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人物列表
刘半农 Liu Bannong俞樾 Yu Yue
郭沫若 Guo MoRuo苏曼殊 Su Manshu
李叔同 Li Shutong夏承焘 Xia Chengdao
王国维 Wang Guowei赵尔巽 Zhao Erxun
柯劭忞 Ke Shaomin连横 Lian Heng
吕思勉 Lv Simian钱穆 Qian Mu
梁启超 Liang Qichao林语堂 Lin Yutang
蔡东藩 Cai Dongfan李宝嘉 Li Baojia
张祖翼(梁溪坐观老人) Zhang Zuyiliangxizuoguanlaoren陈汝衡 Chen Ruheng
黄小配 Huang Xiaopei唐芸洲 Tang Yunzhou
平江不肖生 Ping Jiangbuxiaosheng徐枕亚 Xu Zhenya
刘鹗 Liu E吴趼人 Wu Jianren
林纾 Lin Shu储仁逊 Chu Renxun
陆士谔 Liu Shie黄世仲 Huang Shizhong
苏舆 Su Yu马非百 Ma Feibai
朱谦之 Zhu Qianzhi王先谦 Wang Xianqian
马叙伦 Ma Xulun欧阳竞无 Ouyang Jingmo
道源法师 Dao Yuanfashi岑仲勉 Cen Zhongmian
徐珂 Xu Ke孙诒让 Sun Yirang
余嘉锡 Yu Jiaxi易顺鼎 Yi Shunding
罗惇曧 Luo Dunrong金安清 Jin Anqing
张謇 Zhang Jian何刚德 He Gangde
许南英 Xu Naying叶炜 She Hui
王之春 Wang Zhichun叶德辉 She Dehui
李葭荣 Li Jiarong孟森 Meng Sen
陶希圣 Tao Xisheng辜鸿铭 Gu Hongming
吴沃尧 Wu Woyao程善之 Cheng Shanzhi
周大荒 Zhou Dahuang李涵秋 Li Hanqiu
张恨水 Zhang Henshui叶楚伧 She Chucang
俞平伯 Yu Pingba胡适 Hu Shi
柔石
作者  (1902年9月28日1931年2月7日)
名: 赵平复
籍贯: 浙江宁海

乡土风情 native soil elegant demeanour《为奴隶的母亲》

阅读柔石在小说之家的作品!!!
柔石
  柔石(1902.9.28—1931.2.7)原名赵平复,化名少雄,浙江宁海人。共产党员,1928年到上海从事革命文学运动,曾任《语丝》编辑,并与鲁迅先生同办“朝花社”。1930年初,自由运动大同盟筹建,柔石为发起人之一。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柔石曾任执行委员、编辑部主任。同年5月以左联代表资格,参加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1931年1月在上海被捕,同年2月7日与殷夫、欧阳立安等二十三位同志同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牺牲后,鲁迅曾写《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追悼他和其他死难同志。遗著有《柔石选集》。小说《为奴隶的母亲》深为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赞赏。
  
