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人物列表
崔瑞德 Denis Twitchett多丽丝·莱辛 Doris Lessing韦恩·鲁尼 Wayne Rooney
迈克尔·欧文 Michael Owen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 Margaret Hilda Thatcher大卫·贝克汉姆 David Robert Joseph Beckham
安东尼·伯吉斯 Anthony Burgess乔安·罗琳 Joanne Rowling约翰·福尔斯 John Fowles
约翰·加德纳 John Edmund Gardner彼得·赖特 Peter Wright巴巴拉·卡特兰 Barbara Cartland
维多莉亚·荷特 Eleanor Hibbert芭芭拉·卡德兰 Barbara Cartland尼克·李森 Nick Leeson
大卫·奥格威 David Ogilvy哈罗德·品特 Harold Pinter尼尔·弗格森 Niall Ferguson
奈保尔 V. S. Naipaul阿瑟·克拉克 Sir Arthur Charles Clarke阿兰•德波顿 Alain de Botton
艾玛·沃特森 Emma Watson贝尔·格里尔斯 Edward Michael Grylls威廉·戈尔丁 William Golding
西蒙·凡·布伊 Simon Van Booy阿黛尔 Adele道格拉斯·亚当斯 Douglas Noël Adams
大卫·尼克斯 David Alan Nicholls
安东尼·伯吉斯 Anthony Burgess
作者  (1917年2月25日1993年11月22日)

心理学小说 Psychology Fiction《发条橙 A Clockwork Orange》

阅读安东尼·伯吉斯 Anthony Burgess在小说之家的作品!!!
安东尼·伯吉斯
  安东尼·伯吉斯,(1917一1993)是当代著名的英国作家、文学评论家和文学教授,在欧美各国享有很高的声誉。
  
  1917年生于英国兰开夏郡一个世代信奉天主教的家庭。他早年就学于曼切斯特大学英国语言文学系,1940年毕业后参军,在英国皇家军队医疗队中任钢琴师,后又在教育队、情报机关等部门工作。1946年伯吉斯退伍,在爵士乐队中弹钢琴,后又改行教书,曾先后在马来亚、文莱等地任教职。六十年代,伯吉斯因病回国治疗,并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他写剧评、音乐评论,创作电视剧、舞台剧、短篇小说和诗歌,并写出了大批优秀的长篇小说,尤以《医生病了》(1960)、《一只手鼓掌》(1961)、《缺少的种子》(1962)、《恩德比先生的内心》(1963)、《马来亚三部曲》(1964)、《带发条的桔子》等为佳。
  
  1968年,伯吉斯的妻子因病去世。他很快和一位过去相识的意大利语言学家结婚并旅居国外。伯吉斯先后在马耳他、英、美、欧洲大陆的一些大学讲学,并继续以充沛的精力从事创作。这期间出版的主要作品有《什么也比不上太阳》(1964)、《恩德比的外部》(1968)、《拿破仑交响曲》(1974)、《世间权力》(1980)、《1985年》(1987)等。伯吉斯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仅主要作品就有40多部。他在语言方面造诣颇深,掌握数种东、西方语言。他的文学修养也不一般,作品中经常涉及古典和当代的文学名著;其文学风格丰富多变,包括模仿英雄风格的、流浪汉小说体裁的、历史传奇的以及讽刺性的多种。伯吉斯的非小说类创作也颇有成就,《英语小说》(1958)、《莎士比亚》(1970)、《E·海明威及其世界》(1978)等数种作品仅是其中的代表。
  
  安东尼‧伯吉斯(Anthony Burgess, 1917~1993)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作曲家、剧作家和文学批评家。
  
  1917年2月25日出生於曼彻斯特一个天主教中產阶级家庭,担任出纳员的父亲业餘时在酒吧演奏钢琴,母亲為音乐家及舞蹈家。两岁时母亲因流行性感冒去世。安东尼‧伯吉斯在曼彻斯特大学主修英国语言与文学,1940年毕业后,於二次大战期间在英国皇家陆军医疗团服役六年。
  
  1946-50年他在伯明罕大学和班伯里中学担任教职,1954-59年被官方派驻马来西亚及汶莱,负责教育工作;这段时间他累积了大量创作素材,日后完成《马来亚三部曲》(1964)。安东尼‧伯吉斯最初想成為一位作曲家,1959年他被诊断得了不治之症,於是他返国当了职业作家,希望為妻子留下一些生活保障,然而最后证明诊断错误。
  
  六○年代以后,他陆续发表了三十多部小说和其他作品。1970-71年他在普林斯顿大学担任客座教授,1972-73年在纽约市立大学担任讲座教授,1976年於纽约大学水牛城分校担任驻校作家。安东尼‧伯吉斯的著作超过五十部,曾获诺贝尔奖提名,其最有名的小说為《发条橘子》(1962),此外他还著有《缺少的种子》(1962)和《尘世权力》(1980)等。
  
  安东尼‧伯吉斯希望人们视他為写小说的音乐家,而非会作曲的小说家,因為(音乐是一种较為纯洁的艺术,它与人类活动没有直接关系,全然独立於道德判断之外)。
  
  1993年,安东尼‧伯吉斯病逝於伦敦。
  
  作品包括:小说——《马来三部曲》(Malayan Trilogy)(1956-59年)——美国版的名字叫《长日退去》(The Long Day Wanes)(1965年)、《熊的蜂蜜》(Honey for the Bears)(1963年)、《没什么如太阳》(Nothing Like the Sun)(1964年)、《恩德比的外部》(Enderby Outside)(1968年)、《拿破仑交响曲》(Napoleon Symphony)(1974年)、《尘世权利》(Earthly Powers)(1980年)、《钢琴演奏者》(The Pianoplayers)(1986年)、《老铁》(Any Old Iron)(1989年)、《德普特福德的死人》(A Dead Man in Deptford)(1993年);非小说类——《重温乔伊斯》(Re Joyce)(1965年)、《众生都来》(Here Comes Everybody)(1965年)、《烈火生成:劳伦斯的生平和著作》(Flame into Being: the Life and Work of D. H. Lawrence)(1985年)。


  John Burgess Wilson (25 February 1917 – 22 November 1993) — who published under the pen name Anthony Burgess — was an English author, poet, playwright, composer, linguist, translator and critic. The dystopian satire A Clockwork Orange is Burgess' most famous novel, though he dismissed it as one of his lesser works. It was adapted into a highly controversial 1971 film by Stanley Kubrick; which Burgess says is chiefly responsible for the popularity of the book. Burgess produced numerous other novels, including the Enderby quartet, and Earthly Powers. He was a prominent critic, writing acclaimed studies of classic writers such as William Shakespeare, James Joyce, D. H. Lawrence and Ernest Hemingway. In 2008, The Times placed Burgess number 17 on their list of "The 50 greatest British writers since 1945". Burgess was an accomplished musician and linguist. He composed over 250 musical works, including a first symphony around age 18, wrote a number of libretti, and translated, among other works, Cyrano de Bergerac, Oedipus the King and Carmen.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