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人物列錶
劉半農 Liu Bannong郭沫若 Guo MoRuo李叔同 Li Shutong
夏承燾 Xia Chengdao王國維 Wang Guowei方詩銘 Fang Shiming
趙爾巽 Zhao Erxun柯劭忞 Ke Shaomin連橫 Lian Heng
吳則虞 Wu Zeyu呂思勉 Lv Simian費正清 John King Fairbank
錢穆 Qian Mu何茲全 He Ciquan柏楊 Bai Yang
梁啓超 Liang Qichao林語堂 Lin Yutang吳晗 Wu Han
蔡東藩 Cai Dongfan陳汝衡 Chen Ruheng孫希孟 Sun Ximeng
平江不肖生 Ping Jiangbuxiaosheng徐枕亞 Xu Zhenya林紓 Lin Shu
儲仁遜 Chu Renxun陸士諤 Liu Shie冷佛 Leng Fo
王利器 Wang Liqi馬非百 Ma Feibai朱謙之 Zhu Qianzhi
楊伯峻 Yang Bajun王明 Wang Ming馬敘倫 Ma Xulun
歐陽競無 Ouyang Jingmo道源法師 Dao Yuanfashi岑仲勉 Cen Zhongmian
徐珂 Xu Ke餘嘉錫 Yu Jiaxi袁珂 Yuan Ke
羅惇曧 Luo Dunrong張謇 Zhang Jian何剛德 He Gangde
葉德輝 She Dehui李葭榮 Li Jiarong孟森 Meng Sen
陶希聖 Tao Xisheng辜鴻銘 Gu Hongming張春帆 Zhang Chunfan
程善之 Cheng Shanzhi周大荒 Zhou Dahuang李涵秋 Li Hanqiu
張恨水 Zhang Henshui葉楚傖 She Chucang周汝昌 Zhou Ruchang
俞平伯 Yu Pingba張愛玲 Zhang Ailing鬍適 Hu Shi
朱一玄 Zhu Yixuan南懷瑾 Na Huaijin梁漱溟 Liang Shuming
李涵秋
作者  (1873年1923年)
籍貫: 江蘇揚州

鴛鴦蝴蝶 mandarin duck buckeye《廣陵潮》

閱讀李涵秋在小说之家的作品!!!
李涵秋
李涵秋
  清末民初文學家。名應漳,字涵秋,號韻花,別署“沁香閣主人”。揚州人。20歲中秀纔。29~48歲,先後到安慶、武昌作家庭教師。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返回揚州。宣統二年(1910)起,任兩淮高等小學文史地教員,後兼任江蘇省立第五師範學校國文教師。1921年赴上海,主編《小時報》,兼為《小說時報》及《快活林》等報刊撰寫小說。次年秋,辭職返揚州,未幾病逝。一生著作頗豐,著有長篇小說36部、短篇小說20篇、詩集5捲、雜著5篇、筆記20篇。長篇小說處女作《雙花記》及相繼問世的《雌蝶影》,受到讀者的廣泛歡迎。代表作《過渡鏡》(後易名《廣陵潮》)以揚州社會為背景,以戀愛故事為綫索。
  涵秋先後在揚州、安慶、武昌執教,歷任《半月》、《快活》、《小時報》、《小說時報》主編。其間寫了大量小說,知名者就有:《廣陵潮》、《雙花記》、《雌蝶影》、《琵琶怨》、《並頭蓮》、《梨雲劫》、《雙鵑血》、《好青年》、《怪家庭》、《還嬌記》、《衆生相》、《平沙恨》、《怪姻緣》、《青萍吼》、《滑稽魂》、《瑤瑟夫人》、《姐妹花骨》、《俠風奇緣》、《孽海鴛鴦》、《鏡中人影》、《情天孽鏡》、《秋冰別傳》、《玉痕小史》、《雪蓮日記》、《無可奈何》、《緑林怪傑》、《戰地鶯花錄》、《愛剋司光錄》、《社會罪惡史》、《劍釧雙俠記》等長篇小說,《奇童記》、《兒淚血》、《磁菩薩》、《怨偶記》、《林芝祥的妻子》、《一千個鬧時髦的笑劇》等短篇小說,及《我之小說觀》、《沁香閣筆記》、《沁香閣詩集》等詩文雜著,可以說是著作等身了。人稱他是民國初年揚州派作傢的領袖,他實在是當之無愧的。涵秋的代表作是《廣陵潮》。對於《廣陵潮》的評價,嚮來有些撲朔迷離。如鬍適在《建設的文學革命論》中認為,在“現在的小說”中,《廣陵潮》是屬於“上等的”,但同時又認為它“不配在新文學上占一個位置”。瞿夥白在《鬼門關以外的戰爭》中認為,在“新出的白話小說”中,《廣陵潮》是屬於“壞一點的”,但同時又承認它“至今還占領着市場”。無論如何,《廣陵潮》在辛亥革命之前就已經問世,而在八十年以後的今天仍擁有大量讀者,這不能不說它具有頑強的生命力。正如張恨水在《廣陵潮·序》中所說:《廣陵潮》是三十年前的作品了。第一,我們不能用現在的文藝尺度來量它,這是要緊的。認定了這一點,我們可認為李先生在當年下筆,對社會現狀有很好的反映。寫出來,雖然是中國一個角落,那也可以看出當時的社會是個什麽狀態。他雖沒有強調革命的意識,在許多地方他是反封建的。當年除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和《官場現形記》,沒有第三部書能夠這樣對舊社會猛加抨擊。而且以上二書,有些地方誇張過甚,倒不如《廣陵潮》寫一角落,還比較能把握現實。根據《魯迅日記》的記載,魯迅也曾經購買和閱讀過《廣陵潮》這部小說的。
  涵秋的逸事很多。據說他每次去上課,總是騎着一匹毛驢到學堂去,優哉遊哉,令人想起在驢背上覓詩的古代騷人。他喜歡養鳥,認為鳥鳴可以助其文思。他初次到上海時,友人領他乘電梯,他驚訝地說:“這房間怎麽這樣小?”每逢友人相聚會餐,別人吃西餐時,他總是單獨要一份中餐。他的眼睛高度近視,有一次去訪周瘦鵑,晤畢告辭,但一二分鐘後又折回原處,因為他看不清樓梯。有一次,涵秋在一部小說中偶然涉及某公司産的糖果,該公司因此銷路大增,盈利數倍,為感激作傢,這傢公司特地備了最高級的糖果,裝以錦匣,恭敬地送給涵秋。涵秋本是無意,不料得到意外口福,便將糖果分贈給朋友。涵秋文思敏捷,有時能夠同時做五、六種小說。周瘦鵑在《李涵秋》一文中就曾回憶說,有一段時間,涵秋同時為《新聞報》寫《鏡中人語》,為《時報》寫《自由花範》,為《晶報》寫《愛剋司光錄》,為《快活》寫《近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為《小說時報》寫《怪家庭》,還為《商報》寫一部名字不詳的小說。這種超人的精力,是一般人難以望其項背的。
  當年的報紙都以登載涵秋的小說為榮,時人甚至有“無鄭不補白,無李不開張”之諺。前一句謂報紙的補白必須鄭逸梅,後一句謂副刊的開張必須李涵秋。
  涵秋的沁香閣在揚州宛虹橋,屋雖三楹,然結構殊為雅緻。室內有呂鳳子所書對聯及古碑拓片,室外小圃有花木扶疏,且蓄各種鳴禽。現在港澳及日本都有李涵秋的研究者,如能恢復涵秋故居,應是一樁有意義的事情。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