  1917年夏,毕业于宁海正学小学。次年秋,考入杭州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1921年10月,参加杭州文学团体“晨光社”,开始从事文学创作活动。1923年夏,从“一师”毕业。
  1924年春,到慈溪县普迪小学任教,同时从事文艺创作。
  1925年元旦,创作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疯人》。不久,他到北京大学当旁听生,经常聆听鲁迅先生讲课。
  由于经济困难,1926年春,离京返浙,先在杭州代课,后到镇海中学任语文教员、教务主任。是年创作揭露旧社会黑暗的长篇小说《日时代之死》。
  1927年4月,国民党反动派实行“清党”,他参加国民党镇海县党部会议,得知校内共产党员将遭逮捕的消息,立即告知党员撤离,事后,被反动当局查知,为了摆脱反动当局的追捕,于同年夏返回故乡宁海。参加由共产党人组织的“消夏社”,参与筹办宁海中学,并任教于该校。
  1928年初,在宁海中共党组织和进步教师的支持下,出任宁海县教育局局长,致力改革教育,清除封建势力。同年5月,宁海中共党组织发动亭旁起义,暴动失败后,敌人在搜查中,得知宁海中学是党组织的联络点,他因“预闻其事”受到牵连,被迫出走上海。经友人介绍结识了鲁迅,并与鲁迅等共同创立了“朝花社”,出版《朝花周刊》、《朝花旬刊》及《艺苑朝花》等进步刊物。
  1929年1月,鲁迅事忙,辞去《语丝》编辑,推荐他继任《语丝》编辑。工作之余,又创作了中篇小说《二月》、短篇小说集《希望》等许多优秀小说和诗歌,并翻译介绍高尔基等作家的外国文学作品。
  1930年2月,同鲁迅等人发起成立“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被选为执行委员,后任常务委员、编辑部主任,主持左联机关刊物《萌芽》月刊的编辑工作。5月,由冯雪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他以“左联”代表身份参加在上海秘密召开的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会后,向“左联”全体盟员传达了大会精神,鲁迅亲临听取,给予了高度评价。柔石还为这次大会写了著名的报告文学《一个伟大的印象》,热情地歌颂了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人民。为适应革命斗争的需要,他还发表了短篇小说《为奴隶的母亲》和诗《血在沸》。
  1931年1月17日,到上海东方旅社参加党的秘密会议,因叛徒告密,与会同志全部被捕。在狱中,备受酷刑,坚贞不屈。2月7日晚,他与同时被捕的20多位同志被敌秘密集体枪杀于上海龙华。柔石身中十弹,壮烈牺牲。牺牲成员中有五名“左联”成员,被称“左联五烈士” 。鲁迅闻讯,万分悲愤。在柔石等牺牲两周年的时候,鲁迅写下了《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深表怀念。
  柔石 - 与《为奴隶的母亲》
  《为奴隶的母亲》是柔石创作思想和艺术技巧日渐成熟,达到现实主义高度的代表作。小说描写一个农村皮贩,
  
  《为奴隶的母亲》
  在贫病交 迫中出典妻子的悲惨故事。小说在艺术手法上师承鲁迅,善于运 用白描来表现人物关系,刻划人物形象。
  作者从生活实际出发, 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去刻划人物形象,既个性鲜明,又血肉丰 满,既有人情味,又有阶级差别。无论是皮贩的凶狠、痛苦,春宝娘的勤劳善良、忍辱负重;还是秀才的伪善、温情,大妻的嫉妒专横,都写得合情合理,很有分寸。比如皮贩,曾用沸水溺死女婴,又让妻子出典,是其凶狠、残忍的表现。但当他要向妻子 说明原委时,又羞愧、悔恨地低着头说不出来。作者用白描的手法,描写出了一个性格被扭曲的被压迫者的形象。对秀才的描写,既着眼于他是一个地主,又没有忽视他是被典者春宝娘的临时丈夫。这样一种双重身分,决定了秀才没有虐待春宝娘,有时还向春宝娘献媚。当春宝娘为他生了儿子时,更是欣喜若狂。然而,这种喜欢不仅目的明确,而且很有限度。特别是在大妻的监视与挖苦下,秀才不能不放春宝娘回家。小说对大妻的描写,主要是通过外在的语言行动,来显示她的心理和性格。这个地主管家婆,专横刻薄,尖牙利齿,由于自己生不出男孩,也有苦恼和 矛盾。她对春宝娘是嫉妒多于友善,微笑中藏着刻毒。春宝娘与 祥林嫂有异曲同工之妙。她勤劳朴实,善良安分,对生活的要求低微,但灾难和打击却不放过她。小说着重描写了她精神上所受的折磨。她离开春宝到秀才家做生育的工具,处处受到大妻的监视并遭到辱骂。当她可以回家与春宝团聚时,却不得不与秋宝诀别。而此时的春宝已经不认识自己的娘了。母爱是妇女的天性和权利,但“为奴隶的母亲”却被折伤了天性,被剥夺了权利。作者善于运用白描手法刻划人物形象,并根据不同人物采用不同的方法。对秀才、大妻侧重于语言和动作描写,对春宝娘则采用心理刻划,表现人物复杂的思想感情活动。
  柔石 - 与鲁迅的交往
  1925年春,柔石赴北京,在北京大学当旁听生。当时鲁迅先生在北大国文系讲授《中国小说史》,一周一次。因为有很多外系的学生也来听鲁迅先生的课,去迟了,往往只能站在教室外的过道里听。所以,每逢鲁迅先生讲课,柔石必早早赶到教室,聆听鲁迅的讲授。鲁迅先生讲课广征博引,语言幽默生动,语调平缓有力,吐字清晰,常引得堂内发出笑声。鲁迅先生带有浓重绍兴口音的普通话,与柔石家乡的宁波话有许多近似之处,他听来感到特别亲切,并详细地笔记,不放过先生的每句话。
  柔石在北京的一年多时间,拓宽了视野,也结识了许多朋友。因经济困窘和生病,柔石不得不于次年离开北京,返回家乡养病。后到宁海中学任教,担任教导主任。1927年,柔石应邀回宁海中学任教,并在宁海地下党和进步力量的支持下,出任县教育局局长,期间努力革新全县教育,积极募集资金,筹建宁海中学校舍。1928年5月,党领导的亭旁(现属三门县)农民暴动失败后,宁海中学被视为“共产党的大本营”而遭解散、查封。在此情况下,柔石于1928年6月悄然离开故乡,来到上海。
  柔石到了上海,住在闸北区景云里的友人家。一打听,正好鲁迅先生也住在这条弄堂里,而且离他住的房子只隔四五家。他迫不及待地要想见鲁迅,便请友人把他介绍给鲁迅。当时距离开北京、离开听鲁迅讲课才两年多时间,鲁迅先生的音容风貌让他久久难忘。
  
