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 人物列錶
李宗仁 Li Zongren德懷特·大衛·艾森豪威爾 Dwight David Eisenhower
夏爾·戴高樂 Charles de Gaulle夏爾·戴高樂 Charles de Gaulle
夏爾·戴高樂 Charles de Gaulle赫魯曉夫 Nikita Khrushchev
愛德華八世 Edward Albert Christian George Andrew Patrick Davi哈利·S·杜魯門 Harry S. Truman
萊斯特·皮爾遜 Lester Bowles Pearson林登·貝恩斯·約翰遜 Lyndon Baines Johnson
路易·斯蒂芬·聖洛朗 Louis Stephen St. Laurent瓦爾特·烏布利希 Walter Ulbricht
喬治·讓·蓬皮杜 Georges Pompidou蔣介石 Chiang Kai-shek
蔣介石 Chiang Kai-shek毛澤東 Mao Zedong
費歷剋斯·古安 Félix Gouin路德維希·艾哈德 Ludwig Wilhelm Erhard
約翰·路德維希·格拉夫·什未林·馮·科洛希剋 Johann Ludwig Graf Schwerin von Krosigk約翰·喬治·迪芬貝剋 John George Diefenbaker
查爾斯·約瑟夫·剋拉剋 Joe Clark勃列日涅夫
喬治·皮杜爾 Georges Bidault安德羅波夫 Andropov
約翰·內皮爾·特納 John Napier Turner顧維鈞 Gu Weijun
契爾年科莫洛托夫 Vyacheslav Mikhailovich Molotov
蔣經國 Jiang Jingguo馬林科夫 Georgy Maximilianovich Malenkov
庫爾特·格奧爾格·基辛格 Kurt Georg Kiesinger昭和天皇
埃貢·剋倫茨 Egon Krenz維利·勃蘭特 Willy Brandt
嚴傢淦 Yan Gugan馬丁·布賴恩·馬爾羅尼 Martin Brian Mulroney
金·坎貝爾 Kim Campbell理查德·米爾豪斯·尼剋鬆 Richard Milhous Nixon
埃裏希·昂納剋 Erich Honecker李登輝 Li Denghui
阿蘭·波厄 Alain Poher弗朗索瓦·密特朗 François Mitterrand
鄧小平 Deng Xiaoping皮埃爾·特魯多 Joseph Philippe Pierre Yves Elliott Trudeau
皮埃爾·特魯多 Joseph Philippe Pierre Yves Elliott Trudeau讓·剋雷蒂安 Joseph Jacques Jean Chrétien
羅納德·裏根格哈特·施羅德 Gerhard Fritz Kurt Schröder
傑拉爾德·魯道夫·福特 Gerald Rudolph Ford, Jr.保羅·馬丁 Paul Edgar Philippe Martin
葉利欽 Boris Yeltsin陳水扁 Chen Shuibian
華國鋒 Hua Guofeng尼古拉·薩科齊 Nicolas Sarkozy
斯蒂芬·哈珀 Stephen Joseph Harper赫爾穆特·施密特 Helmut Heinrich Waldemar Schmidt
赫爾穆特·科爾 Helmut Josef Michael Kohl馬英九 Ma Yingjiu
鬍錦濤 Hu Jintao江澤民 Jiang Zemin
李宗仁
君主  (1891年八月13日1969年元月30日)
字: 德鄰
籍貫: 廣西省桂林西鄉村
開端終結
在位1949年1950年

李宗仁
李宗仁
李宗仁
  李宗仁(1891年8月13日-1969年1月30日),字德鄰,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與白崇禧一起,為國民黨內“桂係”首領,曾任中華民國首任副總統、代總統。
  
  廣西省桂林西鄉村出生,父親李培英是名教師,育有五子三女。李宗仁早年加入軍隊,1910年參加同盟會。以實力軍人,加入在廣州的孫文陣營。之後與白崇禧、黃紹竑合作,統一廣西,使廣西成為國民黨後方的一部份。北伐時,帶領廣西軍隊一路由湖南進攻至山海關。北伐以後十年期間,屢次發動和參與中原大戰等國民黨內戰,但亦有苦心經營其廣西地盤。抗戰時,動員廣西將士抗日,指揮多次大戰,在臺兒莊一役名震一時。1948年國民黨行憲,當選副總統。蔣介石下野後,一度任代總統,欲以和談輓救國民政府統治而未果。之後出走美國,但最終偕夫人郭德潔經瑞士回到中國大陸並病逝於北京。
  
