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人物列表
席勒 Friedrich von Schiller雅科布·格林 Jacob Grimm威廉·格林 Wilhelm Grimm
克莱斯特 Heinrich von Kleist让·保尔 Jean Paul
威廉·格林 Wilhelm Grimm
作者  (1786年2月24日1859年12月16日)

阅读威廉·格林 Wilhelm Grimm在小说之家的作品!!!
  威廉·格林(1785-1863),德国著名语言学家,《儿童与家庭童话集》的编纂者,和哥哥雅科布·格林曾同浪漫主义者交往,思想却倾向于资产阶级自由派。他们注意民间文学,搜集民间童话,亲自记录,加以整理。其中有许多幻想丰富的神奇故事表达出人民的愿望和是非感:贪婪的富有者得不到好下场;被压迫、被歧视的劳动者和儿童经过重重灾难,最后得到胜利;农民和手工业者在受人轻视或凌辱时显示出惊人的智慧,而暴君、地主自以为有权有势,实际上却愚蠢无知,在人前丢丑;忠诚老实、被“聪明人”嘲笑的“傻瓜”总是得到同情和赞扬。但这些童话的蓝本大都是封建社会的产物,更加以编纂者的唯心主义世界观的局限,其中不少是带有浓厚的宗教情绪,宣扬封建道德,鼓励安分守己的处世态度的。
  
  威廉·格林-其本资料
  
  姓名:威廉·格林
  
  出生:1785~1863
  
  职业:语言学家、文学家、民俗学家
  
  国籍:德国
  
  主要作品:《德国语言史》、 《格林童话》
  
  学位:博士
  
  威廉·格林-人物生平
  
  威廉·格林于1785年1月4生于美因河畔哈瑙的一个律师家庭,于1863年9月20日卒于柏林。威廉·格林于1802年入马尔堡大学学法律。1808年威廉·格林在卡塞尔任拿破仑的弟弟威斯特法伦国王热罗默的私人图书馆管理员。1813年拿破仑兵败之后,威斯特法伦王国被废除,建立了黑森公国,威廉·格林任公使馆参赞,参加了维也纳会议。威廉从1814年起任卡塞尔图书馆秘书。1816年威廉·格林辞去外交职务,担任卡塞尔图书馆第二馆员。1819年威廉·格林获马尔堡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829年兄弟俩应汉诺威国王的邀请到格廷根 ,威廉·格林除任大学教授外,还和哥哥雅科布一起任哥廷根大学图书馆馆员 。1837 年格林兄弟和另 外5位教授因写信抗议汉诺威国王破坏宪法而被 免去教授职务 ,这7位教授被称为格廷根七君子。雅科布·格林被逐,后回到卡塞尔。1840年底格林兄弟应普鲁士国王威廉四世之邀去柏林,任皇家科学院院士,并在大学执教。1848年威廉·格林被选为法兰克福国民议会代表。兄弟俩去世后都葬于柏林马太教堂墓地 。
  
  从1806年开始,威廉·格林就致力于民间童话和传说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出版了《儿童和家庭童话集》(两卷集)和《德国传说集》(两卷)。威廉·格林还出版了《德国神话》,1806~1826年间雅科布同时还研究语言学 ,编写 了4卷巨著《德语语法》,是一部历史语法,后人称为日耳曼格语言的基本教程。在《德语语法》1822年的修订版中,他提出了印欧诸语言语音演变的规则,后人称之为格林定律。他指出 ,在印欧语系中日耳曼语族历史上,辅音分组演变,在英语和低地德语中变了一次,后来在高地德语中又再变一次。事实上,格林定律只是大体上正确,后来由维尔纳加以补充。1838年底格林兄弟开始编写《德语词典》,1854~1862 年共出版第一至三卷。这项浩大的工程兄弟俩生前未能完成 ,后来德国语言学家继续这项工作,至1961年才全部完成。
  
  威廉·格林对民间文学发生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受浪漫派作家布仑坦诺和阿尔尼姆的影响。他收集民间童话有一套科学的方法,善于鉴别真伪,他的童话一方面保持了民间文学原有的特色和风格,同时又进行了提炼和润色,赋予它们以简朴、明快、风趣的形式。这些童话表达了德国人民的心愿、幻想和信仰,反映了德国古老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 。《格林童话集》于1857年格林兄弟生前出了最后一版,共收童话216篇,为世界文学宝 库增添了瑰宝 。格林兄弟在语言学研究方面成果丰硕,他们是日耳曼语言学的奠基人。
  