  柔石与鲁迅青铜像
  两人一见如故。看到这位小伙子,鲁迅先生想到了方孝孺,感到眼前这位青年朋友也是台州式的硬汉子。鲁迅先生那睿智而幽默的语言,常令比他小21岁的柔石发出会心的朗朗笑声。柔石告诉鲁迅先生,自己在北大听了他近一年的课,不但学到了许多文学知识,更从先生的讲课中懂得了许多为人之道。他还告诉鲁迅,他本性赵,原来叫“平福”,可是家乡有个阔佬,认为他的名字取得好,要借用他的名字给儿子取名,他一气之下,就将“平福”改成了“平复”。鲁迅先生从他的娓娓叙述中,了解了这位青年朋友的率直。从此,柔石就住在上海友人家搞创作,兼搞翻译。遇到业务上的问题,特别是翻译中有不清楚的地方,就去请教鲁迅先生。他成了鲁迅家的常客,走得十分勤快,两人的情谊也与日俱增。
  1928年10月,在鲁迅先生的帮助下,柔石与崔真吾等几位志同道合的文学青年组成了“朝花社”,于创作之外致力于介绍外国文艺,柔石负责编《语丝》杂志。为了印刷出版《朝花旬刊》、《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等书刊和画册,柔石自己没有钱,只好借钱做印本,他还不时跑印刷厂,搞校对、制图之类的杂务工作。他把鲁迅看作是亲人、是长辈,遇到不如意的事,就找先生倾诉。他相信世界是美好的,人们都是善良的,但现实中并非如此,为此他忿忿不平。鲁迅先生则给他指出,有的人会骗人,有的会卖友,有的会吮血……这时的柔石,惊疑地圆睁他近视的眼睛,前额亮晶晶的,聆听着鲁迅先生对社会入木三分的剖析。有时,他也对着鲁迅先生发问:“会这样的么?不至于此罢?……”他像一个纯洁无瑕的孩子,想从鲁迅那里获得进一步的解答。
  不久,“朝花社”倒闭,柔石为此负债100元钱。他一面将“朝花社”的库存书送至明日书店和光华书店,请他们帮助销售,一面拼命译书。他从不干损人利己的事,宁可自己少休息,也要负重拼搏,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还清集体欠的债务。有时和鲁迅一起外出,或在路上遇到鲁迅,虽然他高度近视,总要扶着鲁迅,让他安全行走。柔石就是这样,虽然身体瘦弱,且患着肺病,但总是想着人家,把方便让给别人。这期间,他创作了中篇小说《二月》和短篇小说集《希望》中的一些篇章。鲁迅很赞赏柔石的文学才华,称誉他的《二月》是“优秀之作”。
  1929年秋,党中央决定组建一个以鲁迅为首的左翼作家联盟。柔石参加了“左联”的筹备工作。1930年3月2日,“左联”正式成立,柔石被选为执行委员,后改任常务委员、编辑部主任,参与“左联”的机关刊物《萌芽》月刊的编辑。1930年5月,柔石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柔石与胡也频、冯铿以“左联”代表的身份,参加了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柔石有生以来第一次走进革命的集体,第一次体验到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革命大家庭的温暖,亲眼看到处于水深火热的中国大众多么渴望翻身求解放,看到革命多么需要文化,知识分子怎样受到工农的欢迎。这个新的家园给他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他愿意为之献出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
  作为革命家和文学家的柔石,这一时期创作了短篇小说《为奴隶底母亲》、通讯《一个伟大的印象》和诗歌《血在沸》。小说《为奴隶底母亲》通过对农村劳动妇女春宝娘悲惨经历的描写,诅咒了罪恶的“典妻”陋习,曾被译成多国文字,产生了很大影响。
  当时,明日书店要出版一种期刊,请柔石做编辑,他答应了。书店还想印鲁迅的译著,委托柔石去鲁迅处征询版税的问题,鲁迅便将他与北新书店所订的合同抄了一份给柔石。柔石将合同往衣兜里一塞就匆匆地离去——没有想到,正是这一天,1931年1月16日他到鲁迅家的这个晚上,竟然成了与鲁迅先生的永诀。
  1931年1月17日,柔石和胡也频等30多位共产党员在上海汉口路东方旅社参加一次党内秘密会议时不幸被捕,关押在龙华警备司令部。在狱中,柔石和上海总工会青工部长杨国华(欧阳立安)、柴颖堂关在一间牢房,并被钉上重达20余斤的铁镣——半步镣。在狱中,柔石每天找殷夫学习德文,他说平时没有空,坐监倒是学习的好机会,他要抓紧时间多学点东西,以便出狱后可以为革命多做些工作。
  2月7日晚,狱中照例点名时,出现了异常情形:看守所长亲自来了,还带来了十几个宪兵,每人拿着手电筒,点一个名字,就用手电照一下脸,空气很紧张。点完名,大家去睡觉,刚睡不久,狱中夹弄传来一阵阵脚步声,宪兵依次提人。一会儿到了柔石所在的监舍,看守一连叫了两个名字:“赵少雄!杨国华!出来!”这时恐怖气氛笼罩了整个监狱,柴频堂帮助柔石整理好镣带,又撕开了被单,帮他吊在两镣之间,以便走路时可以提着,免得磨破皮肤。这时杨国华问看守:“喂,这么晚了,喊我们起来做什么?”看守说:“南京已造好了大牢,现在要乘最后一班车,把你们送到南京去。”大家听了,将信将疑,分别时,柴颖堂还说:“同志们,你们到了那里,一定要来信呀!”柔石没有出声,随手交给柴一包东西,说:‘这些东西请你给我保管好,将来有用处的。”柴颖堂一看,原来是柔石平时在狱中写的文章,于是马上收好。
  柔石等23位同志被押到楼上法庭。上面一排高椅坐着法官、书记等人,旁边两个人拿着执行书,看看照片,核对
  
