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 劉 | ||||||||||||||||||
名: | 禪 | ||||||||||||||||||
字: | 公嗣 | ||||||||||||||||||
網筆號: | 安樂縣思公/孝懷皇帝 | ||||||||||||||||||
|
出身
據《三國志》記載,劉禪是甘夫人所生。荊州當陽長坂坡之戰時被趙雲從亂軍中救出。
212年,被孫夫人攜返東吳時被張飛和趙雲截下。
221年,劉備稱帝,立劉禪為皇太子。同年,劉備為奪回荊州,報關羽被殺之仇,親率大軍攻吳。在夷陵之戰戰敗之後,劉備一病不起,223年四月病故。三國志記載劉備臨終前囑咐劉禪:“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在位期間
劉禪繼位初期也確實聽從父親的遺命,放權於丞相諸葛亮處理軍政大事,“政事無巨細,鹹决於亮”。
諸葛亮死後,據《三國志》記載,劉禪廢除了丞相製,設立尚書令、大將軍和大司馬三職互相製衡,軍政事務分開。
後來“乃自攝國事”,提出“須吳舉動,東西掎角,以乘其釁”,由蔣琬、費禕、董允等人主政,修養生息,積蓄力量後從長計議再北伐的政策,親自處理除了對外戰爭領域之外的國內軍政事務。
諸葛亮死後蜀漢維持了近三十年的統治,但,劉禪對於主張積極北伐的姜維也諸多製衡,嚴重地拖慢了北伐的進度。而且劉禪對於宦官黃皓也頗為寵信,姜維畏懼黃皓,衹得擁兵屯墾漢中的沓中(今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
最後鄧艾偷渡陰平大軍壓境,劉禪召開御前會議,與群臣商議如何抵禦。最終劉禪接受譙周的開城建議,在263年嚮曹魏投降。
樂不思蜀
蜀漢亡後,劉禪移居魏國都城洛陽,封為安樂縣公。某日司馬昭設宴款待劉禪,囑咐演奏蜀樂麯,並以歌舞助興時,蜀漢舊臣們想起亡國之痛,個個掩面或低頭流淚。獨劉禪怡然自若,不為悲傷。司馬昭見到,便問劉禪:“安樂公是否思念蜀?”劉禪答道:“此間樂,不思蜀也。”他的舊臣郤正聞此言,宴畢對他說:“陛下,下次如司馬昭若再問同一件事,您就先註視著宮殿的上方,接着閉上眼睛一陣子,最後張開雙眼,很認真地說:‘先人墳墓,遠在蜀地,我沒有一天不想念啊!’這樣,司馬昭就能讓陛下回蜀了。”劉禪聽後,牢記在心。酒至半酣,司馬昭又問同樣的問題,劉禪趕忙把郤正教他的學了一遍。司馬昭聽了,即回以:“咦,這話怎麽像是郤正說的?”劉禪大感驚奇道:“你怎麽知道呀!”司馬昭及左右大臣哈哈大笑。司馬昭見劉禪如此老實忠懇,從此再也不懷疑他。劉禪就這樣在洛陽安樂地度過餘生。(這就是“樂不思蜀”這一典故的來歷。)
公元271年,晉武帝泰始七年,劉禪去世,晉謚劉禪為安樂縣思公。西晉末年,劉淵起事,國號為漢,追謚劉禪為孝懷皇帝。
評價
《三國志》陳壽認為他是“素絲”,早年得諸葛亮輔助,所以“任賢相則為循理之君”;但後來寵信黃皓,敗壞政事,卻是“惑閹竪則為昏闇之後”。孫盛則認為他是庸主。而由於《三國演義》中的故事形象影響,於是其小字為“阿鬥”,被後世意指政事無才幹者,“扶不起的阿鬥”就是指劉禪。
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也在三民主義之民權主義中提到:“阿鬥是很庸愚的,沒有一點能耐。”
諸葛亮在《與杜微書》中評價後主說:“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
晉朝張華問李密:“安樂公(劉禪)何如?”密曰:“可次齊桓。”華問其故,對曰:“齊桓得管仲而霸,用竪刁而蟲流。安樂公得諸葛亮而抗魏,任黃皓而喪國,是知成敗一也。”次問:“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臯陶相與語,故得簡雅;《大誥》與凡人言,宜碎。孔明與言者無己敵,言教是以碎耳。”(晉書‧李密傳)
家庭
父
蜀漢昭烈帝劉備
妻
敬哀皇后,張氏,張飛長女。劉禪為太子時立為太子妃。於223年立為皇后,237年去世。
張皇后,張飛次女。敬哀皇后死後,於238年正月立為皇后。蜀漢滅亡後,隨劉禪到洛陽。
王貴人,劉禪後宮,劉璿生母。
李昭儀,劉禪後宮,蜀漢滅亡時自殺。
子女
劉璿,劉禪長子,十五歲被立為太子,蜀漢亡後,鐘會在成都作亂,被亂兵殺害。
劉瑤,劉禪二子,蜀漢亡後投降。於永嘉之亂被殺。
劉琮,劉禪三子,蜀漢亡後投降。於永嘉之亂被殺。
劉瓚,劉禪四子,蜀漢亡後投降。於永嘉之亂被殺。
劉諶,劉禪五子,北地王,曾反對譙周降魏的提議,但被劉禪拒絶,遂於蜀漢亡國當日自殺[1]。
劉恂,劉禪六子,蜀漢亡後投降。蜀亡後,洮陽王劉恂不願降魏,派諸葛質為使,與夷帥孟虯通好,劉恂得在南中永昌定居。
劉璩,劉禪七子,蜀漢亡後投降。於永嘉之亂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