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 怒安 |
網筆號: | 怒庵 |
閱讀傅雷在历史大观的作品!!! |

傅雷翻譯的作品,共30餘種,主要為法國文學作品。其中巴爾紮剋占15種:有《高老頭》 、《亞爾培·薩伐竜》 、 《歐也妮·葛朗臺》 、 《貝姨》 、 《邦斯舅舅》 、 《夏倍上校》 、 《奧諾麗納》 、 《禁治産》 、 《於絮爾·彌羅埃》 、 《賽查·皮羅多盛衰記》 、《攪水女人》 、 《都爾的本堂神父》 、《比哀蘭德》 、 《幻滅》 、 《貓兒打球記》(譯文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抄)。羅曼·羅蘭4種:即《約翰·剋利斯朵夫》及三名人傳《貝多芬傳》 、 《米開朗琪羅傳》 、 《托爾斯泰傳》 。服爾德(現通譯伏爾泰)4種: 《老實人》 、 《天真漢》 、 《如此世界》 、 《查第格》 。梅裏美2種: 《嘉爾曼》 、 《高竜巴》 。莫羅阿3種:《服爾德傳》 、 《人生五大問題》 、 《戀愛與犧牲》 。此外還譯有蘇卜的 《夏洛外傳》 ,杜哈曼的《文明》 ,丹納的《藝術哲學》 ,英國羅素的《幸福之路》和牛頓的《英國繪畫》等書。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譯巴爾紮剋作品方面的卓越貢獻,被法國巴爾紮剋研究會吸收為會員。他的全部譯作,現經傢屬編定,交由安徽人民出版社編成《傅雷譯文集》 ,從1981年起分15捲出版,現已出齊。傅雷寫給長子傅聰的傢書,輯錄為 《傅雷傢書》 (1981),整理出版後,也為讀者所註目。
傅雷 - 歷史地位
作為翻譯傢,人們說“沒有他,就沒有巴爾紮剋在中國”,他譯介羅曼·羅蘭的《約翰·剋利斯朵夫》更是深深影響了幾代中國人;作為文學評論傢,他對張愛玲小說的精湛點評,為學界作出了文本批評深入淺出的典範;作為音樂鑒賞傢,他寫下了對貝多芬、莫紮特和肖邦的賞析;作為一位嚴慈的父親,他寫給長子傅聰的傢書《傅雷傢書》自80年代出版至今,已感動了數百萬讀者。他就是傅雷。
《傅雷傢書》出版十八年來,五次重版,十九次重印,發行已達一百多萬册,曾榮獲“全國首屆優秀青年讀物”(1986年),足以證明這本小書影響之大,《傅雷傢書》是一本“充滿着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不聰明”的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深刻寫照。
傅雷 - 傅雷年譜
傅雷
1908年4月7日傅雷出生於江南望族,因出生時哭聲洪亮,長輩們便以“雷”為名,以“怒安”為字。
1921年,考入上海徐匯公學(天主教教會學校)讀初中。
1924年,因反迷信反宗教,言辭激烈,為徐匯公學開除。仍以同等學歷考入上海大同大學附屬中學。”
1925年,在大同大學附中參加“五卅”運動,上街遊行講演,控訴帝國主義的血腥暴行。9月習作短篇小說《夢中》 ,發表於次年1月《北新周刊》第13、14期。
1926年,在北伐勝利的鼓舞下,與同學姚之訓等帶頭參加反學閥運動,大同校董吳稚暉下令逮捕,母親為安全起見,強行送子回鄉。8月寫短篇小說《回憶的一幕》 ,發表於次年1月《小說世界》第15捲第4期。秋後以同等學歷考入上海持志大學讀一年級。
1928年,到達馬賽港,次日抵巴黎,途中寫《法行通信》15篇(1月2日至2月9日),陸續發表於當年《貢獻旬刊》第1、2捲各期。後為文學家曹聚仁所推重,編入《名傢書信集》 。本年開始留法四年。為學法文,試譯都德的短篇小說和梅裏美的《嘉爾曼》 ,均未投稿。開始受羅曼·羅蘭影響,熱愛音樂。
傅雷畫傳
1929年,在瑞士萊芒湖畔,譯《聖揚喬而夫的傳說》 ,載於次年出版的《華胥社文藝論集》。是為最初發表的譯作。 9月返回巴黎後,就投人休養中開始翻譯的丹納《藝術論》第1編第1章,並撰寫《譯者弁言》 ,載於《華胥社文藝論集》。
1930年,撰寫《塞尚》一文,載同年10月《東方雜志》第27捲,第19號。
1931年,譯屠格涅夫等散文詩四首,以“小青”、“萼子”等筆名發表於1932年10月至1933年1月的《藝術旬刊》 。譯《貝多芬傳》後應上海《國際譯報》編者之囑,節錄精要,改稱《貝多芬評傳》 ,刊於該《譯報》1934年第1期。11月與劉海粟合編《世界名畫集》 ,並為第2集撰寫題為《劉海粟》的序文。由中華書局出版。受聘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任校辦公室主任,兼教美術史及法文。編寫美術史講義,一部分發表於《藝術旬刊》。譯法國Paul Gsell《羅丹藝術論》一書,作為美術講義,未正式出版,僅油印數百份。