  威廉·格林-主要作品
  威廉·格林和哥哥雅科布都是德国民间文学搜集整编者。出身官员家庭,均曾在马尔堡大学学法律,又同在卡塞尔图书馆工作和任格延根大学教授,1841年同时成为格林科学院院士。他俩共同编成《儿童与家庭童话集》(1857年出最后一版,共216篇故事)。其中 的《灰姑娘》 、《白雪公主》、 《小红帽》 、《勇敢的小裁缝》……等名篇,已成为世界各国儿童喜爱的杰作。此外,格林兄弟从1808年起,开始搜集德国民间传说,出版《德国传说》两卷,共585篇。他们还编写了《德语语法》(1819~1837)、 《德国语言史》(1848)及《德语大辞典》(1852)前4卷等学术著作,为日尔曼语言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生活在19世纪德国的格林兄弟,他们是语言学家和古文化研究者。两人在上大学期间结识了海德堡浪漫派诗人布伦塔诺和阿尔尼姆,他们搜集整理的德国民歌集《男童的神奇号角》给了兄弟二人启发。后来,这哥俩在黑森、美茵河等地访问善于讲童话的人,收集他们口中的故事,几年下来竟有百余篇。
  
  1812年,这些故事结集成《儿童和家庭童话集》的第一卷,于圣诞节前夕在柏林问世,大受欢迎。此后直到1857年,格林兄弟不断补充故事,并一再修订,共推出七个版次。第七版后来成为在各国流传的原著版本,至今已译成数十种语言,许多故事都广为流传。
  
  《格林童话》 《格林童话》是18世纪初两位德国历史学家兼语言学家搜集整理的民间传说、童话故事集,他们是一对彼此极友爱的兄弟——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后人习惯称呼他们格林兄弟。格林童话里的故事不但征服了德国的孩子们,也让全世界的孩子们这么长久地为之着迷。不是格林童话选择了孩子,而是孩子选择了格林童话。 需要特别强调,格林童话不是创作的童话。格林兄弟是做学问的人,他们致力于收集整理民间的童话、神话、传记,很忠实地把收集到的东西整理成为文字,然后还很严谨地考证这些童话的出处。
  
  《小红帽》 从前有个人见人爱的小姑娘,喜欢戴着祖母送给她的一顶红色天鹅绒的帽子,于是大家就叫她小红帽。有一天,母亲叫她给祖母送食物,并嘱咐她不要离开大路,走得太远。小红帽在森林中遇见了狼,她从未见过狼,也不知道狼性残忍,于是把来森林中的目的告诉了狼。狼知道后诱骗小红帽去采野花,自己跑到林中小屋去把小红帽的祖母吃了。并装成祖母,等小红帽来找祖母时,狼一口把她吃掉了。后来一个猎人把小红帽和祖母从狼肚里救了出来。
  
  威廉·格林-作品风格
  
  威廉·格林和雅科布编辑的主要作品《格林童话》是世界文学名著普及本。经典篇目,完整版本,一流译文。 在当今这个世界上,可以说,有孩子的地方就有“格林童话”;年轻的爸爸妈妈、幼儿园的老师给孩子们讲的第一个故事是“格林童话”;世界上流传最广的文学作品是“格林童话”。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格林童话”是世界文学名著,是一代代儿童心爱的读物,它们以其丰富的想象、美丽的憧憬和高尚的情操启迪了孩子们的心扉。“格林童话”自1815年问世以来,在近两百年的时间里,已被译成世界上一百四十余种文字,其中《青蛙王子》、《灰姑娘》、《白雪公主》、《不来梅城的乐师》、 《睡美人》等……
  
  融进幼儿心理特点的艺术幻想
  
  童话之中比较浅近、适合于幼儿听赏的作品就是幼儿童话,它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样式。幼儿童话具有一般童话的共性,由于幼儿的年龄心理特征,它也有自己的一些个性。
  
