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人物列錶
楊萬裏 Yang Wanli姜夔 Jiang Kui範成大 Fan Chengda
周必大 Zhou Bida邵博 Shao Bo張表臣 Zhang Biaochen
洪邁 Hong Mai朱熹 Zhu Xi華嶽 Hua Yue
陳淳 Chen Chun陳傅良 Chen Fuliang龔明之 Gong Mingzhi
李燾 Li Dao梁剋傢 Liang Kegu史正志 Shi Zhengzhi
王明清 Wang Mingqing嚴有翼 Yan Youyi袁燮 Yuan Xie
王若虛 Wang Rexu袁采 Yuan Cai韓彥直 Han Yanzhi
確庵 Que An李心傳 Li Xinchuan蔡元定 Cai Yuanding
謝守灝 Xie Shouhao留用光 Liu Yongguang劉處玄 Liu Chuxuan
郝大通 Hao Datong
龔明之
作者  宋(1091年1182年)

地記 bookkeep《中吳紀聞》
詩詞《期頤堂 Church of Rhythm》   《期頤堂》   《期頤堂》   《期頤堂》   《芝華亭》   

閱讀龔明之在旅游地理的作品!!!
閱讀龔明之在诗海的作品!!!
  近年來,宋代蘇州經濟文化之繁榮,傢族組織之發展,日益受到學界註意;有關的研究取得了相當突出的成績。傢族無疑為當時社會之重要組成體,而將“傢族”與“社會”聯繫起來者,顯然有多種層面的內外“活動”及“關係”。筆者個人感覺,對於普通士人之間以及地方性傢族之間關係的研究,目前仍屬比較薄弱的環節。
  本文選擇南宋筆記《中吳紀聞》作者龔明之及其傢族的活動與交遊關係作為考察對象,主要基於以下考慮:龔明之及其傢族中的主要成員在本區域內有一定知名度,對其活動有一定的資料記載;其活動基礎及經濟依托主要在鄉裏,上層黨派政爭對其沉浮影響不大;其數代成員與當時名士、地方官員的交遊往來,使我們有可能將着眼點放寬至對於南宋昆山乃至蘇州的士人傢族之交遊與沉浮的研究。
  
  一、龔明之事歷
  
  龔明之,字希仲(一作熙仲),蘇州昆山人。他大約生於北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卒於南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享年九十二歲。
  龔明之出身於蘇州士人傢族。北宋時期,龔氏傢族中曾經出現過七名進士,在當地很有影響。龔明之自幼成長於“名人魁士”圈內,勤勉好學。他青年時期在郡學,中年以後到太學,三十餘年求學不倦。儘管如此,他卻始終“蹭蹬舉場”,直到宋孝宗乾道年間,已經年逾八旬的龔明之才“以特恩廷試,授高州文學”。
  龔明之年高德劭,享譽鄉裏。當時人對於他的稱贊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曰“至孝”,二曰“至誠”。
  龔明之之“孝行”,主要事例有二:一是“幼逮事祖母,灼頂益齡,精誠且格上天”。他自幼與祖父母生活在一起,據說其祖母李氏
  
  自言少嘗大病,夢神告曰:“與汝七十七。”及期,果病且革。明之齋心屏處,夜禱於天,乞減己五齡以益李壽。灼香於頂者七,聞腦中有爆裂聲,不為動。詰旦,李病良愈。又五年乃卒。[1]
  
  範成大《吳郡志》捲二七《人物》、洪邁《夷堅志補》捲一《龔明之孝感》條也都記載了這件事。前書稱此事發生在徽宗大觀中,後者則說是崇寧中事。崇觀年間,龔明之不過是十數歲之少年。
  事例之二是,“奉慈闈,傾囊歸櫬”。宣和三年(1121),正當而立之年的龔明之
  
  以諸生貢京師,迎父母往。已而母與弟繼亡,去鄉數千裏,貧無以歸葬。或使以旅殯僧捨,否則火之,以其燼歸。明之不從,取其傢所有,自一錢之直皆折賣之,不足,又乞貸於人,竟護二喪以歸。[2]
  
  龔明之之“誠信”,每被時人稱道。他“生平不摘人短,不作貌言,每自謂平日受用,唯一‘誠’字”。龔明之雖然抱負奇偉,八十歲前卻僅領鄉舉,頗不得志。在鄉裏,他安於“食貧授徒,不事幹進”,[3]一貫坦誠處事。《中吳紀聞》所附《龔明之傳》曾舉一例說:
  
  紹興二十年鄉貢,年已六十,或勸少匿其數,為異日計。笑曰:“吾平生未嘗妄語,且不敢自欺。”卒書其實。
  
  龔明之孝義誠信的磊落品格,在南宋士大夫中受到了廣泛的好評。
  在《鄭忠肅公遺集》捲上《薦舉龔明之狀》中,曾在兩浙西路任職監司的鄭興裔,力薦龔明之“懷奇握異,砥志是躬。倡明聖道,紹孔、孟之心傳;敦敘彝倫,擬曾、閔之至行。”說他“立德立言,多士矜式”,“孝行節誼,著於鄉閭”。
  洪邁《夷堅志補》捲一《龔明之孝感》中說,明之
  
