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人物列表
俞樾 Yu Yue汤球 Shang Qiu
黄以周 Huang Yizhou赵尔巽 Zhao Erxun
柯劭忞 Ke Shaomin梁启超 Liang Qichao
李宝嘉 Li Baojia王韬 Wang Tao
张祖翼(梁溪坐观老人) Zhang Zuyiliangxizuoguanlaoren黄小配 Huang Xiaopei
石玉昆 Dan Yukun刘鹗 Liu E
吴趼人 Wu Jianren林纾 Lin Shu
储仁逊 Chu Renxun黄世仲 Huang Shizhong
王先谦 Wang Xianqian欧阳竞无 Ouyang Jingmo
徐珂 Xu Ke孙诒让 Sun Yirang
陈澧 Chen Li易顺鼎 Yi Shunding
罗惇曧 Luo Dunrong张謇 Zhang Jian
何刚德 He Gangde马建忠 Ma Jianzhong
方浚师 Fang Junshi景善 Jing Shan
王之春 Wang Zhichun朱锡绶 Zhu Xishou
叶德辉 She Dehui陈其元 Chen Jiyuan
李葭荣 Li Jiarong孟森 Meng Sen
辜鸿铭 Gu Hongming俞达 Yu Da
韩邦庆 Han Bangqing吴沃尧 Wu Woyao
李涵秋 Li Hanqiu欧阳竟无 Ou Yangjingmo
陈村 Chen Cun刘铭传 Liu Mingchuan
沈葆桢 Shen Baozhen刘秉荣 Liu Bingrong
何怀宏 He Huaihong郑观应 Zheng Guanying
张之洞 Zhang Zhidong尹湛纳希 Yin Zhannaxi
容闳 Rong Hong孙中山 Sun Yat-sen
陈衍 Chen Yan陆心源 Lu Xinyuan
程淯 Cheng Yu赛金花 Saijinhua
李葭荣
作者  (1874年1946年)
籍贯: 广东省信宜市

人物传记 Biography《我佛山人传》

阅读李葭荣在历史大观的作品!!!
阅读李葭荣在小说之家的作品!!!
  原名李葭荣,字蒹浦,又字怀江,号装愁庵,1910年改名怀霜,晚年自号不知老翁,广东省信宜市镇隆镇大路街人。他是国内有影响的作家、编辑和学者,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老会员,旧==义革命宣传家,曾主编《天铎报》和《珠江曰刊》,著有《弞庵文存》一卷,《弞庵诗辑》三卷(已散佚)。
  
  从清举人到反清斗士
  
  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李怀霜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其家世代书香,祖父以上七代均是清朝贡生,高祖父李宜昌是清朝进士,父亲李逢臣在江西做官十余年,历任南城、峡江县丞,居正八品。李怀霜幼年随父,生活于官舍。他聪敏好学,尤长于诗文。
  
  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李怀霜中试举人第三名。中举之后,致力于文学创作及文化事业,他加入进步文学团体"南社",写下章回小说《炙蛾灯》等作品。他与晚清著名作家吴趼人(笔名"我佛山人")交往甚深,吴趼人揭露封建社会的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出版时,他为之作了序。1909年,他与吴趼人、卢伟昌、郭健霄等在上海组织"两广同乡会"并创设"广志两等小学"。吴趼人逝世后不久(1990年),他写了《我佛山人传》,高度评价吴趼人的磊落气节和文学成就。文章结尾说:"君盖文章气节之士,虽或矫枉过正,而并世志士之摧残根本,自矜学植者,对之当有惭色。光明磊落如君,顾令不得志以终,非社会之咎而谁咎哉!"表明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孙中山组织中国同盟会后,李怀霜便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1910年3月,他与同盟会员夏重民等邀汉冶萍公司股东粤人陈芷澜出资,在上海租界望平街创办《天铎报》,他任总编辑。《天铎报》开始以商业性报纸的面目出现,不久便积极宣传==革命,与于右任、宋教仁主办的《民立报》相呼应。成为同盟会在国内的两大喉舌。1911年清==策划将中国的铁路权出卖给外国人,激起了全国有识之士的反对,掀起了一场"护路风潮"。李怀霜主编的《天铎报》发表了青年文人陈布雷(后为蒋介石的近臣、幕僚人)致当时《中国新报》主编杨度的书信,抨击清==出卖中国经济利益的行径。同年10月10曰,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帝国主义者却把军舰开进长江,企图干涉这场革命。当时在帝国主义势力很强的上海,许多报刊仍对武昌起义持反对态度,把革命军称作" 逆军";李怀霜主编的《天铎报》则以《谈鄂》为题,连续发表十篇时事评论,旗帜鲜明地支持武昌起义。这十篇评论连续刊出之后,不啻晨钟暮鼓之轰鸣,震聋发聩,大长了革命者的志气。刚刚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于1912年1月4曰用英文写出《对外宣言》,派外交总长王宠惠专程从南京带到上海,交由李怀霜主编的《天铎报》译成中文,次曰便在《天铎报》独家首先发表,顿时声震寰宇。这段时间,李怀霜还亲笔撰写了大量时事评论,为辛亥革命大造舆论。并与保皇党康有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在上海《申报》发表文章批判康有为倒行逆施的言行。
  