1932年,與留法期間認識的龐薫琹和在上海美專認識的倪貽德,出於對現實的不滿,意欲為改變現狀有所作為結成“决瀾社”,公開發表《决瀾社宣言》。傅雷在《宣言》上簽了名。並與倪貽德合編《藝術旬刊》,由美專出版。9月籌備並主持“决瀾社”第三次畫展,即龐薫琹個人畫展。9月為龐薫琹個人畫展寫短文《薫琹的夢》,刊於同月《藝術旬刊》第1捲第3期。10月譯George Lecomte文章《世紀病》 ,刊於同月28日《晨報》。10月至次
年5月為《時事新報》 “星期學燈”專欄,撰寫《現代法國文藝思潮》 、《研究文學史的新趨嚮》、 《喬治·蕭伯納評傳》 、《從“工部局中國音樂會”說到中國音樂與戲劇底前途》和《現代青年的煩悶》等5文;並翻譯《高爾基文學生涯四十周年》、《精神被威脅了》和《一個意想不到的美國》三篇。為《藝術旬刊》撰寫《現代中國藝術之恐慌》 、《文學對於外界現實底追求》等文章四篇;美術史講座十一講:世界文藝動態十八則;以“萼君”、“萼子”、“小青”等筆名譯短詩五首;以“狂且”筆名譯拉洛倏夫𠔌格言二十六則;以“疾風”筆名譯斐列浦·蘇卜《夏洛外傳》十二章。
傅雷
1932年,傅雷與青梅竹馬的表妹朱梅馥結婚,朱把一切獻給了丈夫和孩子。按照他們的朋友楊絳女士的評價,朱梅馥是“溫柔的妻子”、“慈愛的母親”、“沙竜裏的漂亮夫人”、“能幹的主婦”,還是傅雷的“秘書”。
1933年,所譯《夏洛外傳》全書付印,冠有《捲頭語》及《譯者序》 。9月以“自己出版社”名義自費出版。9月母親病故。堅决辭去美專職務。
1934年,撰寫所譯羅曼·羅蘭《米開朗琪羅傳》的《譯者弁言》。全書於次年9月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又譯Paul Hazard長文《今日之倫敦》,連載於《國際譯報》1934年第6捲第5、6期。6月將在美專任教時編寫的美術史講義整理、補充為《世界美術名作二十講》(未發表),1985年由香港三聯書店出版。6月《羅曼·羅蘭緻譯者書》為所譯《托爾斯泰傳》的代序。全書於次年11月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秋與葉常青合辦《時事匯報》周刊,任總編輯。“半夜在印刷所看拼版,是為接觸印刷出版事業之始。3個月後,以經濟虧損而停刊”。
1935年,3月應滕固之請,去南京“中央古物保管委員會”任編審科科長四個月。以筆名“傅汝霖”編譯《各國文物保管法規匯編》一部。6月由該委員會出版。6月譯《米勒》 ,作為序文刊於王濟遠選輯的《米勒素描集》(商務印書館出版)。7月撰寫所譯莫羅阿《人生五大問題》的《譯者弁言》 。全書於次年3月由商務印書館出版。9月寫《雨果的少年時代》一文,發表於12月出版的《中法大學月刊》第8捲第2期。12月為所譯莫羅阿《戀愛與犧牲》撰寫《譯者序》。全書於次年8月由商務印書館出版。
1936年,4月譯畢莫羅阿《服爾德傳》,寫有《譯者附識》。由商務印書館出版。
1937年,所譯羅曼·羅蘭《約翰·剋利斯朵夫》第1捲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冠有《譯者獻詞》 。7月應福建省教育廳之約,去福州為“中等學校教師暑期講習班”講美術史大要。
1941年,2月所譯《約翰·剋利斯朵夫》第2、3、4捲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第2捲冠有《譯者弁言》。
1942年,1月翻譯英國羅素《幸福之路》 ,並撰寫《譯者並言》 。該書於1947年1月由上海南國出版社出版。3月重譯《貝多芬傳》 ,並寫《譯者序》,以所撰《貝多芬的作品及其精神》一文作為附錄。全書於1946年4月由上海駱駝書店出版。4月翻譯法國杜哈曼《文明》 。
1944年,1月與裘柱常、顧飛、張菊生、葉玉甫、陳叔通、鄧秋枚、高吹萬、秦曼青等共同署名發起在滬舉辦“黃賓虹八秩誕辰書畫展覽會”,並刊印《黃賓虹先生山水畫册》和《黃賓虹畫展特刊》 ,特刊上以筆名“移山”,撰寫介紹黃賓虹繪畫之《觀畫答客問》。2月翻譯巴爾紮剋《亞爾培·薩伐竜》,1946年5月由駱駝書店出版。4月以筆名“迅雨”寫《論張愛玲小說》 ,對張愛玲創作的發展趨嚮提出了精當中肯的批評。文章刊於柯靈所編《萬象》5月號。12月翻譯巴爾紮剋《高老頭》 。1946年8月由駱駝書店出版。
