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列表
白居易 Bai Juyi李清照 Li Qingzhao欧阳修 Ouyang Xiu
苏轼 Su Shi杨万里 Yang Wanli姜夔 Jiang Kui
秦观 Qin Guan吕本中 Lv Benzhong王观 Wang Guan
黄庭坚 Huang Tingjian宋祁 Song Qi范成大 Fan Chengda
王昌龄 Wang Changling韩愈 Han Yu朱彝尊 Zhu Yizun
刘辰 Liu Chen刘克庄 Liu Kezhuang葛立方 Ge Lifang
孙光宪 Sun Guangxian阮逸 Yuan Yi司马光 Sima Guang
米芾 Mi Fei周紫芝 Zhou Zizhi屈原 Qu Yuan
班固 Ban Gu曹植 Cao Zhi陶渊明 Tao Yuanming
谢灵运 Xie Lingyun虞世南 Yu Shina段成式 Duan Chengshi
老子 Lao-Tzu潘岳 Pan Yue柳宗元 Liu Zongyuan
皎然 Seng Jiaoran元稹 Yuan Zhen贾岛 Jia Dao
上官仪 Shangguan Yi罗隐 Luo Yin齐己 Qi ji
陈师道 Chen Shidao张耒 Zhang Lei李贤 Li Xian
牛僧孺 Niu Sengru徐坚 Xu Jian魏征 Wei Zheng
郑谷 Zheng Gu司空图 Sikong Tu李百药 Li Baiyao
李峤 Li Jiao长孙无忌 Changsun Moji颜师古 Yan Shigu
令狐德棻 Linghu Defen杜正伦 Du Zhenglun欧阳询 Ouyang Xun
张鷟 Zhang Zhuo崔融 Cui Rong刘知几 Liu Zhiji
丘悦 Qiu Yue吴兢 Wu Jing李林甫 Li Linfu
尸佼
  战国(前390年前330年)

诸子杂家 the Eclectics, a school of thoughts flourishing in ancient China《尸子》

阅读尸佼在百家争鸣的作品!!!
  战国时思想家,魏国人,一说鲁国人。明于刑名之术,被称为“尸子”。《尸子》中提出“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这是迄今在中国典籍中找到的与现代“时空”概念最好的对应。 尸 佼
  尸佼即尸子,先秦诸子百家之一,也是先秦三晋思想文化杰出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中对于社会改革、对于哲学思想都有重大的贡献。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
  尸佼,尊称为尸子。约生于周安王十二年(前390年) ,约卒于周显王三十九年(前330年)。魏国曲沃(令山西省曲沃县)人。亦有鲁人,楚人之说。最早倡尸佼为晋人说者为刘向。他说:“今按《尸子》书,晋人也,名佼,秦相卫鞅客也。卫鞅商君谋事画计,立法理民,未尝不与佼规之也。商君被刑,佼恐并诛,乃亡逃入蜀。自为造此二十篇书,又六万余言。卒,因葬蜀。”刘向在这里叙述了佼的生平简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时期在魏。时魏改革受阻,吴起,商鞅出走,晋人楚用、秦用甚多,商鞅与尸佼可能在这个时期在魏旧都安邑相识,并于此时入秦的。第二个时期在秦。此时商鞅受秦孝公重用,他从前360年到秦,执政选20年,尸佼为其“谋事画计,立法理民”,提供重要决策意见,为秦国富强,统一六国,做山了自己的贡献。第三个时期在蜀。秦孝公二十四年(前338年),秦惠公处死商鞅,尸佼惧恐诛连,便离开政界,逃往了蜀地,在那里生活了近10年,便去世了。据《曲沃县志》说:“尸佼,晋人,卫鞅客。立法理民,尝与佼规。鞅诛,亡入蜀。著《尸子》二十篇。真西山谓《尸子》,晋书。”“真西山”即南宋时人真德秀,有《西山文集》。这里所本,亦为刘向《别录》。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有“楚有尸子”一说,刘向以“疑谓其在蜀”为由,加以否定。《汉书·艺文志》中有:“《尸子》二十篇。名佼,鲁人,秦相商君师之,鞅死,佼逃入蜀”。这里又有尸子鲁人之说。对此,清人刘继培说:“《汉志》班固自注,又以佼为鲁人,晋鲁字形相近,未能定其然否云”似有否定佼为鲁人之义。据此,尸佼便为晋曲沃人。
