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人物列錶
瞿佑 Qu You蹇義 Jian Yi王秉滔 Wang Bingtao
吳訥 Wu Ne劉定之 Liu Dingzhi金幼孜 Jin Youzi
楊榮 Yang Rong袁彬 Yuan Bin丘瀎 Qiu Jun
彭時 Peng Shi貞德 Joan of Arc
瞿佑
作者  (1341年1427年)
籍貫: 浙江杭州

詩歌評論 poetry comment《歸田詩話》
中國經典 Chinese classic《剪燈新話》

閱讀瞿佑在小说之家的作品!!!
閱讀瞿佑在诗海的作品!!!
  明代文學家。"佑"一作"□"。字宗吉,號存齋。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年少時頗有詩名。當時著名詩人楊維楨至錢塘,年方14歲的瞿佑見楊的《香奩八題》,即席奉和,俊語疊出,受到楊維楨的賞識,袖其稿而去。他與當地文人凌彥□是忘年交。彥□曾作詠梅詞《霜天曉角》、詠柳詞《柳梢春》各 100首,號"梅柳爭春",瞿佑一日之內全部作和,凌彥□驚嘆不已,呼瞿佑為"小友"。洪武時期,由貢士薦授仁和訓導,歷任浙江臨安教諭、河南宜陽訓導,後升任周王府長史。永樂年間,因作詩獲罪,謫戍保安十年。洪熙元年(1425),遇赦放還,先在英國公傢主持傢塾三年,後官復原職,內閣辦事,但不久他就離開人世。他的著作有《香臺集》、《詠物詩》、《存齋遺稿》、《樂府遺音》、《歸田詩話》、《剪燈新話》等20餘種。
  
  《剪燈新話》是部傳奇小說集。主要敘述靈怪、豔情之類的故事,由於作者抱有明確的"勸善懲惡"(《剪燈新話》自序)目的,所以絶大多數故事充斥着因果報應的說教,帶有較濃厚的迷信色彩。其中少數篇章表現了青年男女要求婚姻自主的願望,從側面反映了元末戰亂給人民帶來的不幸遭遇。如《翠翠傳》裏的金定和劉翠翠,本是自主擇婚、過着美滿生活的恩愛夫妻,但戰亂卻拆散了他們,使得劉翠翠成了李將軍的寵妾,金定為了訪妻,備經險阻,夜行露宿,到了李將軍處,還衹能以兄妹相認,最後是雙雙殉情而死。故事較為凄惋動人。還有少數作品雖以因果報應說教貫穿篇章,但在不同程度上暴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如《修文捨人傳》通過陰間和陽世的對比,說明人間官府"可以賄賂而通,可以門第而進,可以外貌而濫充,可以虛名而躐取"的腐敗,也表現對冥司用人能"必當其纔,必稱其職"的嚮往,字裏行間透露出作者對現實的諷刺。又如《緑衣人傳》通過女鬼的控訴,指責了權相賈似道殘忍暴虐的罪行,也反映了封建社會裏達官貴人的姬妾們的悲慘命運。書中不少故事的情節較為麯折,文筆也還明淨清新,有一定的藝術感染力。但作者為了顯示自己才學,所記答問,有時詩詞動盈篇幅,反而破壞了傳奇小說的結構,顯得支蔓蕪雜。
  
  《剪燈新話》成就並不算太高,但它和《剪燈□話》、《覓燈因話》等明代傳奇小說,上承唐宋傳奇的餘緒,下開《聊齋志異》的先河,因此在中國文言小說發展史上有一定的地位。而且,《剪燈新話》的故事情節,有助於談資,為明代擬話本和戲麯提供了許多素材。《金鳳釵記》、《翠翠傳》、《三山福地志》被凌□初改寫成話本,編入"二刻"《拍案驚奇》中;《寄梅記》被周德清改寫成話本,編入《西湖二集》中;《金鳳釵記》還被瀋□改編成戲麯《墜釵記》;周朝俊的戲麯《紅梅記》采用了《緑衣人傳》一些情節。
  
  《剪燈新話》在中國早已無足本流傳。明高儒《百川書志》所載《剪燈新話》4捲,附錄1捲,篇數還完全。同治年間出版的《剪燈叢話》裏所收的《剪燈新話》衹有2,篇數已不足。但在日本,卻有慶長、元和間所刊活字本,篇數最完備,董康誦芬堂曾據此翻刻。1957年古典文學出版社出版近人周楞伽(署名周夷)的校註本,共420篇,附錄2篇。附錄中的《寄梅記》,係周楞伽據《古今圖書集成·閨媛典》增補。
  
  瞿佑的詩歌也多是風情綺麗之作,諸如《安榮美人行》、《美人畫眉歌》、《阿嬌金屋》、《師師檀板》等,都是組織工麗、類似溫庭筠風格的詩篇,抒寫的感情較為軟熟輕浮。但他的一些詠古詩歌,也有一定的興寄,陳田曾稱它是"最為警策"之作(《明詩紀事》乙簽捲十三)。《故宮人》結尾詩人發出的"往事興亡誰與論,亭亭白塔鎮愁魂。惟有□霞嶺頭樹,至今猶說嶽王墳"的感慨與嘆息,寄寓着對誤國者的譴責。在《題和靖墓》裏,表達了他對林和靖潔身自好、隱淪西湖的崇敬,又另具一番深意。此外,瞿佑有《歸田詩話》3捲,類似筆記。此書似是留滯戍所保安時所作,釋還後整理成帙。其中記載時人楊維楨、丁鶴的作品,頗有資料價值,但所見較淺,考證亦疏。
  
  瞿佑也善詞。其詞作多是一些描繪景物的作品,有清新氣息。如〔摸魚子〕《蘇堤春曉》在"蘇堤十裏籠春曉,山色空□難認"的背景下,突出"風漸順,忽聽得,鳴榔驚起沙鷗陣"這樣場景,頗有詩情畫意,在明人詞中有一定地位。
  
  瞿佑還仿元遺山《唐詩鼓吹》的體例,編纂了《鼓吹續音》,取宋金元三朝七律1200首,分為12捲。在編纂此書時,他註意到世人過分宗唐貶宋的不妥,認為唐宋二朝詩歌各有所長,是較有見地的看法。但此書並未刊布。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