1945年,9月與周煦良合編《新語》半月刊,共出五期,因郵局扣發停刊。10月至次年5月分別以“疾風”、“迅雨”、“移山”、“風”、“雷”等筆名,為《新語》寫文藝政治文章十六篇,翻譯政論兩篇;為《周報》寫政論兩篇;為《民主》寫書評一篇;為《文匯報》寫政論二篇。12月為柯靈主編的《周報》積極提供材料,出版《昆明血案實錄》 。
1947年,“痛改”杜哈曼《文明》的譯稿,並寫《譯者弁言》及《作者略傳》 。5月由南國出版社出版。4月翻譯斯諾《美蘇關係檢討》 ,生活書店以知識出版社名義刊印兩百本。譯者代序《我們對美蘇關係的態度》先連載於4月24、25日《文匯報》。7月寫《所謂反美親蘇》一文,刊於儲安平主編的《觀察》第2捲第24期。
1948年,受英國文化協會之托,翻譯牛頓《英國繪畫》,由商務印書館出版。8月巴爾紮剋《歐也妮·葛朗臺》譯竣於廬山枯嶺。由三聯書店出版。
1951年,譯畢巴爾紮剋《貝姨》 ,寫有《譯者棄言》 。8月由上海平明出版社出版。7月重譯《高老頭》。9月為《高老頭》撰寫《重譯本序》。全書於10月由平明出版社出版。
1952年,2月巴爾紮剋《邦斯舅舅》譯畢。5月由平明出版社出版。9月《約翰·剋利斯朵夫》重譯本第1册由平明出版社出版。
1953年,2月《約翰·剋利斯朵夫》重譯本第2册出版。3月《約翰·剋利斯朵夫》重譯本第3册出版6月《約翰·剋利斯朵夫》重譯本第4册出版。全書出齊。7月譯畢梅裏美《嘉爾曼》 (附《高竜巴》 )。9月由平明出版社出版。
1954年,譯畢巴爾紮剋《夏倍上校》 (附《奧諾麗納》 、《禁治産》)。3月由平明出版社出版。8月北京召開文學翻譯工作會議,因放不下手頭工作,未參加。所寫長篇書面意見《關於整頓及改善文藝翻譯工作的意見》,列為會議參考文件。8月譯華服爾德《老實人》(附《天真漢》 )。次年2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9月20日華東美術傢協會為黃賓虹在上海舉辦個人畫展,開幕式座談會上就國畫與西畫問題作一發言。
1955年,2月譯波蘭傑維茨基《關於表達蕭邦作品的一些感想》 。3月譯法國Camille Bellaique《莫紮特》中之一節《莫紮特的作品不像他的生活,而像他的靈魂》 。4月譯畢巴爾紮剋《於絮爾·彌羅埃》。次年11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5月譯羅曼·羅蘭《論莫紮特》。刊於《外國名作麯傢研究》第2集。
1956年,寫《蕭邦的少年時代》和《蕭邦的壯年時代》。(未發表)。2月寫關於知識分子文章三篇,發表於《人民日報》和《文匯報》 。3月譯畢服爾德《查第格》及其他七個短篇。11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4月下旬參加政協視察團視察郊區農業生産合作社,並於5月執筆寫《第一階段郊區農業生産合作社視察報告》。6月去安徽參觀合肥淮南煤礦、佛子嶺水庫、梅山水庫。執筆寫出《政協上海市委安徽省建設事業參觀團第一組總結報告》。7月為紀念莫紮特誕辰二百周年,寫《獨一無二的藝術傢莫紮特》,發表於同年《文藝報》第14期。 8月擔任《文匯報》社外編委。11月所寫《與傅聰談音樂》一文,連載於《文匯報》。 12月寫《評<春種秋收>》,載於次年《文藝月報》1月號。自本年至翌年7月撰寫有關知識分子問題,整風問題,文藝界出版界問題的文章十二篇,刊於《文匯報》。
1957年元旦《文匯報》載所寫短文《閑話新年》。5月寫《翻譯經驗點滴》,載《文藝報》第10期。
1958年,譯畢巴爾紮剋《賽查·皮羅多盛衰記》。6月為所譯《賽查·皮羅多盛衰記》撰寫《譯者序》。全書於 1978年9月作為遺譯,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譯丹納《藝術哲學》 ,至次年5月譯畢;並撰寫《譯者序》 ,精選插圖104幅。全書於1963年1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傅雷(左)與次子傅敏
