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 人物列錶
趙匡胤 Zhao Kuangyin烈萬華 Lie Mohua李從德 Li Congde
李煜 Li Yu李光睿 Li Guangrui劉鋹 Liu Chang
耶律賢 Ye Lvxian奧托二世 Otto II圓融天皇
段素順 Duan Sushun洛泰爾一世 Lotarius I路易五世 Louis V
錢弘俶 Qian Hongchu劉繼元 Liu Jiyuan於格·卡佩 Hugues Capet
趙光義 Zhao Guangyi花山天皇 Huashan Emperor冷泉天皇
趙恆 Zhao Heng聖亨利二世 Heinrich II耶律隆緒 Ye Lvlongxu
羅貝爾二世 Robert II le Pieux
趙匡胤
君主  (927年二月16日976年十月20日)
網筆號: 啓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
廟號: 太祖
籍貫: 涿州
陵墓: 永昌陵
開端終結
在位960年976年
建隆960年963年十一月
乾德963年十一月968年十一月
开宝968年十一月976年

詩詞《句 sentence》   《日詩 Day Poems》   

  小名:香孩兒
  生辰:陰歷九二七年二月十六日
  忌日:陰歷九七六年十月二十日
  廟號:太祖
  謚號:啓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
  屬相:豬
  籍貫:祖籍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生於河南洛陽。
  陵寢:永昌陵(今河南省鞏義西南堤東保)
  父親:趙弘殷,追贈宣祖
  母親:杜太後
  初婚:19歲
  配偶:賀皇后、王皇后、宋皇后
  子女:4子6女
  民族:漢族
  歷朝歷代的政變事件屢見不鮮。“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便是由後周禁軍最高統帥趙匡胤發起的一次成功的政變。趙匡胤兵不血刃登上帝位,不僅統一了大半個中國,而且治國有方。宋朝的經濟和文化之所以能夠達到我國歷史上的又一個高峰,與趙匡胤的治國之道有密切的關係。
  
