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人物列錶
俞樾 Yu Yue蘇曼殊 Su Manshu
李叔同 Li Shutong王國維 Wang Guowei
黃以周 Huang Yizhou趙爾巽 Zhao Erxun
柯劭忞 Ke Shaomin連橫 Lian Heng
呂思勉 Lv Simian梁啓超 Liang Qichao
蔡東藩 Cai Dongfan李寶嘉 Li Baojia
王韜 Wang Tao張祖翼(梁溪坐觀老人) Zhang Zuyiliangxizuoguanlaoren
黃小配 Huang Xiaopei石玉昆 Dan Yukun
劉鶚 Liu E吳趼人 Wu Jianren
林紓 Lin Shu儲仁遜 Chu Renxun
陸士諤 Liu Shie黃世仲 Huang Shizhong
蘇輿 Su Yu王先謙 Wang Xianqian
馬敘倫 Ma Xulun歐陽競無 Ouyang Jingmo
徐珂 Xu Ke孫詒讓 Sun Yirang
餘嘉錫 Yu Jiaxi易順鼎 Yi Shunding
羅惇曧 Luo Dunrong張謇 Zhang Jian
何剛德 He Gangde馬建忠 Ma Jianzhong
葉煒 She Hui方瀎師 Fang Junshi
景善 Jing Shan王之春 Wang Zhichun
朱錫綬 Zhu Xishou葉德輝 She Dehui
李葭榮 Li Jiarong孟森 Meng Sen
辜鴻銘 Gu Hongming韓邦慶 Han Bangqing
吳沃堯 Wu Woyao程善之 Cheng Shanzhi
李涵秋 Li Hanqiu歐陽竟無 Ou Yangjingmo
熊十力 Xiong Shili魯迅 Lu Xun
劉銘傳 Liu Mingchuan楊樹達 Yang Shuda
李宗吾 Li Zongwu馮玉祥 Feng Yuxiang
常傑淼 Chang Jiemiao趙煥亭 Zhao Huanting
徐哲身 Xu Zheshen鄭觀應 Zheng Guanying
張之洞 Zhang Zhidong歐陽鉅源 Ouyang Juyuan
周作人
作者  (1885年元月16日1967年五月6日)
籍貫: 浙江紹興

民俗 folkway《民俗風物》
飲食文化 Quite. China is a country with a splendid catering culture.《生活情趣》
文化思考 civility apprehend《文學評論》
傳記 biography《追懷故人》
初戀

閱讀周作人在小说之家的作品!!!
閱讀周作人在旅游地理的作品!!!
閱讀周作人在百家争鸣的作品!!!
周作人
  周作人(1885-1967) : 作傢,翻譯傢。浙江紹興人。1906年去日本留學。1911年回國後任北京大學、燕京大學教授。1920年參與組織文學研究會。抗戰期間曾在日偽機關任職。抗戰勝利後因漢姦罪被國民黨政府監禁。建國後專事著譯。著有散文集《自己的園地》、《雨天的書》以及《知堂回想錄》等,譯有《日本狂言選》、《伊索寓言》。
  
  周作人(1885年1月16日-1967年5月6日),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著名散文傢、文學理論傢、評論傢、詩人、翻譯傢、思想傢,中國民俗學開拓人,新文化運動代表人物之一。原名櫆壽(後改為奎綬),字星杓,又名啓明、、啓孟、起孟,筆名遐壽、仲密、豈明,號知堂、藥堂等。魯迅(周樹人)之弟,周建人之兄。歷任國立北京大學教授、東方文學係主任,燕京大學新文學係主任、客座教授。新文化運動中是《新青年》的重要同人作者,並曾任“新潮社”主任編輯。“五四運動”之後,與鄭振鐸、瀋雁冰、葉紹鈞、許地山等人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並與魯迅、林語堂、孫伏園等創辦《語絲》周刊,任主編和主要撰稿人。
  
  早年經歷
  
  周作人幼年在家乡的私塾書屋(三味書屋)裏接受傳統的漢學教育,後來在國內新學的風潮中,於1901年到南京進入江南水師學堂(民國後改海軍軍官學校),在管輪班(輪機科;輪機專業)讀了6年,當時專業科目都用英文書,他因此有了相當的英文基礎,後來考取官費生,和哥哥魯迅、好友許壽裳(季茀)等人留學日本。
  
  他以學“造房子”(土木工程、建築工程)的名目出國,抵日後先讀法政大學預科,後入東京立教大學修希臘文和英文等西方語文(周作人的古英語頗有水平),研讀《遠征記》(蘇格拉底的學生色諾芬的著作)等文學經典,課後也到神學院學福音書的希臘原文。
  