1959年,翻譯巴爾紮剋《攪水女人》。1月為《攪水女人》寫《譯者序》。全書於1962年11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1月底抄錄編譯的《音樂筆記》 ,寄傅聰作學習參考。
1961年,譯畢巴爾紮剋《都爾的本堂神甫》 、《比哀蘭德》,並撰《譯者序》 。全書於1963年1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1963年,因《高老頭》擬收入“外國文學名著叢書”,特在重譯本基礎上再次重改修訂,並撰寫《譯者序》11頁,譯序於十年浩劫中失散。
1964年,譯完巴爾紮剋《幻滅》三部麯,於8月改完謄清寄出,附有《譯者序》,序文佚失於十年浩劫中。該書於1978年3月作為遺譯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1965年,第四次修改並謄寫巴爾紮剋《貓兒打球號》 。此稿在十年浩劫中失散,迄今未找到。
1966年,在經歷了抄傢和批鬥的凌辱後,傅雷夫婦在臥室自縊身亡。傅聰收到父親的最後贈言是:“第一做人,第二做藝術傢,第三做音樂傢,最後纔是鋼琴傢。”
1979年,由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和中國作傢協會上海分會主辦,隆重舉行傅雷朱梅馥追悼會,柯靈緻悼詞,鄭重宣佈:1958年劃為右派分子是錯誤的,應予改正;十年浩劫中所受誣陷迫害,一律平反昭雪,徹底恢復政治名譽。
傅雷 - 主要譯著
約翰 剋利斯朵夫
《亞爾培薩伐尤》 ,上海駱駝出版社,1946年,1949年;
《歐也妮·葛朗臺》,三聯書店出版,上海,1949年;
《高老頭》,三聯書店出版,上海,1950年;
《貝姨》,平民出版社,上海,1951年,1954年;
《邦斯舅舅》,平民出版社,上海,1952年,1953年;
《夏培爾上校》,平民出版社,上海,1954年;
《雨兒胥·米露埃》,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1956年,1958年;
《攪水女人》,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1962年,1979年;
《幻滅》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1978年;
《婦女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長沙,1987年;
《賽查·畢皮羅托衰記》 ,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1989年;
《巴爾紮剋全集》 (第五捲:人間喜劇:風俗研究,私人生活場景5),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1986年);
《巴爾紮剋全集》(第六捲:人間喜劇:風俗研究,外省生活場景1),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1986年);
《巴爾紮剋全集》(第七捲:人間喜劇:風俗研究,外省生活場景2),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1986年);
《巴爾紮剋全集》(第十一捲:人間喜劇:風俗研究,巴黎生活場景21),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1988年 );
《巴爾紮剋全集》(第十三捲:人間喜劇:風俗研究,外省生活場景4),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1988年);
《巴爾紮剋全集》(第十四捲:人間喜劇:風俗研究,外省生活場景5),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1989年);
《嘉裏美,科隆巴》,平民出版社,上海,1953年,1954年。
《約翰·剋裏斯朵夫》,商務印書館,上海,1937年。
《貝多芬傳》
《米開朗基羅傳》
《托爾斯泰傳》
《老實人》,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1955。