  歷史證明,趙匡胤是一位推動歷史發展的傑出人物。他對待權臣剛柔並濟,懷柔安撫,很好的解决了天下統一後的軍權問題,永不消逝的英雄——趙匡胤。
  
  【一、生平】
  趙匡胤為宋朝第一代皇帝,在位期間紀元九六○~九七六年。
  
  公元927年3月21日,趙匡胤生於洛陽夾馬營的一個軍人家庭。相傳,伴隨着嬰兒的出生,“赤光繞室,異香經宿不散,體有金色,三月不變。”
  《宋史》太祖本紀中曾雲:“宋太祖起介胄之中。”匡胤的父親趙弘殷,曾是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四代王朝的禁軍將領。少年時的匡胤,《宋史》評之為“既長,容貌雄偉,器度豁如,識者知其非常人。”
  趙匡胤出生時,威赫數百年的大唐帝國已經在世界上消失整整20年了。—個平衡被打破,接踵而來的就是長久不息的動亂。他受家庭的熏陶,自幼愛好騎射和練武,並摔打出—身的好武藝。趙匡胤可謂武功第一的皇帝,自創太祖長拳,整套拳路演練起來,充分表現出北方的豪邁特性,為中國武術界六大名拳之一,他還發明了“大小盤竜棍”,就是後來的雙節棍。同時他還是一個勤學的皇帝。在他幼年時,其父曾一度要他棄武學文,替他請了一位很有學問的先生,給他打下紮實的文化基礎,懂得治國平天下的道理,而且養成了愛讀書的習慣,據說好學已達到了“手不釋捲”的程度。
  21歲時,頗有冒險精神的他告別父母妻子,開始浪跡天涯,尋找那份屬於自己的事業,他漫遊了華北、中原,西北的不少地方,都未能如願,到公元949年,他終於遇到了機會。在北上的途中,他遇到了當時正擔任後漢樞密使的郭威。郭威此時正在領兵在河中(今山西永濟)平叛,於是身強力壯精通武藝的趙匡胤就投到了郭威的旗下。
  郭威即位(後周太祖)時,趙匡胤任禁衛軍長,甚得當時已是開封府尹柴榮(即周世宗)的賞識,成了柴榮的部屬。周世宗即位後,趙匡胤在跟隨世宗南徵北討中戰功卓著,深得世宗的信任和重用,成為屈指可數的禁軍高級將領之一。後周顯德六年(959年),周世宗北徵燕雲,勢如破竹。正當這個時候,世宗不幸染上重病,被迫退軍後不久便去世了,由其幼子柴宗訓繼位。臨死前,世宗對最高軍政人員進行了變更調動,趙匡胤升任殿前都點檢(禁衛軍首領)。
  顯德七年(960年)正月初四,掌握禁軍的歸德(治宋州,今河南商丘南)節度使、殿前都點檢趙匡胤,乘“主少國疑”之機,發動“陳橋兵變”,奪取了後周政權,建立宋王朝(史稱北宋),改元建隆。
  太祖的日常生活很樸素,衣服、飲食都很簡單,雖然對自己的傢人較約束,但絶非吝嗇之人,他曾在一些工程上花下大筆費用,對於投降的各國國君也給予優厚的待遇。自己的私生活嚴謹簡樸,對於該花費的地方,卻是十分慷慨,這是歷代皇帝中較少見的。
  曾經流浪的痛苦經歷,使趙匡胤對老百姓的苦難有切身的體會,因此對民生問題十分關註。當天下初定的時候,他馬上就實行了寬減徭役的政策,以便農民休養生息,發展生産。961年,他明令免除各道州府徵用平民充當急遞鋪遞夫的勞役,改用軍卒擔任。第二年,又免除徵民搬運戍軍衣物的勞役。若州縣不遵令行,百姓可以檢舉。在五代之亂後,連年的戰亂使田地荒蕪嚴重,土地是立國之本,因此趙匡胤下令,凡是新墾土地一律不徵稅,凡是墾荒成績突出的州縣官吏給予奬勵,管轄區內田疇荒蕪面積超過一定畝數的,要給予處罰。趙匡胤剛當傢僅僅兩年,就下令在黃河沿岸修堤築壩,並大量種樹,以做防洪時用。其後多次就黃河的修治下達最高指示,例如在建隆三年(962),趙匡胤下詔說:“沿黃、汴河州縣長吏,每歲首令地分兵種榆柳,以壯堤防。”每年的正月、二月、三月,是黃河堤壩的例修期,年年都會加固維修,加固了堤壩還緑化了環境,兩全其美。
  范仲淹曾由衷地說:“祖宗以來,未嘗輕殺一臣下,此盛德之事。”(《范仲淹年譜·慶歷三年》)之所以如此,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有“勒石三戒”(太祖碑誓)。王夫之說:太祖勒石,鎖置殿中,使嗣君即位,入而跪讀。其戒有三:一、保全柴氏子孫;二、不殺士大夫;三、不加農田之賦。嗚呼!若此三者,不謂之盛德也不能。(《宋論》捲一《太祖三》)
  九七六年,趙匡胤崩,關於太祖的死因,有多種說法,有的說是因飲酒過度而暴死,有的說是因腹下腫瘡發作而病亡,更普遍的一種看法則認為太祖之死與宋太宗有很大的關係。
  究竟真象如何,由於史料闕如,至今還不很清楚,但有一點肯定,就是太宗在掩飾太祖死因上做了大量工作,太宗朝所修撰的《太祖實錄》歷經三次而無成,雖然已篡改和掩蓋了大量的真象,太宗還是不滿意。太宗對《太祖實錄》異乎尋常的關註,足以說明太宗非正常繼位的奧妙,而“燭影斧聲”也就成了千古之謎.
  