  課餘和哥哥翻譯出版了《域外小說集》(在1909年的2月,印出第1册,到6月間,又印出第2册),這兩部譯作以東歐弱小民族文學為主,也包括王爾德等的作品,其中的迦爾洵的《四日》,安特來夫的《謾》和《默》這3篇是魯迅翻譯,魯迅校訂了周作人翻譯的其他各篇,這是史上第1部直接從英語、德語原文翻譯成漢語古文的短篇小說集。
  
  魯迅、周作人1920年3月20日給這1年的重印版寫的〈域外小說集序〉裏說:每集在東京衹賣去20本就再也沒有人買了,第1集另有1本是許壽裳怕寄售處不遵定價,額外需索而去試買的(半年過去了,先在就近的東京寄售處結了帳。計第一册賣去了二十一本,第二册是二十本,以後可再也沒有人買了。那第一册何以多賣一本呢?就因為有一位極熟的友人,怕寄售處不遵定價,額外需索,所以親去試驗一回,果然劃一不二,就放了心,第二本不再試驗了——但由此看來,足見那二十位讀者,是有出必看,沒有一人中止的,我們至今很感謝),上海的寄售處“是至今還沒有詳細知道。聽說也不過賣出了二十册上下,以後再沒有人買了。於是第三册衹好停板,已成的書,便都堆在上海寄售處堆貨的屋子裏。過了四五年,這寄售處不幸被了火,我們的書和紙板,都連同化成灰燼;我們這過去的夢幻似的無用的勞力,在中國也就完全消滅了。”
  
  鬍適在《五十年來中國之文學》裏說:“周作人同他的哥哥也曾用古文來譯小說。他們的古文工夫既是很高的,又都能直接瞭解西文,故他們譯的《域外小說集》比林譯的小說確是高的多。”
  
  蔡元培1919年3月18日寫給林紓的公開信裏說:“周君所譯之《域外小說》,則文筆之古奧,非淺學者所能解。”
  
  周氏兄弟、許壽裳、錢玄同等在日本時師從國學家章太炎學《說文解字》,並相互結下友誼。另外周作人在日本還短暫學習俄文(與魯迅等共學)、梵文(與老師章太炎共學,教師是會說英語的旅日印度人,周給老師做英語翻譯)等。
  
   執教北大
  
  1911年從日本回中國,1912年做了半年浙江省教育司視學(督學),後轉浙江省立第五高級中學教員,教了4年英文,1917年到北京大學附屬國史編纂處做編纂,半年後的1918年出任北京大學文科(文學院)教授,擔任希臘羅馬文學史、歐洲文學史、近代散文、佛教文學等課程,並創辦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係,出任首任係主任,該係師資還有張鳳舉、徐祖正等,後來因中日戰爭爆發而停辦。
  
  他清新淡雅,如話傢常的白話文,洋溢着深厚的中國、東洋、西洋古典與近現代文化素養,轟動一時,新文化運動中更發表影響深遠的《人的文學》、《平民文學》、《思想革命》等啓蒙主義理論文章。
  
  周作人還廣泛參與社會活動,1919年起任中華民國教育部國語統一籌備會會員,與馬裕藻、朱希祖、錢玄同、劉復、鬍適5位北大教員兼國語會會員在會上聯名提出《請頒行新式標點符號議案》,經大會通過後頒行全國。1922年與錢玄同、陸基、黎錦熙、楊樹達、鬍適、瀋兼士等會員任國語統一籌備會漢字省體委員會委員(共16人)。
  
  1922年,在“非基督教運動”高潮中,他和錢玄同、瀋士遠、瀋兼士及馬裕藻發表《信仰自由宣言》,重申信仰自由的精神。
  
  1925年在女師大風潮中,周作人支持進步學生,與魯迅、馬裕藻、瀋尹默、瀋兼士、錢玄同等人連署發表《對於北京女子師範大學風潮宣言》,並擔任女師大校務維持會會員。
  
   中日戰爭爆發
  
   留平教授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北京大學撤離北平,他沒有同行,成為四名“留平教授”之一(另外3位留守的教授是孟森、馬裕藻、馮祖荀),受校長的委托看守校産。北大校長蔣夢麟後來在回憶錄(《西潮》和《新潮》)裏談到:“抗戰的時候,他留在北平,我曾示意他說,你不要走,你跟日本人關係比較深,不走,可以保存這個學校的一些圖書和設備。於是,他果然沒有走,後來因他在抗戰時期曾和日本人在文化上合作,被捉起來關在南京。我常派人去看他,並常送給他一些需用的東西和錢。記得有一次,他托朋友帶了封信出來,說法庭要我的證據。他對法庭說,他留在北平並不是想做漢姦,是校長托他在那裏照顧學校的。法庭問我有沒有這件事?我曾回信證明確有其事。結果如何,因後來我離開南京時很倉促,沒有想到他,所以我也沒有去打聽。”
  