《紮第格》,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1956。
《伏爾泰小說選》 ,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1980。
傅雷 - 迷霧的愛情
傅雷
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傅雷與梅馥感情甚好。一個端莊秀麗,一個儒雅穩重。自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兩人訂婚後不久,傅雷遠涉重洋赴法留學。留學期間傅雷滿腹的孤獨與思念在朱梅馥的開導下蕩然無存。並且與一位迷人的法國女郎相愛。
但東西方文化巨大的差異讓這份感情不能長久。傅雷骨子裏的中國傳統與保守使他無法忍受女友同時交幾個男朋
友的行為,深思熟慮下,傅雷决定回國。他明白那遠隔重洋默默的牽挂,纔是一種恆久珍貴的愛情。
1932年,傅雷與朱梅福在上海舉行了隆重的婚禮,並且傅雷為妻子改名朱梅馥.將之喻為一支聖潔馥鬱的梅。從此,朱梅馥這個美麗典雅的名字伴她一生。
婚後,朱梅馥為傅雷生了三個兒子。大兒不幸夭折。二子傅聰,三子傅敏。傅雷是一個慈祥又嚴格的父親,而朱梅馥則是典型的慈愛的母親.對於傅雷的的習慣與要求,朱梅馥從來都是認真地執行,並督促兩個孩子去做。她是傅雷生活中真正意義上的閑內助。而且還是傅雷工作上的好秘書,傅雷的許多文稿,幾乎都是由她一筆一畫地謄抄的,端正秀麗,一筆不苟,傅雷喜歡音樂,工作之餘她就給傅雷彈奏一麯。傅雷愛花,她就時常陪丈夫半夜起來,打着手電筒,在小花園裏進行嫁接實驗。
這對譯界伉儷卻在1966年辭世。8月30日晚,傅雷傢遭到了紅衛兵的大抄傢。紅衛兵從傅雷傢閣樓裏抄到一隻舊箱子,是別人寄放在傅傢的,蔣宋畫像。結果成為傅雷反黨罪證。紅衛兵對傅雷夫婦進行了長達四天三夜的精神折磨和肉體摧殘。
一嚮桀驁不馴的傅雷,决心以死來抗爭和控訴。朱梅馥完全懂得丈夫的心。9月2號那夜,作為妻子,她最後一次把傢裏打掃幹淨,然後和丈夫一起並肩坐在燈下。夫妻兩共同完成了最後的遺書。凌晨,傅雷和妻子懷着滿腔憤恨,上吊自殺。
“為了不使你孤單,你走的時候,我也一定要跟去。”敬佩這樣的女子和她的愛情。
傅雷 - 傢書名言
傅雷
一、真的,巴爾紮剋說得好:有些罪過衹能補贖,不能洗刷!
二、在公共團體中,趕任務而妨礙學習是免不了的。這一點我早預料到。一切衹有你自己用堅定的意志和立場嚮領導婉轉而有力的去爭取。
三、自己責備自己而沒有行動表現,我是最不贊成的!……衹有事實才能證明你的心意,衹有行動才能表明你的心跡。
四、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
五、得失成敗盡量置之度外,衹求竭盡所能,無愧於心。
六、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纔如一潭死水;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廊清無纍,真正解脫。
七、太陽太強烈,會把五穀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
八、一個人惟有敢於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終不至於被回憶侵蝕。
九、最折磨人的不是腦力勞動,也不是體力勞動。而是操心(worry)。
十、……多思考人生問題,宇宙問題。把個人看的渺小一些。那末自然回減少患得患失之心。結果身心反而會舒泰,工作反而會順利。
十一、人壽有限。精力也有限,要從長遠着眼,馬拉鬆纔會跑得好。
十二、中國哲學的思想,佛教的思想,都是要人能控製感情,而不是讓感情控製。
十三、假如你能掀動聽衆的感情,使他們如醉如癡,哭笑無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調度千軍萬馬一樣的大將軍一樣不動聲色。那纔是你最大的成功,纔是到了藝術與人生最高的境界。
十四、一個人沒有靈性,光談理論,其不成為現代學究、當世腐儒、八股專傢也鮮矣!為學最重要的是“通”,“通”才能不拘泥、不迂腐、不酸、不八股;“通”才能培養氣節、胸襟、目光。“通”才能成為“大”,不大不博,便理由坐井觀天的危險。
十五、藝術傢與行政工作,總是不兩立的!