  尸佼的著述《尸子》,汉唐史籍的著录,俱言合20篇,共6万余言。唐代李贤等在注《后汉书》中说:“尸子,晋人也,名佼,秦相卫鞅客也,鞅谋计,未尝不与佼规也。商君被刑,恐并诛,乃亡逃入蜀,作书二十篇,十九篇陈道德仁义之纪,一篇言九州险阻,水泉所起也。”这里不仅又一次陈述了尸佼的简史,重要的是它说这部著作当时还存世,使人得知其20篇的内容中,19篇是论述社会思想文化的,一篇是论述自然界的。据汪继培说,此书在宋代“全书已亡”,“只存二篇,合为一卷。”清代汪继培、孙星衍在嘉庆年间辑刻为现通行本《尸子》。
  《尸子》一书,仅存十之二三,大多是一些互不相联的片语只言,自然难以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尸子》全书在隋唐时还存世,汉唐时期广为流传,一些学者作为论证多所征用,以为立论的基础。宋以后全书仅遗残断篇章,汪继培在此基础上,又将散见于诸书中的引语摘辑成书,所以辑佚本文字虽少,但十分精彩,多为至理名言,用世誓句之类。从中也能窥出作者的思想梗概和精神面貌。
  发展的宇宙观。在先秦老子、墨子后学、惠施思想中,都有宇宙观内容,论述也十分精辟。如老子提出“道”与“域” ,《墨经》有“久”、“宇”,惠施有“大—”、“小一”,使中国哲学思想,得到了不断的充实和发展。但只有尸佼赋予“宇宙”以精切而简明的界说。他说: “天地四方曰宇,往来古今曰宙,”说明整个空间就是宇,整个时间就是宙,宇宙就是具有时空属性的运动着的客观世界。
  尸佼对于空间观还作了进一步的论述.他说,“荆者,非无东西也,而谓之南,其南者多也,”这里说明荆地在中国具体方位座标点,具有上下四方这一空间特征。但扩而言之,中国之东西南北四方,亦存在着各自的东西南北四方,说明每—座标点上的方位,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与相对的统—。荆地亦然。还有,荆地是南方,但“其南者多也”,南方之南又是无限的,可见任何一个座标方位点所指的方位,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它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尸佼这种以辩证思维的方法,揭示宇宙空间的内涵,研究和看待事物,这无疑是精辟的和正确的见解。
  尸佼对于时间观也作了进一步的论述。他说:“其生也存,其死也亡。” “草木无大小,必待春而后生。人待义而成。”“人之生亦少矣,而岁之往亦逮矣。”尸佼的这些字句说明,时间是客观事物的根本属性。人、草木等一切有机体,它的产生,发展和消亡,都是通过时间的连续性呈现出来,都是在时间的连续性的运动过程,是一个有限与无限的统一。“人待义而成”,说明人不仅具有自然属性,而且属有社会属性,重要的是他将这一内容,视为宇宙观不可分割的—个组成部分,这是应该重视和值得称道的。
  尸佼的宇宙论对中国理论思维彭响颇大,理学家对此也很重视。他的建立在唯物论与辩证法基础上的宇宙观,为进一步探讨这个问题奠定了基石,连同他创用的宇、宙作为范畴,也波沿用了下来。
  “学积有生”的观点,尸佼认为学问之道在于创造。他说:“生积成岳,则楩楠豫章生焉,生积成川,则吞舟之鱼生焉;夫学之积也,亦有所生焉。”在这样短短的一段话中,尸佼—连用了三个“生”宇,证明“学积有生”具有普遍意义。“学积有生”这一论断,成为后人的座右铭,辗转被引用,长期受到赞赏和正视。这段话最先被引用的是荀子的《劝学篇》。他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循焉”此后在一些有影响的著作,都作了引述,如《文选》、《说苑》、《太平御览》中,部使用了这句话,虽文字略有改变,其义—也。“学积有生”,亦有被改为“学积有出”,“生”与“出”都是表明学问之道在于创造之理,锐意开拓,推陈出新,是建立在既有的基础之上,而突出一个“生”宇、一个“出”字,成为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尸子思想的传播,并成为国人理论思维的自觉活动,其章义是无可估量的。
  “从道必吉”的革新观点。尸佼认为事物发展有其自然规律。自然与社会都是沿着自己的规律向前发展。人必须顺动,他认为顺之则存,则发展;逆之则亡,则没有前途。故而说:“舜云,从道必吉,反道必凶,如影如响”。他的社会变革的思想,就是以此作为思想基础的。他认为从道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关键就是用贤使能。他说:“凡治之道,莫如因智,智之道,莫如因贤。”贤是德智兼备之人。只有使用这样的贤者,治之道才能得以畅,变革社会才有希望。因为“用贤,则多功矣。 ”用贤并充分发挥其才智,才能收到变革社会的实效。他还进一步指出,有才华之人,是社会的“良宝”,必须百倍的珍贵。他认为选马不能以白黑为仪,而要以足力为准,择玉不能大小为仪,而要以美恶为准,“举士不论才,而以贵势为仪,则管仲、伊尹不为臣矣。”他反对任人唯贵势,主张不拘一格,广收人材,任人唯贤。他还指出:“使进贤者有赏,进不屑者罪,无改进也者为无能之人。若此,则必多进贤矣。”提出以被进者的实绩,评判进贤者的才能,这样必然使贤者云集,不屑者难以滥竽充数,使得变革社会的事业得到有效的发展。尸佼认为社会变革的根本保证是用贤使能,并将“从道”与用贤联系在一起,视为社会变革的重要问题,这是有识之见,值得重视。