  宋太祖趙匡胤猝死之謎的傳說:
  公元976年,宋代開國之君趙匡胤一夜之間猝然離世,正史中沒有他患病的記載,野史中的記載又說法不一。他的死因,成了歷史上一宗離奇的懸案。
  一、《湘山野錄》中說,開寶九年十月二十日,一個雪夜,趙匡胤急召他的弟弟趙光義入宮,兄弟二人在寢宮對飲,喝完酒已經是深夜了,趙匡胤用玉斧在雪地上刺,同時說:“好做好做”,當夜趙光義(原趙匡義)留宿寢宮,第二天天剛剛亮,趙匡胤不明不白地死了。趙光義受遺詔,於靈前繼位。
  二、《燼餘錄》說,趙光義對趙匡胤的妃子花蕊夫人垂涎之久,趁趙匡胤病中昏睡不醒時半夜調戲花蕊夫人,驚醒了趙匡胤,並用玉斧砍他,但力不從心,砍了地。於是趙光義一不做二不休,殺了趙匡胤,逃回府中。
  三、《涑水紀聞》裏說:太祖去世時已是四鼓。宋皇后叫內侍王繼恩把皇子趙德芳叫來。王繼恩考慮到太祖早就打算傳位於晉王光義,卻找來了趙光義,進宮後,宋皇后問:“德芳來了嗎?”王繼恩回答:“晉王來了。”宋皇后驚詫莫名,後來突然醒悟,哭着對趙光義說:“吾母子之性命,皆托官傢。”
  四、另外,據說趙光義以弟弟的身份繼承兄長的帝位,是他母親杜太後的意見。說是杜太後臨終時,曾對趙匡胤說:“如果後周是一個年長的皇帝繼位,你怎麽可能有今天呢?你和光義都是我兒子,你將來把帝位傳與他,國有長君,纔是社稷之福啊!”趙匡胤表示同意,於是叫宰相趙普當面寫成誓詞,封存於金匱裏,這就是所謂的“金匱預盟”,也就是趙光義“兄終弟及”的合法根據。但是“金匱預盟”在初版的《太祖實錄》卻未見記載,在第二次編修的新錄中纔被提及,因而是否確有其事,仍疑點重重。
  這一切,都使人們産生了許多疑問。
  一是趙匡胤死時的“燭影斧聲”。
   按說宮廷禮儀,趙光義是不可以在宮裏睡覺的,他卻居然在宮裏睡覺。太監、宮女不該離開皇帝,卻居然都離開了。忙亂的人影、奇怪的斧聲,以及趙匡胤“好做好做”的呼喊,一一都告訴人們,這是一場事先策劃的血腥謀殺。
  二是王繼恩假傳聖旨。
   王繼恩有何膽量,敢違背宋皇后的旨意,本該通傳趙德芳,卻傳來趙光義?倘若事敗,不是殺身之禍麽?
  這種說法,衹不過把篡位的罪過加在一個太監身上而已,同時掩蓋了殺兄的罪行。
  三是“金匱預盟”的真偽。
   杜太後去世時,趙匡胤衹有35歲,正值壯年,他的弟弟光義23歲,太祖次子德昭11 歲,四子德芳3歲。即使趙匡胤幾年後去世,也不會出現後周柴世宗遺下7歲孤兒群竜無首的局面。杜太後一生賢明,怎能出此下策?況且,“金匱預盟”是趙光義登基5年後,趙普纔密奏此事,公佈出來的。為什麽不在趙匡胤死時,堂堂正正公佈出來呢?
  還有一些疑點,也使人們對趙光義有非議。
   趙光義不等到第二年,就改換年號——新君即位,常例是次年改用新年號紀年。可是趙光義把衹剩下兩個月的開寶九年,改為太平興國元年。這就打破常規的迫不及待,衹有一個解釋:搶先為自己“正名”。是不是他心裏有鬼?
  逼殺趙匡胤的長子趙德昭(當時已30歲),趙匡胤幼子趙德芳(當時僅23歲)後也神秘地暴病身亡。趙匡胤的遺孀死後,趙光義不按皇后禮儀發喪。這些都是偶然的?
  最讓人感到莫名其妙的是,趙光義的子孫後代卻相信他的老祖宗“殺兄篡位”的說法,把皇位又傳給了趙匡胤的後代。這裏說的是宋高宗趙構傳位的事。
  據說趙構沒有兒子,誰來繼承皇位呢?大臣們議論紛紛。有一種強有力的意見是:趙匡胤是開國之君,應該在他的後代中選擇接班人。起初,趙構對這種議論嚴加貶責。忽然有一天,他又改變主意,說他做了一個夢,夢見宋太祖趙匡胤帶他到了“萬歲殿”,看到了當日的“燭光劍影”的全部驚景,並說:“你衹有把王位傳給我的兒孫,國勢纔有可能有一綫轉機。”於是趙構終於找到了太祖趙匡胤的次子趙德芳的六世孫趙昚(shèn),並最終把皇位傳給了他(也就是後來的南宋宋孝宗)。這時離那個血腥的恐怖之夜已經有187年了。
  這恰恰說明了:趙構承認了祖先的罪孽,也給了趙匡胤之死一個基本的答案。
  