十六、世界上最純潔的歡樂,莫過於欣賞藝術……
十七、永遠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你也不會落伍。永遠能夠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
十八、有矛盾正是生機蓬勃的象徵。
十九、惟有肉體禁止,精神的活動纔最圓滿:這是千古不變的定律。
二十、衹要是先進經驗,蘇聯的要學,別的西歐資本主義國傢的也要學。
二十一、我們一輩子的追求,有史以來有多少世代的人追求的無非是完美。但完美永遠是追求不到的,因為人的理想、幻想永無止境。所謂完美像水中花、鏡中月,始終可望不可及。
二十二、一個人對人民的服務不一定要站在大會上演講或是做什麽驚天動地的大事業,隨時隨地地點點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訴人傢,無形中幾是替國傢播種、施肥、墾殖。
二十三、一個人要做一件事,事前必須考慮周詳。尤其是改弦易轍,丟開老路的時候。一定要把自己的理智做一個天平。把老路和新路放在兩盤裏和精密的稱過。
二十四、孩子,可怕的敵人不一定是面目猙獰的,和顔悅色、一腔熱血的友情,有時也會耽誤你許許多多寶貴的光陰。
二十五、現在我深信這是一個魔障。凡是一天到晚鬧技巧的,就是藝術工匠而不是藝術傢。……藝術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註意手段的人,必然會忘了目的。
二十六、生性並不“薄情”的人,在行動上做得跟“薄情”一樣,是最冤枉的、犯不着的。正如一個並不調皮的人耍調皮而結果反而吃虧,一個道理。
二十七、漢魏人的胸懷更近原始,味道濃,蒼茫一片,千載之下,猶令人緬懷不已。
二十八、藝術特別需要苦思冥想,老在人堆裏。會缺少反省的機會;思想、感覺、感情、也不能好好的整理、歸納。
二十九、而且究竟像太白安那樣的天縱之才不多,共鳴的人也少。所謂麯高和寡也!同時,積雪的高峰也會令人理由“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之感,平常人也不敢隨便瞻仰。
三十、人畢竟是有感情的動物,偶爾流露一下不是可恥的事。
傅雷 - 遺書
傅雷夫婦
以下是傅雷譯書內容:
人秀:
儘管所謂反黨罪證(一面小鏡子和一張褪色的舊畫報)是在我們傢裏搜出的,百口莫辯的,可是我們至死也不承認是我們自己的東西(實係寄存箱內理出之物)。我們縱有千萬罪行,卻從來不曾有過變天思想。我們也知道搜出的罪證雖然有口難辯,在英明的共産黨領導和偉大的毛主席領導之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决不至因之而判重刑。衹是含冤不白,無法洗刷的日子比坐牢還要難過。何況光是教育出一個叛徒傅聰來,在人民面前已經死有餘辜了!更何況像我們這種來自舊社會的渣滓早應該自動退出歷史舞臺了!
因為你是梅馥的胞兄,因為我們別無至親骨肉,善後事衹能委托你了。如你以立場關係不便接受,則請嚮上級或法院請示後再行處理。
委托數事如下:
一,代付九月份房租55.29元(附現款)。
二,武康大樓(淮海路底)606室瀋仲章托代修奧米茄自動男手錶一隻,請交還。
三,故老母餘剩遺款,由人秀處理。
四,舊挂表(鋼)一隻,舊小女表一隻,贈保姆周菊娣。
五,六百元存單一紙給周菊娣,作過渡時期生活費。她是勞動人民,一生孤苦,我們不願她無故受纍。
六,姑母傅儀寄存我們傢存單一紙六百元,請交還。
七,姑母傅儀寄存之聯義山莊墓地收據一紙,此次經過紅衛兵搜查後遍覓不得,很抱歉。
八,姑母傅儀寄存我們傢之飾物,與我們自有的同時被紅衛兵取去沒收,衹能以存單三紙(共370元)又小額儲蓄三張,作為賠償。
九,三姐朱純寄存我們傢之飾物,亦被一並充公,請代道歉。她寄存衣箱貳衹(三樓)暫時被封,瓷器木箱壹衹,將來待公傢啓封後由你代領。尚有傢具數件,問周菊娣便知。
十,舊自用奧米茄自動男手錶一隻,又舊男手錶一隻,本擬給敏兒與×××,但恐妨礙他們的政治立場,故請人秀自由處理。
十一,現鈔53.30元,作為我們火葬費。
十二,樓上宋傢藉用之傢具,由陳叔陶按單收回。
十三,自有傢具,由你處理。圖書字畫聽侯公傢决定。
使你為我們受纍,實在不安,但也別無他人可托,諒之諒之!
傅雷 梅馥
一九六六年九月二日夜
傅雷 - 遺書評價
一封遺書,就像一張詳盡的留言條,用了大半篇幅來交代生活中的瑣碎。平靜,自然,細細述之,讀後悚然,愴然,不禁淚灑衣襟。生前對認真,對事認真,心如水晶般透明的傅雷面對死亡也是這樣的坦坦蕩蕩,泰然自若。他同情勞動人民,在臨死之際亦考慮到保姆以後的生活睏難;他對待每件事情都一絲不苟,連紅衛兵從他傢抄去的親友首飾也都親自償還,當月的房租更是如數付清;他不願連累任何人,哪怕是自己的親生兒子。他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依然考慮得那麽周到。誰曾見過這樣的遺書,連火葬費都已經為自己準備好!