  “重民”的观点。尸佼认为民为邦本,他说:“天子忘民则灭,诸侯忘民则亡。”欲保王位,绝不能忘民。这种“保民为王”的政治理论,比尸佼晚出的孟子也作过重要的阐述。
  尸佼为了说明重民的重要意义,他形象地将民喻为水。他说:“民者,水也。”又说:“百姓若流,夫民之可教者众,故日犹水也”。他认为民之犹如水,水的习性是决诸东流而东流,决诸西流而西流。所谓可以教者的蕴义,就是水会按着指引的渠道而向前奔流不息的。这里述有另外一层含义,假如不以如水的习性进行疏导,它必然会员终冲决一切障碍,怒涛滚滚而往的。这也是他的“忘民则亡”的一个形象的说明。他还进一步指出:“君之为君”之理,犹如鱼与水的关系一样,“鱼失水则死,水矢鱼犹为水也。”这里又一次强调了民的重要性。尸佼“保民而王”的观点,虽然是出于统治集体最高利益之所在,但他将民与王权的存在紧紧联系在一起,如水与鱼、水与盂、马与御等,客观毕竟有利于民的一面,这是劳动者一定程度解放的反映,表现了时代的进步。因此,尸佼的重民观点无疑具有进步意义,应该给予肯定。或有认为秦亡于严刑峻法,自然晋入韩非、商鞅以及为之谋划的尸佼亦有责任。其实井非如此,他们在秦所行的三晋之法,开拓了中国统一进步的局势,秦亡于旧领主意识支配下的严刑滥法而已。汉承秦制是剔除了这一面的一些因素。因为尸佼与商鞅的重民思想,在秦地并未得到彻底的贯彻,他们一个被诛一个潜逃,便说明了这一切。
  尸佼之学在古代颇受重视,被列为诸子百家之一。刘向说“《尸子》,晋书。”这是有道理的,得到历代学者的承认。说明尸佼其学具有先秦战国时期三晋思想的基本内容和特征,他的《尸子》一书,含有他对在秦国社会改革总结的因素,实质上是对魏国思想的总结,集中体现了三晋思想的精神。
  兼融诸家之学,是尸佼思想的特点。《汉书》将《尸子》列入杂家,《宋史》改列为儒家,孙星衍又称《尸子》为杂家,历史上这种不同的评论,说明尸子之学有综合各家的特点。孙星衍说:“尸子以为孔子贵公与诸子并论,不亦失言乎。”其实尸子并无失言,他将孔子之学视为二家之言,是符合历史实际的。班固说杂家就是 “兼儒墨,合名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其实,班固这里所说的是一般意义的杂家,尸佼的思想别是以三晋思想为基础的“杂”,他的杂家性质具有自己的特点。其中主要的有两点:一是显示了三晋文化的超前性。神州大地有着共同的文化,但广袤辽阔的古代中国发展是不平衡的,三晋地区在当时较为发达,走在前列,他的思想就是这种社会发展的反映。所以在三晋大地社会变革起步较早,著名思想实李悝、申不害和韩非都在晋地产生。尸佼思想就是这种思想的发展和继续。他提出宇宙论的界说,标志着中国古代理论思维的重大发展,他的宇宙万物发展的观点,是他社会变革的理论基础和出发点。二是他的思想的 “杂”,是以三晋文化为基础,汲取和改铸他乡文化结合的结果。他赞赏孔孟的仁义之说,坦作了自己的别解,他提出:“以财为仁,以力为义”之说,这显然不是孔孟仁义的本义。“财”与“力”的内涵,说明他所重视的是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力求发展社会生产,增加财富,这是三晋思想文化的主体内容,但在孔孟思想中却是很缺乏的,在“仁义”内涵中也是没有的。但赞赏墨子“罢不肖”之说,但更重视的是以实功的用贤使能,任人唯贤,“不以贵势为仪”的原则。而这些内容是对墨子“尚贤”的补充和发展。还有三晋地区是古代逻辑思维发展酌地区之一。他说:“治天下之要在于正名,正名去伪。”正名则不虚。”他不同意以名正实的正名思想,主张名与实统一的正名原则,所以在这个意义上他认为“名,实也。”这些观点与《墨辩》是一致的。在这方面,他仍有自己的特色,他将名与实相统一的观点,视为“治天下之要”,作为他进行社会变革的指导思想,贯彻了三晋文化学用一致的特点,而这一点在墨家思想也是缺乏的。由此可见尸子的思想之“杂”,是在三晋文化基础上吸取和借鉴其它学派观点而形成,可见他的思想是先秦战国时期三晋文化总结者之一,他所撰写的《尸子》与古代三晋文化并存。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