  左联五烈士李求实 胡也频 柔石 殷夫 冯铿
  了每个人的脸,然后要他们盖指印。开始时,前两个同志以为这是解到南京去的公文,糊里糊涂就盖上了。第三个轮到柔石,他在盖手印前看了一下文件,只见上面写着“验明正身,立即绑赴刑场枪决”几个字。他就把执行书一推,转过身来,对后面的人说:“同志们,这是执行书啊,我们不盖!”杨国华正在他背后,一听就喊了起来:“不盖!我们犯什么法了?”后面的同志也愤怒地喊着:“为什么我们到这里一个多月了,连问也不问?”“什么法庭!”“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法庭上一阵大乱,同志们有的打碎玻璃窗,有的拿起凳子向法庭扔过去。几个法官急忙吩咐宪兵连长:“立即拖出去执行!”接着惊慌地躲到后面去了。宪兵上来拖人,23个人用尽力量猛跺地板,坚决不下楼,宪兵用刺刀逼也不管用。宪兵连长就下令宪兵一个个地把人拖下去,一边拖一边打,有的被打得倒在地上站不起来,一直拖到龙华警备司令部旁边制造局的大烟囱下枪杀。刑场上,柔石头部与胸部共中了10弹。牺牲时,柔石才29岁。
  噩耗传来,鲁迅深为震惊和悲痛。除了小说《阿Q正传》外,他从未给他人写过传记。为了纪念这位热血青年,他写了《柔石小传》,并写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他大声呐喊:“我们现在以十分的哀悼和铭记,纪念我们的战死者,也就是牢记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历史的第一页,是同志的鲜血所记录,永远在显示敌人的卑劣的凶暴和启示我们的不断的斗争。”鲁迅始终不能忘怀这位革命青年,两年之后,他又写了《为了忘却的纪念》,倾吐了他对柔石等五位革命青年作家的深厚情感和思念:“我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思念和悲愤中,鲁迅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惯于长夜过春时,携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柔石 - 做官
  1926年9月10日,正学高级小学设中学部。1927年9月,柔石应吴文钦(中学部教务主任)之邀,任国语教师,兼教音乐和小学部英语。9月底,城乡各团体机关举行会议,议定中学部单独立校以大北门平民习艺社(原蒲湖试院)为新校址。柔石等课余时间积极募款集资。初秋,地下党通过宁海县教职联合会长吴文钦上书国民党政府,举荐柔石当教育局长。1927年12月27日,动工兴建十一间面的砖木结构教学楼,起用“宁海县立中学”新校钤。1928年1月底国民党宁海县政府任命柔石为教育局长。1928年春,新建楼房被台风刮倒,仍借正学高小校舍上课,并继续募集资金,重建新校舍。5月26日,亭旁起义爆发,月底起义失败,宁海中学被明令解散。6月初柔石赴沪谋生,后结识鲁迅。柔石作教育局长只有4个月,但历史上最有名。
  柔石 - 著作、翻译和研究书目
  著作书目
  疯人(短篇小说集)1925,宁波华生印局
  
