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摩流支 | |||
閱讀菩提流志在百家争鸣的作品!!! |
菩提流志所譯的經本流通的,依《開元釋教錄》記載,共四十三種,一百零一捲。此外,流志最初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那經》等小部十二種十二捲,未曾流傳就散失了。 菩提流志翻譯經籍最值得稱道的是完成了《大寶積經》全部一百二十捲的編譯。這部大經,原來玄奘大師在臨死前一年(663)曾試譯過幾行,因感覺氣力衰竭而輟筆。這樣一擱數十年,無人問津。流志攜來新的梵本,重新引起註意,中宗復位之後,就加強了譯場組織(譯語,證梵義等都聘請了印度人),使流志主譯來完成玄奘未盡的偉業。流志利用《寶積經》獨有的叢書體裁,變通辦法,盡量勘同從前譯過的零本編入大部,遇到舊本文義不全或舊無譯本的,纔出新譯。因此全經四十九會幾乎一半用了舊本,衹二十六會新譯,其中還多數是參酌舊本重出,純粹的初譯本衹十一會而已。流志譯本的譯文質量較高,因為當時譯場組織相當完備,翻譯經驗豐富。特別是頌文翻譯,舊本有些形式是六言或八言不很符合中國詩歌體裁的,流志重翻都改為五七言,且麯盡其意。所以徐諤替《寶積經》譯本做的《述》裏說:“大乘章句義不唐捐,小品精微拯無遺溺,能事畢矣,佛何言哉!”
另外,流志的譯籍一部分與密教有關,大都是當時增訂過的本子(如《不空罥索神變真言經》就比舊譯本為繁廣等),並有南印度密教重視觀法的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