  
  【二、內政】
  (一)杯酒釋兵權:
  趙匡胤雖然登上了皇帝寶座,但他卻不敢高枕無憂。通過這次兵變,他深刻地認識到,武將們在廢立皇帝、改朝換代方面有着非常大的能量。是啊,他自己既然可以以武將的身份和實力去推翻國君,其它將領不也可以用同樣的方式來推翻他嗎?想到這裏,他不寒而慄。尤其使他感到威脅的,是一些聲望較高又握有重兵的大將,為了防患於未然,趙匡胤决計拿他們開刀。
  首先,太祖廢除了殿前都點檢一職,接着就導演了一出“杯酒釋兵權”的喜劇。一日,禁軍太將石守信等奉召來到後花園,太祖設宴相待。酒過三巡,太祖故作愁眉不展狀,開口說道:“我不是靠你們出力,到不了這個地步,但做皇帝太艱難了,實在不如做節度使快樂,我整個晚上都不敢安枕而臥啊!”石守信等忙問其故,太祖就說:“這不難知道,誰不想做皇帝呢?”石守信等一聽,驚恐萬狀,紛紛表白道:“陛下何出此言,今天命已定,誰還敢有異心。”“不然!”太祖斷然說道,“你們雖無異心,然而倘若你們部下希求富貴,一旦以黃袍加你之身,你雖然不想做皇帝,能辦到嗎?”衆將一聽,都嚇得離席叩頭,請求太祖指示一條“可生之途”。太祖纔表明了自己的真正意思:“人生如白駒過隙,求富貴者,不過想多積金錢,多多娛樂,使子孫免遭貧乏而已。你們不如釋去兵權,出守地方,方多買良田美宅,為子孫立永不可動的産業,同時多買些歌兒舞女,日夜飲酒相歡,以終天年。朕再同你們結為婚姻之傢,君臣之間,兩無猜疑,上下相安,這不很好嗎?”衆將明白了太祖的意思,一齊下拜說道:“陛下關心臣等,真可謂生死而肉骨啊!”第二天都稱病職。太祖大喜,安排他們到地方做節度使。趙匡胤幾杯美酒,輕而易舉地解决了大將專軍權的問題,被譽為“最高政治藝術的運用”,成為千古佳話。
  (二)強幹弱枝:
  從唐朝中葉以來,形成了地方藩鎮權勢過大的局面,他們常常割據一方,乃至進行武裝叛亂,給朝廷造成嚴重的威脅。在宋王朝建立之後,趙匡胤依據宰相趙普提出的“削奪其權,製其錢𠔌,收其精兵”的十二字方針,分別從政權、財權、軍隊這三個方面來削弱藩鎮,以達到強幹弱枝、居重馭輕的目的。
  在“削奪其權”方面,趙匡胤陸續派遣文官到地方州郡擔任長官,以取代跋扈難製的軍人;並在知州之外設立通判,兩者共掌政權,互相牽製,分散和削弱了地方長官的權力。在“製其錢𠔌”方面,趙匡胤設置轉運使來管理地方財政,並規定,各州的賦稅收入除留開其正常的經費開支外,其餘的一律送交京師,不得擅留。這樣,既增加了中央的財政收入,又使地方無法擁有對抗中央的物質基礎。在“收其精兵”方面,趙匡胤將廂軍、鄉兵等地軍中的精銳將士,統統抽調到中央禁軍,使禁軍人數擴充到幾十萬,而地方部隊衹剩下一些老弱兵員,衹能充當雜役,缺乏作戰能力,根本無法和中央禁軍抗衡,這就摧毀了地方反抗中央的軍事基礎。
  太祖通過對藩鎮權力的剝奪,對武臣的壓抑,改變了五代時期藩鎮割據、朝廷寡弱、武人跋扈、文臣無權的狀況,提高了中央的威權。在中央內部,太祖又着手分割宰臣的權力,為宰相設置了副相參知政事,來分散和牽掣宰相權力,宰相和參知政事統稱為執政,而軍政歸於樞密院,其長官叫樞密使,樞密院與執政合稱“二府”,財政大權另歸於三司,其長官叫三司使,號稱“計相”,這三者地位都差不多,都直屬於皇帝。通過對相權的分割,防止了大臣專權的局面,太祖就曾直言不諱地當面對宰相趙普說:“國傢大事可不是你們書生說了算的。”說明宋代君主獨裁體製得到了空前的鞏固和加強。這些措施結束了唐朝中葉以來的藩鎮割據局面,維護了國傢的統一,促進了社會經濟發展,但這些措施也使得官員增多,開支增大,權力互相鉗製、地方實力削弱,埋下日後積貧積弱的種子。
  
  【三、外交】
  (一)先南後北
  
  [雪夜訪普圖(明 劉俊)繪]
  雪夜訪普圖(明 劉俊)繪
   宋朝建國,所統治的地方衹有黃河、淮河流域一帶,宋朝北面有北漢和契丹,西面有後蜀,南面有南唐、吳越、荊南、湖南、南漢各國,每一個國傢都有獨立的勢力,而且他們也都在窺視宋朝的態度。在此虎視眈眈的情況下,使宋朝不能高枕無憂,必須把這些小國或外族,消滅或製服,才能完成天下的統一,奠立宋朝國基。
  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夜晚,趙匡胤與宰相趙普進行了一場意義重大的對話。
  趙普問道:“夜深天冷的,陛下為什麽還出來?”
  趙匡胤:“我睡不着呵!一榻之外,都是別人傢的天下,所以特地來見見你。”
  趙普:“陛下是否覺得自己的天下過於狹小?南徵北伐,一統天下,現在是極好的時機,不知陛下在進軍方向問題上是怎樣考慮的。”
  趙匡胤故意說:“我想先攻打北漢國都太原。”
  趙普默良久之後,說:“這我就不明白了。”
  趙匡胤問:“為什麽?”
  趙普分析道:北漢有契丹為後援,攻之有害無利,即使滅亡了北漢,又要獨自承擔契丹的強大壓力,倒不如先保存北漢,以為阻隔契丹的屏蔽,集中力量翦滅南方各國,然後再專力北方。
  趙普的話,使趙匡胤最後確定了“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戰略方針,這件事,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雪夜定策”。
  (二)最初的徵服
  