  履歷(國史館)
  生於清光緒17年7月9日(1891年8月13日)
  廣西陸軍小學第三期
  廣西陸軍速成學堂畢業。
  早年參與護國、護法諸役
  1923年5月,北京政府任為桂林鎮守使;11月,任定桂軍總指揮,與討賊軍總指揮黃紹竑合作。
  1924年7月,任定桂討賊聯軍總指揮;11月,自任廣西善後督辦;12月,在南寧就任廣州大本營所委之廣西全省綏靖督辦公署督辦兼廣西陸軍第一軍長。
  1925年夏,統一廣西;
  1926年1月,當選中國國民黨第二屆中央候補監察委員;3月,任國民革命軍第七軍軍長,7月率軍參加北伐。
  1928年4月,為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總司令,統轄兩湖地區;10月,任國民政府委員、軍事參議院院長。
  1929年3月,因湘變被撤職;
  1930年,參加中原大戰與擴大會議。
  1931年5月寧粵分裂,任“中央執監委員非常會議”委員及廣州國民政府委員。
  1932年3月,任南寧綏靖公署主任;4月,兼第九路總指揮。
  1935年12月,任湘桂黔邊區剿匪總司令;
  1936年兩廣事變,7月自任 “抗日救國聯軍”副總司令;9月,就廣西綏靖主任,服從中央。
  1937年2月,任第五路軍總司令;抗戰軍興,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轄魯、蘇、皖三省,作戰地區津浦綫。
  1938年1月,任軍事委員會委員、安徽省政府主席;3月,親赴臺兒莊督師,重創日軍。
  1945年2月,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漢中行營主任;抗戰勝利後,改任北平行營主任。
  1948年參加副總統競選,5月就第一任副總統職;12月,對共産黨軍事逆轉之際,倡導與之談和,並要求蔣中正總統下野。
  1949年1月21日蔣中正宣佈引退,同日任代總統,旋策進和平運動;和平談判破裂,共軍渡江,政府10月遷重慶辦公,乃托言就醫,由南寧飛香港,12月轉赴美國,久滯不歸。
  1965年7月回中國大陸,
  1969年1月30日病逝北京,終年79歲。
  
  早年活動
  1908年進入廣西陸軍小學,1910年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後,入讀廣西陸軍速成學堂。1915年加入反對袁世凱的護國戰爭。1917年參與護法戰爭有功,升為營長。1924年加入國民黨,同年與黃紹竑、白崇禧合作,打敗舊桂係軍閥陸榮廷和瀋鴻英,使廣西納入國民黨控製之下;以李宗仁為首的“李、白、黃”三人,亦成為新的國民黨“桂係”。
  
  北伐到抗戰
  1926年國民黨北伐,李宗仁任國民革命軍第七軍軍長,先在華中擊敗吳佩孚的部隊,又在江西擊敗孫傳芳部,第七軍亦被稱為“鋼軍”。1927年4月,李宗仁支持蔣介石在上海清黨。5月,居中調解寧漢分裂,南京、武漢之間得以避免開戰。8月,連同何應欽於竜潭大敗孫傳芳主力。1928年5月,任第四集團軍總司令,兼武漢分會主席,指揮部隊北上,進至北京、天津。桂係控製的地區從廣西、湖南至京津,總兵力逹二十萬人。
  
  1928年北伐成功,到1937年抗戰爆發十年期間,桂係多次以軍事和蔣介石對抗。1929年3月,桂係先在武漢政治分會事件中敗於蔣介石,李宗仁、白崇禧被迫逃到越南。同年11月,李、白、黃回到廣西,聯同張發奎進攻廣東。1930年,李、白又在中原大戰中出兵支持馮玉祥和閻錫山反對蔣介石。
  
  1931年9月發生九一八事變,國民黨內各派係謀求妥協,桂係亦跟南京議和。1932年4月,李宗仁出任廣西綏靖主任,白崇禧任副主任;和省主席黃旭初成廣西三巨頭。自此至抗戰爆發的五年內,桂係一方面“自衛、自給、自足”及“寓供兵團、寓將於學、寓徵於募”,透過創立學校、改革稅收、清鄉建設廣西;另一方面在軍事上則對蔣介石堵截紅軍的要求陽奉陰違。廣西實質上處於半獨立狀態。
  
  1936年5月,李、白聯合廣東陳濟棠,以“抗日救國軍”名義反蔣。由於廣東軍隊被蔣介石收買,陳濟棠被迫下臺。至8月,李、白宣佈支持由蔣介石領導抗日,遂與蔣介石和解。
  
  
  抗戰期間
  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李宗仁任第五戰區司令官。1938年1月至6月,李宗仁指揮六十萬國民革命軍與日軍在臺兒莊大捷,獲得國軍抗戰中的首勝。同年6月,參加指揮武漢會戰。1939年,又先後在隨棗、棗宜、豫南抗擊日軍。1943年,調任軍事委員會漢中行營主任。
  
  1944年底,蔣介石在抗日戰爭結束前夕,為防止以李宗仁為首的桂係力量壯大,將李宗仁從第五戰區司令長官的位置調升為“軍事委員會委員長駐漢中行營主任”,名義上是指揮第一、五、十3個戰區,實則是虛設機構,明升暗降,以削去兵權。
  