   神秘槍擊案
  
  1939年元旦,自稱是他的學生並自稱姓李的客人求見周作人,突然開槍將他擊倒,子彈射中銅扣而受輕傷。兇手逃逸後未被捉獲。
  
  有關槍擊案的兇手是誰一直衆說紛紜。周作人始終堅持是日本軍方的陰謀,日方則說是國民黨特務所為。戰後有人在美國撰文,自稱當年是學生,不滿周的親日行止而下手。
  
  實際上,以時間點來說,周作人當時並沒有出任傀儡政權的任何行政職務,他先是應鬍適主持的文化基金編譯委員會委托,在傢裏翻譯英文和古希臘文稿件,直到文化基金編譯委員會輾轉搬到香港。1938年9月起至燕京大學(美國基督教背景)國文係每周授課6小時,客座教授職稱。行刺後日本憲兵進駐周作人傢,在客觀上加速了其“落水”的進程。
  
   出任汪精衛政權職務
  
  Zhou Zuoren2.jpg
  
  經過槍擊案的身心衝擊,周作人在1939年1月接下汪精衛南京政府國立北京大學圖書館館長的聘書,3月應聘兼任北京大學“文學院籌辦員”,開學後兼任文學院院長。
  
  1940年11月8日,汪精衛政權華北政務委員會教育總署督辦湯爾和因肺癌病逝,1940年12月19日,汪精衛政權中央政治委員會31次會議通過“特派周作人為華北政務委員會委員,並指定為常務委員兼教育總署督辦”,1941年元旦正式上任。
  
  1941年10月起兼任東亞文化協議會會長,1943年6月起兼任華北綜合調查研究所副理事長,1944年5月起兼任《華北新報》經理和報道協會理事、中日文化協會理事。
  
   第二次世界大戰終止到國民黨政權結束統治
  
  抗戰結束後,1945年12月在北京以漢姦罪名被蔣介石主政的國民政府逮捕,並押解南京受審,監禁於老虎橋監獄,周的朋友、學生紛紛為他開脫求情,俞平伯還給在美國辦外交的鬍適寫了封長信,請求鬍適為周說情。
  
  1946年11月6日,高等法院判處他14年有期徒刑,1947年12月9日改判10年有期徒刑。
  
  洪炎秋〈我所認識的周作人〉(1967年7 月發表)1文寫到“理學院仍設景山東街前北京大學理學院原址,文學院因為沙灘紅樓被日本憲兵隊所占據,乃在馬神廟北大圖書館邊新蓋三層大樓一座供用;這兩個學院在淪陷期間,不但絲毫沒有受到破壞,而且多少增加了一些設備,所以周作人勝利後在法案受審時,供稱他留在北平,並不是想當漢姦,是蔣夢麟校長托他在那裏照顧學校的,這樁事有蔣前任校長去函法院證實,而新任校長鬍適之也替他證明有保全北大的圖書和設備之功,所以法院寬大為懷,衹判了他十年的有期徒刑。”
  
  鄭振鐸說“日本妻子(羽太信子)給了他不好的影響”。
  
  1949年1月22日,李宗仁接任中華民國總統,在國共和談的空氣中,下令釋放政治犯,周作人在1949年1月26日被放出監獄,坐火車到學生尤炳圻在上海的傢暫住。
  
  他曾通過尤炳圻聯繫以前教過的臺灣籍學生洪炎秋(1946年回臺灣,1948年起在臺灣大學教書)表示有意到臺灣,在北京大學修過周先生2學期2學分近代散文的洪炎秋〈我所認識的周作人〉1文回憶:“周作人知道將被釋放,叫尤君寫信給我,說他想來臺灣,問我有沒有法子安置。我就找了老友郭火炎醫師,嚮他藉用北投的別墅供住,郭君滿口答應,我於是立刻回信給尤君,告訴他住所已有,日常生活費用,我和老友張我軍可以負責設法,可是他出獄後沒能即刻來臺,後來就斷絶消息了。”
  
