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人物列表
崔瑞德 Denis Twitchett阿诺德·汤因比 Arnold Joseph Toynbee多丽丝·莱辛 Doris Lessing
葛瑞姆·汉卡克 Graham Hancock约翰·列侬 John Winston Lennon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 Margaret Hilda Thatcher
理查德·布兰森 Richard Branson大卫·贝克汉姆 David Robert Joseph Beckham阿加莎·克里斯蒂 Agatha Christie
安东尼·伯吉斯 Anthony Burgess达夫妮·杜穆里埃 Daphne du Maurier乔安·罗琳 Joanne Rowling
约翰·福尔斯 John Fowles罗宾·贝克 Robin Baker希区柯克 Alfred Hitchcock
格雷厄姆·格林 Graham Greene约翰·加德纳 John Edmund Gardner迈克尔·里德帕思 Michael Ridpath
肯·福莱特 Ken Follett彼得·赖特 Peter Wright巴巴拉·卡特兰 Barbara Cartland
维多莉亚·荷特 Eleanor Hibbert罗·达尔 Roald Dahl芭芭拉·卡德兰 Barbara Cartland
凯洛·莫提摩 Carole Mortimer潘妮·乔登 Penny Jordan海伦·布鲁克斯 Helen Brooks
安德鲁·莫顿 Andrew Morton尼克·李森 Nick Leeson大卫·奥格威 David Ogilvy
P·G·伍德豪斯 P. G. Wodehouse艾伦·温宁顿 Alan Winnington罗尔德·达尔 Roald Dahl
苏珊·格林菲尔德 Susan Greenfield阿瑟·刘易斯 Arthur Lewis哈罗德·品特 Harold Pinter
尼尔·弗格森 Niall Ferguson马克·马佐尔 Mark Mazower罗温·艾金森 Rowan Atkinson
大卫·布雷特珍妮特·温特森 Jeanette Winterson安吉拉·卡特 Angela Carter
伊恩·麦克尤恩 Ian Russell McEwan奈保尔 V. S. Naipaul阿瑟·克拉克 Sir Arthur Charles Clarke
海伦•菲尔丁 Helen Fielding阿兰•德波顿 Alain de Botton卓别林 Sir Charles Chaplin
贝尔·格里尔斯 Edward Michael Grylls蕾秋·乔伊斯 Rachel Joyce维多利亚·希斯洛普 Victoria Hislop
威廉·戈尔丁 William Golding西蒙·凡·布伊 Simon Van Booy艾利克斯·希尔 Alex Shearer
道格拉斯·亚当斯 Douglas Noël Adams大卫·尼克斯 David Alan Nicholls欧文·威尔士 Irvine Welsh
迈克尔·道布斯 Michael Dobbs
阿诺德·汤因比 Arnold Joseph Toynbee
作者  (1889年4月14日1975年10月22日)
Arnold J. Toynbee
阿诺尔德·约瑟夫·汤因比
阿诺尔德·J·汤因比
籍贯: 伦敦

阅读阿诺德·汤因比 Arnold Joseph Toynbee在历史大观的作品!!!
阿诺尔德·J·汤因比

阿诺尔德·约瑟夫·汤因比CH(英语:Arnold Joseph Toynbee,1889年4月14日-1975年10月22日),英国历史学家。他的伯父是专门研究经济发展史的历史学家阿诺尔德·汤因比(1852-1883)。为了区分两者,通常都称呼二人的全名,以免混淆。

汤因比著述颇丰,其中以他十二钜册的《历史研究》为最辉煌。汤因比治史,一反国家至上的观念,主张文明才是历史的单位;他把世界历史划分为26种文明,并断言,文明得以崛起的原因在于它在包含菁英领袖的少数创造者的领导下成功地应对了环境的挑战。被誉为“现代学者最伟大的成就”。

英国历史学家 ,社会活动家 。 文化形态史观的倡导者之一。1889年4月14日生于伦敦,曾就读温切斯特学院(Winchester College)和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Balliol College, Oxford),1911年毕业。其后加入雅典考古学院成为研究生,并前往希腊进行考古工作。回国后,成为母校的研究员,专门研究及教授希腊和罗马的古代史。1975年10月22日卒于英格兰约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汤因比在英国外交部政治情报司任职。1919年,作为英国政府代表团中的近东问题顾问,出席巴黎和会。1920年左右,他着手撰写一部多卷本的《历史研究》。1925年 ,汤因比受聘为伦敦大学国际关系史研究教授,同时兼任英国皇家国际事务学会研究部主任。他担任这两个职务达30年之久。这期间,汤因比还负责主编英国皇家国际事务学会的年刊《国际事务概览》(1920~1946) 。1943~1946年 ,汤因比任英国外交部研究司司长。被英国政府倚为智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又作为英国代表团成员,参加了1946年的巴黎和会。1919—1955年,汤因比长期担任英国伦敦大学教授,并多次参加政治和社会活动。他的一生著述很多,但全面反映他历史观点并使他成名的是一套12卷本的巨著《历史研究》。这部书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历史著作。
1914年阿诺德。汤因比萌发了撰写《历史研究》的冲动,此时他正在牛津大学一边攻读研究生课程,一边担任讲授古希腊历史的教学工作。1914年8月,他在牛津大学讲授古典希腊历史时,突然脑子里灵光一现,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史学家修昔底德给了他一个直到近60年后仍未摆脱的震撼──为这世界分崩离析、各国间血腥战争而震撼。那时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在拉开序幕,随后的两年间,汤因比在学校中的朋友同事竟有半数死于战争。与此同时,他所生活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历史变革。他在自传中这样写道:“我生于1889年,亲眼目睹历史从一个时代转入另一个时代……我的少年时代是在升平的气氛中度过的。1914年8月之前,我做梦也没有想到和平竟会毁于一旦,1918年一次大战停战之日,我也万万没想到此生还会遇上一次世界大战。”
在《历史研究》一书的开头,汤因比就尖锐指出,以往历史研究的一大缺陷,就是把民族国家作为历史研究的一般范围,这大大限制了历史学家的眼界。事实上,欧洲没有一个民族国家能够独立地说明自身的历史问题。因此,应该把历史现象放到更大的范围内加以比较和考察,这种更大的范围就是文明。文明是具有一定时间和空间联系的某一群人,可以同时包括几个同样类型的国家。文明自身又包含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其中文化构成一个文明社会的精髓。每一个文明或者是“母体”,或者是“子体”,或者既是母体又是子体。但这种文明之间的历史继承性并不排斥它们之间的可比性。所有文明社会在哲学上又是等价的。


Arnold Joseph Toynbee CH FBA (/ˈtɔɪnbi/; 14 April 1889 – 22 October 1975) was a British historian, a philosopher of history, an author of numerous books and a research professor of international history at 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King's College in the University of London. Toynbee in the 1918–1950 period was a leading specialist on international affairs.

He is best known for his 12-volume A Study of History (1934–1961). With his prodigious output of papers, articles, speeches and presentations, and numerous books translated into many languages, Toynbee was a widely read and discussed scholar in the 1940s and 1950s. However, by the 1960s his magnum opus had fallen out of favour among mainstream historians and his vast readership had faded.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