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天祥在诗海的作品!!! |
[文天祥及宋元之际的诗人]
蒙古人崛起后,经过反复的战争,最终摧毁了南宋政权。
这一场巨变使一大批诗人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民族之忧、身世之悲以及对历史
兴亡的感慨,在他们诗中交织成一片悲怆的歌吟。其中文天祥、汪元量的诗尤为突出。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别号文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二十岁中进士
第一名,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蒙古大军进逼临安时,他出使谈判,被无理扣押。后脱
险南逃,组织义军力图恢复失地,再度因兵败被俘,押到大都(今北京)囚禁四年。尽
管忽必烈一再威胁利诱,他始终不屈,最后被杀。有《文山先生全集》。
文天祥前期诗歌比较平庸,学了些江西诗派的技巧,常常搬弄典故,堆垛词汇,写
些应酬唱和乃至赠相士、丹士、道士、咏相面、占卜、算卦的诗。但当他投身于抗元斗
争,并历经沧桑之后,诗风大有变化,不仅内容变得充实丰富,情感变得深沉厚重,语
言也沉着凝炼多了。他自言“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指南录后序》),是为了
“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同上),也是为了使“后之良史尚庶几有考焉”(《集杜
诗自序》)。这种以诗为史和以诗明志的态度,与江西诗派主要从语言技巧上效仿杜甫
是大不相同的。实际上,由此更能够接近杜诗苍劲悲凉、沉郁顿挫的风格。但由于处境
的不同,文天祥的诗写得更直露急切、也更多一层绝望的悲愤。
在文天祥后期的诗篇中,反复表达了他对民族危亡的深沉的忧患,如“山河千古在,
城郭一时非”(《南安军》),“故园水月应无恙,江上新松几许长”(《苍然亭》),
“独自登楼时拄颊,山川在眼泪浪浪”(《登楼》)等等。同时,文天祥曾在两次被迫
北行途中亲眼目睹战火之后留下的种种惨象,他为此写下了不少纪实的作品,如“累累
死人家,死向锋镝中”(《淮安军》),“烟火无一家,荒草青漫漫”(《发淮安》),
“烟横古道人行少,月堕荒村鬼哭哀”(《越王台》),这些诗有力地控诉了蒙古军队
的暴行,凝聚着民众的苦难和诗人的血泪。
文天祥在从事复国事业的过程中,是清楚地看到南宋的覆亡无可逆转这一严酷事实
的;甚至,他也并不反对自己的亲人出仕元朝,而认为这在道义上也是各有所取①。但
同时他仍然坚持自己的人生选择,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态度完成自己的历史责任,
宁死不肯屈降。这种精神在今天看来,仍然可以理解为是人性的一种高贵气质的表现。
在文天祥的诗中,反复表露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凛然气节,如著名的《正气歌》,
以一系列历史人物的事迹赞誉这种“正气”的浩然博大,表明自己要以此“正气”抵御
狱中种种邪气的侵袭,保持人格的完整。而《过零丁洋》和《金陵驿》二诗,更以它结
合个人身世之悲与国家危亡之悲的抒情艺术给人以至深的感动:
①如他赠二弟文璧(璧仕宋而降元)的《闻季万至》诗,以“三仁生死各有意”指
他们兄弟的不同选择,又其《狱中家书》也说这是“惟忠惟孝,各行其志”。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
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
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金陵驿》)
这两首诗中,交织着悲怆、哀婉、激奋、绝望等种种复杂的心情,它以诗中所表现
的诗人情感的真实性和诗人人格力量的崇高,成为中国诗史上的优秀篇章。
(中国文学史,章培恒 骆玉明,youth扫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