  他不到臺灣與傅斯年在1949年1月20日接任臺灣大學校長不無關係。
  
  鬍適從上海要到美國前,曾托王古魯遊說他離開中國,他反托王古魯勸鬍適不要離開中國(見《知堂回想錄》)。
  
  1949年8月14日,他從上海回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管治下的北平定居。
  
  郭宇一〈毛澤東與周作人〉文中說周作人:“給周恩來寫了一封六千多字的長信,作了一些檢討,也為自己的過去作了一些解釋。周恩來將這封信轉呈毛澤東,毛批示:‘文化漢姦嘛,又沒有殺人放火。現在懂希臘文的人不多了,養起來,做翻譯工作,以後出版。’”,但“毛是否真的看到周作人的這封信,真的是否作了這樣的批示,學界目前尚有爭論”,但毛澤東很早就與周作人來往卻是事實,同文引1920年4月7日《周作人日記》:“毛澤東君來訪。”君常用於老師稱呼學生。(毛在北京大學圖書館工作時旁聽了許多課程,並造訪了多位老師,《鬍適日記》1920年1月15日有記載“毛澤東來談湖南事。”)
  
  周作人的學生在臺灣的有許世瑛(許壽裳大兒)、張我軍(板橋人)、鄭騫、洪炎秋(彰化人)等,作傢張深切在北京曾和周作人來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周作人搬回北京八道灣的老房子,專心翻譯和寫作,以稿費維持生計。
  
   上書毛澤東
  
  周作人在1951年給毛寫信,毛的秘書鬍喬木1951年2月24日給毛澤東書面報告說:“周作人寫了一封長信給你,辯白自己,要求不要沒收他的房屋,不當他是漢姦。”“我的意見是:他應當徹底認錯,像李季一樣在報紙上悔過。他的房屋可另行解决(事實上北京地方法院也並未準備把他趕走)。他現已在翻譯歐洲古典文學,領取稿費為生,以後仍可在這方面做些工作。周揚亦同此意。當否請示。”
  
  毛澤東批了:“照辦。”
  
  (龔育之〈毛選註釋上的周作人 〉)
  
   翻譯
  
  周作人從1952年8月起出任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製外特約譯者,每月預支稿費200元人民幣,按月交稿。
  
  反右運動中,在北京圖書館工作的兒子周豐一被劃為右派,停發工資,讓他的經濟負擔大增,衹好給中央領導同志寫信。
  
  在康生和周揚的過問下,稿費從1960年1月起,調高到每月400元人民幣。
  
  1964年9月起社會主義教育運動進入高潮,其稿費又減半至每月200元人民幣,當時他的愛人羽太信子已去世。
  
  這段期間,他翻譯日本古典文學和古希臘文學作品多部,同時應邀校訂別人的譯稿(《今昔物語集》、《源氏物語》等),日本現代文學譯作有:《石川啄木詩歌集》等。
  
  有些沒有結集的日本文學中短篇譯作散見中國和香港傳媒。
  
  他每個月開銷頗大,在寫給香港曹聚仁的信件裏面曾說:“人民文學社派人來說,每月需用若幹。事實上同顧頡剛一樣,需要五百一月,但是不好要得太多,所以衹說四百。以後就照數付給”。
  
  “因為負擔太重太多,所以支出太巨,每月要不足百元以上,這是我拮据之實情。”
  
   寫作
  
  回憶魯迅的專書著作有:《魯迅的故傢》、《魯迅小說裏的人物》、《魯迅的青年時代》。
  
  在報刊發表散文隨筆,後輯成《木片集》。
  
  經曹聚仁介紹,在香港傳媒連載回憶錄《知堂回想錄》,後結集出版。
  
   最後的日子
  
  1966年5月,文革開始。
  
  1966年6月起,人民文學出版社不再給周作人預付稿費。
  
  1966年8月2日,他被紅衛兵查封了傢,並遭到皮帶、棍子抽打。其後周作人兩次寫了短文讓兒媳張菼芳交給當地派出所,以求服用安眠藥安樂死,都無音信。
  
  1967年5月6日,周作人下地解手時突然發病去世,享年82歲。
  
   家庭
  
  周作人在日本娶了所寄居公寓做工的羽太信子為妻(1909年在東京結婚)。
  
  生了兒子周豐一(1997年病逝),女兒周靜子,1929年夭折的女兒周若子。
  
  周豐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到北京圖書館(現在的中國國傢圖書館)工作。
  
  周豐一和愛人張菼芳照顧周作人度過晚年。
  
   翻譯經典名著的任務和業績
  
  中國共産黨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後,周作人受到剝奪政治權利(1953年12月19日人民法院判决)的處分,在北京的傢裏專事翻譯和寫作,但不允許以本名出版。
  
