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貫: | 重慶銅梁 | ||
閱讀田雁寧在小说之家的作品!!! |
1981年畢業於四川達縣師範中文係。1970年赴開江縣鄉村插隊務農,後歷任達縣地區創作室專業作傢,文學創作二級。四川省作傢協會第三、四屆理事及第五屆委員,四川當代長篇文學創作研究會第一屆常務理事、秘書長。
著有長篇小說《無法悲傷》,小說集《小鎮風情畫》、《巴人村紀事》、《田雁寧文集》(5),《雪米莉真品集》(4),散文集《我的情感傾訴》,小品集《田雁寧小品文集》等。
小說《小鎮人物素描》、《大刀》分別獲四川省第一、二屆優秀作品奬,《牛販子山道》1987年《人民文學》、《小說選刊》文學作品奬及全國1987年-1988年短篇奬,《嗩吶,在微風裏吹響》獲第一屆《青年文學》奬,《巴人村紀事》獲第二屆《青年文學》奬。
田雁寧 - 生平
生於四川省開江縣一個教師家庭。父親的早逝與長子的責任,使他從小便承擔起維持家庭生存的重任。為了生計,他挑過磚,做過土工,在寒鼕臘月下河淘過河沙,並在大巴山插隊落戶7年有餘。在這期間,文學成了他最好的朋友與最崇高的追求。靠着這一信念的支撐,在沒有老師沒有文友甚至旁人的冷眼和嘲諷下,他閱讀了所有能夠找到的中外文學書籍,並寫下了數十萬字的筆記和數百萬字的文學作品。恢復高考制度後,他第一批考上大學,就讀達縣師專中文係。大學畢業後,分配至達縣地區文學創作室,開始其職業作傢生涯。在這期間,大巴山給予他的創作靈性與天賦開始逐步顯露,他先後在全國各大文學期刊上發表了大量以大巴山題材為背景的文學作品,倍受文壇關註。有評論傢認為,當時全中國衹有兩個地區形成集團衝鋒態勢的作傢群,一個是新疆的石河子,一個就是以田雁寧、譚力為代表的達縣地區文學青年創作集團。1986年,四川作協特意舉辦了大巴山文學研討會。1990年初,《當代文壇》又舉辦筆會,專門研討田雁寧、譚力等人的創作。
田雁寧 - 成就
辛勤耕耘文壇數十年,田雁寧出版的數部作品集與長篇小說達數百萬字,多次獲國內外文學奬,有的作品還被譯為英、法、日文在海外出版。其中《牛販子山道》被評為1987年全國優秀中短篇小說奬。田雁寧現為專業作傢,中國作傢協會會員,四川長篇小說研究會理事。
田雁寧 - 評價
田雁寧的作品充滿着人性、人情與理性。大巴山的靈與魂為他的作品註入了生生不息的激情與靈性,給予了他最真實最豐厚的文學元素與精神支撐。雄渾的大山,清冷的夜雨,蒼翠的山嶺,一草一木皆可入筆,一風一雨盡為永恆。那一片神秘而蒼茫的大山,那一群純樸而摯烈的山民,始終是他鐘愛和推崇的,他把他的一切得失都與大巴山聯繫在一起,也為之付出了自己的所有心血吟唱,創作出大量倍受國內外文壇好評的文學作品,如《小鎮風情畫》、《巴人村紀事》等小說集。
作為一個富於進取和求新求變並將這種變革與時代緊緊相連的作傢,田雁寧的文學創作一直紮根於現實生活,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深度創作。大巴山是他永遠的朋友、老師與崇敬的圖騰。他為它瘋狂、沉迷,用心吟唱它,用筆勾勒它。它是他靈與魂所在,也是他用筆和心刻畫這個世界的起飛點。但他的創作並不僅僅局限於大巴山。從90年代開始,他將筆觸更深更廣地轉入外度空間,都市鄉村皆入筆下,人文心智盡融書中。在這期間,他創作了大量優秀作品,如《都市放牛》、《無法悲傷》、《情空燦爛》等長篇巨作,並參與影視作品創作,所獲頗豐,並先後結集出版了《田雁寧文集》五捲本、散文集《我的情感傾訴》、《雪米莉真品集》八捲本等,被譽為當代中國文壇最受讀者歡迎的作傢之一。
作為一個成功的作傢,博古通今的學識與艱苦探求是缺一不可的。除了深受中國古典文學的熏陶和影響外,他還閱讀了大量外國文學作品,從中汲取營養。數十年的積纍與耕耘,他的文風自成一體,既有古典的雅緻,又有現代的銳氣。他的個人藏書也在國內文壇小有名氣,被譽為“天府十大藏書傢”之一。
他是大巴山虔誠的子民,是大巴山精魂的吟者,是為精采文學而存在的鬥士。
筆耕不綴,憚盡心智,是他對文學創作的追求。他也在一直為之而付出和努力。他說,讀與寫,是我一生最大的樂趣。得此二者,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