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人物列表
欧阳修 Ouyang Xiu宋祁 Song Qi司马光 Sima Guang
谢绛 Xie Jiang梅尧臣 Mei Yaochen蔡襄 Cai Xiang
刘敞 Liu Chang沈括 Shen Kuo包拯 Bao Zheng
陈襄 Chen Xiang江休复 Jiang Xiufu孙奭 Sun Shi
田况 Tian Kuang王洙 Wang Zhu杨时 Yang Shi
张君房 Zhang Junfang张载 Zhang Zai刘攽 Liu Ban
王辟之 Wang Bizhi钱易 Qian Yi晁迥 Chao Jiong
陶岳 Tao Yue单锷 Chan E窦苹 Dou Ping
单锷
作者  (1031年1110年)

地记 bookkeep《吴中水利书》

阅读单锷在旅游地理的作品!!!
  字季隐,江苏宜兴人,世居宜兴湖父镇,北宋嘉祜进士,著名水利专家。嘉右五年(1060)年进士。不就官司而关心太湖水利,在苏、常、湖等州调查30多年,于元右三年(1088年)写成《吴中水利书》,论述他对治理太湖水患的主张。元祜六年(1091年)苏轼将此书代奏于朝。书中单锷对太湖洪水提出以拦排为主的规划性意见。指出当时人对太湖水灾有三种看法:①认为毁了湖西胥溪运河上的五堰,使青戈江、水阳江流域的水东注太湖;②认为江南运河上的吴江长堤壅阻太湖出口;③认为是由于宜兴百渎的淤塞所致。他则认为水患三方面的原因都有,五堰好像肚子,湖四周港渎是脉络,吴江是足,应当修复五堰阻上源,开浚金坛、宜兴、武进之间的夹葶干渎(参见太湖塘浦及围田),整治江阴、常州的河港堰闸,在中流分导坡水入运河,北入长江;疏浚吴江以东各江河,开吴江堤岸,建木桥千所,以宣泄太湖洪水。即所谓上阻。中分、下泄三策。他又主张遍修各县塘浦,反对郏亶先治田,后决水的意见,认为先成围田,水道狭窄,不能排泄,大水时必致淹圩,坏房屋。
  徽宗时,郏亶之子郏侨认为,水灾是由于前代堤防堰闸尽坏,不能分水排流所致。主张导江开浦与浚源作圩岸并行,施工可有先后。分疏上源入江,下流入海,修筑塘堰堤闸防御处水,控制内水;修圩岸治湖为田。稍后,赵霖在政和末年、宣和初年(1116-1119年)主持兴修太湖水利,主张开浦、置闸、筑圩三者缺一不可,认为:“治水莫急于开浦,开浦莫急于置闸,置闸莫急于近外。”近外是靠近入江入海处,便于防潮、排洪、护田、浚沙、通航的筑圩工程措施。他又说圩岸要高大,非但能护田,还可以挤水处泄。
  北宋以后围田大力发展,论太湖水灾及大规模治理多以疏泄为主。南宋末黄震主张:“驾水归海。”就是抬高江浦水位,并人工控制水流迅急,防止淤积。元代任仁发著《水利集》,并主持疏浚吴淞江等。治理太湖的论著很多,其中明代姚文灏著《浙西水利书》,归有光著《三吴水利录》都载有前人议论。清代有王凤生编辑《浙西水利备考》等流行较广。
  《吴中水利书》明清时多次刻印出版,对于今天的水利建设仍有参考价值。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