  中華人民共和國交給他翻譯希臘古典文學和日本古典文學這項任務(鬍喬木提議,毛澤東批準),産生了一批高質量的日本文學和古希臘文學經典漢語譯本。
  
  包括古希臘喜劇《財神》(阿裏斯托芬作)、《希臘神話》、《伊索寓言》全譯本、古希臘悲劇《歐裏庇得斯悲劇集》(與羅念生合作翻譯);日本現存最古的史書《古事記》、滑稽短劇《狂言選》、平安時代隨筆代表作《枕草子》、滑稽本《浮世澡堂》(日文《浮世風呂》)和《浮世理發館》(日文《浮世床》)等。
  
  他應邀校訂北京翻譯社的《今昔物語集》本朝部譯稿和豐子愷的《源氏物語》全部譯稿(與錢稻孫合作)。
  
  他自己覺得畢生最重要,也最有成就感的譯作是用古希臘語(和羅馬帝國希臘化地區當時流行的新約希臘語;通用希臘語不同)寫作的古羅馬敘利亞作傢、哲學家路吉阿諾斯的作品選《路吉阿諾斯對話集》。
  
  周作人精通日語、古希臘語、英語,並曾自學古英語、世界語。
  
   魯迅研究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另一貢獻是撰寫《魯迅的故傢》、《魯迅的青年時代》、《魯迅小說裏的人物》這些回憶性文章,為魯迅研究提供了許多珍貴的第一手史料。
  
   著作目錄
  
   * 《歐洲文學史》(大學用書,北京大學授課教材)
  
   * 《近代歐洲文學史》(大學用書,遺稿)
  
   * 《中國新文學的源流》(燕京大學講課內容結集,鄧恭三記錄)
  
   * 《兒童文學小論》
  
   * 《藝術與生活》
  
   * 《談竜集》
  
   * 《談虎集》
  
   * 《瓜豆集》
  
   * 《永日集》
  
   * 《自己的園地》
  
   * 《木片集》
  
   * 《魯迅的故傢》
  
   * 《魯迅小說裏的人物》
  
   * 《魯迅的青年時代》
  
   * 《知堂回想錄》(回憶錄)
  
   * 《老虎橋雜詩》
  
   * 《雨天的書》
  
   * 《看雲集》
  
   * 《周作人書信》
  
   * 《夜讀抄》
  
   * 《苦竹雜記》
  
   * 《苦茶隨筆》
  
   * 《秉燭談》
  
   * 《風雨談》
  
   * 《藥味集》
  
   * 《藥堂雜文》
  
   * 《苦口甘口》
  
   * 《立春以前》
  
   * 《書房一角》
  
   * 《過去的工作》
  
   * 《知堂乙酉文編》
  
   著作日語譯本
  
   * 《北京の果子》,山本書店,1936年
  
   * 《周作人隨筆集》改造社,1938年
  
   * 《中國新文學の源流》,文求堂,1939年
  
   * 《周作人文蕓隨筆抄》,冨山房,1940年 
  
   * 《瓜豆集》創元社,1940年
  
   * 《結縁豆》,實業之日本社,1944年
  
   * 《魯迅の故傢》,築摩書房,1955年
  
   * 《日本文化を語る》,築摩書房,1973年
  
   * 《水の中のもの―周作人散文選》駿河臺出版社,1998年
  
   * 《日本談義》,平凡社,2002年
  
   * 《魯迅小說のなかの人物》,新風舎,2002年
  
   譯作目錄
  
   古希臘語
  
   * 《路吉阿諾斯對話集》
  
   * 《希臘擬麯》
  
   * 《財神》(古希臘喜劇)
  
   * 《希臘神話》
  
   * 《伊索寓言》(全譯本)
  
   * 《歐裏庇得斯悲劇集》(與羅念生合作,古希臘悲劇)
  
   日本語
  
   * 《古事記》
  
   * 《狂言選》
  
   * 《枕草子》
  
   * 《浮世澡堂》(日本語《浮世風呂》)
  
   * 《浮世理發館》(日本語《浮世床》)
  
   * 《現代日本小說集》(與魯迅合作)
  
   * 《如夢記》
  
   * 《石川啄木詩歌集》
  
   * 《兩條血痕》
  
   英語
  
   * 《域外小說集》(與魯迅合作)
  
   * 《紅星佚史》
  
   * 《現代小說譯叢》(與魯迅合作)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