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人物列表
刘半农 Liu Bannong向明 Xiang Ming郭沫若 Guo MoRuo
李叔同 Li Shutong夏承焘 Xia Chengdao刘学锴 Liu Xuekai
方诗铭 Fang Shiming连横 Lian Heng吴则虞 Wu Zeyu
吕思勉 Lv Simian费正清 John King Fairbank钱穆 Qian Mu
何兹全 He Ciquan柏杨 Bai Yang顾诚 Gu Cheng
林语堂 Lin Yutang吴晗 Wu Han阎崇年 Yan Chongnian
郑彭年 Zheng Pengnian蔡东藩 Cai Dongfan陈汝衡 Chen Ruheng
平江不肖生 Ping Jiangbuxiaosheng徐枕亚 Xu Zhenya陆士谔 Liu Shie
冷佛 Leng Fo王利器 Wang Liqi马非百 Ma Feibai
朱谦之 Zhu Qianzhi杨伯峻 Yang Bajun王明 Wang Ming
马叙伦 Ma Xulun欧阳竞无 Ouyang Jingmo道源法师 Dao Yuanfashi
岑仲勉 Cen Zhongmian余嘉锡 Yu Jiaxi袁珂 Yuan Ke
何刚德 He Gangde李葭荣 Li Jiarong孟森 Meng Sen
陶希圣 Tao Xisheng张春帆 Zhang Chunfan程善之 Cheng Shanzhi
周大荒 Zhou Dahuang张恨水 Zhang Henshui叶楚伧 She Chucang
周汝昌 Zhou Ruchang俞平伯 Yu Pingba蔡义江 Cai Yijiang
张爱玲 Zhang Ailing胡适 Hu Shi王蒙 Wang Meng
崔耀华 Cui Yaohua刘世德 Liu Shide朱一玄 Zhu Yixuan
韩兆琦 Han Zhaoqi赵大年 Zhao Danian冯其庸 Feng Jiyong
叶嘉莹 Ye Jiaying钱绍武 Qian Shaowu南怀瑾 Na Huaijin
阎崇年
作者  (1934年)

阅读阎崇年在历史大观的作品!!!
阅读阎崇年在小说之家的作品!!!
阅读阎崇年在旅游地理的作品!!!
  汉族。1934年4月生,山东省蓬莱市人。
  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历史学者。研究满洲史、清代史,兼及北京史。倡议并创建第一个专业满学研究机构——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北京满学会和北京满学研究基金会。倡议并主持第一届和第二届国际满学研讨会。先后到美国、日本、蒙古、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讲学,多次出国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市政府授予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
  
  学术成就
  
  论文集有《满学论集》(民族出版社1999年出版)、《燕史集》(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年出版)、《燕步集》(北京燕山出版社1989年出版)共四部、《古都北京》(中、英、德文版)(北京朝华出版社1987年出版)、《袁崇焕研究论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4年出版);专著有《努尔哈赤传》(北京出版社1983年出版)、《天命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出版等十六部)、《中国历史大事编年•清代卷》(北京出版社1987年出版)、《中国都市生活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出版);主编学术丛刊《满学研究》第一至六辑和《袁崇焕学术论文集》、《戚继光研究论集》等十一部。《努尔哈赤传》获北京市和中国“光明杯”优秀学术著作奖、全国满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古都北京》获中国文化部最佳图书奖、法兰克福和莱比锡国际最佳图书荣誉奖。先后发表满学、清史论文二百五十余篇。
  
  近年来他的作品有,《正说清朝十二帝》、《袁崇焕传》、《明亡清兴六十年》、《康熙大帝》,其中《正说清朝十二帝》自2004年9月由中华书局出版以来,至今已经重印20余次,销量45万册。2006年8月修订版问世销量再创佳绩。
  
  精彩语录
  
  1. 我觉得对历史首先是要敬,因为历史不是一两个人,是几千年人类经验的总结。所以要敬。为什么要畏呢?人类历史有很多的挫折,有很多的教训,甚至是血的教训。对于这些教训,不能掉以轻心,要有一个畏的态度。把这些教训吸取了,我们今天尽量避免那些教训,使我们国家更兴旺,民族更复兴。
  
  2.人生道路上,那个道路是崎岖不平的,但是我有一条,磨难闯过来,坎坷战胜它,一直往前走。
  
  3.我受了渔民、农民、商人的影响,在我的个人的文化呢,我受了渔业文化、农业文化、商业文化影响,我身上有这三种文化的影子:第一,有一点勇敢精神;第二,有一点务实的精神;第三,有一点通变的精神。
  