   宋太祖登基不久,湖南的周行逢病死,其子周保權是個十一歲的小娃娃,繼位之後,其屬下“衡州刺史”張文表反叛,也想割據一方。由此,宋朝打着“救援”的旗號,要藉道荊南(南平)。師行一半,張文表已經被殺,宋軍仍強行前驅,派出一股奇軍直驅江陵,南平嗣主高繼衝知道大勢已去,衹得舉族“入朝”,獻出高傢割據數十年的三州十七縣。不久,宋軍一路橫進,攻剋潭州(今湖南長沙),進圍朗州(今湖南常德),最終把先前嚮宋朝求救的周保權也生俘,盡取湖南十四州土地。至此,荊湖之地全入宋土,成為宋朝一個大糧倉,從物質上保障了宋軍下一步軍事目標。
  (三)平定後蜀
  乾德二年(964年)十一月初二,趙匡胤發兵5萬(一說6萬),分兩路攻蜀:令王全斌、崔彥進為西川行管鳳州路正、副都部署,王仁贍為都監,率北路步騎3萬出風州(今陝西鳳縣東北),沿嘉陵江南下;令劉光義為歸州路副都部署,曹彬為都監,率東路步騎2萬出歸州(今湖北秭歸),溯江而上。兩路分進合擊,直指成都。趙匡胤利用蜀降將趙彥韜提供的情報,針對巴蜀有嘉陵江、長江直貫南北、東西的地形特點和蜀軍防務上兵力不足的弱點,采取東、北兩路沿長江、嘉陵江分進合擊的部署。劉光義在夔州,針對蜀軍鎖江設防,水強陸弱的情況,適時捨舟登岸,先奪取兩岸,然後水陸配合,一舉突破蜀軍利用浮梁所組織的防禦要點,接着沿長江長驅直入。北路主將王全斌善於迂回、夾擊,避堅擊瑕,迅速地攻占利州。又用奇兵出至敵後,因而能較快地突破劍閣險隘,在東路軍的配合下直逼成都。乾德三年正月初七,孟昶見大勢已去,舉城降,後蜀亡。
  (四)北徵失敗
  開寶二年九月,宋太祖派李繼勳率兵攻北漢,因契丹軍來援,無功而返。十月太祖親徵北漢。宋軍築長連城圍攻太原,北漢大將劉繼業(即楊業,楊老令公)出城犯宋東西砦,敗還,遼軍分兩路援救北漢,一路自石嶺關入,為宋軍敗於陽麯。後來,太原城水災,城中驚恐,大臣郭無欲謀降宋,被殺,契丹再派兵馳援北漢,太原得以保住。宋軍則因屯兵太原城下,久攻不剋,損兵折將,又因暑雨,士卒多病,遂班師。北漢盡得未所棄軍儲,共計粟三萬石,茶、絹各數萬,總計太祖共在開寶元年、二年,及九年三次攻打北漢,均因遼軍來援,頓兵太原城,久攻不剋而還。
  (五)攻取南漢
  在當年,南漢以廣州為中心,割據嶺南兩廣地區達60年之久。北宋平定後蜀後,潘美等宋將就曾攻取了南漢的郴州,形成了良好的進攻態勢。
  這一年,潘美等接到宋太祖滅亡南漢的指示後,很快就攻陷了賀州,隨之連剋昭、杜、連、韶4州,大敗南漢軍10餘萬於蓮花峰下。至次年2月,即攻剋廣州,南漢滅亡。
  南漢滅亡之後,南方剩下的最後3個割據政權個個自危,震恐異常。勢力最強大的南唐皇帝李煜這時也不得不主動要求取消國號,放棄皇帝的稱號,改稱“江南國主”。另外兩個割據政權吳越和漳泉早就上表稱臣,接受宋朝的官職。
  (六)徵服江南
  開寶四年(971)二月,宋滅南漢之後,從北、西、南三面對南唐形成戰略包圍。宋太祖志在統一江南,認為“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絶不允許南唐存在下去。經過3年的準備,開寶七年(974年)十月,宋太祖令曹彬為統帥、潘美為都監,率水、步、騎兵在采石一綫強行渡江,進圍金陵;同時令吳越國主錢俶統率吳越軍5萬,由宋將丁德裕監軍,從東面攻取長州,然後會師金陵;令王明為西路軍,嚮武昌方向進擊,牽製屯駐在江西的南唐軍隊,使其無法東下援救金陵。
  十一月中旬,宋軍依照樊若水的圖示在采石用預先造好的戰艦架設浮橋獲得成功,其主力部隊通過浮橋,順利跨過了長江天險,大敗南唐水陸兵10餘萬於秦淮,直逼金陵城下。與此同時,錢俶率兵攻剋了長州、江陰、潤州,形成了對金陵的外綫包圍,金陵成了一座孤城。
  十一月二十七日,在李煜仍不投降的情況下,宋軍發起總攻,金陵城破,李煜做了俘虜。
  滅南唐是宋太祖統一南方的最後一仗,也是當時最大的一次江河作戰。這次戰爭中的“浮橋渡江”、“圍城打援”,是宋太祖戰略部署中的得意之舉,也是古代戰爭史上的創舉。
  宋太祖改革制度
  
