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人物列錶
班固 Ban Gu王充 Wang Chong桓譚 Huan Tan
桓譚
作者  (?~56年)

文化思考 civility apprehend《新論》

閱讀桓譚在百家争鸣的作品!!!
  東漢哲學家、經學家。字君山,沛國相(今安徽濉溪縣西北)人。愛好音律,善鼓琴,博學多通,遍習五經,喜非毀俗儒。哀帝、平帝間,位不過郎。王莽時任掌樂大夫。劉玄即位,詔拜太中大夫。光武帝時,任議郎給事中。因堅决反對讖緯神學,“極言讖之非經”,被光武帝目為“非聖無法”,險遭處斬。後被貶,出任六安郡丞,道中病卒。他把燭幹比作人的形體,把燭火的精神,提出“以燭火喻形神”的有名論點,斷言精神不能離開人的形體而獨立存在,正如燭光之不能脫離燭體而存在一樣。王充稱道他的著作是“訟世間事,辨昭然否,虛妄之言,偽飾之辭,莫不證定”。(《論衡·超奇》)對後來無神論思想發展有所影響。著作有《新論》二十九篇,早佚 。現傳《新論·形神》一篇,收入《弘明集》內。《新論》以清嚴可均輯本較好(見《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另有賦、誄、書、奏凡二十六篇,今存《仙賦》、《陳時政疏》、《抑讖重賞疏》等文(見《藝文類聚》及本傳)。《隋書·經籍志》著錄有集五捲,已佚。傳見《後漢書·桓譚傳》。
  桓譚的父親是漢成帝時的太樂令,桓譚通音律,擅彈琴,他對音樂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對那些徒具形式的雅樂很是反感。據史書記載:劉秀即位後,廣納賢才,當時的大司空宋弘舉薦了桓譚,桓譚面見光武帝時彈了一些民間琴麯,光武帝竜心大悅,就讓他做了掌樂大夫。
  由於桓譚“頗離雅操而更為新弄”,遭到了當時保守勢力的攻擊,大司空宋弘更是大為生氣,他斥責桓譚在帝面前“數進鄭聲以亂雅頌”,並威脅他不得在武帝面前再彈新聲。後來,光武帝舉行宴會時,讓桓譚彈琴,桓譚舉止失措,令帝奇怪,宋弘趁機講了一通雅頌之道,自此,光武帝漸漸疏遠了桓譚。
  漢代崇尚神仙方士,而桓譚對此非常反感,因為他反對光武帝的讖緯迷信,以致被加上“非聖無法”的罪名,罷官流放,死於途中。
  桓譚著有《新論》一書,其中的《琴道篇》是琴學專著,原書已失傳,清代有幾種輯佚本。《琴道篇》包括琴論、琴史和琴麯解說等幾個方面,據《後漢書. 桓譚傳》記載,此篇並未寫完,是後來肅宗命班固續成。琴論方面很多地方反映了儒傢的音樂思想,與別處記載的桓譚的音樂思想相抵觸;琴史則介紹了師曠和雍門等琴人;琴麯共介紹了七首:《堯暢》、《舜操》、《禹操》、《文王操》、《微子操》、《箕子操》和《伯夷操》,每首作品不僅介紹了主題思想,還指出了它們的音樂特點。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