  4.我觉得袁崇焕这个人,他身上有一股气,就叫做正气,用孟子的话来说,叫做“浩然正气”;袁崇焕身上有一种精神,叫爱国精神,他这个爱国精神,是强烈的爱国,不是一般的说出来的。袁崇焕的这个浩然正气和爱国精神深深的震撼了我,我愿意把我受到的这个震撼传递给全国广大电视观众,也震撼他们。
  (百家讲坛 明亡清兴六十年 特别节目 对话阎崇年)
  
  5.在我们中国历史上,仁者受到小人的攻讦,智者受到庸人的嫉妒,勇者受到敌人的仇恨,廉者受到贪人的不满,而多而滚以仁、智、勇、廉的高尚品格,虽为当世所不容,却为后世之楷模。
  (百家讲坛 明亡清兴六十年 多而滚之死)
  
  6.我想明朝在辽东的历史教训,可以写一部一百万字的大书都不为过。但是我们今天只有四十多分钟的时间,我想概略来说,从某个角度,某一个侧面来说,有两点特别值得汲取的,这两点就是,第一,弃能任庸,通俗一点说,就是明朝在辽东这个时候,不用能人,用怂人,不用能者,用庸者,这是明朝六城一战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能人用能人,怂人用怂人,用怂人,不用能人,就表明了明朝朝廷的腐败;第二,舍长用短,人人都知道一个道理,人人都知道一个常识,就是扬长避短,明朝这些经略也好,总兵也好,恰恰相反,是舍长用短。明朝的主要优长是坚城,后金的主要长处是骑兵。骑兵善于野战,他不能攻城啊,那你明朝守抚顺、清河、开原、铁岭、沈阳、辽阳,你没有凭坚城,没有充分的依靠这个城,而是怎么着,而是把骑兵弄在城外,弃长用短,同努尔哈赤的骑兵来野战争锋。城战是明朝的优势,野战是后金的优势,明朝恰恰舍长用短,我们想想看,明朝的骑兵在野战,和努尔哈赤的铁骑争锋,你不是以短击长吗?本来守了城,你还出城到城外打,本来是以静制动,以主待客,反了,你出了城了,变成以动制静,反主为客,放弃城战,进行野战。其实啊,这个早有人批评过,我刚才讲的这个张铨,正式给朝廷上疏,提出这个问题来了,《明史•张铨传》记载,突骑野战,敌所长,我所短,以短击长,以劳赴逸,以客当主,非计也。说的很清楚啊,明军的长处是城战,后金军的长处是野战,你出了城了,反主为客,反静为动,以短击长,非计也,那是要失败的。明朝也怪了,不吸取教训。抚顺是这么丢的,清河这么丢的,可一可二,不可再,不可三啊,开原这么丢的,铁岭还是这么丢的,可三可四,不可五可六啊,沈阳这么丢的,辽阳还是这么丢的。明朝这些经略也好,总兵也好,没有从历史当中吸取教训,改变战略战术,为什么呢?…我想,因循旧习,不能与时俱进。…改变这种局面的第一个人,就是袁崇焕。
  (百家讲坛 明亡清兴六十年 辽阳陷落)
  
  7.中国历史两千多年,上人物传的数以万计,数以十万计,今天还留在大家心目当中的,还能震动大家灵魂的,而且永远震动大家灵魂的,为数不多,袁崇焕是其中的一个。梁启超写了《新史学》,他在《新史学》里头说,历史是爱国心之源泉。我之所以要讲袁崇焕,就是要唤起我们中华民族所有人的爱国心,就是要弘扬袁崇焕的浩然正气,要发扬袁崇焕的爱国精神。什么叫浩然正气?浩然正气,就是刚直盛大,合乎道义,充满天地,超越时空之气。今天是浩然正气,几百年之后,还是浩然正气。超越时空,我们中国人接受,在美国生活的华人也可以接受。袁崇焕的这个浩然正气和爱国精神在他身上体现了大仁、大智、大勇、大廉,这个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用鲁迅的话来说,叫做“中国的脊梁”。袁崇焕被崇祯皇帝杀了,从哲理上来说,死是一个大关节,也是一种大境界,袁崇焕死,虽死犹生,因为他精神超越时空,永存,尽管袁崇焕有他的历史的、民族的、性格的、时代的局限性,袁崇焕的军事指挥和处理事情也有失当之处,但是瑕不掩瑜。袁崇焕的死,我借用杨继盛的一句话,浩气还太虚,丹心照万古。袁崇焕虽然死了,肉体还了太虚了,但是他的丹心照万古。
  (百家讲坛 明亡清兴六十年 袁崇焕冤死之谜)
  
