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 人物列錶
非馬 William Marr史蒂文斯 Wallace Stevens弗羅斯特 Robert Frost
卡爾·桑德堡 Carl Sandberg威廉斯 William Carlos Williams龐德 Ezra Pound
杜麗特爾 Hilda Doolittle奧登 Wystan Hugh Auden卡明斯 E. E. Cummings
羅伯特·鄧肯 Robert Duncan查爾斯·奧爾森 Charles Olson阿門斯 A. R. Ammons
金斯堡 Allen Ginsberg約翰·阿什伯利 John Ashbery詹姆斯·泰特 James Tate
蘭斯敦·休斯 Langston Hughes默溫 W. S. Merwin羅伯特·勃萊 Robert Bly
畢肖普 Elizabeth Bishop羅伯特·洛威爾 Robert Lowell普拉斯 Sylvia Plath
約翰·貝裏曼 John Berryman安妮·塞剋斯頓 Anne Sexton斯諾德格拉斯 W. D. Snodgrass
弗蘭剋·奧哈拉 Frank O'Hara布洛茨基 L.D. Brodsky埃德娜·聖文森特·米蕾 Edna St. Vincent Millay
威廉·斯塔福德 William Stafford艾德裏安娜·裏奇 Adrienne Rich大衛·伊格內托 David Ignatow
金內爾 Galway Kinnell霍華德·奈莫洛夫 Howard Nemerov瑪麗·奧利弗 Mary Oliver
露易絲·格麗剋 Louise Glück尼古拉斯·斯皮剋曼 Nicholas John Spykman雷蒙德·卡佛 Raymond Carver
露易絲·博根 Louise Bogan馬剋·斯特蘭德 Mark Strand加裏·斯奈德 Gary Snyder
列奧·施特勞斯 Leo Strauss喬治·斯坦納 George Steiner​斯蒂格利茨 Joseph Eugene Stiglitz
傑剋·吉爾伯特 Jack Gilbert羅伯特·哈斯 Robert L. Hass查理·布考斯基 Henry Charles Bukowski
馬剋·羅斯科 Marks Rothko利奧諾拉·斯貝耶 Leonora Speyer約翰·古爾德·弗萊徹 John Gould Fletcher
斯蒂芬·文森特·貝尼特 Stephen Vincent Benet西奧多·羅特剋 Theodore Roethke康拉德·艾肯 Conrad Potter Aiken
尼古拉斯·斯皮剋曼
詩人  (1893年1943年)

  荷蘭裔美國人,地緣戰略學家,國際關係學者,被稱為“圍堵政策之教父”。他是美國外交政策的古典現實主義的發起者之一,將東歐政治思想帶入美國。曾在耶魯大學國際研究所任職。他教學重點放在地緣政治學。49歲死於癌癥。
  斯皮剋曼出過兩本談外交政策的書。一是1942年美國即將加入二次大戰時的《世界政治中的美國戰略:美國與權力平衡》。他從關切權力平衡的角度說明美國企圖以海洋阻隔敵人的孤立主義政策必敗。他希望避免美國像一次大戰一樣企圖置身事外。第二本書《和平地理學》是在死後一年出版,其中闡述了他的地緣策略,認為歐亞權力平衡會直接影響美國。
  從斯皮剋曼的地理學與外交著述看來,他支持地理决定論。
  早期理論
  在1938年的論文“地理學與外交政策”之中,斯氏認為地理因素,相較於經濟、領導人性格等因素,對於外交政策的影響更持久。
  斯氏也認為地理位置對國傢影響重大。而美國同時接鄰大西洋與太平洋,是世界最有力的位置。
  按照地理位置,國傢又可分為三種類型:內陸國傢,海島國傢,與同時有海陸疆界的國傢。而地理位置也决定國傢的外交情形。像是內陸國傢與陸上鄰國有安全問題。海島國傢則會受其他海權與鄰近大陸的強權的影響。在面對鄰近大陸強權時,海島國傢會以徵服或殖民來維持一些海岸緩衝國傢,並且支持陸上強權的權力平衡。斯氏將美國歸類於海島國傢。他日後對於美國外交政策的建議也傾嚮上述海島國傢的政策。
  斯氏並且指出衆強權因為地理差異造成的安全觀差異,將難以達成維持集體安全的有效體係。他認為一次世界大戰後創造的國聯無法維持和平,因為同一塊區域對不同國傢有不同的安全意義。
  在1939年與Abbie Rollins合寫的“外交政策的地理目標”一文中,斯氏則從地理與歷史探討了國傢的擴張情形。此文有國際關係現實主義的精神。
  斯氏認為擴張行為必須放在長時間尺度下檢視。因為長時間來看,國與國之間的戰爭與和平都不是常態,國傢之間真正的關係是許多個互相鬥爭的權力組織。斯氏也認為所有國傢都傾嚮擴張。所以國際政治就像是某種“磁力場”,各個磁極之間的磁力綫此消彼長。
  此文也從歷史上舉例說明各國都在尋求地理戰略意義上的擴張。各個國傢因為地理位置不同而有不同的擴張目標情形。內陸國傢尋求出海口,海島國傢則尋求航道控製。
  文章最後結論是可見的未來都不會有理由能改變國傢尋求擴張的傾嚮。即使是國聯也一樣。
    

評論 (0)