有朱熹的成份。彭定求想把
王守仁打扮成兼收並蓄陸氏心學與朱氏理學的人物。實際上這是彭定求思想的流露,他不睏於門戶之見,雖出於王氏心學,但同時又兼采程朱理學的思想。
彭定求在傢一住多年。康熙四十四年,皇上南巡命彭定求與汪士欽、徐樹本等校《
全唐詩》,賞賜御書,傳旨垂詢病情。五十二年,康熙皇帝"萬壽節",彭定求入京祝賀。

彭定求-個人結局

康熙皇帝五十七年,彭定求病情加重,自撰墓志,銘曰:"翳馮虛之妙躬,乘一氣之鴻蒙,知生死如晝夜,乃原始以反終,唯循理而順命……"
第二年四月,彭定求病死,享年75歲。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