  晚以特恩殿試,策名前列。時已八十二歲,法不應任官。吳人在朝者列其行義,合詞薦之,得監南嶽廟。
  
  淳熙五年,龔明之乞致仕,“鄉人奉直大夫林振等,舉明之鄉麯儒宗,經明行修,議論操履,衆所師法,而窮居在下”,請求朝廷予以增秩;當時的知平江府單夔也上奏說,“明之鄉裏推其年德,宜被褒寵。”龔明之素無吏考,於法不得敘遷。僑寓昆山的吳仁傑嚮參知政事錢良臣介紹了明之純孝至行,君臣為之竦然,於是得旨超授宣教郎致仕,並賜緋衣銀魚。[4]
  龔明之長年以教書授徒為業,生活清苦。他平日裏省吃儉用,並曾附益黃山𠔌語,自號“五休居士”。他晚年居於昆山黃姑別墅,作期頤堂,啜飲歌吟於其間。他的詩作,如今筆者見到的衹有五首,存於其子龔昱所輯《昆山雜詠》之中。一首題曰《芝華亭》,自註云:“淳熙丙申創於古上方後”,詩曰:
  
  誰道休祥係上穹,民心元自與天通。政平訟理為真瑞,何必金芝産梵宮?
  
  此詩寓意積極,推重人事民心而批評所謂“天降符瑞”,反映出龔明之正直不阿的處世態度。另外還有題為《期頤堂》的四首詩,序稱:“餘自顧頽齡,行將滿百,雖曰日薄西山,亦當優遊以卒歲。遂課晃輩作期頤堂於別墅,栽花種竹,以為佚老之地。”詩中一首反映出他回顧此生時的心情:
  
  投老歸來萬事休,比窗一枕足清幽。雖然不得行胸臆,幸喜身無千歲憂。
  
  另一首講述了他自己的“養生之道”,體現出一種坦蕩豁達的精神:
  
  不服丹砂不茹芝,老來四體未全衰。有人問我期頤法,一味胸中愛坦誠。
  
  淳熙九年,龔明之九十二歲,念及“疇昔飫聞而厭見者,往往後輩所未喻”,於是將有價值者整理口授,令其子龔昱記錄,是為《中吳紀聞》。該書着重記載了兩宋時期吳中“名人魁士”之嘉言懿行及當地的人文風俗,龔明之在序文中說,書中內容“不唯可以稽考王跡,資助談柄;其間有裨王化、關士風者頗多,皆新、舊《圖經》及吳地志所不載者。”
  楊子器在為弘治嚴春刊本所寫序言中對此書予以很高的評價:
  
  若《紀聞》之類觀之,於國史之闕遺訛謬,於是乎補正;政治之得失淳灕,於是乎徵驗;郡邑之廢置沿革,於是乎考證;古今名跡、士夫出處、賢才經濟、閨房貞秀,又皆於是乎總萃。
  
  如今看來,這一評價並不為過。
  明代都穆所編《吳下塚墓遺文》捲一,收錄有鐘離鬆所作《宋宣教郎龔先生墓志銘》之殘本,其中對於龔明之的行止與操守倍加贊譽,並且說到鄉人們對他的愛戴和尊重:
  
  吳郡龔先生年九十餘,日講道誦書,與賓客觴詠遊樂劇談,雖少年有不逮。當時名公鉅人皆折輩行願為交。得先生來,率傢人子婦再拜,若事其父;既設食,則餕其餘以丐壽。鄉人教其子弟,必以先生為法;路人一見,悉以手加額,相與遜道而過之;下至田夫野叟,誦其所為,則目為佛子。其他識與不識,皆曰“老先生”。其歿也,士大夫跋涉舟車數十裏,哭先生之喪;雖鄙夫小人,道相違(遇?)者,亦皆出為涕。嗚呼!茲地賢者衆矣,求其可以軌範斯時、自陳君子,康靖朱樂圃之後百有餘年間,始得先生焉。
  
  龔明之字希仲亦或熙仲,說法歷來不同。今按,鐘離鬆所撰墓志銘中,說“先生諱明之,字希仲。”北京圖書館所藏南宋開禧二年(1206)昆山縣齋刻本《昆山雜詠》捲下,於龔氏所作“芝華亭”詩下署“龔明之希仲”;該詩集係明之子龔昱所輯,所署字號應無疑問。
  關於龔明之之卒年,主要有兩種說法: 據南宋範成大《吳郡志》捲二七《人物》“龔明之”條,龔氏卒年九十二歲,是應卒於淳熙九年;與此相同,洪邁《夷堅志補》捲一“龔明之孝感”條載,明之於淳熙五年增秩致仕,“又四年乃卒”。另外一說出自龔明之九世孫龔弘為正德本《中吳紀聞》所作後跋,跋語雲,是書著成時龔明之“年九十二,後四年祖始終”;如此,則應卒於九十六歲之時,是為淳熙十三年。
  今按,《吳郡志》為範成大晚年修成。據趙汝談作於紹定二年之《吳郡志》序,該志記事原止於紹熙三年(1192),是成書時距龔明之卒期尚不甚遠;且成大父範雩本明之太學同捨,參與修撰的周南又是明之子龔昱的朋友,《吳郡志》所記應不致大誤。
  
  (鄧小南)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