   宋太祖是個十分有志氣的皇帝,公元的一天早晨,文武大臣都一個個匯報自己的工作,接着退到殿外。走到最後的是後周老宰相範質,他現在仍是宰相。當範質快要走出殿門時,送太祖突然傳話,
  範老愛卿,請稍稍留步,朕有一事與你相商。
  聽到傳話,範質轉過身走回到殿上,重新坐到自己的宰相之座。
  原來,在中國古代宰相的地位是很高的,可以和皇帝坐着說話。人們常說宰相是一人之下,萬民之上的官兒,就是皇帝對宰相也是很尊重,也得讓禮三分。因此在上朝君臣議事的時候,宰相是可以坐着跟皇帝說話,而其他官員衹能夠站着。
  範質坐下來以後,宋太祖遞給他一份大臣匯報的奏摺,範愛卿,你看這事如何解决纔好?範質接過奏摺仔細地看了起來。這時宋太祖從竜椅上站了起來,嚮後宮走去。宰相範質看完奏摺後,心裏已經想好解决的方法,可是,左等不見皇帝出來,右等也不見皇帝出來,範質實在等不住了,就起身去找皇帝。這時,宋太祖走了出來,範質連忙坐下,可是回頭一看,椅子沒有了。原來,趁範質起身不註意時,身邊的侍衛悄悄把椅子拿走了。
  範質不知道如何是好,衹得站着和宋太祖說話。以後在上朝,宰相也和其他大臣一樣衹能站着和皇帝說話,這一制度後來被各朝所沿用。這說明了宋太祖胸懷大志,要獨攬大權。
  太祖故事三則
  趙匡胤器量寬宏,不以殺戮服人。
  有一次,他設宴招待群臣。其中有一個翰林學士,名叫王著,原是後周的臣子,這時喝醉了酒,思念故主,當衆喧嘩起來。群臣大驚,都為他捏一把汗。太祖卻毫不怪罪,命人將他扶出去休息。王著不肯出去,掩在屏風後面大聲痛哭,好容易纔被左右攙扶出去。第二天,有人上奏說王著當衆大哭,思念周世宗,應當嚴懲。太祖說:“他喝醉了。在世宗時,我和他同朝為臣,熟悉他的脾氣。他一個書生,哭哭故主,也不會出什麽大問題,讓他去吧。”
  還有一次,趙匡胤乘駕出宮。經過大溪橋時,突然飛來一支冷箭,射中黃竜旗。禁衛軍都大驚失色,太祖卻拍着胸膛說:“謝謝他教我箭法。”不準禁衛去搜捕射箭者。以後果然也就沒事了。
  又有一次,宋太祖半夜起來,非常想吃羊肝,可是猶豫了半天不肯下令。左右問他:“皇上有什麽事就儘管吩咐吧,我們一定照辦!”太祖回答說:“我若說了,每日必有一隻羊被殺!”
  
  【後妃子女】
  皇后
  孝惠賀皇后
  孝明王皇后
  孝章宋皇后
  子
  長子趙德秀,滕王,早亡
  次子趙德昭,燕懿王,其九世孫為宋理宗趙昀。
  三子趙德林,舒王
  四子趙德芳,秦康惠王,早亡,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八賢王原型,其六世孫為宋孝宗趙昚。
  女
  申國公主,早亡
  成國公主,早亡
  永國公主,早亡
  魏國大長公主,封昭慶公主,進封鄭國公主,改秦國公主。進長公主。後改封魏國大長公主。政和改賢肅大長帝姬。
  魯國大長公主,封延慶公主,進封許國公主。改晉國公主。進長公主。進大長公主。改封魯國大長公主。改賢肅大長帝姬。
  陳國大長公主,封永慶公主,進封虢國公主。改齊國公主。進許國長公主。追封大長公主。改封陳國大長公主。改賢惠大長帝姬。
  
