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人物列表
朱彝尊 Zhu Yizun潘永因 Pan Yongyin陈廷敬 Chen Tingjing
纳兰性德 Na Lanxingde顾炎武 Gu Yanwu王士祯 Wang Shizhen
王夫之 Wang Fuzhi万斯同 Mo Sitong汪楫 Wang Ji
张廷玉 Zhang Tingyu朱伯庐 Zhu Balu谷应泰 Gu Yingtai
蒲松龄 Pu Songling张岱 Zhang Dai余怀 Yu Huai
余邵鱼 Yu Shaoyu李清 Li Qing杨致和 Yang Zhihe
吴元泰 Wu Yuantai程正揆 Cheng Zhengkui朱鼎臣 Zhu Dingchen
吕熊 Lv Xiong鹤市道人 He Shidaoren李渔 Li Yu
董说 Dong Shui石成金 Dan Chengjin黄宗羲 Huang Zongxi
王余佑 Wang Yuyou王惟德 Wang Weide李宗孔 Li Zongkong
冒襄 Mao Xiang钱澄之 Qian Chengzhi钮琇 Niu Xiu
张潮 Zhang Chao杨捷 Yang Jie刘体仁 Liu Tiren
赵执信 Zhao Zhixin邵廷采 Shao Tingcai申涵光 Shen Hanguang
刘献廷 Liu Xianting韩菼 Han Tan顾祖禹 Gu Zuyu
戴名世 Dai Mingshi毛宗岗 Mao Zonggang张竹坡 Zhang Zhupo
车万育 Che Wanyu施琅 Shi Lang阮旻锡 Yuan Minxi
汪森 Wang Sen吴楚材 Wu Chucai孔尚任 Kong Shangren
姚际恒 Yao Jiheng胡渭 Hu Wei张玉书 Zhang Yushu
陆陇其 Lu Longqi潘平格 Pan Pingge陈梦雷 Chen Menglei
李光地 Li Guangdi曹寅 Cao Yin顾嗣立 Gu Sili
刘体仁
作者  (1616年1676年)

笔记杂录 Historical writings《异辞录》

阅读刘体仁在历史大观的作品!!!
阅读刘体仁在小说之家的作品!!!
  字公(注:“”即“勇”的古体字),号蒲庵,颍川(今安徽阜阳)人,清初诗人、书画家、鉴藏家。顺治十二年(1655 年)进士,授刑部主事,适有家难假归,后从孙奇逢问学,数年不出。康熙六年(1667年)补刑部员外郎,继迁吏部稽勋清史司郎中,人称刘考功。康熙九年,辞官归里,云游四方。“居官三年,与海内诸名贤为文酒会”(《道光阜阳县志》,下同)。这里所说“诸名贤”指王士祯、汪琬、龚鼎孳、梁清标、孙承泽等。他曾与王士祯、汪琬共主诗坛,名重京华。《清史稿》有其传,著有《七颂堂诗集》八卷,《七颂堂文集》四卷,《七颂堂识小录》一卷,《七颂堂词译》一卷,也合称《蒲庵集》。七颂堂是刘体仁平生雅慕成连、陆贾、司马徽、桓伊、沈士、王绩、韦应物之为人,“图而颂之,以颜其斋,因以名其集”。刘体仁在诗词、书画、鉴赏诸方面都取得显著成就。
  
  一、每一诗文出 人竞传诵之——以诗会友
  
  刘体仁是以诗名世的。《道光阜阳县志》载:“每一诗文出,人竞传诵之。”这是对他诗作成就的颂扬。其诗多为咏物赠答之作,表现的是闲情逸致,与宋荦、王士祯、汪琬、施闰章等相唱和。其《七颂堂诗集》收分体诗369首,有施闰章、徐乾学序。施序称其“清隽遥深,自启疆宇”;徐序称其“云蒸泉涌,丰容华赡 ”。王士祯《香祖笔记》称:“康熙初,士人挟诗文游京师,必谒龚端毅(龚鼎孳),次即谒长洲汪苕文(汪琬)、颍川刘公及予。”可见其影响。王士祯《池北偶谈》云:刘吏部公体仁诗,往往有风味,尝有寄友人绝句云:“西湖小阁多晴月,好友同舟半是僧。寄语江南老桑,秋山紫蕨忆行。”公自编诗逸此,予为口诵之,公喜,以为予真能赏音也。此话道出了王士祯与刘体仁关系之密切,相互唱和已为常事。
  刘体仁对词亦有研究,其《七颂堂词译》论述了词体的特点及创作的经验,颇为深刻。否定了词为“诗余”说,指出“词中境界,有非诗所能至者,体限之也。 ”当是词学史上的最早境界说,为王国维“境界”说之滥觞。收入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1)。谢桃坊《中国词学史》(巴蜀书社2002)专章论述“刘体仁、王士祯、邹邸谟的词话”。
  
  二、尺牍题跋 风味不减苏黄——书画兼工
  
  刘体仁书画兼工,尤其尺牍、题跋备受嘉许。俞剑华《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上海美术出版社1981)载其工诗文,善山水,萧疏旷远,寄兴天真。家常蓄画师代为捉刀,故人每索画辄柬之勿烦真作,并戏比其画为兔毛褐,盖真不如假。可惜已不见其画作。王士祯《古夫于亭杂录》云:“故友刘吏部公体仁尺牍、题跋,风味不减苏、黄。往与余往复最多,今并佚失,偶从蠹简中得其小札一通,书法、言语皆可宝玩,因付大儿涑藏。”《明清书画家尺牍》(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6)和《清代名人尺牍》(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均收有刘体仁手札,书法灵动自然,隽秀飘逸,天真烂漫之气充盈纸面。
  
  三、俨然近代之收藏赏鉴家也——藏真鉴古
  
  刘体仁于诗文、书画外还富收藏、精鉴赏。汪琬《七颂堂识小录序》云:“悉取数千年来宗彝b洗书画玩好之物,尝所见闻者,披剥其工窳真赝,诠次成录,俨然近代之收藏赏鉴家也。”其子刘凡在《七颂堂识小录后跋》中云:“先君子性恬淡,唯喜搜罗典籍,别无他嗜。”《中国版刻图录》(北京出版社1960)载:传世唐人集有两个系统。一为十一行本,约刻于南北宋之际,今存骆宾王、李太白、王摩诘三集。一为十二行本,约刻于南宋中叶……与刘文房、陆宣公、权载之、韩昌黎、张文昌、刘梦得、姚少监七残本,总约十八种。此十八种唐人集,元时为翰林国史院官书,清初为颍川刘体仁藏书,其时闻尚存三十种。《道光阜阳县志》云刘体仁“藏书两万卷,日手一编”。《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65)载:“其赏鉴则特精,所撰七颂堂识小录一册……所记书画古器凡七十四条,多称孙承泽、梁清标诸藏家物。盖体仁当时与汪琬、王士祯为同榜进士(按:此有误,汪与刘同榜,王晚三年),以诗文相唱和。而与承泽等又以博古相高,每条必详其所藏之人与其授受所自,皆可以资考证。”梁同书曾手抄《七颂堂识小录》册页(中贸圣佳2004春季拍卖会拍品),足见其水平及影响。笔者藏有刘体仁识抄手式端砚,所识诗书俱佳,甚可宝玩。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