  8.历史是很有意思的,大顺灭了大明,大清又灭了大顺,最后政权落到了清朝的手里。有人说,这事情是必然的呀,还是偶然的呀,我说是偶然中有必然,必然中也有偶然。所谓必然,就是明朝气数已尽,这是历史必然但是也有偶然,吴三桂降了李自成,山海关这一战怎么个打法,是另外一种情况,吴三桂和多尔衮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李自成,战争又是一种结果。所以历史发展啊有它的偶然性,也有它的必然性,它就是在偶然必然之间来进行发展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来,山海关大战的确是决定当时中国历史发展命运的一场决战,一场大战,也是影响中国历史进程,影响中华民族各个民族关系的一场大战。
  (百家讲坛 明亡清兴六十年 山海关大战)
  
  9.清朝入关之后,定都北京,满汉文化的融合,对西方文化的吸收,这样,北京才成为全中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这个影响,不仅影响到清代,也不仅影响到民国,而且影响到当今和后世。我们对中华文化融合啊,既看到它碰撞的一面,也要看到它融合的一面,在碰撞当中有融合,不断补充新的血液,不断的往前发展。
  (百家讲坛 明亡清兴六十年 顺治迁都)
  
  10.玄烨身上,有三种血统。其一,康熙帝身上有着满洲血统;第二,康熙帝身上还有蒙古的血统;其三,康熙帝身上也有汉人的血统…康熙身上这三种血统很重要,一直影响到康熙的性格和精神,是不是可以这么说,康熙大帝的勇武与奋进,继承了满洲人的性格;高远与大度,受到了蒙古人的熏陶;仁爱与韬略,是来自汉族儒学的营养。康熙属马,如果用马来比喻康熙性格的话,他像一匹蒙古马,在草原奔驰;像一匹满洲马,在战火中嘶鸣;他还像一匹中原马,在耕作中勤劳、驯顺。
  (百家讲坛 康熙大帝 生于忧患)
  
  四合书屋
  
  敲开阎崇年老师家的大门,首先留给我们最深印象的就是这无数的书籍。穿过走廊的短暂时间,就仿佛是穿越了数百年的历史。走进书房的门厅,我们看到了刚刚在节目中所提到的“四合书屋”四个大字,浓缩着阎老师一生的思索与感悟。在这并不大的书房里,除了遍布各个角落的书,我们竟然发现还有不少时尚的东西。阎老师虽然研究历史多年,但对新技术的学习,却始终是与时俱进的。他所有的文稿都是自己一个字一个字的敲进电脑。原来,在阎老师沉静的外表下,也有着一颗年轻的心。
  
  阎崇年与百家讲坛
  
  2003年,央视10套的科教类栏目“百家讲坛”收视率一直在科教频道的末位徘徊,面临着被淘汰出局的危机。
  
  2004年5月,阎崇年入主讲坛,主讲《清十二帝疑案》。在其后的一年多时间里,阎老先生疏淤理脉,用通俗生动而不失权威的语言,步步设疑、引人入胜的讲述方式,使清朝十二帝的形象真实而丰满的呈现在观众面前,受到观众热烈追捧,“百家讲坛”的收视率一路飙升,创下了央视10套收视率历史之最。日前,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中国传媒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推出的《中国电视网络影响力报告(2008)》显示,“百家讲坛”在十大央视栏目中居于首位。阎崇年“正说” 历史渐成一种现象。
  
  很多观众对“百家讲坛”的关注始于阎崇年。在“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的口号中,阎老先生和他的《清十二帝疑案》被公认为“第一坛好酒”。
  
  阎崇年近况
  
  近年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主讲《清十二帝疑案》、《明亡清兴六十年》和《康熙大帝》,在北京电视台“中华文明大讲堂”栏目主讲《清宫疑案正解》,广受观众欢迎和好评。2008年6月22日,阎崇年先生莅临江城,为江城市民演讲“康熙帝的志与学”。6月29日,北京图书大厦一楼东厅,阎崇年签售新书《康熙大帝》。
  
  各界评价
  
  崇名四海五洲同,年逾古稀文更雄。公道在心书在手,赞声常漾讲坛中。
  (人民日报)
  
  阎崇年是“百家讲坛”推出的“当头炮”,刘心武是“拐腿马”,我是“过河卒”。
  (易中天)
  
  阎崇年的认真让我吃惊,为一期节目他能写上12页稿子,内容上万字。他能把学问当评书讲,而且每期节目录完,他都要看一遍,对自己表达不够准确的地方,甚至编辑过程中的错别字都一一挑出来。在来过“百家讲坛”的几百位演讲者里,像他这么认真的学者还没有过。
  (“百家讲坛”制片人聂丛丛)
  
  阎老师身上的文人风格很明显,讲得很正统、细致,与于丹等主讲人很不同。阎老师讲清十二帝时从正面发挥得较多,这也是对中国历史的充分肯定,没什么不可以的。他的讲座很尊重历史真实面貌,这是我最看重的一点。
  (78岁的阮禄荫老人)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