  柔石手迹
  
  奴隶(短篇小说集)1928,新文学书局
  三姊妹(中篇小说)1929,水沫
  旧时代之歌(上下册,长篇小说)1929,北新
  二月(中篇小说)1929,春潮
  希望(短篇小说集)1930,商务
  为奴隶的母亲(短篇小说)1953,人文
  柔石选集 1951,开明
  柔石小说选集 1954,人文
  柔石选集 1958,人文;1986,人文
  晨光(作品集,柔石,冯铿遗稿)鲁博编,1986,书目文献
  翻译书目
  戈理基文录 苏联戈理基(高尔基)著,1930,光华
  浮士德与城(理论)苏联卢那卡尔斯基著,1930,神州
  颓废(小说)苏联高尔基著,1934,商务
  丹麦短篇小说集 1938,商务
  研究资料书目
  柔石的生平和创作(郑择魁,盛钟键)1985,浙江文艺
  
  柔石中学
  1997年10月,为了纪念柔石烈士,弘扬烈士的精神,经宁海县人民政府批准,这所柔石曾经就读过的学校被命名为柔石中学。
  
  故居
  位于宁海县城西“方祠前”。因这里曾有一座“方正孛先生祠”而得名。柔石故居系一旧式木结构架三合院二层楼房的西厢,为早年柔石的父亲所购置。1960年初,县人民政府拨款维修,征集文物资料,使故居初步恢复了原貌。鲁迅夫人许广平还为其题写了“柔石故居”的匾额。1962年4月1日正式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年动乱期间,故居曾被迫关闭,文物又蒙损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以重新整理开放。宁海县人民政府并将方祠南通往故居的山路,命名为“柔石路”以资纪念。1989年12月,省人民政府正式公布柔石故居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