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 人物列錶
柳亞子 Liu Yazi瀋尹默 Shen Yinmo洛夫 Lo Fu
餘光中 Yu Guangzhong卞之琳 Bian Zhilin戴望舒 Dai Wangshu
昌耀 Chang Yao周夢蝶 Zhou Mengdie鄭愁予 Zheng Chouyu
林泠 Lin Ling商禽 Shang Qin羅門 Luo Men
田間 Tian Jian阿壠 A Long紀弦 Ji Xian
灰娃 Hui Wa覃子豪 Qin Zihao林亨泰 Lin Hengtai
蓉子 Rong Zi瘂弦 Ya Xian楊喚 Yang Huan
羊令野 Yang Lingye林徽因 Lin Huiyin白萩 Bai Qiu
管管 Guan Guan楊牧 Yang Mu辛鬱 Xin Yu
朵思 Duo Sai敻虹 Xiong Hong艾青 Ai Qing
廣化法師 An Huafashi劉紹棠 Liu Shaotang戴笠 Dai Li
何占豪 He Zhanhao徐叔華 Xu Shuhua唐璧光 Tang Biguang
楊蔭瀏 Yang Yinliu沙健孫 Sha Jiansun李有源 Li Youyuan
何其芳 He Jifang林昭 Lin Zhao聞捷 Wen Jie
聞一多 Wen Yiduo鬍風 Hu Feng張默 Zhang Mo
穆旦 Mudan陳岱孫 Chen Daisun葉櫓 Yelu
白舒榮 Bai Shurong吳思敬 Wu Sijing徐中玉 Xu Zhongyu
陳小翠 Chen Xiaocui任洪淵 Ren Hongyuan鄭敏 Zheng Min
吳思敬
詩人  (1942年)
姓:
名: 思敬
出生地: 北京


吳思敬 (1942~)北京人。中共黨員。著名詩歌評論傢、理論傢中國作傢協會會員,北京作傢協會第四屆理事。1965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學院中文係。歷任中學教師,北京師範學院分院講師、副教授,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院長、博士生導師,《詩探索》主編。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北京作協理事。1978年開始發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國作傢協會。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吳思敬,北京市人。中共黨員。1965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學院中文係。現任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詩探索》主編,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北京作傢協會理事,中國詩歌學會理事。2001年8月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2001年9月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授予的“全國優秀教師”稱號。長期從事詩歌理論研究和中國當代詩歌批評工作。

 

講座

《詩的發現》

 

經歷

70年代末80年代初,當朦朧詩這個新生事物剛剛出現,由於各種復雜的原因,衆多讀者和詩評傢紛紛對其行口誅筆伐之“禮”時,國內關於朦朧詩的代表詩人顧城的第一篇評論《他尋找純淨的心靈美——談顧城的詩》,衝破層層有形無形的阻礙,發表在香港的《詩與評論》上。該文在當時的國內外新詩評論界獲得了強烈的反響。這篇評論的作者吳思敬自從1978年在《光明日報》上發表他的第一篇詩評《讀〈天上的歌〉兼談兒童詩的幻想》以來,一直辛勤耕耘在詩歌評論這個越來越寂寞化邊緣化的園地裏。

在圍繞朦朧詩的論爭中,吳思敬先後發表了《要允許“不好懂”的詩存在》《說“朦朧”》《新詩討論與詩歌的批評標準》等文章,其中的《說“朦朧”》較早地引入了“模糊論”的某些理論來解釋文學現象,在詩歌理論界開了用自然科學的某些方法研究詩歌現象的先河。朦朧詩討論的熱潮消退以後,吳先生的詩歌理論與批評工作大致循着兩條途徑:一條是就新詩理論的某些基本問題進行探討,另一條是繼續追蹤詩歌發展潮流,對詩人予以批評。循着前一條途徑,他先後完成了《寫作心理能力的培養》(1987年“北京市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中青年優秀成果奬”)、《詩歌基本原理》(1992年“北京市高等學校第二屆哲學社會科學中青年優秀成果奬”)、《詩歌鑒賞心理》和《心理詩學》(1997年“第六屆全國教育圖書展優秀專著類圖書奬”和1998年北京市第五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奬)等專著。循着後一條道路,他完成了《衝撞中的精靈》和《詩學沉思錄》等對詩人的創作進行研究和批評的精彩之作。此外,吳先生還用大量的精力追蹤新時期詩歌發展的潮流,寫下了許多優秀的論文。在詩學理論建設和詩歌批評領域,不斷地變換角色,不斷地交叉換位,這就是吳思敬20多年來所走過的道路。

畢業於北京師範學院中文係的吳思敬由於其在新詩研究領域的突出成就,在1988年被北京大學中國新詩研究中心聘為特約研究員,並於1993年起任首都師範大學新詩研究室主任,現任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和《詩探索》常務主編,同時他還擔任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和北京作傢協會理事等職。雖然常有俗務纏身,但他從未動搖自己對新詩研究的决心。對於世紀之初的中國詩壇,吳思敬亦有頗為精到的看法。他認為,世紀之初的中國詩壇保持了上個世紀90年代的總體走嚮的同時又呈現出新的特點。新特點主要表現為一部分青年詩人開始重新對現實、對人的生存狀態和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普通百姓鮮活的生命給予真誠有力的關註,如甘肅青年詩人牛慶國的詩歌就對西北地區農民的生存狀態表現出強烈的關註,而且,像這樣的青年詩人不是一個兩個,而是逐漸地多了起來。吳思敬認為世紀初的中國詩壇並不如有些人所說的那樣死氣沉沉一團漆黑,而是朝氣蓬勃地嚮前發展着。既有總體上的自我尋找和靈魂深處的拷問,也有同傳統古典詩詞的自動銜接,還有對現實生活中人們生存境況的深刻反映,詩歌刊物也辦得更為生動活潑。因而,吳先生用四個字描述世紀初的中國詩壇——開局不錯。

 

著作

 

主要學術著作

著作有:《詩歌基本原理》(工人出版社1987年)、《詩歌鑒賞心理》(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年)、《詩歌鑒賞心理》(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年)、《寫作心理能力的培養》(北京出版社1985年)、《衝撞中的精靈》(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心理詩學》(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年)、《詩學沉思錄》(遼海出版社2001年)、《文學原理》(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文學評論的寫作》(合著,天津教育出版社1986年)、《文章學》(合著,檔案出版社1986年)等。

 

主編或編選的著作

著作有:《磁場與魔方——新潮詩論捲》(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3年)、《主潮詩歌》(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校園朗誦詩選》(語文音像出版社1999年)、《詩探索13-44輯》(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1999年、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0-2002年)、《文學前沿1-5輯》(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2002年)。

吳思敬

吳思敬

 

狀況

現主要從事中國新詩理論研究與中國當代詩歌批評,擔任中國新詩理論研究方向的博士生導師,主編詩歌理論刊物《詩探索》。

 

主要成就

《寫作心理能力的培養》於1987年獲“北京市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中青年優秀成果奬”《詩歌基本原理》於1992年獲“北京市高等學校第二屆哲學社會科學中青年優秀成果奬”,《心理詩學》於1998年獲北京市第五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奬。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