  【神秘死亡的種種推測】
  宋太祖趙匡胤是一位非常有人情味的開國皇帝,可惜,英年早逝,衹當了17年天子,就稀裏糊塗地死了。976年,他剛剛50歲。雖說,官修《宋史》對宋太祖的猝死原因做了各種各樣的遮掩和粉飾,但仍通過形形色色的破綻證明:趙匡胤是被親弟弟趙光義謀殺的。
  宮廷疑案,玄機重重,未能躬逢其盛的後人,衹能在故紙堆裏摸“狐狸尾巴”。老謀深算的趙光義怎麽能躲開這些窮追猛打的詰問呢?說他是“竊國大盜”,自然有幾分道理。
  其一,趙匡胤之死,趙光義的嫌疑最大。
  
  《宋史·本紀》熱情洋溢地贊頌這哥兒倆如何情深意長、肝膽相照。趙匡義病了,趙匡胤親自到床頭去服侍,燒艾草熱灸的時候,哥哥惟恐燙壞了弟弟,就先在自己身上燒幾下——手足深情,令人感喟。
  趙匡胤常對身邊的近臣誇贊趙匡義說:我這位兄弟,降生的時候就和普通人不一樣,仔細瞧瞧,他竜行虎步,威風凜凜,將來必定是太平天子。甚至還謙虛地表示:“福德吾所不及。”宋朝皇帝怎麽了? “一把手”居然給“二把手”拍馬屁!令世人狐疑的是,春秋鼎盛、耳聰目明的趙匡胤,竟然在一夜之間暴亡?好端端一個男子漢,為什麽說沒就沒了呢?
  官方的記錄非常潦草:“癸醜夕,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殯於殿西階……”至於死因,壓根兒沒提。坊間的猜測五花八門:有的說,死於飲酒過度,還有的說,因腹下腫瘡發作而病亡……其實,最大的嫌疑犯就是最大的受益人——趙匡胤的政治接班人趙匡義。《湘山野錄》中記載,趙匡胤死前一晚,天氣極寒,他跟趙匡義飲酒,倆兄弟一直喝到深夜。本不該留宿內廷的趙匡義卻廝守在皇帝身邊。
  當夜,趙匡胤發出莫名其妙的呼喊聲,且傳出“燭影斧聲”。《燼餘錄》甚至想出了花蕊夫人與趙匡義的姦情。諸多不正常疑點暴露在那個太祖駕崩之夜。趙匡義即位後,親自主持編修《太祖實錄》,並三次修改了其中一些內容。即便這樣,他本人還是不太滿意。為了一位死去皇帝的“起居註”,至於費這麽大勁嗎?真是欲蓋彌彰,越描越黑。
  其二,《太祖實錄》忽然冒出了所謂“金匱預盟”,趙光義篡位的政治基礎遊移、曖昧,難以服人。
  《宋史》把這份神秘的“金匱預盟”描繪得有鼻子有眼——杜太後是個通情達理的女人,病危前,她把趙匡胤和丞相趙普叫到床前,留下了匪夷所思的“遺囑”。太後認為,趙宋之所以能獲取後周的江山,就是因為周世宗任用了一個小孩子當皇帝,如果是一位壯年英武的君主,絶不會出現“陳橋兵變”。
  為了不讓這種慘痛的歷史重演,為了維護趙宋億萬年社稷,太後責令趙匡胤必須選擇一位“長君”做接班人。趙匡胤痛痛快快地答應了。太後自然非常滿意,遂命趙普白紙黑字記錄下來,並把這份政治遺囑當作“基本國策”珍藏在黃金寶櫃裏。倘若果真如此,也算趙光義正大光明。偏偏所謂“金匱預盟”的來歷非常曖昧。這可是出師有名的鐵證啊!趙光義登基,不可能無視“金匱預盟”。
  想想吧,誰肯把“你辦事,我放心”的“尚方寶劍”藏進胳肢窩裏?有趣的是,《太祖實錄》第一次編修的時候,居然未對這件重大事件做絲毫記載。《宋史》販賣的“金匱預盟”,是後來纔加進去的。
  仔細分析,趙光義的政治騙術漏洞百出。杜太後去世時,趙匡胤衹有35歲,身體倍兒棒。趙光義剛剛23歲,比哥哥傢的兒子成熟不了多少。那時,趙匡胤的次子德昭已經11歲,四子德芳也3歲了。問題是,趙匡胤並不是立刻就死,誰知道將來會怎麽樣呢?也許還能享國十年、二十年……何必火急火燎地安排接班人呢?
  即使趙匡胤幾年後去世,也不會出現後周柴世宗七歲孤兒斷送江山的局面。杜太後是個明白人,絶不可能出此下策。況且,“金匱預盟”是趙光義登基5年後,趙普纔密奏。這種驢唇不對馬嘴的解釋,也衹能糊弄外星人。
  其三,迫不及待地更改年號,大有造成既成事實的嫌疑。
  按理說,老皇帝去世,新君一般繼續沿用舊有年號,直到第二年,纔啓用新紀元。可是,趙光義根本顧不得這些“媽媽令”,還沒等到這一年結束,就換上了自己的年號。他冒天下之大不韙,把僅剩兩個月的“開寶九年”,改為“太平興國元年”。
  這種打破常規的險招兒,已將自己推上了輿論的審判臺。他的動機衹有一個:搶先為自己“正名”。惟恐皇帝大位被誰搶了去。提前改元的做法,遭到了史官的公開批評,《宋史·太宗本紀》拽住了趙光義的幾條“小尾巴”,提前更改年號這件事名列第一。
  其四,趙光義剪除後患,將“金匱預盟”所覆蓋的接班人一網打盡。
  