翻譯傢死了,留下了潔白的紀念碑,留下了一顆蓄滿着大愛的心。(作傢劉再復語)他嘔心瀝血寫給兒子傅聰的傢書如今已成了千萬人的心靈讀本,他翻譯的《約翰剋裏斯朵夫》、 《高老頭》等煌煌著作不知滋養了多少國人。他教育兒子要先為人,次為藝術傢,再為音樂傢,終為鋼琴傢。兒子心目中的父親,就像一個寂寞的先知,一頭孤獨的獅子,憤慨、高傲、遺世獨立,决不與庸俗妥協,决不嚮權勢低頭。
德如名香,碎之益烈 !一顆純潔透明的心在經歷了風霜雪雨的打擊後毅然粉碎了,沒有沾染上任何污垢。現在,那顆心依然透明,在千千萬萬個讀者那裏。
傅雷 - 人物評價
傅雷
翻譯名傢傅雷先生畢生致力於譯介西歐文學名著,以啓迪民智、拓展讀者精神視野為己任,數十年來,翻譯過三十多部經典作品,在這洋洋五百餘萬言的譯作之中,尤以巴爾紮剋及羅曼·羅蘭的小說,最膾炙人口,影響深遠。然觀其一生,在世時飽經憂患,棄世時含冤莫白,似乎嘗盡了人間的不幸與委屈,傅雷是否曾經恨過、怨過?
不!傅雷不怨、不恨,卻懷着滿腔怒火,難以宣泄。正如傅聰所說,他心目中的父親,就像一個寂寞的先知、一頭孤獨的獅子,憤慨、高傲、遺世獨立,絶不與庸俗妥協,絶不嚮權勢低頭……
正如一頭受了傷、淌着血的獅子,不再奔馳於群獸割據、弱肉強食的原野,退而歸隱密密的叢林,在濃陰蔽天的清溪旁,讓潺潺不息的文學之流,洗滌傷口,從而開闢一個清遠高潔的新天地。
孤獨的獅子歸隱林中,然而並非從此孤芳自賞,不問世事。他一樣迎朝暉,觀夕照,留心四季交替,關懷春去秋來。
傅雷與世無爭、閉門工作,但是他照樣關懷時局,照樣賓客盈門。傅聰、傅敏兩兄弟,在他們的訪問錄中,分別提到當年父親“秀纔不出門、能知天下事”的情況。傅雷時常為人間的疾苦而長吁短嘆、而茶飯不思,他的確秉承了我國讀書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高風亮節,視富貴如浮雲,視名利為糞土。
傅雷秉性耿直,容易得罪人,但也正因為如此,他才能結交真正志同道合的知己,傅雷生平知交有陳又新、洪永川、施蟄存、宋淇、黃苗子、林風眠等。這些友人,或是傅雷早歲的同學,或是留法時期的良伴,或是學成歸國後時相過從的知交,或是談書論道、互相切磋的益友。傅雷與友相交,一片赤誠,而他跟黃賓虹的忘年交,更成為文壇及藝壇上的一段佳話。傅雷當年獨具慧眼,最早發現賓虹老人在藝術上的空前成就,於是為他開畫展、寫宣傳稿、四處奔走,難怪老人把“怒庵先生”引為生平一大知己,對之推心置腹,肝膽相照。
除了翻譯,傅雷興趣廣泛,多才多藝。他的觀察力敏銳,看問題往往玲瓏剔透、入木三分,他曾經以筆名發表過小說及文學評論,此外,他還寫過許多有關文學、出版、音樂、藝術方面的論述或意見書,例如他的《世界美術名作二十講》 ,就是一本內容豐富的著作,對研究美術史的學者來說,極具參考價值。
儘管傅雷以翻譯成就而名揚一時,坊間發表有關傅雷譯品的文章並不多。羅新璋是研究法國文學及傅譯的專傢,他的《讀傅雷譯品隨感》是最早發表的評論,很得重視。陳偉豐的文章討論傅譯的特色,與羅文前後呼應。本人所著《傅譯〈高老頭〉的藝術》則嘗試以翻譯技巧的角度,來詳析《高老頭》三次重譯過程中的演進與發展,從而探索傅譯的藝術成就。劉海粟與羅新璋分別為傅雷所譯的《羅丹藝術論》撰寫序言及讀後記,進一步指出傅譯的精髓與特色。
陳子善的文章是最早發表有關傅軒《法行通信》的文章。為傅雷畢生知交兼著名藝術傢,由他來評析傅雷的《世界美術名作二十講》自然精闢扼要,恰到好處。
劉靖之的《傅雷論音樂》及林臻的《傅雷的藝術哲學》評述了翻譯傢在音樂、藝術方面的造詣,唯因翻譯傢博學多才,方能令譯文姿彩紛呈。