  童话中的小熊、松鼠、梅花雀自然都是好奇好动的小孩子,他们沉浸在美妙的幻想情境里,活泼地游玩,那快乐的心情让小朋友感同身受。
  
  经过选择、加工、提炼,表达出幼儿纯真美好的感情,作品富于美感,让幼儿在思想上得到启迪,情操上受到陶冶。
  
  威廉·格林-人物评价
  
  威廉·格林(1785-1863)曾在马尔堡大学学法律,在卡塞尔图书馆工作和任格延根大学教授,1841年成为格林科学院院士。是德国的博学多识的学者——民间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历史学家。但他最卓越的成就,却是作为世界著名的童话故事搜集家,以几十年时间(1812-1857)完成的《儿童和家庭童话集》,即现在俗称的“格林童话”,它包括200多篇童话和600多篇故事。其中的代表作如《青蛙王子》 、《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等均脍炙人口。由于这些童话源自民间故事,作为学者的格林兄弟又力图保持它们的原貌,因此其中篇章大多显得比较粗糙,更适合低幼儿童阅读。
  
  威廉·格林生于莱茵河畔的哈瑙,父亲是一名小官吏。他的青年时代是在拿破仑占领德国时期度过的。当时,德国遭受异族侵略和强大的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他大学毕业后,埋头研究历史,在德国浪漫派作家阿尔尼姆和布仓塔诺合编的民歌集《儿童的奇异号角》的启发下,于1806年开始搜集,整理民间童话和古老传说,并于1814、1815、1822年陆续出版了3卷本的《德国儿童与家庭童话集》。
  
  1814年拿破仑战败后,欧洲各国反动势力重新抬头,德国分裂状况仍然十分严重。这使威廉·格林产生政治必须改革的信心。1837年,威廉·格林等7名著名的大学教授,为抗议汉诺威公爵违背制宪诺言而失去教授职位。在这个时期,威廉·格林努力把研究历史遗产与人民对自由、民主、统一的要求结合起来。威廉·格林研究德国语言,编写了《德语语法》和《德国语言史》,还有未完成的《德语词典》这些研究工作,开创了研究日尔曼语言学的先河,也为德意志民族是个统一的民族提供了论证。1863年威廉·格林逝世。


  Wilhelm Carl Grimm (also Karl;[a] 24 February 1786 – 16 December 1859) was a German author, the younger of the Brothers Grimm.
  
  He was born in Hanau, Germany and in 1803 he started studying law at the University of Marburg, one year after his brother Jacob started there. The whole of the lives of the two brothers were passed together. In their school days, they had one bed and one table in common. As students, they had two beds and two tables in the same room. They always lived under one roof, and had their books and property in common.
  
  In 1825 Wilhelm married a pharmacist's daughter; Henriette Dorothea Wild, also known as Dortchen, at age 39. Wilhelm's marriage in no way disturbed the harmony of the brothers. As Richard Cleasby said, “they both live in the same house, and in such harmony and community that one might almost imagine the children were common property.” Together, Wilhelm and Henriette had four children: Jacob Grimm (3 April 1826–15 December 1826), Herman Friedrich Grimm (6 January 1828–16 June 1901), Rudolf Georg Grimm (31 March 1830–13 November 1889), and Auguste Luise Pauline Marie (21 August 1832–9 February 1919).
  
  Wilhelm's character was a complete contrast to that of his brother. As a boy he was strong and healthy, but as he grew up he was attacked by a long and severe illness, which left him weak all his life. His was a less comprehensive and energetic mind than that of his brother, and he had less of the spirit of investigation, preferring to confine himself to some limited and definitely bounded field of work; he utilized everything that bore directly on his own studies, and ignored the rest. These studies were almost always of a literary nature.
  
  Wilhelm took great delight in music, for which his brother had but a moderate liking, and had a remarkable gift of story-telling. Cleasby, in the account of his visit to the brothers quoted above, relates that “Wilhelm read a sort of farce written in the Frankfort dialect, depicting the ‘malheurs’ of a rich Frankfort tradesman on a holiday jaunt on Sunday. It was very droll, and he read it admirably.” Cleasby describes him as “an uncommonly animated, jovial fellow.” He was, accordingly, much sought in society, which he frequented much more than his brother.
  
  From 1837-1841, the Grimm Brothers joined five of their colleague professors at the University of Göttingen to form a group known as the Göttinger Sieben (The Göttingen Seven). They protested against Ernst August, King of Hanover, whom they accused of violating the constitution. All seven were fired by the king.
  
  Wilhelm Grimm died in Berlin of an infection at the age of 73.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