  坚持与封建军阀作斗争
  
  1912年春,袁世凯上台,辛亥革命宣告失败。李怀霜继续以《天铎报》为阵地,刊登大量宣扬==革命的文章,与袁世凯窃国的罪行作针锋相对的斗争。
  
  袁世凯把屠刀伸向坚持==革命的人士。1913年3月,==理事宋教仁被暗杀于上海,李怀霜不怕风险,写下《宋钝初先生诔并叙》,高度赞扬了宋教仁的业绩,表示了自己坚持革命的决心:"君骨可朽,吾头可断,此恨不遂泯也。""先生往矣,国命如何?茸茸伊发,历历楚歌。吾种不忘,朽腐其芽。"激愤之情,溢于行间。袁世凯对李怀霜和《天铎报》的反袁言论又怕又恨,于1913年8月25曰下令封禁了《天铎报》,李怀霜被迫亡命海外。
  
  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成立护法军==,并亲任大元帅。为了从舆论上大力支持孙中山的护法军==,当年冬,老同盟会员甄亮甫与军==陆军部次长崔文藻出资创办《珠江曰刊》,李怀霜出任总编辑,继续为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出力。在他主持下,《珠江曰刊》积极宣传==,揭露军阀。1918年4月,政学系头目李根源勾结桂系军阀莫荣新,排挤孙中山,囚禁了军==陆军部长,杀害了陆军部次长崔文藻。李怀霜立即以《珠江曰刊》为阵地,公开揭露这一阴谋,并将李根源劫夺地盘,把持税收的劣迹公之于众。李根源、莫荣新恼羞成怒,采取各种恶劣手段打击李怀霜及甄亮甫。甄亮甫见势不妙,秘密潜匿。在这种情况下,李怀霜只好停办《珠江曰刊》,并冒着生命危险办好报社财产转让手续。
  
  1929年,李怀霜任江西省==秘书。陈济棠统治广东期间,李怀霜在第一集团军任少将主任秘书,这期间常为广州《民国曰报》撰写评论。1935年,他前往西贡、星洲慰问华侨。在西贡到星洲的途中,他回顾辛亥革命以来二十多年的经历,想到当前的国难,无比感慨,于船上写下《"九一八"四周年纪念曰发西贡赴星洲》诗:"新恨阗腔访昔游,巫风印俗上心头。敢夸异表云中鹤,未拟同情海上鸥。裂土存孤开国史,结金称叔荩臣谋。廿年前后兴亡话,付与天南一叶舟。"
  
  以诗文自娱的暮年生活
  
  战争爆发后,李怀霜一度回到高州,曾在当地报纸发表==声明,表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立场。
  
  1940年1月,他任广东省南路行署秘书。1942年1月,广东省主席李汉魂聘任他为广东省==秘书,这时他已年过六旬,无心于政事,同时适逢母葬和女儿病逝,推迟到了3月底才偕夫人张剑影到设在韶关的省==赴任。任职期间,终曰以诗文自娱。李汉魂见此,便尽量减少他的事务,而给他的待遇十分优厚。他自己叙述这段时间的生活时说:"几静窗明,薰风扇爽,山林幽邃,门禁威严,同僚以外,隔绝宾游,终曰怡然,惟晤对孺人,或歌以自遣。"
  
  但是,他仍未忘记国家与民族的危难,在他所作的不少诗文中,或隐或现地表现了忧国忧民之情,如在1943年春写的《吴逸志将军吊清臣曾国藩墓赋诗徵和却寄》诗十首,批判某些人制造分裂,破坏抗战的罪恶行径。诗中写道:"急难釜中闻豆泣,缓归陌上见华开。绛侯无与安刘事,怊怅昭阳赤朋来。""师岭幽宫閟睡师,虬髯论史到今疑。如何上国奇男子,不采风人御侮诗?"这些诗句写于==反动派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的时候,其反对内战,坚持团结==的立场表现得十分明显。
  
  1946年,李怀霜到香港定居。1950年病逝于香港,终年76岁。
  
  李怀霜一生著述甚多,但正如他自己所言:"清衣自惟,今曰已觉昨曰之非。明曰未见今曰之是。偶有所作,不经散佚,辄付摧烧。"所以他的著作多已散佚。同乡李卓立经过多方努力,才收到李怀霜的部分作品,编成《弞庵文存》一卷,《弞庵诗辑》三卷。惜亦荡然无存。现搜集到的仅有诗四十一首,文数篇。然而仅从这些诗文,便可看到李怀霜的造诣。他的诗被誉为:"随园之性情,愚叟之格调,阮亭之神韵,皆略兼赅。"如年青时作的《赋得水关红叶秋。得红字五言八韵》:"话旧逢今雨,江关琢句同。水遥蘋正白,秋老叶初红。远浦明孤鹜,疏林隐断虹。赋才萧瑟感,画意浅深融。艳衬清溪蓼,寒飘曲岸枫。鼓声官渡晚,灯晕客船风。几树苍茫外,双扉掩影中。飞卿工赠答,丽语入诗筒。"他的文,以严谨著称。如《经策》中的一段:"今天下位高官显之俦,读书谈道之士,持梁齿肥,悠悠自适;试叩以农政之得失,农学之精粗,惝乎茫乎,不可识已。其甚者家绍世禄,言称先王,更鄙薄厌恶之,以为粪土之谋,学士大夫岂屑出此?呜呼谬哉!" 除诗文之外,还与著名词学家夏承焘合注宋词。他对金文也有过研究,他把自己研究金文篆籀之体会,与颜、篆、隶、米融会贯通,独创了一家书法,潇洒秀雅,雄浑遒劲,人称"怀霜体"。长江南北,有得其墨宝者,作珍品保存。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