  即便確實存在所謂“金匱預盟”,這份文件的核心無非是提供了“兄終弟及”的合法根據。說白了,哥哥死了,兄弟幹,就是不能讓給小崽子。那麽,有朝一日趙光義撒手人寰,身後怎麽安排,皇帝大位會不會落到自己兄弟身上?或者轉而回到趙匡胤的子嗣手裏?
  為剪除後患,趙光義不惜對至親骨肉,大開殺戒。先說趙匡胤那一枝,“太祖四子:長滕王德秀,次燕懿王德昭,次舒王德林,次秦康惠王德芳。德秀、德林皆早亡”也就是說,最大的潛在對手是年長的德昭、年幼的德芳。再說自己的兄弟,唯一的競爭對手就是弟弟——秦王趙廷美。“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趙光義親自導演,將親弟弟趙廷美、親侄子趙德昭、趙德芳一一逼上絶路。
  結果,趙廷美被貶房州,38歲抑鬱而終;趙德昭被逼自殺,年滿30歲;趙德芳像老爹一樣,不明不白得暴病而死,年僅23歲……
  一切都結束了。趙光義端坐在血腥彌漫的皇位上,嘴角掠過一絲意味深長的笑容……
  後人贊詩:水調歌頭
  黃河近北望,烽火燃九州。萬裏山河飄絮,狼煙幾時休?
  兵戎劍指江南,血淚浸染震高唐,威名北域留。
  朕之臥榻旁,安容他人眠!
  假途虢,滅後蜀,平南唐。君臣計謀,壯志雄心復漢唐。
  可嘆時不我與,蒼天後土戴孝,皚皚白雪皆蒼茫。
  千古英雄淚,直流後人裳。
  
  【宋太祖與名小吃“大救駕”】
  大救駕是安徽省壽縣的名産小吃。相傳在公元九五六年,周世宗徵討淮南,大將趙匡胤攻了九個多月纔打破城池,取得成功。由於疲勞過度,趙匡胤進城後就病了,他胃口不佳,茶飯不進。這時,有個巧手廚師為了讓他進食,便精心製做了一種點心。用上好的白麵、白糖、豬油、香油、青紅絲、桔餅、核桃仁等材料做了一些帶餡的圓形點心。這種點心的外皮有數道花酥層層疊起,金絲條條分明,中間如急流旋渦狀,因用油煎炸,色澤金黃。
  
   當廚師端上點心時,香味撲鼻,外形誘人。趙匡胤一見,心中高興,食欲大增。他拿起一個,咬了一口,覺得酥脆甜香,十分好吃。再一看內中之餡,色白細膩,紅絲縷縷,青絲條條,如白雲伴彩虹,色美味佳。趙匡胤越吃越有味,一連吃了幾頓,病體大愈。他十分高興,重賞了廚師。
  後來,趙匡胤做了宋朝開國皇帝,想到南唐一戰和這種糕點,說:“那次鞍馬之勞,戰後之疾,多虧這種糕點從中救駕。”於是便叫這種糕點為“大救駕”。
  大救駕”是安徽壽縣著名點心,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製作大救駕的主要材料有:豬板油、金橘餅、核桃仁、青梅、青紅絲、冰糖、白糖、糖桂花等,經過特殊的工藝加工而成。這種點心形狀獨特,其形扁圓,中間呈急流漩渦狀,多層花酥疊起,猶如金絲盤繞,清晰不亂,色澤乳白滋潤。品嚐起來,酥脆可口,重油而不膩,而且含多種果香味,深受群衆喜愛。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