其他的文章如趙志鈞的《傅雷與黃賓虹》及思靈的《傅雷與巴爾紮剋》等,以細膩的筆觸描繪傅雷與先賢時人的神交或過從,因而把《傅雷與他的世界》渲托得更為生動、更為傳神。
傅雷 - 張承志對傅雷的“批評”
張承志推出新作《鮮花的廢墟》 ,在書中“批評傅雷譯文的粗糙”。打開電腦,瀏覽各主要網站,到處可見《張承志推出新作〈鮮花的廢墟〉,批評傅雷譯文粗糙》的文章。據稱,張承志在《銅像孤單》一文中對楊絳將《托爾美斯河上的拉撒路》的書名譯作“小癩子”也頗為不滿。細讀張承志的文章,他是這樣寫的:“那本書的語言太詼諧了,這樣易招誤讀;好像衹要湊得出噱頭誰都可以續作,一個中譯本就幹脆把它譯《小癩子》”(見《鮮花的廢墟》第151頁)。也許不能斷定張承志所說的那個中譯本的譯者就是楊絳,但《小癩子》這個譯名確是楊絳的手筆。
張承志的不滿或不屑不是由書名的“直譯”或“意譯”的方法之爭的層面引起的,他緊接着這樣寫道:“但我們是一些前定主義者。雖然缺乏職業的流浪兒履歷,卻對小拉撒路他們那一套生來熟悉。我們的血統裏,活躍着一種隨時準備找他倆入夥的暗示——因為我們寧肯那樣,也不願做體製的順奴。他倆確是我們的同夥,不同處頂多是,我們的形式是思想的流浪而已。”(見《鮮花的廢墟》第151頁)。張承志想說的,是中譯本的書名誤解了小說的精神。
對於翻譯傢傅雷,張承志的態度要復雜得多,在文字中,沒有讀出“不滿”或“不屑”。張承志對傅雷應該是心存感激的。首先是多虧了傅雷先生,張承志纔有幸讀到了梅裏美的《卡爾曼》 ,而且張承志本人也說這部小說對他是“影響最大”的。在他還懵懵懂懂的青年時代,當他插隊內蒙,“第一次捂着大羊皮袍子烤着牛糞火”讀這部小說時,就被那揪心的故事吸引了。再就是這次的安達盧西亞之旅,張承志先生是手握着這本薄薄的《卡爾曼》,靠着傅雷先生譯筆的指點,“走遍了梅裏美筆觸所及的一個個地點”。在《近處的卡爾曼》一文中,張承志數次提到傅雷,我想他對《卡爾曼》的譯者是保持了應有的敬重的。
當張承志“發現”在《卡爾曼》小說的結尾處,傅雷先生刪去了有關“羅馬尼學”一段裏的“語言學例句”時,像自己在小引中所說的那樣,“發現了於自己新鮮的東西,文字就會興奮,快感和失度就會溢於言表”,馬上便忘記了傅雷的恩惠,以一種異常敏感或上綱上綫的說法,把三頂帽子扣在了傅雷的頭上:“不知為什麽,傅譯刪去了這一段裏的語言學例句。類似的粗糙也流露在對付比如阿拉伯語詞的時候(如譯阿卜杜·拉赫曼為阿勃拉·埃爾·拉芒)。與其說是一個失誤,不如說是一個標志——中國知識分子缺乏對特殊資料的敏感,也缺乏對自己視野的警覺。”(見《鮮花的廢墟》第211-212頁)
張承志加在傅雷頭上的三頂帽子的第一頂是:粗糙。第二頂,叫“失誤”。“第三頂帽子:“中國知識分子缺乏對特殊資料的敏感,也缺乏對自己視野的警覺”。張承志的批評已經從翻譯的語言層面上升到了更高的層面;同時,從傅雷到“中國知識分子”,張承志所針對的已經不是一個普通的文學翻譯傢傅雷,而是指嚮了整個“中國知識分子”。
傅雷 - 文章:
傅雷
移動電話分銷渠道的多元化趨勢
《傅雷傢書》一則
論清營通脈法治療脫疽病的運用規律
傢書
劉海粟論
有關資源城市轉型的人力資源思考
王孟英運用養陰藥的經驗
沙鍋慄子鴨,讓我“瘦猴”變“壯馬”
精彩語錄
溫病營血分證治療擷要
傅雷 - 著書:
傅雷譯巴爾紮剋名作集
傅雷譯梅裏美/服爾德名作集
傅雷文集·書集捲
傅雷文集·書信捲(全二册)
傅雷譯文集(第四捲)
傅雷文集
傅譯傳記五種
傅雷傢書
藝術哲學
傅雷談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