  副總統到代總統
  1945年8月,日軍投降,李宗仁改任北平行營主任。1948年3月,國民大會召開,選舉第一任行憲總統和副總統。李宗仁在蔣介石的反對和壓力之下,决定參加副總統選舉。最終在4月29日,以1438票對1295票,擊敗蔣介石屬意的孫科當選副總統。
  
  蔣介石和李宗仁攝於就職禮後。據李宗仁回憶,蔣介石故意不讓他知道要穿着中式禮服,結果他穿軍裝,看起來好像是蔣的副官。1948年年底,蔣介石在軍事,經濟及外交都遭受嚴重挫折。軍事上,國軍在戰場上大敗,國、共軍事力量出現逆轉。經濟上,上海爆發金圓券風暴。外交上,杜魯門上臺後表示對蔣介石失去信心。蔣介石最終在1949年1月21日宣告引退,由李宗仁“代行”總統。
  
  李宗仁上臺後以和平為旗號。本來的希望是透過和談,再依仗長江天險,可以阻止人民解放軍的進攻;另一方面則希望能爭取到美國的支持,以輓救國民黨的政權。可是李宗仁上臺之後,國民黨軍政機構處處仍受已“下臺”的蔣介石暗中操控;美國亦沒有提供先前承諾的援助。加上和談决議最終被蔣介石以“國民黨總裁”身份否决,最終李宗仁的“和平努力”未能成功。
  
  1月22日 李宗仁上臺,立即與行政院長孫科發生“府院之爭”。孫科在蔣介石的支持下,無視李宗仁的命令,將行政院內閣搬至廣州。李宗仁力爭,最終孫科被迫於3月辭職,行政院長一職改由何應欽擔任。而以張治中為首的六人談判團,亦得於4月抵達北平,與共産黨展開談判。
  
  和談的結果以失敗告終。據後來的資料顯示,當時南京的設想,是政治上由國共兩黨組成聯合政府,軍事上則由兩軍各自劃江而治,解放軍不渡過長江。而這一點顯然很難被已經取得絶對軍事優勢的共産黨贊同;加之共産黨要求“懲辦戰犯”的條件顯然對以蔣介石、李宗仁等為首的國民黨高層領導人不利,是故李宗仁曾先後贊成、反對懲辦戰犯,立場不一。因此和談决議最終被蔣介石以國民黨總裁身份否决,李宗仁也不願接受,和談最終宣告破裂。4月20日,共産黨領導人毛澤東嚮解放軍發出嚮全國進軍的命令,並於同日渡過長江。4月23日,解放軍攻占南京,國民政府遷往廣州。李宗仁先飛往桂林,再在5月8日飛往廣州,並且發表講話,表示將“决心戡亂到底”。
  
  之後不久,解放軍在很短時間內席捲全國,多處國軍軍隊和政府紛紛投誠。5月20日,行政院長何應欽辭職,行政院長職務由閻錫山接任。10月1日,毛澤東在北京的天安門城樓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10月13日,解放軍兵臨廣州,李宗仁衹得飛往重慶。11月16日,李宗仁胃病復發,出現十二指腸出血,遂於11月20日以治病為由轉往香港,並將中樞軍政交由閻錫山主持,12月5日,與夫人郭德潔,兩名兒子及隨從又從香港逃亡飛往美國紐約就醫。
  
  從美國到北京
  1954年3月,中華民國國民大會通過監察院對李宗仁的彈劾,罷免了李宗仁的副總統職務。部分人士懷疑這是時任總統蔣中正的操控,但是彈劾案的另一動機為中華民國第二任總統副總統選舉:就一般法理言,1954年仍未完成辭職程序的李宗仁仍是中華民國副總統。為避免總統選舉期間,新舊任總統辭職與交接所衍生的繁瑣法律問題,國大代表經過考量後决定於總統選舉前,先行彈劾李宗仁。
  
  1955年,李宗仁在美國發表對《臺灣問題的具體建議》,除批評蔣介石外,亦提出重開國共會談。
  
  1965年2月,李宗仁妻子郭德潔被診斷患上末期乳癌。同年7月,在程思遠的安排下,李宗仁與郭德潔從美國經瑞士、中東回到北京,受到熱烈歡迎,隨後被安排被毛澤東及其他國傢領導人接見,並登上天安門城樓欣賞北京景色。
  
  李宗仁先後有三名妻子。第一位妻子李秀文,是李宗仁20歲時父母包辦下迎娶的,第二位妻子郭德潔,是李宗仁35歲時娶的“平妻”,1966年3月於北京病逝。第三任妻子是1968年,李宗仁78歲時娶的影後鬍蝶之女、26歲女護士鬍友鬆。
  
  李宗仁在美國時,曾與哥倫比亞大學合作,進行口述歷史研究,由唐德剛筆錄整理,集合在《李宗仁回憶錄》內。
  
  李宗仁於1969年1月30日在北京以78歲高齡逝世,他的臨終遺言有兩條:一是祝願祖國繁榮昌盛,二是切盼臺灣早日回歸祖國懷抱,完成國傢的統一大業。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