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人物列表
刘半农 Liu Bannong俞樾 Yu Yue
郭沫若 Guo MoRuo苏曼殊 Su Manshu
李叔同 Li Shutong夏承焘 Xia Chengdao
王国维 Wang Guowei赵尔巽 Zhao Erxun
柯劭忞 Ke Shaomin连横 Lian Heng
吕思勉 Lv Simian钱穆 Qian Mu
梁启超 Liang Qichao林语堂 Lin Yutang
蔡东藩 Cai Dongfan李宝嘉 Li Baojia
张祖翼(梁溪坐观老人) Zhang Zuyiliangxizuoguanlaoren陈汝衡 Chen Ruheng
黄小配 Huang Xiaopei唐芸洲 Tang Yunzhou
平江不肖生 Ping Jiangbuxiaosheng徐枕亚 Xu Zhenya
刘鹗 Liu E吴趼人 Wu Jianren
林纾 Lin Shu储仁逊 Chu Renxun
陆士谔 Liu Shie黄世仲 Huang Shizhong
苏舆 Su Yu马非百 Ma Feibai
朱谦之 Zhu Qianzhi王先谦 Wang Xianqian
马叙伦 Ma Xulun欧阳竞无 Ouyang Jingmo
道源法师 Dao Yuanfashi岑仲勉 Cen Zhongmian
徐珂 Xu Ke孙诒让 Sun Yirang
余嘉锡 Yu Jiaxi易顺鼎 Yi Shunding
罗惇曧 Luo Dunrong金安清 Jin Anqing
张謇 Zhang Jian何刚德 He Gangde
马建忠 Ma Jianzhong许南英 Xu Naying
叶炜 She Hui景善 Jing Shan
王之春 Wang Zhichun叶德辉 She Dehui
李葭荣 Li Jiarong孟森 Meng Sen
陶希圣 Tao Xisheng辜鸿铭 Gu Hongming
吴沃尧 Wu Woyao程善之 Cheng Shanzhi
周大荒 Zhou Dahuang李涵秋 Li Hanqiu
张恨水 Zhang Henshui叶楚伧 She Chucang
穆木天
作者  (1900年1971年10月)
籍贯: 吉林伊通

诗词《苍白的钟声》   《苏武 Su Wu》   《落花 blossom drop》   

阅读穆木天在诗海的作品!!!
穆木天

穆木天,原名穆敬熙,吉林伊通人,中国现代诗人、翻译家。

生平1918年毕业于南开中学。1926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1921年参加创造社。1931年加入左联。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18年毕业于天津南开中学。1920年入日本京都第三高等学校文科。同年在《新潮》第3卷第1期上发表处女作《蔷薇花》。1921年加入创造社。1923年考入东京大学攻读法国文学,在创造社刊物上发表不少诗作。受法国象征派诗歌影响,注重声、色律动与内容、情调的统一,情调忧郁、感伤。同期还发表了许多理论文章和翻译作品。1926年夏回国,先后在广东中山大学、北京孔德学校、吉林省立大学任教。九一八事变前,思想感情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写给东北的青年朋友们》、《奉天译中》等诗作,成为在创作上走向现实主义的标志。1931年加入“左联”,九月与杨搔、浦风等发起成立中国诗歌会。1933年2月创办《新诗歌》旬刊,倡导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诗歌大众化。1937年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主编诗刊《时调》和《五月》写了不少关于诗歌的理论文章,并创作了10余篇宣传抗日的大鼓词。1938年后,辗转昆明、广州、桂林、上海等地从事教学和创作。解放后先后在东北师大、北京师大任教。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文化革命”中,受四人帮迫害,1971年10月病故。

穆木天曾经指出:“诗的世界是潜在意识的世界。诗是要有大的暗示能。诗的世界固在平常的生活中,但在平常生活的深处。诗是要暗示的,诗最忌说明的。说明是散文的世界里的东西。诗的背后要有大的哲学,但诗不能说明哲学。”这段话强调了暗示对于诗歌创作的重大意义,事实上,充分运用暗示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也是象征诗派极为重要的诗学策略。在《苍白的钟声》一诗中,诗人充分利用了形式与意象上的暗示作用,借缈缈钟声的描摹,传达了悠悠的感伤之情。
从这首诗来看,诗人启用了大量色彩晦暗、调子低沉的词语来写飘渺钟声,写出了钟声的苍白、衰朽与灰黄。正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人间词话》)这首诗对于如此令人感伤的钟声的写照,其旨意何在呢?它要写出诗人心中的那种惆怅情绪呢?我们再仔细阅读这首诗时就不难发现,诗歌中反复提到了故乡,诸如“故乡之歌”、“永远的故乡”、“朦胧之乡”、“苍茫之乡”、“古乡之歌”等,由此可见,诗人在这首诗里,要抒发的是对故乡的怀恋之情,正是那种揪心的乡愁撩发了诗人的诗情,进而催生了这首独具风格的新诗。

穆木天是著名文学社团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五四时期他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专攻法国文学。由于他具有相当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又有一定的诗歌创作经验,所以他对西方的象征主义诗潮,不是生搬硬套、食洋不化,而是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与感悟。穆木天融汇西方象征派诗论与中国传统诗歌理论,并适当吸纳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在现代观念的指导下,构建出了自己的象征派诗论。对穆木天的这一创造性的建树,目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一致给予高度的评价。如北京大学教授孙玉石就说过:“《谭诗》以论题的新颖和见解的精辟成为中国现代诗论史上的重要文献。由于这一论文以及作者当时的其他文字,穆木天也当之无愧地成了中国象征派诗歌理论的奠基者。”

从20年代到40年代,穆木天在诗的旅途上对新诗的创作方法进行了曲折的探索:20年代,他以象征主义为主导,创作了《旅心》;30年代,他以现实主义为主导,创作了《流亡者之歌》;40年代,他努力贯彻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创作了《新的旅途》。采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并适当吸取象征主义的某些表现手法,可以把诗歌创作向前推进一步,这是穆木天经过艰苦探索而达到的新的认识。

主要作品《旅心》(1927)
《流亡者之歌》(1937)
《新的旅途》(1942)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